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油田注水开发中会经常伴随着油套管弯曲、错断和破裂的情况,对于漏失点的寻找会耗费很长时间,本文主要是探讨通过封隔器找漏工艺来提高效率。首先对找漏技术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现场应用的效果、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封隔器 找漏 漏失
在采取注水开发时,油水井的套管会受到地层运动和地应力变化的影响,在腐蚀液体的作用下而出现弯曲、错断、破裂和缩径等情况,甚至是发生破裂现象,在浅层未固定井段中更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恶化。在投产的油水井中,对出现套管破裂的井进行分析,发现此类井多表现为出现类似地表水的含量激增,且伴随着出砂,多见于电泵井。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对于漏失点的寻找会耗费很长时间,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大量材料的浪费,就会对生产造成影响,使得经济效益受损,这就使得探讨新的找漏工艺显得更为必要,本文主要是探讨通过封隔器进行找漏的相关工艺。
一、找漏现状分析
对于漏失点的寻找,目前的工艺主要包括测井找漏和封隔器找漏。下面主要对两类技术进行阐述。
1.测井找漏技术分析
本厂使用的测井找漏方式主要是微差井温测井、井下电视以及十八臂测井组合仪,微差井温测井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微差井温曲线进行分析,寻找温度异常点后对漏失情况进行判断,只是停留在定性层面,在分辨率和解释精度上较低,且成功率较低。这是因为在井筒内出现了因流动而形成扩散的温度场,通过对曲线进行观测只能找到一个井段而无法进行定点分析,这一现象在未固定的套管段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还可能存在测井曲线上出现异常判定为漏失后,经作业确认后未发现损坏的情况。
2.封隔器找漏技术分析
该技术是通过往井内投入封隔器及相关工具,使用封隔器卡住怀疑发生漏失的井段,在对套管和油管进行打压后对压力变化进行分析来了解漏失情况。从当前技术上分析,封隔器找漏有着一定的优势,其工艺相对简单、有着较高的成功率、能获得较为可靠准确的结论,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
二、封隔器的现场应用分析
在现场引用中,常用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止瓦式封隔器Y211-114、支撑式封隔器Y111-114、水力式器封隔器K344-113 K344-115、高压丝堵、球与座、节流器745-5。
1.管柱的设计
找漏管柱设计主要有机械封和液压封两类。
机械封如下图1所示
图1 机械封示意图
对顶部进行寻找时须将封隔器和筛管紧密连接,避免沉砂等进入,如果解封苦难则可采取彻底洗井。为避免油管内赃物的影响,尽量不要使用球与座而选用丝堵,以免出现漏失而形成误判。在对底界进行寻找时,要保证封隔器上部管柱不存在漏失,为减少悬挂器受到流体的冲击力,应采取油管内正打压。
液压封如下图2所示
图2 液压密封示意图
在此液压封方式中,节流器的开启压差不小于坐封压差,具有很好的耐高温、高压的性能,但是由于没有卡瓦的支撑,如果应用于深井高压试挤则需要配备水力锚。
在对顶部和底界进行漏失寻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情况。为避免封隔器失效造成的影响可采取二次试压法对顶部和底界进行确定。在水井中会出现封隔器稳压不良的情况,此时可通过双封相连来改善其性能,获得更好的稳定性,相对于单封,性能提升接近一倍;如果漏失发生在浅层套管,可通过反向施压来解决封隔器不稳的问题,提高找漏效率。
三、现场应用分析
选取的现场试验井为某12-46井、某73井、某14-42井、某15-3井、某13-101井,相关统计结果如下表1.
