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拍《多米诺》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dzdv/dzdv200703/dzdv20070310-1-l.jpg)
剧情片《多米诺》的导演王慧一开始就不想要n那种充满俊男靓女的偶像剧,但因为她本人还是个没走出校门的学生,于是,她的这部作品依然选择了她最熟悉和最真实的校园题材。在王慧完善构思的阶段,有几件事使她改变了已经准备好的剧本。
一天,王慧看到电视节目中报道了一省电台节目通过热线电话救了一位因与丈夫离婚而自杀的妇女。从此这个电台节目在当地小有名气,此后他们又成功救助了许多处在低谷的人。回到学校后学校里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给了王慧不少触动。每次在网上或听别人说有类似事情发生,了解了前因后果后都会理解他们的选择,身为一个大学生是有很多的身不由己和无奈,有些事可能是生来20多年里第一次遇到,当处理不了时真的有些感叹人生的无奈。但王慧不赞同他们的做法,人生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过了那个阶段,再回头看看,那些也就不算什么了。
王慧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是面对这么多生命接连在身边消失,心里无法平静。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前赴后继”?一个人能对其他人造成多大的影响?这次王慧是被触动了,于是,下定决心跟着感觉走。
搭建“多米诺”平台
剧组各个部门就像一副环环相扣的多米诺骨牌,所以在拍摄前组建一个团结、稳定的团队非常重要。
在正规剧组里,导、制、摄、录、美、道、化和服等不同职能部门是由不同专业的人员来担任,但在非影视学校的学生影片创作中,一般是有感兴趣的同学组合在一起,为保持作品的品质在有限的资源和人力中做到极致,最好让熟练和擅长××部门工作的同学担任对应的工作,部门和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
分工并不是要将剧组各个部门分开各自独立,而是使个人的职责范围更加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做得更好,从而使作品做得更好,而不是彰显某人有多大的本领。分工的出发点是从影片制作需要不同的职能的工作人员来相互协调、合作拍摄,使作品能做得更好。
在对人物理解上,虽然大部分是导演和编剧的主观观点,但是在人物设定上剧组也是征集很多周围同学的看法,又对主要角色之一——周文的记者身份作了研究,在此时刚好巧遇了北京《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来校采访,王慧因此片而成为被采访对象,在谈她的看法的同时,又向作者请教了周文这个角色记者的职业特点,这对王慧理解和设计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上有很大帮助。
剧本围绕着一个中心
剧本是一个剧组拍摄影片的蓝本,也是工作人员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故事结构上导演又在犯难,找一个怎样的事件把想法表达出来呢?这时王慧想到了那则报道,电台咨询节目的主持人是一种典型的影响别人又被别人影响的人。说夸张点他们像垃圾桶一样每天接收不同人向他们倾诉的苦痛,但他们有苦痛又向谁倾诉呢……顺着想下去,好!几天后剧本出来了。
《多米诺》的剧本结构刻意制造出前松后紧,前缓后急的节奏。前几场戏发生在相同的场景里,以平缓松弛的故事来为下文作铺垫;后面的故事发生得突然、短暂却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产生一种悬疑片的效果。故事的发生围绕在夜间节目播出前后,以记者周文对这个节目的关注及其所听所见所想来叙述整个故事。
剧本和场景定下来后,一般由制片部门根据当地的天气、场景的转换、演员、灯具租赁、道具制作的先后等因素来制订一个行之有效的拍摄计划(一般有A、B两套拍摄计划)。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dzdv/dzdv200703/dzdv20070310-2-l.jpg)
效率比较高和节省开支的做法是跳拍,就是把在剧本里同一个场景和同一个拍摄时间的戏,甚至是同一机位的镜头集中起来拍,但对导演、演员和摄影等主创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得有个整体观,因为不同场次的戏光、影、景别和戏中角色的情绪等不同,在完成片里要达到连贯、协调和统一确实需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才行。
拍摄顺序有讲究
若没有十分把握,比较保守的做法是按剧本场景先后顺序来打灯光、走戏、分镜头拍摄影片。这种做法演员的情绪比较容易衔接,但场景多的话且距离远,需花掉一笔不小的转场景费用和时间。
另外,在安排有暮色戏的拍摄计划时,对拍摄时间有特殊的要求,制订计划要预留足够时间到目的地架好设备等待暮色降临。因为暮色是如此的魔幻又是如此的短暂,若错失的话只能等到第二天再来。
熟悉摄像和录音器材(多注意声音)
在制订拍摄计划的同时,摄、录、美等组的工作人员熟悉器材和购置材料的工作可同时进行。摄影方面应检测摄影机取景器中景别和终端播放景别有多大差距,还有拍摄时取景器或监视器上的亮度、反差和颜色等方面与摄录在磁带上的画面究竟有多大区别,这些摄影都得必须心中有数;另外,还有摄影机的操作以及摄影机摄录的运转情况正常与否都应做一个认真、严谨的检测,有条件的话,建议拿到该厂的维修中心做一次系统的检查。
