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始终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只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也多数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价值,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从而导致学生怨声载道,叫苦连天,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因此,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就必须设计个性化的作业,通过选择性、趣味性、拓展性的教学策略,改革课内外作业,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并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实践表明,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我个人认为要想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心中的隐痛,起码要做到以下两点:
1.优化作业的设计
1.1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教育家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1.2 设计因人而异,不同梯段的作业。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学生可选择B,稍差可选A。
1.3 设计全面开放,鼓励学生创新的作业。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中,要与现实性挑战性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
1.4 设计人文气息浓厚,调动学生自主性的作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
2.优化作业评价
2.1 多指标衡量,分项评价。一份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注重解题答案正确与否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改策略。比如在批等次时可以用A B C来代替。 “A”代表“双基”评价,“B”代表书面评价,“C”代表创新评价。在不同的情况批上不同的等次,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2.2 全方面考虑,鼓励为主。造成一些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学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哪怕没有全部完成对,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3 给学生机会,一题多改。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比如:“下次继续努力!”“你是最棒的!”“加油哦,有进步啰!”等等,学生看到这些,积极性更高了。
2.4 可以冷处理,暂不评判。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新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1.优化作业的设计
1.1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教育家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1.2 设计因人而异,不同梯段的作业。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学生可选择B,稍差可选A。
1.3 设计全面开放,鼓励学生创新的作业。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中,要与现实性挑战性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
1.4 设计人文气息浓厚,调动学生自主性的作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
2.优化作业评价
2.1 多指标衡量,分项评价。一份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注重解题答案正确与否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改策略。比如在批等次时可以用A B C来代替。 “A”代表“双基”评价,“B”代表书面评价,“C”代表创新评价。在不同的情况批上不同的等次,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2.2 全方面考虑,鼓励为主。造成一些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学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哪怕没有全部完成对,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3 给学生机会,一题多改。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比如:“下次继续努力!”“你是最棒的!”“加油哦,有进步啰!”等等,学生看到这些,积极性更高了。
2.4 可以冷处理,暂不评判。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新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