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特长生是中学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初中科技特长生的培养越来越被关注。每所重视科技创新教育的初中学校都在积极探索着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科技特长生培养模式。遗憾的是,至今笔者在各级、各类与教育有关的文献资料中没有见到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科技特长生培养的相关信息。
巴川中学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一直致力于科技特长生的培养。经过近4年的积累,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特长生培养模式。
一、发挥学校在科技特长生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是科技特长生培养的主阵地。一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是要举办多种活动,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和科技特长的培养提供平台,三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有科技创新特长倾向的学生。
1.科技课堂:打好基础,挖掘科技爱好者
我校现有专职科技教师4人,在初一年级开设科技课,每班每周一节,内容包括科技前沿、科技制作、创新发明、创造技法、创新思维、创意撰写、科学小论文、科普常识、趣味实验等内容。
科技制作课通过让学生制作科学玩具提高他们的动手及创新设计能力。创新发明课让学生感受实用发明的同时,使其掌握基本的发明技法,并能学以致用。
科技教师在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要及时发现科技兴趣浓厚、有一定天赋的学生,并登记其基本情况。建立科技特长生信息档案不仅能为家长提供科技特长培养方面的指导,还便于学校对科技特长“苗子”给予重点关注。
2.科技活动:提供创新实践和科技特长展示的平台
(1)科技社团活动
科技社团活动是巩固学生科技特长的重要措施,因此我校鼓励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项科技社团活动,学校统一安排教师指导。
(2)科技活动周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学校的科技活动周,在科技活动周中共设小发明、小创意、科幻画、小制作、小论文、综合实践活动、创客征文7个项目,学生人人参与,利用寒、暑假在家制作完成。学校自2009年2月举办第一届科技活动周以来,共收到各类作品4万多件,评出优秀获奖班级近750个,评出优秀获奖作品近5 500个。
科技活动周包括活动方案制定、广播宣传、作品收集、班级初评、学校复评、优秀作品展出、班级评比、作品点评暨颁奖大会等环节,持续时间近一个月。
(3)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学校每学期都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科技类比赛,其中包括教育主管部门、民间组织主办的各级、各类赛事。根据比赛的时间和内容,制定参赛作品及相应的比赛时间表,把科技比赛与日常科技课程有机结合,保证参赛作品的质量。
3.科技课考评:激发科技兴趣,稳定特长倾向
初中生的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通过考评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稳定学生的科技特长倾向十分必要。为此,学校制订了初一年级期末科技课评价方案,每期由科技教师组织对学生科技学科的学业情况进行笔试评价,以等级形式计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单并在每学期评选“科技之星”。
二、发挥家庭在科技特长生培养中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特长的摇篮。离开家庭的支持,科技特长生的培养就失去了依托,要想取得成效几乎不可能。
家庭在科技特长生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和精神、时间、物质上的支持。
1.思想和精神上的支持
所谓思想上的支持就是让家长认识到科技创新教育对学生心理和人格成长、未来职业选择的重要作用。目前仍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學科成绩,把子女考试取得高分作为追求的目标。不改变这种思想,要发现和培养子女的科技创新特长就是一句空话。
同时家长还需消除在科技创新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如有的家长认为,子女长大不当科学家,学习科技创新干什么?还有的家长则认为,培养科技特长就是要成名、成家。学校及教师应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科技特长并非要他们成为科学家,而是通过发展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可通过家长报告会、案例宣传等途径改变家长的观念,通过改革评价方式、举办多种活动引导家长。
所谓精神上的支持就是当孩子对科技创新感兴趣时,家长应多鼓励孩子。
2.时间上的保障
科技特长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家长要给予孩子时间上的保障,不仅为孩子留出足够的学习科技创新的时间,还应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以便陪同孩子。
3.物质上的保障
培养科技特长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孩子参加科技活动需要购买器材、工具,申请国家专利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缴纳申请费、授权费等。根据家庭的承受能力,家长应尽力提供孩子参加科技活动及培训的费用。
科技创新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的系统性创新教育活动。做好科技创新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常态化的科技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活动。
