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下粉笔,从事“最土的事业”
在下定决心当农民之前,李慧文是一名教师。2001年毕业后,她进入家乡的广东省龙门县平陵中学,先后教过语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还被任命为校团委书记。
作为一名认真负责的老师,那时候她每学期都要走村串户去家访。一趟趟家访下来,李慧文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她从小对稻米有着特殊的情感:春天,叔伯姨婶们在田里插秧;初夏,空气中弥漫着稻花的芬芳;盛夏,母亲将新收的稻米煮成白米饭,香甜的气息温暖着她的整个童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慧文慢慢发现,那些记忆中的美好已渐渐不再有。“因为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原来绿油油的稻田大块大块地丢荒,长满了杂草!我们龙门这个地方,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稻米香甜,可后来农药用得太多,口感大不如以前了。这些,对我的触动挺大的,都不种田了,稻米的品质也越来越差,十年二十年后,老百姓还能吃到家乡种的放心大米吗?而且,我的婆婆家是搞大米加工的,如果土地继续丢荒,到哪里去收稻谷?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无论是为家人,还是为家乡的农业,自己都应该做点什么。”
2010年7月,李慧文准备辞去工作,但她当教师的母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我妈觉得教师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辞职当农民,在她看来觉得不可思议。”尽管支持李慧文的人很少,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自砸“铁饭碗”,开始了和稻米打交道的农民生涯。
田间筑梦,产出网红大米
刚开始时,李慧文连大米有哪些品种也茫然不知,“没想到,大米居然还有那么多品种!家里收购的丝苗米、美香黏、七丝黏呀,我就把它们摆在一起对比。有些大米,外表看起来没有什么两样,但煮成米饭后,香味和口感差别蛮大的!”李慧文开始参加各种农业培训班,泡在田间地头请教农民,从网上购买关于合作社的书籍……
“以前一开口,大家都笑话我,因为我问的全都是些低级问题,现在大家不再笑话我了。”李慧文调侃道。2011年11月收完晚稻,有了底气的李慧文牵头成立了“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采取“加工厂+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进行运作。每年由粮食加工厂根据市场需求向合作社发出收购订单,再由合作社向农户提出种植量,并签订购销协议。
“刚开始加入的人多吗?”笔者问。李慧文微微一笑:“还好吧,但还有好多人都持观望态度。我和老公就开着车上门讲解宣传,承诺我们免费出种子、出技术,而且以高出市场价10%左右的价格收购。大家一听,蛮优惠的嘛,就有23戶加入了。”
为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李慧文和社员们制定出了保证稻米质量的八个统一:统一选用“美香黏”优质水稻种子,免费发放给社员并统一种植;统一以低于市场价向社员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播种;统一进行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实行统防统治;统一申报无公害生产基地;统一收割;统一以高于市场其他优质稻谷价格收购水稻;统一包装销售。
“我挺爱折腾的。”李慧文笑言,“除了种大米,我还鼓励大家种红米黑米,现在大家蛮重视养生的,红米和黑米卖得挺好,价格也要高出许多。”
插秧的时节还没到,但记者在李慧文的手机里看到了一张张社员们插秧的图片,清一色的机械化作业。“农业不走机械化、现代化,年轻人怎么愿意回来种田呢?现代农业需要技术,传统的土方法土技术已跟不上了。现在,好多人家里都有了插秧机、收割机、起垄机。”
“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在平陵镇上,两间店面前的街道上,散乱地停放着十几辆摩托车,不少人正在里面挑选稻谷品种。“这是我们合作社的‘一米爱’龙门生态香米。”李慧文拿起一袋米,笔者看到“一米爱”的包装十分独特,整个包装的色调是棕色的,上面印有农民画,“这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设计的,清华大学毕业后,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加入了我们这个团队。”
“我们还在包装上设计了二维码,消费者拿到产品后,只要用手机扫一扫,马上就能进行产品溯源,获得稻谷、大米的检测报告等信息。”电商的风靡,让聪慧的李慧文把销售渠道转向了网络销售,“第一次试水是在2012年,那时候,在拉手网上做团购,在广州地区进行地铁沿线配送,通过这种方式销售了1700多包大米,效果很不错!2014年的‘双十一’,我们在惠州本地论坛搞促销活动,大米推出的当天上午就被抢购一空。现在,我们的产品是广东省知名品牌产品,进入各大电商平台,成了网红。”
诗意种粮,享受五谷丰登的喜悦
从23户社员发展到如今的116户,种植面积约2000亩,有订单合同的合作农户近5000户,种植面积约6000亩,年收购水稻5000吨,带动社员每年每亩增收900元……一连串数字背后,是知性斯文的李慧文近10年的心血。
当外出打工挣钱成为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而老弱病残留守农村时,土地荒芜已无法避免。而在平陵镇,笔者非但没看到丢荒的农田,反而看到不少人正把荒地开垦成稻田。想象着一段时间后,那里将和周边的稻田一样,生长着一片葱葱茏茏的水稻,诗意从李慧文心底涌了出来:“春天,这里就像一大片绿色的海洋,每一株水稻都在拼命地生长,如果静静地听,好像能听到它们拔节的声音;夏天,站在田坎上,身边弥漫着的,全是稻花的清香味儿。闭上眼睛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的情景。那个时候,感觉我是最幸福的!”
