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年,由北师大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目的是呼吁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以此掀起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热潮。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
在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中,列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大。调查结果表明:有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在座谈中问到学生为什么学习时,学生淡淡地说:“为学习而学习”。一位大二学生也写道:“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总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被动地学,而静下来想为什么学时,会感到很苦恼。”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占70.4%。
2.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但仔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為什么学生心中没有底
3.情绪问题
稳定的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反映,是学生成才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下表所示:大学生的负向情绪高于正向情绪,值得引起重视。
4.预防方式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的,达到退学总人数的50%以上,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心理危机是高校无法回避的紧迫问题。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四条:
其一、帮助当事人接受你的帮助。面临危机心绪不佳、郁闷、痛苦是正常的,帮助当事人接受你的帮助,在你的帮助下经历、体验并开始摆脱痛苦,有助于当事人最终走出危机;其二、帮助当事人有所作为地正视和处理危机。对当事人的处境表示同情和关注并有所准备地给当事人指明解决危机的办法,使其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其三、为当事人提供有关的信息。陷入危机的当事人往往因不了解真相而产生错觉,夸大危机的情境,对结果的想象远比事实更糟。因此,危机干预必须运用适当的方式、手段和语言,适当帮助当事人发现事实的真相,正视现实,走出困境;其四、必须避免怂恿当事人责备他人。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要以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设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有精神病倾向的要及时转诊就医,对有神经症可能的要约请他们面谈,了解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确定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建设以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寝室长和学生党员为骨干力量的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预警对象的相关信息并及时汇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成立危机干预机构,如邀请心理专家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中心,确保危机干预的专业化;设立信息化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让大学生在身处危机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构建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减负减压,如加强学习与考研的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就业指导等。
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如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学校墙报、班级板报等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之深入人心;通过与班主任、教师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心态;利用资料、个别交流或家长学校机会,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影响孩子。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3%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尽管如此,只有极少数学生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而绝大部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和艰巨性。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当前大学生的具体现状而言,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变迁
心理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个人情感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就像是社会的缩影,里面充满了各色各样的人。刚进大学的学生一定会对大学感到很失望,因为它并不像老师所描述地那么美好。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的反差确实很大:生活上没有了家长的照顾,学习上了没有老师的督促。彷徨、寂寞等各种不良心态一定会干扰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学会独立,学会自觉,要让大学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年,由北师大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目的是呼吁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以此掀起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热潮。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
在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中,列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大。调查结果表明:有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在座谈中问到学生为什么学习时,学生淡淡地说:“为学习而学习”。一位大二学生也写道:“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总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被动地学,而静下来想为什么学时,会感到很苦恼。”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占70.4%。
2.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但仔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為什么学生心中没有底
3.情绪问题
稳定的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反映,是学生成才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下表所示:大学生的负向情绪高于正向情绪,值得引起重视。
4.预防方式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的,达到退学总人数的50%以上,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心理危机是高校无法回避的紧迫问题。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四条:
其一、帮助当事人接受你的帮助。面临危机心绪不佳、郁闷、痛苦是正常的,帮助当事人接受你的帮助,在你的帮助下经历、体验并开始摆脱痛苦,有助于当事人最终走出危机;其二、帮助当事人有所作为地正视和处理危机。对当事人的处境表示同情和关注并有所准备地给当事人指明解决危机的办法,使其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其三、为当事人提供有关的信息。陷入危机的当事人往往因不了解真相而产生错觉,夸大危机的情境,对结果的想象远比事实更糟。因此,危机干预必须运用适当的方式、手段和语言,适当帮助当事人发现事实的真相,正视现实,走出困境;其四、必须避免怂恿当事人责备他人。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要以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设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有精神病倾向的要及时转诊就医,对有神经症可能的要约请他们面谈,了解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确定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建设以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寝室长和学生党员为骨干力量的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预警对象的相关信息并及时汇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成立危机干预机构,如邀请心理专家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中心,确保危机干预的专业化;设立信息化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让大学生在身处危机时能及时得到帮助。
构建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减负减压,如加强学习与考研的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就业指导等。
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如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学校墙报、班级板报等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之深入人心;通过与班主任、教师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心态;利用资料、个别交流或家长学校机会,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影响孩子。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3%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尽管如此,只有极少数学生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而绝大部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和艰巨性。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当前大学生的具体现状而言,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变迁
心理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个人情感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就像是社会的缩影,里面充满了各色各样的人。刚进大学的学生一定会对大学感到很失望,因为它并不像老师所描述地那么美好。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的反差确实很大:生活上没有了家长的照顾,学习上了没有老师的督促。彷徨、寂寞等各种不良心态一定会干扰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学会独立,学会自觉,要让大学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