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不吵架的“秘诀”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身边很多朋友陆陆续续地结了婚。
  每当我在朋友圈看到他们分享的红本本,读他们的结婚感言,总会被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愿望所触动。然而,聊起婚后生活,发现好多人活得都很累:
  “他每天只顾着打游戏,一回家就抱着手机玩,我和他越来越没话聊了。”
  “她总是让我陪她,我工作已经很累了,为什么不能给我一点独处空间?”
  “不管我做什么,他总是处处挑我毛病,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
  我不禁好奇,那些婚姻长久幸福的人,是怎么经营婚姻的?直到我了解日本一对“最甜蜜老夫妇”的故事。
  在日本的春日井市,有一间田园木屋。房前屋后,有樱桃、草莓、梅子、柚子等果树,有白菜、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一共种了180 棵树,50多种水果、70多种蔬菜……一年四季自给自足,而这是90岁的修一和87岁的英子的家。
  修一是日本建筑师,大学教授。英子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结婚65年,两人几乎没有吵过架、红过脸,还把自己的生活写成随笔集——《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他们每天种菜、施肥、挖土豆、挖竹笋、摘樱桃、做饭……生活平淡琐碎。
  导演伏原健之三顾茅庐,才获准把他们的日常生活拍成纪录片——《人生果实》。他说:“整个拍摄期间,都没拍到什么‘精彩’片段”。
  然而,在豆瓣,近3万人打出9.6的高分。评论区里反复出现一句话:这,就是我向往的婚姻生活啊。
  不少人以为,他们的婚姻这么幸福,一定是有很多共同点吧?
  事实上,两人性格迥异。修一和英子的故事,或许能让你知道,最好的婚姻状态是什么。
  修一和英子在生活习惯上,完全不一样。
  修一最爱吃土豆,而英子讨厌吃土豆。一听到土豆,她就饱了,却变着花样做各种有土豆的菜给他吃;修一爱吃传统日式早餐,英子却爱吃西式早餐。于是,她每天做两种早餐。修一吃日式海苔米饭,她吃西式面包抹自制果酱,各自都吃到自己喜欢的早餐;修一不喜欢吃蔬菜,英子也不逼他吃,而是把蔬果榨成汁,色彩味道日日变换。
  英子说:“我做饭的最大心愿,就是听到他说‘好吃’”。修一每次吃到英子做的饭菜,都会即时夸赞说:“真好吃。”英子则会害羞地回应:“这种赞美让我很开心。”
  其实,英子刚结婚时并不会做家务,做的饭菜也不好吃,但每次修一都会默默吃干净,从来不会抱怨她不会做饭。
  修一也不勉强英子改变生活方式。修一做事缜密,喜欢整理,所有东西都按照色彩、大小分类,放在固定位置。把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井井有条。而英子做事不够细心,记性不好,比如忘记关煤气,忘记关水龙头。
  修一不怪她,但会留言提醒她。煤气炉旁写着:“正開着煤气呢,别忘了”。洗衣机旁写着:“正在洗衣服,别忘了”。英子看到后就会知道问题,主动去改。
  英子从年轻时就特别喜欢买各种各样的餐具,尽管已经买了很多,下次看到喜欢的还是忍不住买买买,收藏起来。修一总是说:买吧。
  英子感叹道:“修一从来没有干涉过我的自由,我想做什么,想买什么,他都由着我。这,很难得。”
  他们都能做到不勉强对方,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彼此身上有让人不爽的点。
  但没关系啊,我允许你有缺点,尊重你的不完美。我们有商有量,能改则改,不能改的,我理解你,努力去适应你。
  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婚姻不幸福?
