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诺》“建设”全攻略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拍《多米诺》
  
  


  剧情片《多米诺》的导演王慧一开始就不想要n那种充满俊男靓女的偶像剧,但因为她本人还是个没走出校门的学生,于是,她的这部作品依然选择了她最熟悉和最真实的校园题材。在王慧完善构思的阶段,有几件事使她改变了已经准备好的剧本。
  一天,王慧看到电视节目中报道了一省电台节目通过热线电话救了一位因与丈夫离婚而自杀的妇女。从此这个电台节目在当地小有名气,此后他们又成功救助了许多处在低谷的人。回到学校后学校里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给了王慧不少触动。每次在网上或听别人说有类似事情发生,了解了前因后果后都会理解他们的选择,身为一个大学生是有很多的身不由己和无奈,有些事可能是生来20多年里第一次遇到,当处理不了时真的有些感叹人生的无奈。但王慧不赞同他们的做法,人生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过了那个阶段,再回头看看,那些也就不算什么了。
  王慧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是面对这么多生命接连在身边消失,心里无法平静。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前赴后继”?一个人能对其他人造成多大的影响?这次王慧是被触动了,于是,下定决心跟着感觉走。
  
  搭建“多米诺”平台
  
  剧组各个部门就像一副环环相扣的多米诺骨牌,所以在拍摄前组建一个团结、稳定的团队非常重要。
  在正规剧组里,导、制、摄、录、美、道、化和服等不同职能部门是由不同专业的人员来担任,但在非影视学校的学生影片创作中,一般是有感兴趣的同学组合在一起,为保持作品的品质在有限的资源和人力中做到极致,最好让熟练和擅长××部门工作的同学担任对应的工作,部门和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
  分工并不是要将剧组各个部门分开各自独立,而是使个人的职责范围更加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做得更好,从而使作品做得更好,而不是彰显某人有多大的本领。分工的出发点是从影片制作需要不同的职能的工作人员来相互协调、合作拍摄,使作品能做得更好。
  在对人物理解上,虽然大部分是导演和编剧的主观观点,但是在人物设定上剧组也是征集很多周围同学的看法,又对主要角色之一——周文的记者身份作了研究,在此时刚好巧遇了北京《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来校采访,王慧因此片而成为被采访对象,在谈她的看法的同时,又向作者请教了周文这个角色记者的职业特点,这对王慧理解和设计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上有很大帮助。
  
  剧本围绕着一个中心
  
  剧本是一个剧组拍摄影片的蓝本,也是工作人员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故事结构上导演又在犯难,找一个怎样的事件把想法表达出来呢?这时王慧想到了那则报道,电台咨询节目的主持人是一种典型的影响别人又被别人影响的人。说夸张点他们像垃圾桶一样每天接收不同人向他们倾诉的苦痛,但他们有苦痛又向谁倾诉呢……顺着想下去,好!几天后剧本出来了。
  《多米诺》的剧本结构刻意制造出前松后紧,前缓后急的节奏。前几场戏发生在相同的场景里,以平缓松弛的故事来为下文作铺垫;后面的故事发生得突然、短暂却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产生一种悬疑片的效果。故事的发生围绕在夜间节目播出前后,以记者周文对这个节目的关注及其所听所见所想来叙述整个故事。
  剧本和场景定下来后,一般由制片部门根据当地的天气、场景的转换、演员、灯具租赁、道具制作的先后等因素来制订一个行之有效的拍摄计划(一般有A、B两套拍摄计划)。
  


  效率比较高和节省开支的做法是跳拍,就是把在剧本里同一个场景和同一个拍摄时间的戏,甚至是同一机位的镜头集中起来拍,但对导演、演员和摄影等主创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得有个整体观,因为不同场次的戏光、影、景别和戏中角色的情绪等不同,在完成片里要达到连贯、协调和统一确实需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才行。
  
  拍摄顺序有讲究
  
  若没有十分把握,比较保守的做法是按剧本场景先后顺序来打灯光、走戏、分镜头拍摄影片。这种做法演员的情绪比较容易衔接,但场景多的话且距离远,需花掉一笔不小的转场景费用和时间。
  另外,在安排有暮色戏的拍摄计划时,对拍摄时间有特殊的要求,制订计划要预留足够时间到目的地架好设备等待暮色降临。因为暮色是如此的魔幻又是如此的短暂,若错失的话只能等到第二天再来。
  
