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是确定自然传染钩端螺旋体病的生长猪,经肌肉注射一次链霉素,药量每公斤体重25毫克,对制止钩端螺旋体尿的效果。在试验开始时,检查了用于试验的54头生长猪,年龄10~12周,它们没有波摩那(pomona)或大赖索维(tarassovi)血清型钩体传染的血清学迹象。这些生长猪饲养在肥育圈舍中的围栏内,而其它围栏内的传染猪所排出的排泄物,流过生长猪的围栏。每头生长猪采集尿样,每周3次,直至20~24周龄被屠宰作感肉为止。试验用的生长猪,间接接触传染后,于16至74天之间,首先检出了钩端旋体尿。对有钩螺旋体尿的37头猪中,有21头注射链霉素。此后从21头治疗猪的185份尿样中,有11份检出钩端螺旋体(5.9%),并在屠宰时,检验了10头治疗猪,其中1头从肾脏培养出波摩那血清型钩体。检查出有钩端螺旋体尿的16头未治疗猪,在211份尿样中,有179份含有钩端螺旋体(84.8%),并从11头未经治疗的猪中,有4头从肾脏培养出钩端螺旋体。在自然传染的猪中,Ferguson等人的结论是,每吨饲料加入400克金霉素,饲喂10天,没有很好地制止钩端螺旋体尿。在实验性传染的猪中Stalheim发现,每吨饲料加入800克金霉素,饲喂14~21天,或肌肉注射一次双氢链霉素,药量每公斤体重25毫克,之后没有出现钩湍螺体尿,并且从屠宰猪的的肾脏中,没有分离出钩端螺旋体。实验性传染的钩端螺旋体病,其传染程度和病原毒力不可能比得上自然发病的。因而,在室外条件下,没有研究出抗菌素的有效治疗之前,不可能有把握地推荐使用抗菌素控制钩端螺旋体病的自然暴发。本文记载了一个商业猪场,在试验性自然传染钩端螺旋体病的生长猪中,肯定了链霉素制止钩端螺旋体尿的试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