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32校 037000)
【中图分类号】G62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88-02
语文教师一般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每天工作很忙,在繁忙的工作中,班务工作和作文评改占据了语文老师的大量时间,所以怎样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让语文老师以更多的时间去备课,钻研教材,以更充沛的精力去处理班务工作,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养的一条途径。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学,我曾和许多语文老师一样,都是通过“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方式来完成每一次作文教学过程。结果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只是匆匆地看看等级和评语,根本没有去认真修改,这样的作文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多年的初中和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减轻老师的负担,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作法:
1 教师作示范,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
每一学期开始的第一篇作文,我都会花较多的时间去阅读修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从选材、布局谋篇、详略、遣词造句和错别字等都作了认真的修改,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上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好词佳句加以鼓励,最后完成尾批,指出作文整体上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专门利用一堂课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让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尾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这里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分年级定要求。我担任中高段年级语文教学,四年级作文要求:能重点写清楚一件事,中心突出、明确,语句通顺,少写错别字。五年级作文要求:能具体生动地写清楚一件事;若是两件或三件、注意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结构完整,前后照应。六年级作文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如点面结合,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对比、拟人、比喻等修饰语。如何进行巧妙的构思,做到立意新,选材准。当然要写出一篇生动的作文来,必须要有一定的字数来作要求,四、五、六年级的作文分别由500字左右、600字左右、600字以上来规定作文字数。定出要求后,学生会这样写,也会按这样的要求来修改。
1.2 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来制定修改标准。小学高段作文,类型较多,如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等。命题作文有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又分文字材料和看图写话材料,因此教师对学生写作前的要求指导固然重要,但是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标准时,更应强调重视。只有在教师的要求明确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更好评价作文的优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1.3 读写结合,以读促改。学生作文的写作和评改的方法不单纯是在作文课上掌握的,更多的是在阅读教学中理解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本期我在教学第九册语文教材时,充分利用教材的典范文章,如《唯一的听众》、《迟到》、《成吉思汗和鹰》,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事的?在刻画人物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哪些词、句或段落让你感受较深?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编者精心选材过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应注意归纳典范作品的写作特点或写作借鉴,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点拨、强化、举一反三等方法,运用学习迁移规律让学生学习这些课文后及时在课堂上写片段,再交流、修改,由于是“热炒热卖”,因此,再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发言踊跃,评价中肯,更恰当地指出优缺点,从而更好地修改。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有的放矢地提高修改作文能力。我们要求学生自改作文,如果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写作知识或写作技巧,我们的教学行为如同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所以要结合具体的作品去分析、理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采用多种修改方法
好作文不是老师改出来的,而是学生大量阅读,细心观察,潜心写作,认真修改出来的。修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下面是我自己尝试的几种方法。
2.1 学生自改。每次作文指导课后,学生完成习作草稿,老師总是强调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几遍,看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是否详略得当,是否前后照应,是否过渡自然。发现错漏之处,自己立即进行修改,完毕之后再誊写。