在培养科技特长生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如班主任、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各项活动都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等,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收获胜利的果实。
巴川中学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一直致力于科技特长生的培养。经过近4年的积累,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特长生培养模式。
一、发挥学校在科技特长生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是科技特长生培养的主阵地。一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是要举办多种活动,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和科技特长的培养提供平台,三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有科技创新特长倾向的学生。
1.科技课堂:打好基础,挖掘科技爱好者
我校现有专职科技教师4人,在初一年级开设科技课,每班每周一节,内容包括科技前沿、科技制作、创新发明、创造技法、创新思维、创意撰写、科学小论文、科普常识、趣味实验等内容。
科技制作课通过让学生制作科学玩具提高他们的动手及创新设计能力。创新发明课让学生感受实用发明的同时,使其掌握基本的发明技法,并能学以致用。
科技教师在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要及时发现科技兴趣浓厚、有一定天赋的学生,并登记其基本情况。建立科技特长生信息档案不仅能为家长提供科技特长培养方面的指导,还便于学校对科技特长“苗子”给予重点关注。
2.科技活动:提供创新实践和科技特长展示的平台
(1)科技社团活动
科技社团活动是巩固学生科技特长的重要措施,因此我校鼓励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项科技社团活动,学校统一安排教师指导。
(2)科技活动周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学校的科技活动周,在科技活动周中共设小发明、小创意、科幻画、小制作、小论文、综合实践活动、创客征文7个项目,学生人人参与,利用寒、暑假在家制作完成。学校自2009年2月举办第一届科技活动周以来,共收到各类作品4万多件,评出优秀获奖班级近750个,评出优秀获奖作品近5 500个。
科技活动周包括活动方案制定、广播宣传、作品收集、班级初评、学校复评、优秀作品展出、班级评比、作品点评暨颁奖大会等环节,持续时间近一个月。
(3)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学校每学期都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科技类比赛,其中包括教育主管部门、民间组织主办的各级、各类赛事。根据比赛的时间和内容,制定参赛作品及相应的比赛时间表,把科技比赛与日常科技课程有机结合,保证参赛作品的质量。
3.科技课考评:激发科技兴趣,稳定特长倾向
初中生的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通过考评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稳定学生的科技特长倾向十分必要。为此,学校制订了初一年级期末科技课评价方案,每期由科技教师组织对学生科技学科的学业情况进行笔试评价,以等级形式计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单并在每学期评选“科技之星”。
二、发挥家庭在科技特长生培养中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特长的摇篮。离开家庭的支持,科技特长生的培养就失去了依托,要想取得成效几乎不可能。
家庭在科技特长生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和精神、时间、物质上的支持。
1.思想和精神上的支持
所谓思想上的支持就是让家长认识到科技创新教育对学生心理和人格成长、未来职业选择的重要作用。目前仍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學科成绩,把子女考试取得高分作为追求的目标。不改变这种思想,要发现和培养子女的科技创新特长就是一句空话。
同时家长还需消除在科技创新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如有的家长认为,子女长大不当科学家,学习科技创新干什么?还有的家长则认为,培养科技特长就是要成名、成家。学校及教师应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科技特长并非要他们成为科学家,而是通过发展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可通过家长报告会、案例宣传等途径改变家长的观念,通过改革评价方式、举办多种活动引导家长。
所谓精神上的支持就是当孩子对科技创新感兴趣时,家长应多鼓励孩子。
2.时间上的保障
科技特长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家长要给予孩子时间上的保障,不仅为孩子留出足够的学习科技创新的时间,还应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以便陪同孩子。
3.物质上的保障
培养科技特长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孩子参加科技活动需要购买器材、工具,申请国家专利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缴纳申请费、授权费等。根据家庭的承受能力,家长应尽力提供孩子参加科技活动及培训的费用。
科技创新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的系统性创新教育活动。做好科技创新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常态化的科技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活动。
在培养科技特长生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如班主任、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各项活动都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等,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收获胜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