  熟悉摄像和录音器材(多注意声音)
  
  在制订拍摄计划的同时,摄、录、美等组的工作人员熟悉器材和购置材料的工作可同时进行。摄影方面应检测摄影机取景器中景别和终端播放景别有多大差距,还有拍摄时取景器或监视器上的亮度、反差和颜色等方面与摄录在磁带上的画面究竟有多大区别,这些摄影都得必须心中有数;另外,还有摄影机的操作以及摄影机摄录的运转情况正常与否都应做一个认真、严谨的检测,有条件的话,建议拿到该厂的维修中心做一次系统的检查。
  还有视频音频、线路是否通畅,接触是否良好都得做一个仔细的检查。若有用到灯光的地方也需对拍摄时所用的灯具、支架做认真的检查,需要注意的是现场的电压是否能正常供电等细节问题。
  
  声音联想不存在的播音室
  
  至于声音方面,更是这部影片的一个特点。片子的一个主要事发地——电台播音室,从来没在片子中出现过。通过收音机播音,使观众想象出这样一个事发地来。镜头声音使片子的空间由画内空间走向了画外空间,由直观走向了联想,由平面走向了立体。通过电台的播音,一方面表现出女主持的性格及其情绪波动,另一方面,又间接“讲述”了电台播音室里所发生的事情。这部片子,想表述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生活态度或行为习惯,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在无章可循的生活逻辑中,对其他人和事产生的巨大影响是自己无法估量的,甚至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影响是一个接一个的。为了自己,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为了生活在同一天空下有缘认识或无缘认识的人,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色彩上偏低调的绿,根据不同的灯光环境,前段阴郁而浓厚,渲染出“暴雨将至”般的气氛;后段较亮白,体现事件高潮的白炽化。
  


