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该剧作曲家肖斯塔柯维奇诞辰100周年,适逢“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之际,保利剧院上演的《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无疑是对这部完成于1932年的歌剧,70余年后在异国他乡的又一次肯定。
该剧取材自作家尼古拉·列斯克夫的同名小说。但从作曲家肖斯塔柯维奇笔下我们感受到的并非原作描绘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妇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智慧女人。从某个角度讲,她也是当时俄国大部分妇女形象的代表。这部歌剧从上演之初的一炮打响到被称为“乱七八糟的音乐”,几十年饱受争议,起起伏伏,然而也正是这部歌剧给肖斯塔科维奇带来了巨大成功。
这场首演于中国的肖氏歌剧由全班俄籍音乐家打造,原汁原味的俄罗斯气息,流露出神秘的俄罗斯音调让人叹为观止,又散发着难以阻挡的现代音乐元素,把我们带入一个有别于古典歌剧的新境界。
14位俄罗斯歌唱家的大师级表演体现出非凡实力。原唱女主角的艾卡塔丽娜·马诺维奇因病由果戈列夫斯卡娅饰演卡捷琳娜(女主角)。初来乍到,她必然面对压力,但最后观众热烈的掌声证明她得到了广泛认可。男主角中,饰演公公鲍里斯的沙士金可以说是今晚音乐会中浓重的一笔。它融情于景的表演,极富穿透力的声音,以及歌剧式的高大外形成为当晚的又一亮点。他塑造人物形象鲜明,与乐队配合默契,几次将歌剧推向高潮。
其他几位歌唱家虽然风格迥异却都一展风采,使歌剧生动、真实又富于人性化。阿莱克西耶夫(饰演西诺维)的严谨,鲁兹乌克(饰演谢尔盖)的圆滑,以及下半场出场的索科洛娃(饰演索涅卡特),她美妙的歌喉加上生动的舞台表演让人顿觉耳目一新。
合唱也是这场音乐会的点睛之笔,它的重要性在完整欣赏这部歌剧过程中渐次显现。合唱队占据的虽是音乐的辅助地位,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许多地方能渲染剧情又恰到好处。尤其是悲剧性的结尾,随着女主角生命的戛然而止,合唱团那凄凉、悲怆的歌声,触景生情,让人不禁落泪。这是一个让人同情的女人,她是沙皇时代的牺牲品,在一切不满与愤恨中留给人们一腔无奈。流放远方的罪犯又踏上征途,鼓声响起,低沉的大号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代……
此外,乐队的专业水准让听众仿佛置身于交响乐音乐会,加上与指挥家捷杰耶夫的默契配合,一段段动人心弦的间奏曲让今晚的歌剧成了视觉、听觉上的双料大餐。或许是该歌剧的特殊表现需要,乐队的编制不算复杂但很有特色,合唱队的表现力突现出来。相比之下缩减了弦乐器的比重,而各类管乐手竟然有31人之多且技艺精湛。在第四幕纯情的女主角忍受背叛,心中无限孤苦凄凉,单簧管作为女主角的独唱伴奏,用纯净的音色勾勒出一种好似穿过旷野的意境,留给人无限感伤。两把竖琴使音乐的流动性得到加强,突出女性音色的柔和之美。
所有这些都使观众不仅两耳怡然而且目不暇接,视觉与听觉上都是极大的享受。然而金无足赤,《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就女主角而言,倘若能与其他歌唱家的音色上更融合一些效果就更好了。人物对唱时音乐的衔接不十分协调,临时更换女主角大概也是出现瑕疵的原因之一。其次,虽然这部歌剧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有利于歌唱家全力投入完成每一唱段,但作为普通观众还是期待欣赏设有布景、更具真实感的歌剧。很遗憾这次大概由于技术、资金等多方面问题使这部优秀歌剧只能以音乐会形式完成它的中国首演。期望此后不久能加上布景、服装、逼真的表演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再次全面了解这部经久不衰的经典歌剧。
该剧取材自作家尼古拉·列斯克夫的同名小说。但从作曲家肖斯塔柯维奇笔下我们感受到的并非原作描绘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妇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智慧女人。从某个角度讲,她也是当时俄国大部分妇女形象的代表。这部歌剧从上演之初的一炮打响到被称为“乱七八糟的音乐”,几十年饱受争议,起起伏伏,然而也正是这部歌剧给肖斯塔科维奇带来了巨大成功。
这场首演于中国的肖氏歌剧由全班俄籍音乐家打造,原汁原味的俄罗斯气息,流露出神秘的俄罗斯音调让人叹为观止,又散发着难以阻挡的现代音乐元素,把我们带入一个有别于古典歌剧的新境界。
14位俄罗斯歌唱家的大师级表演体现出非凡实力。原唱女主角的艾卡塔丽娜·马诺维奇因病由果戈列夫斯卡娅饰演卡捷琳娜(女主角)。初来乍到,她必然面对压力,但最后观众热烈的掌声证明她得到了广泛认可。男主角中,饰演公公鲍里斯的沙士金可以说是今晚音乐会中浓重的一笔。它融情于景的表演,极富穿透力的声音,以及歌剧式的高大外形成为当晚的又一亮点。他塑造人物形象鲜明,与乐队配合默契,几次将歌剧推向高潮。
其他几位歌唱家虽然风格迥异却都一展风采,使歌剧生动、真实又富于人性化。阿莱克西耶夫(饰演西诺维)的严谨,鲁兹乌克(饰演谢尔盖)的圆滑,以及下半场出场的索科洛娃(饰演索涅卡特),她美妙的歌喉加上生动的舞台表演让人顿觉耳目一新。
合唱也是这场音乐会的点睛之笔,它的重要性在完整欣赏这部歌剧过程中渐次显现。合唱队占据的虽是音乐的辅助地位,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许多地方能渲染剧情又恰到好处。尤其是悲剧性的结尾,随着女主角生命的戛然而止,合唱团那凄凉、悲怆的歌声,触景生情,让人不禁落泪。这是一个让人同情的女人,她是沙皇时代的牺牲品,在一切不满与愤恨中留给人们一腔无奈。流放远方的罪犯又踏上征途,鼓声响起,低沉的大号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代……
此外,乐队的专业水准让听众仿佛置身于交响乐音乐会,加上与指挥家捷杰耶夫的默契配合,一段段动人心弦的间奏曲让今晚的歌剧成了视觉、听觉上的双料大餐。或许是该歌剧的特殊表现需要,乐队的编制不算复杂但很有特色,合唱队的表现力突现出来。相比之下缩减了弦乐器的比重,而各类管乐手竟然有31人之多且技艺精湛。在第四幕纯情的女主角忍受背叛,心中无限孤苦凄凉,单簧管作为女主角的独唱伴奏,用纯净的音色勾勒出一种好似穿过旷野的意境,留给人无限感伤。两把竖琴使音乐的流动性得到加强,突出女性音色的柔和之美。
所有这些都使观众不仅两耳怡然而且目不暇接,视觉与听觉上都是极大的享受。然而金无足赤,《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就女主角而言,倘若能与其他歌唱家的音色上更融合一些效果就更好了。人物对唱时音乐的衔接不十分协调,临时更换女主角大概也是出现瑕疵的原因之一。其次,虽然这部歌剧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有利于歌唱家全力投入完成每一唱段,但作为普通观众还是期待欣赏设有布景、更具真实感的歌剧。很遗憾这次大概由于技术、资金等多方面问题使这部优秀歌剧只能以音乐会形式完成它的中国首演。期望此后不久能加上布景、服装、逼真的表演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再次全面了解这部经久不衰的经典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