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现西安科技大学2020年暑期大学生赴陕西、新疆、湖南等地调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成就实践团成员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三农问题”展开调研:
三农问题原因
1.自然地域環境条件是造成三农问题的客观原因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多变,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千差万别,一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致使农村交通和通信滞后,消息闭塞,生产技术和手段落后,基础建设相当薄弱,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从而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造成了大量的相对集中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2.历史小农经济思想、城乡分割、重工轻农思想是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
一是以种植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许多地区的人们思想封闭落后,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目光短浅,把吃饱穿暖当作最高的生活目标。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更是制约生产规模的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
二是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了一道沟壑,随着经济的发展,沟壑不但没有丝毫被填平的趋势还愈来愈广,致使根深蒂固的一些传统农业愈来愈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诸多问题也逐步暴露。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我国城市化的体制障碍,更是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一道屏障。
三是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推行城市化,在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指导下,多数地方政府重视重工业发展而轻视农业,仅1952年到1980年,国家就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政策,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发展工业,农业发展面临着严重挑战。
3.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教育水平不均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次要原因。
农村教育水平低,受教育程度也不高,教育资源匮乏,且多数人思想落后,对教育并不重视。农民教育投入与收益预期相差较大,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与学生期望不对等,留守儿童辍学比例大等原因导致农村教育水平与城市教育相差巨大。文化教育水平低下,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遏制了农业机械化、高科技的引进,这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力。
4.其他制约因素
农业结构不合理且农副产品价值低,对外流通性差,受天气条件影响大,也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农问题现状
1.农业问题
在目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商品性农业逐渐在市场占据了地位。并且以集约化、专业化、高社会化水平、高商品化程度,农产品量大而品率高的特点满足了市场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由于中国自然和经济条件复杂,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布局分散,产量和商品率都不高,绝大部分地区自给性农业占很大比重。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必须因地制宜,集中合理布局的方针,大力发展商品性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综合发展程度不高,种植业的产品附加值低,分散化的小农生产现状加上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剧烈冲击,对农业产业结构整形提出了迫切要求。
2.农村问题
农业用地减少,人地矛盾尖锐,由于小城镇建设、市场开发和公路铁路建设等征用了大量土地,使得人、地矛盾日益激烈。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村不够重视又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那些一直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很差并且建设力度也越来越小,像道路、水电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问题等基础设施都相对老化,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劳动力水平下降,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近年来农村许多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与之相对应的,老人、妇女和低文化人群则成为了农村剩余人口的主力军。他们生产和学习得能力相对较差,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3.农民问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使得农产品滞销的现象非常严重。另外,一些好的政策在农村地区很难落实,即便落实起来也会受到这样那样的阻碍而影响其效果,这些都导致了农民无法真正的享受政策,参与到市场之中。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及农村中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目前都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儿童正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而其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容易发生很大的扭曲。并且,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教育水平低下。农民还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在广大农村,我国的养老保险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还难以做到满足整个社会现实的需求,农民的很多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
三农问题的解决政策
1.转变发展观念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谨记城乡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转变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不平等关系,营造城乡互补、工业农业相互配合、城乡共同繁荣的发展氛围,实现城乡同步发展,统筹兼顾,保证城乡合理规划布局、相对公平资源配置、产业协同发展,此外,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也要尽忠尽职。
2.深化体制改革,给农村注入新活力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的进步。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让农民用技术种粮食而不是体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要通过增加资金投入研究新工具和新技术、并聚集土地,合理分配土地再进行切实的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因地制宜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建设进程。农业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方向,要依靠科技建立现代化农业。一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走科技兴农战略,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二是要大力整改农业结构,打破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共同发展。 在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把农民的住房、医疗和教育问题放在首位。住房问题是人民的头等大事,要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制;另外,加强保障房的建设,要最大限度的保证保障房公平、公正、合理和透明的分配制度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医疗是群众生命的保障,要农民有地方看病,有钱看病。重视教育,问题才能根治,素质的提升解决根本问题。
4.增加农民收入
加速提升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农人负担和农人增收呈负相关干系,减轻农人负担将直接增添农人收入,减负可以包管增收。当前我国全面将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题就在于农村,只有解决了这一块短板,“水桶”才能装的更多。农业、农村没有实现现代化,国家就不能成为现代化强国;乡村的振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样的意义讲,关注“三农”问题就是关注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就是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参考文献
[1]肖玉明 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J] 决策与信息(上旬刊) 2016-11-01.