2.2 互相修改。誊写本发下来之后,教师提出修改标准,并把要求写在黑板上或投影出来。把学生分成三人或四人小组,有时同桌交换,相互交换细读、积极评议。在这个环节中凸显几个“亮点”:1、充分展示优生的审、评能力;2、充分表现了学生之间互挑毛病的习惯;3、通过修改别人的作文,学生有意无意地借鉴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2.3 集体评改,教师点拨。自改作文的能力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形成,所以老师要有恒心,要培养学生的毅力,坚持不懈地训练,让学生产生成功感,学生就会情绪高涨。通过反复练习,归类总结,强化修改方法,自改作文就能成功。集体评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也就是同一篇作文,在班上念或投影出来,让每一个学生进行讨论、评价,然后抽几个代表发言;也可以不讨论,让学生听或看了之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各抒己见,让学生自醒自悟。如:北师大第九册语文第七单元“日积月累”中,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原文是“成吉思汗愣住了”。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他懊悔不已,沿着石壁爬下来,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两段内容是表达成吉思汗懊悔不已的心情,那么作者是怎样把成吉思汗这种心情具体化、形象化的?学生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明白:是通过神态描写(呆呆地看)、语言描写(大声喊道)、动作描写(小心翼翼地拾起)把成吉思汗懊悔不已的心情具体化。接着老师出一道题让学生仿写:拿到第六单元的卷后,你得高分(低分)的心情是高兴(失落)?七八分钟后学生写完了,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由于有了先前的分析模式,多数学生能够非常中肯地指出习作是否具体化,优缺点在哪里。最后老师总结。经过这样的训练,每个同学掌握习作和修改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和主导作用;或给予肯定、赞赏的眼神,或来几句画龙点睛的评价,或指出不足的原因。这样,全班同学在“肯定”与“否定”中掌握写作和修改的方法。我曾多次运用过集体评改的评改方法:优生的评价让我惊叹,中生的评价让我欣慰,差生的评价让我自信。
2.4 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它是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同一篇作文,对态度不够端正或后进学生,难免会有很多把握不准的地方,对他们存在的个别问题采用面批的方法,启发、引导、纠正,比如:教完寓言二则《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后,结合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合理想象,把二则寓言写成具体生动的现代文”。对差生来说,想像力很差,更不能拓展,因此他们写出来的作文简直就是文言文的译文。毫无想像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利用课余时间我把差生请到办公室,面对面地点拨、引导、启发。如《刻舟求剑》要求必须突出三点内容“坠”、“刻”(契)、“求”,从为什么坠(掉)?怎样刻的?当时怎样想的?后来怎样了?为什么没有找到?点拨、启发之后,叫学生写,当面修改,再点拨修改,然后学生读给老师听,最后誊写。整个过程虽然费时费神,但是既提高了他们写作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地提高后进学生作文的兴趣。
3 教师讲评
一次完整的作文课,总是在学生写、学生评改、教师评改的过程中完成的。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文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教师的讲评将对学生起到引领、示范和完善的作用。
因此,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选出好、中、差几篇为代表作,再进行对比性评讲,然后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最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自行修改,对所学内容再一次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如:详略是否得当,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有无好词佳句,表现手法是否恰当,书写是否美观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原则,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读促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不断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88-02
语文教师一般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每天工作很忙,在繁忙的工作中,班务工作和作文评改占据了语文老师的大量时间,所以怎样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让语文老师以更多的时间去备课,钻研教材,以更充沛的精力去处理班务工作,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养的一条途径。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学,我曾和许多语文老师一样,都是通过“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方式来完成每一次作文教学过程。结果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只是匆匆地看看等级和评语,根本没有去认真修改,这样的作文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多年的初中和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减轻老师的负担,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作法:
1 教师作示范,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
每一学期开始的第一篇作文,我都会花较多的时间去阅读修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从选材、布局谋篇、详略、遣词造句和错别字等都作了认真的修改,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上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好词佳句加以鼓励,最后完成尾批,指出作文整体上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专门利用一堂课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让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尾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这里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分年级定要求。我担任中高段年级语文教学,四年级作文要求:能重点写清楚一件事,中心突出、明确,语句通顺,少写错别字。五年级作文要求:能具体生动地写清楚一件事;若是两件或三件、注意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结构完整,前后照应。六年级作文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如点面结合,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对比、拟人、比喻等修饰语。如何进行巧妙的构思,做到立意新,选材准。当然要写出一篇生动的作文来,必须要有一定的字数来作要求,四、五、六年级的作文分别由500字左右、600字左右、600字以上来规定作文字数。定出要求后,学生会这样写,也会按这样的要求来修改。