  因为总觉得伴侣不完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伴侣的标准。
  《亲密关系》中提到,我们之所以会爱上一个人,因为我们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动机,是为了满足我们未被满足的需求。
  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抚摸和相拥而眠……一旦发现伴侣无法满足自己了,就想通过权力斗争“控制”伴侣,把其“改造”成我们期待的模样。这样,只会让彼此越来越累,永远得不到满足。
  真的,别再让“理想伴侣”的期待伤害你的感情了。我们永远无法和一个完美的人结婚,只能在漫长而琐碎的日子里,在发现伴侣的缺点时,不控制对方,不勉强对方一定要为自己改变。我们尊重对方,相互配合,慢慢接近更美好的生活状态。
  正如修一面对英子的缺点时说的:“她就是这样的人,我娶她的时候就知道啊”。这也是修一夫妇从未吵架的“秘诀”吧。终此一生,他们也一直缓慢而坚定地允许对方做自己。
  我们承认,现实中这样无条件理解、接纳自己的伴侣,经营好亲密关系是件很困难的事。
  但,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在彼此包容和支持的关系里,双方才能活出自我,更好地成为自己。
其他文献
因长相不被看好,差点改行做设计师  陈瑾1964年出生于济南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陈克民是国防大学教授,上面还有个哥哥。年幼时陈瑾就穿过“破衣服”、“补丁裤子”展现个性,不愿意追随当时所谓的主流装扮。同蒋雯丽、李保田、吕丽萍等一样,陈瑾也毕业于山东艺校,当时她学的是戏剧表演专业,23岁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话剧团。1988年,她首次拍电影《被吞没的女子》,就被导演选中饰演女主角“珍”。遗憾的是,这部片子并
期刊
父母的爱情,柴米油盐里加了糖  1996年,黄晓芳出生于重庆垫江,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垫江县人,做水产批发生意。虽然白天很少见到父母,但到了晚上,黄父和黄母的时间都是给孩子的,所以在黄晓芳的记忆里,自己的童年特别快乐。黄父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喜欢看书、画画、唱戏,对于画画尤其痴迷。或许是看多了,黄晓芳也跟在后边一起画,家里的墙壁都被她画得满满的。在父母的支持下,黄晓芳不负众望考上了美院。上大学以后,黄
期刊
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路上,有这样一道特殊的风景:一个穿着工作服的环卫工在清扫马路,一个穿着便装的中年女子坐在他旁边的轮椅上,有时织毛衣,有时拾捡人行道上的垃圾。他们时而各自专注,时而对视一笑。  他们是一对夫妻。从2016年7月开始,环卫工董基东每天带着妻子董锦香一起清扫马路。他说:“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带着老婆一直扫下去。”她说:“能陪着他,我觉得很幸福,这样的日子很好。”一条街,两个人,一句承
期刊
地处偏远也能眺望远方  1930年3月26日,奥康纳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的一座牧场里。牧场坐落在亚利桑那州与新墨西哥州的边界,离最近的城镇57公里,最近的邻居也在19公里以外。开阔而孤独,是这个牧场的特质,也铸就了奥康纳的性格。  小时候没有伙伴,陪伴奥康纳的只有父母、牧场的工人以及山猫、野猪等。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阅读书籍来充实自己。奥康纳的母亲每天也花好几个小时为女儿朗读报刊,新闻和
期刊
放下粉笔,从事“最土的事业”  在下定决心当农民之前,李慧文是一名教师。2001年毕业后,她进入家乡的广东省龙门县平陵中学,先后教过语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还被任命为校团委书记。  作为一名认真负责的老师,那时候她每学期都要走村串户去家访。一趟趟家访下来,李慧文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她从小对稻米有着特殊的情感:春天,叔伯姨婶们在田里插秧;初夏,空气中弥漫着稻花的芬芳;盛夏,母亲将新收的稻米煮成
期刊
朋友老张13岁的儿子,这学期转学到一家闻名遐迩的私立学校就读。在老张眼里,儿子的学长学姐们拿到多少名校的录取通知是次要的,作为家长,他看重的是这所学校令人心动的仪式感。  在这所学校,所有的学生寝室都预备了熨衣板和蒸汽熨斗。不管是参加周一的升旗仪式,还是参加学校合唱团的表演,抑或是找校长谈话,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衬衫和校服西装熨得笔挺。新生们没干过这事,高年级的学长手把手地教他们。周日的下午或晚上,
期刊
中秋佳节,总是让人想家。在家的人格外珍惜与父母亲人相处的幸福时光;远离家乡的人会想念过往温馨的岁月……其实家就是亲人,有亲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2019開年之初,一则《啥是佩奇》的短片在网络上刷了屏,短短的5分40秒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世界这么大,总有人用心留意着你不经意间说到的每个词;总有人把对你所有的依恋埋在心底,嘴上不断地说着“我啥都好”;总有人用尽全力想要跟得上全世界的节奏,从而跟得上你远
期刊
11万元巨奖只到手两万  2017年12月31日晚,深圳市一家星级酒店餐厅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其间夹杂着叫好声、掌声,这是深圳一家通信公司的年会活动现场。年会内容丰富多彩,有员工自编自演的小品、双簧、舞蹈,也有高层领导上台献唱,更设置了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年会现场高潮迭起,群情振奋,入职不到5个月的王丽也非常开心。  当晚9点30分,年会最后一次抽奖将要隆重登场,这次年会设立了诸多奖项,其中最大的
期刊
“现实有时是残酷的,既然命运不让我走平坦的路,那就只有另辟蹊径,去寻觅那属于自己的幸福乐园。”锦州市“瓷娃娃”谭纯慧是被确诊的全国首例瓷娃娃病患者,身高仅96厘米的他,靠自立自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幸——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  1963年,谭纯慧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刚出生时就有3处骨折,身体软得像面条,没办法被人抱起来。他的身体只要稍一承力,立
期刊
在文学社遇到一位美丽可爱的妹妹,她善良真诚,温文尔雅,诗写得非常棒,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的笑容那么灿烂,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然而,这样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儿,有一天厄运突然降临到她的头上。  经过反复检查,各大医院的复查,最后她被确诊为乳腺癌。谁也不能与病魔抗争,要通过这一关必须做手术,在进手术室之前,她笑着说:“你们等我。”  漫长的两小时,大家急切地等待,焦虑的心默默地祈祷:希望她平安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