表1 五口找漏井效果统计
井号 找漏
天数 封隔器
消耗台数 找漏过程和结果 下步措施
某12-46井 3 4 下封2次,找出漏失段1668-1746米 挤灰封,
一次成功
某73井 7 6 下封4次,找出漏失段518-533米 挤灰封,
一次成功
某14-42井 9 6 下封4次,找出漏失段907-921米 挤灰封,
一次成功
某15-3井 6 5 下封4次,找出漏失段1875-1905米 挤灰封,
一次成功
某13-101井 2 2 下封2次,无漏失段 电泵转抽
对上表进行分析,在找漏周期上,平均时间为7天,每口井的封隔器消耗量为5台,有着较大的成本消耗,但是有着较好的成功率。
对现场试验进行总结有如下体会:在进行操作前需做好前期准备,包括通井和刮管,且要保证施工质量,对套管的变形情况进行排查,避免出现变形而造成的卡管柱,确保套管的清洁度和封隔器座封胶皮的密封性;施工过程中要精细操作,严格控制下方封隔器的速度,确保正确的深度,在施工前进彻底的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对情况了解,找漏的指挥由同一名技术人员执行,保障良好的衔接性,同时也消除主管上带来的差异。找漏过程中不同点段须采用统一标准,对排量和泵进行详细记录以提供综合判断资料。如果可能存在大段漏失,为实现高效的找漏施工,封隔器应选用适合高频率使用、方便座封和较小的胶皮磨损类型。如果已经确定出现了大段漏失,在对其顶、底进行确认时尽量选用稳压性能好、能牢固座封的机械封隔器,能对吸收量进行准确确定,但是在重力作用下,其胶皮会出现较大损耗和磨损,影响了使用效果,最好采用高温胶筒来改善。
四、相关问题和建议
在当前的套管监测技术下,无法对漏失井段进行准确定位,这就加大了工作量,使找漏周期加长,从而提升作业成本,这就需要对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换,提升监控技术来对监测手段进行改进。在封隔器找漏中需要多次下封,消耗较大,可通过对封隔器质量进行提升来减轻工作量和减少材料使用成本。对相关找漏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提升操作水平、分析能力和判断力,以此来提升找漏效率。
从目前技术上看,封隔器找漏技术相对于其他找漏技术在可行性、可靠性以及成功率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找漏方式,为完善相关工艺,需要对引进更多、更新的配套设备,加强管柱的设计,做好找漏工艺的研究,提升找漏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晓燕 一种新型Y341型封隔器的研制与应用[J] 机械工程师 2014.3
[2]付勇 庞震 液压封隔器丢手管柱结构改进与应用[J] 中国科技博览 2014.11
关键词:封隔器 找漏 漏失
在采取注水开发时,油水井的套管会受到地层运动和地应力变化的影响,在腐蚀液体的作用下而出现弯曲、错断、破裂和缩径等情况,甚至是发生破裂现象,在浅层未固定井段中更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恶化。在投产的油水井中,对出现套管破裂的井进行分析,发现此类井多表现为出现类似地表水的含量激增,且伴随着出砂,多见于电泵井。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对于漏失点的寻找会耗费很长时间,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大量材料的浪费,就会对生产造成影响,使得经济效益受损,这就使得探讨新的找漏工艺显得更为必要,本文主要是探讨通过封隔器进行找漏的相关工艺。
一、找漏现状分析
对于漏失点的寻找,目前的工艺主要包括测井找漏和封隔器找漏。下面主要对两类技术进行阐述。
1.测井找漏技术分析
本厂使用的测井找漏方式主要是微差井温测井、井下电视以及十八臂测井组合仪,微差井温测井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微差井温曲线进行分析,寻找温度异常点后对漏失情况进行判断,只是停留在定性层面,在分辨率和解释精度上较低,且成功率较低。这是因为在井筒内出现了因流动而形成扩散的温度场,通过对曲线进行观测只能找到一个井段而无法进行定点分析,这一现象在未固定的套管段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还可能存在测井曲线上出现异常判定为漏失后,经作业确认后未发现损坏的情况。
2.封隔器找漏技术分析