还有视频音频、线路是否通畅,接触是否良好都得做一个仔细的检查。若有用到灯光的地方也需对拍摄时所用的灯具、支架做认真的检查,需要注意的是现场的电压是否能正常供电等细节问题。
声音联想不存在的播音室
至于声音方面,更是这部影片的一个特点。片子的一个主要事发地——电台播音室,从来没在片子中出现过。通过收音机播音,使观众想象出这样一个事发地来。镜头声音使片子的空间由画内空间走向了画外空间,由直观走向了联想,由平面走向了立体。通过电台的播音,一方面表现出女主持的性格及其情绪波动,另一方面,又间接“讲述”了电台播音室里所发生的事情。这部片子,想表述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生活态度或行为习惯,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在无章可循的生活逻辑中,对其他人和事产生的巨大影响是自己无法估量的,甚至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影响是一个接一个的。为了自己,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为了生活在同一天空下有缘认识或无缘认识的人,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色彩上偏低调的绿,根据不同的灯光环境,前段阴郁而浓厚,渲染出“暴雨将至”般的气氛;后段较亮白,体现事件高潮的白炽化。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dzdv/dzdv200703/dzdv20070310-3-l.jpg)
后期不是神来之笔
后期不是神来之笔
调光色当然画质的好坏,与前期拍摄也有很大的关系。摄影师首先要控制好曝光技术。不要想着影片光色前期控制得不好可依靠电脑后期调整光色。这样做会增加后期大笔的制作经费,还有若过量调整色光画面的颗粒会比较明显。为什么在前期只要控制好曝光便能给后期减少很多麻烦而不去做呢?它可节约大量的制作成本和时间。
影片初步剪辑完,若实在没办法确实需要调整光色,比较好的方法是用为做特效而专门设计的调色软件来调整,这样与用为做剪辑而专门设计的软件效果相比画面噪点要少。不好的地方是对电脑硬件配置较高,尤其是内存要求足够大,否则会使工作速度较慢甚至“死机”,给工作增添不便。
声效的录制和处理,有条件的话用专业的话筒和制作软件来处理比较好。
有好的器材不一定能制作出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也有用低端的设备来拍摄的。因为好的器材只是说明人类的科学技术在提高和进步,它和作品的好坏没有直接的联系,还得必须有能正确使用它的人。
不管怎样,除了作品外还有更值得我们去关心事情是:好好地去观察,尽情地去享受新鲜的空气、雨水,还有灿烂的阳光。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dzdv/dzdv200703/dzdv20070310-1-l.jpg)
剧情片《多米诺》的导演王慧一开始就不想要n那种充满俊男靓女的偶像剧,但因为她本人还是个没走出校门的学生,于是,她的这部作品依然选择了她最熟悉和最真实的校园题材。在王慧完善构思的阶段,有几件事使她改变了已经准备好的剧本。
一天,王慧看到电视节目中报道了一省电台节目通过热线电话救了一位因与丈夫离婚而自杀的妇女。从此这个电台节目在当地小有名气,此后他们又成功救助了许多处在低谷的人。回到学校后学校里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给了王慧不少触动。每次在网上或听别人说有类似事情发生,了解了前因后果后都会理解他们的选择,身为一个大学生是有很多的身不由己和无奈,有些事可能是生来20多年里第一次遇到,当处理不了时真的有些感叹人生的无奈。但王慧不赞同他们的做法,人生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过了那个阶段,再回头看看,那些也就不算什么了。
王慧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是面对这么多生命接连在身边消失,心里无法平静。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前赴后继”?一个人能对其他人造成多大的影响?这次王慧是被触动了,于是,下定决心跟着感觉走。
搭建“多米诺”平台
剧组各个部门就像一副环环相扣的多米诺骨牌,所以在拍摄前组建一个团结、稳定的团队非常重要。
在正规剧组里,导、制、摄、录、美、道、化和服等不同职能部门是由不同专业的人员来担任,但在非影视学校的学生影片创作中,一般是有感兴趣的同学组合在一起,为保持作品的品质在有限的资源和人力中做到极致,最好让熟练和擅长××部门工作的同学担任对应的工作,部门和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
分工并不是要将剧组各个部门分开各自独立,而是使个人的职责范围更加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做得更好,从而使作品做得更好,而不是彰显某人有多大的本领。分工的出发点是从影片制作需要不同的职能的工作人员来相互协调、合作拍摄,使作品能做得更好。
在对人物理解上,虽然大部分是导演和编剧的主观观点,但是在人物设定上剧组也是征集很多周围同学的看法,又对主要角色之一——周文的记者身份作了研究,在此时刚好巧遇了北京《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来校采访,王慧因此片而成为被采访对象,在谈她的看法的同时,又向作者请教了周文这个角色记者的职业特点,这对王慧理解和设计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上有很大帮助。