如今,合作社的大米已经进驻了龙门县近1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饭堂,当地一些年轻妈妈也纷纷购买“一米爱”大米做成米糊糊,喂养几个月大的小孩。李慧文饶有兴致地说:“一次,我到学校送米,正是午饭时间,遇到一个妈妈给孩子送菜。那个小孩说,妈妈,这米饭可香啦,不用菜我也可以吃两大碗呢!”
当新型的专业农民快10年了,但李慧文的心还是牵挂着孩子们的教育,“现在的孩子,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幸福了,尽管也生活在农村,但他们之中可能好多人连稻米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更别说体验种植的辛苦了。这是我们教育的盲点,也是痛点。”
从2016年开始,李慧文开始举办“一米爱丰收节农耕教育亲子体验课堂”,如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季。“到了水稻成熟的季节,家长们就领着孩子来到田间地头,弯腰收割水稻,然后用那种老式的农具把稻米打下来……体验过程中,孩子们好嗨哟,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还是不停地问这问那,学到了好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虽然他们今后可能不会从事农业,但因为有了小时候这次深刻的体验,他们会从内心深处敬畏粮食,尊重种粮人。”
2019年3月9日晚,“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一年一度的春耕备战会,在龙门县平陵街道祖塘村村长家中召开。37岁的李慧文坐在村民中间,她皮肤白暂,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面带微笑,说话温文尔雅:“今年我们在继续种植美香黏2号的同时,会推广一些新品种,就像我们去年和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的那个富硒水稻,口感就很好,价钱也卖得很不错。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下鱼稻共养,咱们先在自己的基地上,计划用100亩来做试验……”
春耕备战会结束,已近晚上11点。走出村长家大门后,大家还你一言我一语地规划着,憧憬着……村民们心目中,当年那个站在讲台上教书、一脸稚气未脱的女娃娃李慧文,此刻已是他们的希望。
采访结束,笔者无意间在合作社的墙上发现了华南农业大学潘军教授题的一幅字:“一粒大米藏乾坤,爱国爱家爱生活。”
这14个字,正是对“米娘子”李慧文最好的诠释。
在下定决心当农民之前,李慧文是一名教师。2001年毕业后,她进入家乡的广东省龙门县平陵中学,先后教过语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还被任命为校团委书记。
作为一名认真负责的老师,那时候她每学期都要走村串户去家访。一趟趟家访下来,李慧文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她从小对稻米有着特殊的情感:春天,叔伯姨婶们在田里插秧;初夏,空气中弥漫着稻花的芬芳;盛夏,母亲将新收的稻米煮成白米饭,香甜的气息温暖着她的整个童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慧文慢慢发现,那些记忆中的美好已渐渐不再有。“因为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原来绿油油的稻田大块大块地丢荒,长满了杂草!我们龙门这个地方,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稻米香甜,可后来农药用得太多,口感大不如以前了。这些,对我的触动挺大的,都不种田了,稻米的品质也越来越差,十年二十年后,老百姓还能吃到家乡种的放心大米吗?而且,我的婆婆家是搞大米加工的,如果土地继续丢荒,到哪里去收稻谷?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无论是为家人,还是为家乡的农业,自己都应该做点什么。”
2010年7月,李慧文准备辞去工作,但她当教师的母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我妈觉得教师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辞职当农民,在她看来觉得不可思议。”尽管支持李慧文的人很少,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自砸“铁饭碗”,开始了和稻米打交道的农民生涯。
田间筑梦,产出网红大米
刚开始时,李慧文连大米有哪些品种也茫然不知,“没想到,大米居然还有那么多品种!家里收购的丝苗米、美香黏、七丝黏呀,我就把它们摆在一起对比。有些大米,外表看起来没有什么两样,但煮成米饭后,香味和口感差别蛮大的!”李慧文开始参加各种农业培训班,泡在田间地头请教农民,从网上购买关于合作社的书籍……
“以前一开口,大家都笑话我,因为我问的全都是些低级问题,现在大家不再笑话我了。”李慧文调侃道。2011年11月收完晚稻,有了底气的李慧文牵头成立了“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采取“加工厂+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进行运作。每年由粮食加工厂根据市场需求向合作社发出收购订单,再由合作社向农户提出种植量,并签订购销协议。
“刚开始加入的人多吗?”笔者问。李慧文微微一笑:“还好吧,但还有好多人都持观望态度。我和老公就开着车上门讲解宣传,承诺我们免费出种子、出技术,而且以高出市场价10%左右的价格收购。大家一听,蛮优惠的嘛,就有23戶加入了。”