该技术是通过往井内投入封隔器及相关工具,使用封隔器卡住怀疑发生漏失的井段,在对套管和油管进行打压后对压力变化进行分析来了解漏失情况。从当前技术上分析,封隔器找漏有着一定的优势,其工艺相对简单、有着较高的成功率、能获得较为可靠准确的结论,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
二、封隔器的现场应用分析
在现场引用中,常用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止瓦式封隔器Y211-114、支撑式封隔器Y111-114、水力式器封隔器K344-113 K344-115、高压丝堵、球与座、节流器745-5。
1.管柱的设计
找漏管柱设计主要有机械封和液压封两类。
机械封如下图1所示
图1 机械封示意图
对顶部进行寻找时须将封隔器和筛管紧密连接,避免沉砂等进入,如果解封苦难则可采取彻底洗井。为避免油管内赃物的影响,尽量不要使用球与座而选用丝堵,以免出现漏失而形成误判。在对底界进行寻找时,要保证封隔器上部管柱不存在漏失,为减少悬挂器受到流体的冲击力,应采取油管内正打压。
液压封如下图2所示
图2 液压密封示意图
在此液压封方式中,节流器的开启压差不小于坐封压差,具有很好的耐高温、高压的性能,但是由于没有卡瓦的支撑,如果应用于深井高压试挤则需要配备水力锚。
在对顶部和底界进行漏失寻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情况。为避免封隔器失效造成的影响可采取二次试压法对顶部和底界进行确定。在水井中会出现封隔器稳压不良的情况,此时可通过双封相连来改善其性能,获得更好的稳定性,相对于单封,性能提升接近一倍;如果漏失发生在浅层套管,可通过反向施压来解决封隔器不稳的问题,提高找漏效率。
三、现场应用分析
选取的现场试验井为某12-46井、某73井、某14-42井、某15-3井、某13-101井,相关统计结果如下表1.
表1 五口找漏井效果统计
井号 找漏
天数 封隔器
消耗台数 找漏过程和结果 下步措施
某12-46井 3 4 下封2次,找出漏失段1668-1746米 挤灰封,
一次成功
某73井 7 6 下封4次,找出漏失段518-533米 挤灰封,
一次成功
某14-42井 9 6 下封4次,找出漏失段907-921米 挤灰封,
一次成功
某15-3井 6 5 下封4次,找出漏失段1875-1905米 挤灰封,
一次成功
某13-101井 2 2 下封2次,无漏失段 电泵转抽
对上表进行分析,在找漏周期上,平均时间为7天,每口井的封隔器消耗量为5台,有着较大的成本消耗,但是有着较好的成功率。
对现场试验进行总结有如下体会:在进行操作前需做好前期准备,包括通井和刮管,且要保证施工质量,对套管的变形情况进行排查,避免出现变形而造成的卡管柱,确保套管的清洁度和封隔器座封胶皮的密封性;施工过程中要精细操作,严格控制下方封隔器的速度,确保正确的深度,在施工前进彻底的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对情况了解,找漏的指挥由同一名技术人员执行,保障良好的衔接性,同时也消除主管上带来的差异。找漏过程中不同点段须采用统一标准,对排量和泵进行详细记录以提供综合判断资料。如果可能存在大段漏失,为实现高效的找漏施工,封隔器应选用适合高频率使用、方便座封和较小的胶皮磨损类型。如果已经确定出现了大段漏失,在对其顶、底进行确认时尽量选用稳压性能好、能牢固座封的机械封隔器,能对吸收量进行准确确定,但是在重力作用下,其胶皮会出现较大损耗和磨损,影响了使用效果,最好采用高温胶筒来改善。
四、相关问题和建议
在当前的套管监测技术下,无法对漏失井段进行准确定位,这就加大了工作量,使找漏周期加长,从而提升作业成本,这就需要对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换,提升监控技术来对监测手段进行改进。在封隔器找漏中需要多次下封,消耗较大,可通过对封隔器质量进行提升来减轻工作量和减少材料使用成本。对相关找漏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提升操作水平、分析能力和判断力,以此来提升找漏效率。
从目前技术上看,封隔器找漏技术相对于其他找漏技术在可行性、可靠性以及成功率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找漏方式,为完善相关工艺,需要对引进更多、更新的配套设备,加强管柱的设计,做好找漏工艺的研究,提升找漏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晓燕 一种新型Y341型封隔器的研制与应用[J] 机械工程师 2014.3
[2]付勇 庞震 液压封隔器丢手管柱结构改进与应用[J] 中国科技博览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