[2]李邦铭 着力推动城乡发展“五个一体化” [J] 企业导报 2015-12-01.
三农问题原因
1.自然地域環境条件是造成三农问题的客观原因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多变,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千差万别,一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致使农村交通和通信滞后,消息闭塞,生产技术和手段落后,基础建设相当薄弱,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从而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造成了大量的相对集中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2.历史小农经济思想、城乡分割、重工轻农思想是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
一是以种植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许多地区的人们思想封闭落后,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目光短浅,把吃饱穿暖当作最高的生活目标。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更是制约生产规模的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
二是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了一道沟壑,随着经济的发展,沟壑不但没有丝毫被填平的趋势还愈来愈广,致使根深蒂固的一些传统农业愈来愈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诸多问题也逐步暴露。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我国城市化的体制障碍,更是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一道屏障。
三是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推行城市化,在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指导下,多数地方政府重视重工业发展而轻视农业,仅1952年到1980年,国家就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政策,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发展工业,农业发展面临着严重挑战。
3.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教育水平不均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次要原因。
农村教育水平低,受教育程度也不高,教育资源匮乏,且多数人思想落后,对教育并不重视。农民教育投入与收益预期相差较大,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与学生期望不对等,留守儿童辍学比例大等原因导致农村教育水平与城市教育相差巨大。文化教育水平低下,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遏制了农业机械化、高科技的引进,这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力。
4.其他制约因素
农业结构不合理且农副产品价值低,对外流通性差,受天气条件影响大,也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农问题现状
1.农业问题
在目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商品性农业逐渐在市场占据了地位。并且以集约化、专业化、高社会化水平、高商品化程度,农产品量大而品率高的特点满足了市场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由于中国自然和经济条件复杂,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布局分散,产量和商品率都不高,绝大部分地区自给性农业占很大比重。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必须因地制宜,集中合理布局的方针,大力发展商品性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综合发展程度不高,种植业的产品附加值低,分散化的小农生产现状加上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剧烈冲击,对农业产业结构整形提出了迫切要求。
2.农村问题
农业用地减少,人地矛盾尖锐,由于小城镇建设、市场开发和公路铁路建设等征用了大量土地,使得人、地矛盾日益激烈。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村不够重视又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那些一直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很差并且建设力度也越来越小,像道路、水电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问题等基础设施都相对老化,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劳动力水平下降,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近年来农村许多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与之相对应的,老人、妇女和低文化人群则成为了农村剩余人口的主力军。他们生产和学习得能力相对较差,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3.农民问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使得农产品滞销的现象非常严重。另外,一些好的政策在农村地区很难落实,即便落实起来也会受到这样那样的阻碍而影响其效果,这些都导致了农民无法真正的享受政策,参与到市场之中。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及农村中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目前都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儿童正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而其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容易发生很大的扭曲。并且,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教育水平低下。农民还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在广大农村,我国的养老保险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还难以做到满足整个社会现实的需求,农民的很多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
三农问题的解决政策
1.转变发展观念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谨记城乡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转变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不平等关系,营造城乡互补、工业农业相互配合、城乡共同繁荣的发展氛围,实现城乡同步发展,统筹兼顾,保证城乡合理规划布局、相对公平资源配置、产业协同发展,此外,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也要尽忠尽职。
2.深化体制改革,给农村注入新活力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的进步。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让农民用技术种粮食而不是体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要通过增加资金投入研究新工具和新技术、并聚集土地,合理分配土地再进行切实的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因地制宜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建设进程。农业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方向,要依靠科技建立现代化农业。一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走科技兴农战略,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二是要大力整改农业结构,打破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共同发展。 在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把农民的住房、医疗和教育问题放在首位。住房问题是人民的头等大事,要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制;另外,加强保障房的建设,要最大限度的保证保障房公平、公正、合理和透明的分配制度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医疗是群众生命的保障,要农民有地方看病,有钱看病。重视教育,问题才能根治,素质的提升解决根本问题。
4.增加农民收入
加速提升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农人负担和农人增收呈负相关干系,减轻农人负担将直接增添农人收入,减负可以包管增收。当前我国全面将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题就在于农村,只有解决了这一块短板,“水桶”才能装的更多。农业、农村没有实现现代化,国家就不能成为现代化强国;乡村的振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样的意义讲,关注“三农”问题就是关注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就是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参考文献
[1]肖玉明 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J] 决策与信息(上旬刊) 2016-11-01.
[2]李邦铭 着力推动城乡发展“五个一体化” [J] 企业导报 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