1.2 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来制定修改标准。小学高段作文,类型较多,如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等。命题作文有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又分文字材料和看图写话材料,因此教师对学生写作前的要求指导固然重要,但是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标准时,更应强调重视。只有在教师的要求明确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更好评价作文的优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1.3 读写结合,以读促改。学生作文的写作和评改的方法不单纯是在作文课上掌握的,更多的是在阅读教学中理解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本期我在教学第九册语文教材时,充分利用教材的典范文章,如《唯一的听众》、《迟到》、《成吉思汗和鹰》,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事的?在刻画人物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哪些词、句或段落让你感受较深?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编者精心选材过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应注意归纳典范作品的写作特点或写作借鉴,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点拨、强化、举一反三等方法,运用学习迁移规律让学生学习这些课文后及时在课堂上写片段,再交流、修改,由于是“热炒热卖”,因此,再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发言踊跃,评价中肯,更恰当地指出优缺点,从而更好地修改。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有的放矢地提高修改作文能力。我们要求学生自改作文,如果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写作知识或写作技巧,我们的教学行为如同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所以要结合具体的作品去分析、理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采用多种修改方法
好作文不是老师改出来的,而是学生大量阅读,细心观察,潜心写作,认真修改出来的。修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下面是我自己尝试的几种方法。
2.1 学生自改。每次作文指导课后,学生完成习作草稿,老師总是强调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几遍,看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是否详略得当,是否前后照应,是否过渡自然。发现错漏之处,自己立即进行修改,完毕之后再誊写。
2.2 互相修改。誊写本发下来之后,教师提出修改标准,并把要求写在黑板上或投影出来。把学生分成三人或四人小组,有时同桌交换,相互交换细读、积极评议。在这个环节中凸显几个“亮点”:1、充分展示优生的审、评能力;2、充分表现了学生之间互挑毛病的习惯;3、通过修改别人的作文,学生有意无意地借鉴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2.3 集体评改,教师点拨。自改作文的能力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形成,所以老师要有恒心,要培养学生的毅力,坚持不懈地训练,让学生产生成功感,学生就会情绪高涨。通过反复练习,归类总结,强化修改方法,自改作文就能成功。集体评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也就是同一篇作文,在班上念或投影出来,让每一个学生进行讨论、评价,然后抽几个代表发言;也可以不讨论,让学生听或看了之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各抒己见,让学生自醒自悟。如:北师大第九册语文第七单元“日积月累”中,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原文是“成吉思汗愣住了”。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他懊悔不已,沿着石壁爬下来,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两段内容是表达成吉思汗懊悔不已的心情,那么作者是怎样把成吉思汗这种心情具体化、形象化的?学生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明白:是通过神态描写(呆呆地看)、语言描写(大声喊道)、动作描写(小心翼翼地拾起)把成吉思汗懊悔不已的心情具体化。接着老师出一道题让学生仿写:拿到第六单元的卷后,你得高分(低分)的心情是高兴(失落)?七八分钟后学生写完了,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由于有了先前的分析模式,多数学生能够非常中肯地指出习作是否具体化,优缺点在哪里。最后老师总结。经过这样的训练,每个同学掌握习作和修改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和主导作用;或给予肯定、赞赏的眼神,或来几句画龙点睛的评价,或指出不足的原因。这样,全班同学在“肯定”与“否定”中掌握写作和修改的方法。我曾多次运用过集体评改的评改方法:优生的评价让我惊叹,中生的评价让我欣慰,差生的评价让我自信。
2.4 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它是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同一篇作文,对态度不够端正或后进学生,难免会有很多把握不准的地方,对他们存在的个别问题采用面批的方法,启发、引导、纠正,比如:教完寓言二则《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后,结合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合理想象,把二则寓言写成具体生动的现代文”。对差生来说,想像力很差,更不能拓展,因此他们写出来的作文简直就是文言文的译文。毫无想像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利用课余时间我把差生请到办公室,面对面地点拨、引导、启发。如《刻舟求剑》要求必须突出三点内容“坠”、“刻”(契)、“求”,从为什么坠(掉)?怎样刻的?当时怎样想的?后来怎样了?为什么没有找到?点拨、启发之后,叫学生写,当面修改,再点拨修改,然后学生读给老师听,最后誊写。整个过程虽然费时费神,但是既提高了他们写作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地提高后进学生作文的兴趣。
3 教师讲评
一次完整的作文课,总是在学生写、学生评改、教师评改的过程中完成的。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文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教师的讲评将对学生起到引领、示范和完善的作用。
因此,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选出好、中、差几篇为代表作,再进行对比性评讲,然后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最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自行修改,对所学内容再一次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如:详略是否得当,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有无好词佳句,表现手法是否恰当,书写是否美观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原则,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读促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不断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