  
  后期不是神来之笔
  后期不是神来之笔
  
  调光色当然画质的好坏,与前期拍摄也有很大的关系。摄影师首先要控制好曝光技术。不要想着影片光色前期控制得不好可依靠电脑后期调整光色。这样做会增加后期大笔的制作经费,还有若过量调整色光画面的颗粒会比较明显。为什么在前期只要控制好曝光便能给后期减少很多麻烦而不去做呢?它可节约大量的制作成本和时间。
  影片初步剪辑完,若实在没办法确实需要调整光色,比较好的方法是用为做特效而专门设计的调色软件来调整,这样与用为做剪辑而专门设计的软件效果相比画面噪点要少。不好的地方是对电脑硬件配置较高,尤其是内存要求足够大,否则会使工作速度较慢甚至“死机”,给工作增添不便。
  声效的录制和处理,有条件的话用专业的话筒和制作软件来处理比较好。
  有好的器材不一定能制作出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也有用低端的设备来拍摄的。因为好的器材只是说明人类的科学技术在提高和进步,它和作品的好坏没有直接的联系,还得必须有能正确使用它的人。
  不管怎样,除了作品外还有更值得我们去关心事情是:好好地去观察,尽情地去享受新鲜的空气、雨水,还有灿烂的阳光。
其他文献
中国观众熟悉的列宁形象大多来自《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这两部影片,它们的导演是苏联电影艺术家米哈伊尔·罗姆(Mikhail Romm)。为了拍好他的第一部故事片《羊脂球》,罗姆特地去请教爱森斯坦。爱森斯坦问他:“你的第一个镜头是什么?”罗姆说是一双靴子的特写。爱森斯坦说好,并且希望罗姆能把这个镜头拍成一个经典镜头——当他拍完这个镜头就被汽车撞死了,那么第二天爱森斯坦就要拿着这双靴子走进电
期刊
时间:2006年12月15日至2007年2月4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    12月15日至2月4日间,“余震(aftershock)——英国当代艺术展1990-2006”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参展的是12位当代青年英国艺术家的近50部作品;“余震”作品跨越1990到2006年,可以说是代表了英国当代艺术的变革过程,这也是青年英国艺术家作品首次来到中国大陆。  “没见过这么狠的作品”——广州艺术圈如是评
期刊
吧主说话:  “小偷的春天”,这是一个卑微生命的畅想曲。用评论家鲍昆老师的话说,“这让人想起了生活在世界阴暗面的那些小病菌的快乐生活。”就这个题目引申开去,也许可以制作成一个发人深省的“深刻”纪录片。不过我想什么样的作者就会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作品。    内容简介:  一个小偷爱上了住在对面的女邻居。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自己,试图缩小两人之间身份的差距,现实却注定了两人不可能在一起。    导演阐
期刊
早从倪俊老师口中耳闻中央戏剧学院的“左右影像”,作为电影电视系编导04班的同学们,他们早早的就形成团队意识。从剧本—拍摄—制作,努力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团队。  “左右影像”送来的片子很多,都是大学一二年级的作品,这个时候我才想到他们还很年轻,完全想不到偏重那些熟练的镜头语言是操控在这些年轻的孩子手中的。  如他们所言,或许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会与自己预想的有些距离,路途当中也会遇到困难,暂且当作“曲线
期刊
影片名称:《暗流 》  影片类型:剧情片  时间长度:50分钟  使用设备:SONY高清DV HDR-FX1E 高清模式拍摄  Sennheiser MKH 416 P 专业电影用话筒  制作时间:2006年8月     吧主说话:  这样的小镇在江南随处可见,她们和城市的界线模糊,因为都发展的颇有规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她们似乎离大家印象中的农村已经很远了。镇上总有一条老街是依着运河而建,窄小迂
期刊
张志刚  云南昆明人,1957年生。自由摄影师,独立影视制作人。  从事摄影25年,自学影视制作,有近10年的DV拍摄及非编后期制作经验。  作为云南省、昆明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云南民俗摄影家的会员,其摄影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内和省内的各类奖项,独立拍摄制作的《神山下的婚礼》、《朝圣之路》等表现中国西部风土人情的纪录片作品曾在上海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播出。    卡瓦格博的壮美,是大自然的神奇征服了人们。
期刊
时间:2月3日、4日、7日  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这次纪录片放映活动将为观众带来三部纪录片佳作,它们是贾樟柯的《东》,郭静和柯丁丁的《盛夏的果实》,以及舒浩仑的《乡愁》。  有人认为纪录片是拍摄“发生在家门口的戏剧”,镜头瞄准日常生活的琐碎片段,记录普通人的喜怒哀愁,这些看似庸常的碎片却最终把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并使其得以延伸,而我们就在这样的历史中看清自己,看到未来。    中国首部童年温情DV电影首
期刊
国营798厂,这座上世纪50年代由民主德国援建的大型建筑群中,工业残存的气息在其间苟延残喘,形形色色的艺术们在不紧不慢地蚕食着它。就像寄生蜂的幼虫,精准的小口噬咬它的房东,在喂饱自己的同时决不会让宿主死掉—否则腐烂的宿主会马上毒死这些食客。粉笔书写的英文菜单随处可见,提醒游客们享受视觉大餐的同时务必要让自己的胃参与其中。  艺术似乎少有这样得意过。  至于我的目标,来之前在“bj798arts.c
期刊
吧主说话:  如果没有划分章节,我想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混乱,混乱还是混乱”。于是导演在各种炫目的特技和情节之间划分了标志性的段落。  内容就是所有正在恋爱中和准备恋爱的人所遇到的内容,所有的爱情故事千篇一律,但每一个都各有不同。“为爱复仇”的故事早已老得掉牙,但我看着这“狗日的爱情”就是津津有味。    内容简介:  一个男孩在失恋后发誓要“报复”,在“报复”的途中一个又一个的意外不断的发生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DV摄像机以方便、时尚、快捷的身姿落频频出现在了绿色的军营,追求时尚的官兵都举起了手中DV,以自己的视角去发现和感受着这个日新月异的军营生活,那么如何利用机器运动来实现更好的拍摄效果呢?      一、如何理解运动拍摄    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事物时,视线总是从这边转到那边,有时是左右观察,有时是上下连续不断地观察某一事物。运动拍摄正是运用了人们这一视觉习惯,使观者连续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