为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李慧文和社员们制定出了保证稻米质量的八个统一:统一选用“美香黏”优质水稻种子,免费发放给社员并统一种植;统一以低于市场价向社员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播种;统一进行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实行统防统治;统一申报无公害生产基地;统一收割;统一以高于市场其他优质稻谷价格收购水稻;统一包装销售。
“我挺爱折腾的。”李慧文笑言,“除了种大米,我还鼓励大家种红米黑米,现在大家蛮重视养生的,红米和黑米卖得挺好,价格也要高出许多。”
插秧的时节还没到,但记者在李慧文的手机里看到了一张张社员们插秧的图片,清一色的机械化作业。“农业不走机械化、现代化,年轻人怎么愿意回来种田呢?现代农业需要技术,传统的土方法土技术已跟不上了。现在,好多人家里都有了插秧机、收割机、起垄机。”
“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在平陵镇上,两间店面前的街道上,散乱地停放着十几辆摩托车,不少人正在里面挑选稻谷品种。“这是我们合作社的‘一米爱’龙门生态香米。”李慧文拿起一袋米,笔者看到“一米爱”的包装十分独特,整个包装的色调是棕色的,上面印有农民画,“这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设计的,清华大学毕业后,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加入了我们这个团队。”
“我们还在包装上设计了二维码,消费者拿到产品后,只要用手机扫一扫,马上就能进行产品溯源,获得稻谷、大米的检测报告等信息。”电商的风靡,让聪慧的李慧文把销售渠道转向了网络销售,“第一次试水是在2012年,那时候,在拉手网上做团购,在广州地区进行地铁沿线配送,通过这种方式销售了1700多包大米,效果很不错!2014年的‘双十一’,我们在惠州本地论坛搞促销活动,大米推出的当天上午就被抢购一空。现在,我们的产品是广东省知名品牌产品,进入各大电商平台,成了网红。”
诗意种粮,享受五谷丰登的喜悦
从23户社员发展到如今的116户,种植面积约2000亩,有订单合同的合作农户近5000户,种植面积约6000亩,年收购水稻5000吨,带动社员每年每亩增收900元……一连串数字背后,是知性斯文的李慧文近10年的心血。
当外出打工挣钱成为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而老弱病残留守农村时,土地荒芜已无法避免。而在平陵镇,笔者非但没看到丢荒的农田,反而看到不少人正把荒地开垦成稻田。想象着一段时间后,那里将和周边的稻田一样,生长着一片葱葱茏茏的水稻,诗意从李慧文心底涌了出来:“春天,这里就像一大片绿色的海洋,每一株水稻都在拼命地生长,如果静静地听,好像能听到它们拔节的声音;夏天,站在田坎上,身边弥漫着的,全是稻花的清香味儿。闭上眼睛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的情景。那个时候,感觉我是最幸福的!”
如今,合作社的大米已经进驻了龙门县近1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饭堂,当地一些年轻妈妈也纷纷购买“一米爱”大米做成米糊糊,喂养几个月大的小孩。李慧文饶有兴致地说:“一次,我到学校送米,正是午饭时间,遇到一个妈妈给孩子送菜。那个小孩说,妈妈,这米饭可香啦,不用菜我也可以吃两大碗呢!”
当新型的专业农民快10年了,但李慧文的心还是牵挂着孩子们的教育,“现在的孩子,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幸福了,尽管也生活在农村,但他们之中可能好多人连稻米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更别说体验种植的辛苦了。这是我们教育的盲点,也是痛点。”
从2016年开始,李慧文开始举办“一米爱丰收节农耕教育亲子体验课堂”,如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季。“到了水稻成熟的季节,家长们就领着孩子来到田间地头,弯腰收割水稻,然后用那种老式的农具把稻米打下来……体验过程中,孩子们好嗨哟,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还是不停地问这问那,学到了好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虽然他们今后可能不会从事农业,但因为有了小时候这次深刻的体验,他们会从内心深处敬畏粮食,尊重种粮人。”
2019年3月9日晚,“惠兴”水稻专业合作社一年一度的春耕备战会,在龙门县平陵街道祖塘村村长家中召开。37岁的李慧文坐在村民中间,她皮肤白暂,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面带微笑,说话温文尔雅:“今年我们在继续种植美香黏2号的同时,会推广一些新品种,就像我们去年和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的那个富硒水稻,口感就很好,价钱也卖得很不错。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下鱼稻共养,咱们先在自己的基地上,计划用100亩来做试验……”
春耕备战会结束,已近晚上11点。走出村长家大门后,大家还你一言我一语地规划着,憧憬着……村民们心目中,当年那个站在讲台上教书、一脸稚气未脱的女娃娃李慧文,此刻已是他们的希望。
采访结束,笔者无意间在合作社的墙上发现了华南农业大学潘军教授题的一幅字:“一粒大米藏乾坤,爱国爱家爱生活。”
这14个字,正是对“米娘子”李慧文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