剧本围绕着一个中心
剧本是一个剧组拍摄影片的蓝本,也是工作人员沟通的重要渠道。在故事结构上导演又在犯难,找一个怎样的事件把想法表达出来呢?这时王慧想到了那则报道,电台咨询节目的主持人是一种典型的影响别人又被别人影响的人。说夸张点他们像垃圾桶一样每天接收不同人向他们倾诉的苦痛,但他们有苦痛又向谁倾诉呢……顺着想下去,好!几天后剧本出来了。
《多米诺》的剧本结构刻意制造出前松后紧,前缓后急的节奏。前几场戏发生在相同的场景里,以平缓松弛的故事来为下文作铺垫;后面的故事发生得突然、短暂却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产生一种悬疑片的效果。故事的发生围绕在夜间节目播出前后,以记者周文对这个节目的关注及其所听所见所想来叙述整个故事。
剧本和场景定下来后,一般由制片部门根据当地的天气、场景的转换、演员、灯具租赁、道具制作的先后等因素来制订一个行之有效的拍摄计划(一般有A、B两套拍摄计划)。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dzdv/dzdv200703/dzdv20070310-2-l.jpg)
效率比较高和节省开支的做法是跳拍,就是把在剧本里同一个场景和同一个拍摄时间的戏,甚至是同一机位的镜头集中起来拍,但对导演、演员和摄影等主创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得有个整体观,因为不同场次的戏光、影、景别和戏中角色的情绪等不同,在完成片里要达到连贯、协调和统一确实需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才行。
拍摄顺序有讲究
若没有十分把握,比较保守的做法是按剧本场景先后顺序来打灯光、走戏、分镜头拍摄影片。这种做法演员的情绪比较容易衔接,但场景多的话且距离远,需花掉一笔不小的转场景费用和时间。
另外,在安排有暮色戏的拍摄计划时,对拍摄时间有特殊的要求,制订计划要预留足够时间到目的地架好设备等待暮色降临。因为暮色是如此的魔幻又是如此的短暂,若错失的话只能等到第二天再来。
熟悉摄像和录音器材(多注意声音)
在制订拍摄计划的同时,摄、录、美等组的工作人员熟悉器材和购置材料的工作可同时进行。摄影方面应检测摄影机取景器中景别和终端播放景别有多大差距,还有拍摄时取景器或监视器上的亮度、反差和颜色等方面与摄录在磁带上的画面究竟有多大区别,这些摄影都得必须心中有数;另外,还有摄影机的操作以及摄影机摄录的运转情况正常与否都应做一个认真、严谨的检测,有条件的话,建议拿到该厂的维修中心做一次系统的检查。
还有视频音频、线路是否通畅,接触是否良好都得做一个仔细的检查。若有用到灯光的地方也需对拍摄时所用的灯具、支架做认真的检查,需要注意的是现场的电压是否能正常供电等细节问题。
声音联想不存在的播音室
至于声音方面,更是这部影片的一个特点。片子的一个主要事发地——电台播音室,从来没在片子中出现过。通过收音机播音,使观众想象出这样一个事发地来。镜头声音使片子的空间由画内空间走向了画外空间,由直观走向了联想,由平面走向了立体。通过电台的播音,一方面表现出女主持的性格及其情绪波动,另一方面,又间接“讲述”了电台播音室里所发生的事情。这部片子,想表述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生活态度或行为习惯,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在无章可循的生活逻辑中,对其他人和事产生的巨大影响是自己无法估量的,甚至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影响是一个接一个的。为了自己,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为了生活在同一天空下有缘认识或无缘认识的人,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色彩上偏低调的绿,根据不同的灯光环境,前段阴郁而浓厚,渲染出“暴雨将至”般的气氛;后段较亮白,体现事件高潮的白炽化。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dzdv/dzdv200703/dzdv20070310-3-l.jpg)
后期不是神来之笔
后期不是神来之笔
调光色当然画质的好坏,与前期拍摄也有很大的关系。摄影师首先要控制好曝光技术。不要想着影片光色前期控制得不好可依靠电脑后期调整光色。这样做会增加后期大笔的制作经费,还有若过量调整色光画面的颗粒会比较明显。为什么在前期只要控制好曝光便能给后期减少很多麻烦而不去做呢?它可节约大量的制作成本和时间。
影片初步剪辑完,若实在没办法确实需要调整光色,比较好的方法是用为做特效而专门设计的调色软件来调整,这样与用为做剪辑而专门设计的软件效果相比画面噪点要少。不好的地方是对电脑硬件配置较高,尤其是内存要求足够大,否则会使工作速度较慢甚至“死机”,给工作增添不便。
声效的录制和处理,有条件的话用专业的话筒和制作软件来处理比较好。
有好的器材不一定能制作出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也有用低端的设备来拍摄的。因为好的器材只是说明人类的科学技术在提高和进步,它和作品的好坏没有直接的联系,还得必须有能正确使用它的人。
不管怎样,除了作品外还有更值得我们去关心事情是:好好地去观察,尽情地去享受新鲜的空气、雨水,还有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