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障碍的患者自杀的预防。方法 分析抑郁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危险因素提出预防的措施。结果:自杀是抑郁障碍最严重的结局,对抑郁障碍自杀原因的研究和自杀的预防,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重视。结论:自杀行为不仅威胁着个人的生存发展,而且影响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其死亡率在不断上升。自杀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并使自杀者的家人和亲友深深遭受情感、社会责任意识和经济等诸方面的打击。
关键词:抑郁障碍;自杀;预防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22-02
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其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常见类型包括:抑郁症、恶劣心境、脑或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伴发抑郁等[1]。自杀被定义为指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一种非理性冲动性行为。抑郁障碍患者本身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自杀是其最严重和危险的症状,导致伤残甚至死亡的悲剧性结果,抑郁症患者半数左右会出现自杀观念,最终会有10%~15%的人死于自杀[2]。
1 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的流行病学
自杀作为一种严重而特殊的社会现象,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中国是自杀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国内王东波、赖根祥报道抑郁症自杀率为31.9 %,与史春兰等的研究相近,在国外自杀前患有各种精神障碍者高达90.1 %,其中以抑郁症自杀最常见,比一般人群高33.4倍。
2 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2.1 性别我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自杀未遂率同样是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3,未见男性高于女性的报道。诱发抑郁并自杀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是家庭纠纷及婚恋问题,而女性发生各种家庭纠纷及婚恋问题的机率远高于男性,且多为受害者;中国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地位仍较低下,受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及传统妇德的影响,造成女性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男性,从而成为自杀的性别差异原因。
2.2 年龄我国自杀现象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呈马鞍型特点,15~24岁人群自杀率居世界第2位。单相抑郁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晚于双相心境障碍,60岁前男女平均自杀死亡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均保持在8.0/10万以下,而60岁以后都急剧上升,男性上升更为显著。
2.3 人格特征具有較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特质的个体易发生抑郁,有文献报道引起自杀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是抑郁和焦虑,抑郁程度重是导致自杀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且与自杀有量效关系。另外有研究报道,妄想型抑郁症自杀危险性是非妄想型抑郁症的3倍,且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2.4 自杀工具的易得性自缢和服毒是自杀死亡的主要特点方式,这可能与农药的随手可得、自缢的容易实现等有关。
2.5 既往自杀情况自杀未遂史是再次自杀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应予密切关注。对自杀未遂者的追踪研究发现最终自杀死亡者为10%~14%,是普通人群的100倍。
2.6 生活、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不利的社会环境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有重要影响。低社会阶层者患重症抑郁的危险率比高社会阶层者高2倍,农村或郊区比城镇抑郁症更多见,自杀发生频率也更高,可能是由于农村或郊区在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2.7 生活事件和应激负性生活事件是造成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13]显示近1个月生命质量低是青年自杀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人群则以患急重疾病或受伤为主。
3 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的预防干预策略
3.1 建立安全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根据自杀危险性评估结果,对具有危险性倾向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将具有自杀危险性倾向的患者列为重点监护对象,仔细观察患者日常举动与思维言行变化,详细记录病情,并班班交接,使每位工作人员都心中有数,时刻掌握其行动;在住院一览表上进行醒目标识;将其安排在易观察的房间,使其处于工作人员的视线或病员群体中,严禁单独居住、单独活动,加强巡视,特别是交接班时间,患者进餐时间等工作较为繁忙时,更应高度注意,巡视时特别注意厕所、洗漱室、配餐室等相对僻静的场所,高度警惕患者利用一切机会伺机自杀,将有自杀意图的患者安置于安全的环境中时可以防范自杀;如患者出现自杀、自伤时,工作人员要争分夺秒,利用现场有利条件,积极抢救患者,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3.2 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患者服药时要严查口腔,待患者将药吞下后方可让其离开,防止其藏匿、蓄积后一次性吞服,或在僻静处将药物吐出,同时注意药物副反应和治疗效果。在患者出现副反应时,应尽量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对症状控制不满意或病情有反复的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4 结论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疾病,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现反复发作、间歇性缓解的特点,并常产生消极自杀意念及行为。自杀行为从自杀意念、尝试自杀到自杀死亡逐步发展,虽不一定连续,但自杀意念是自杀死亡的强危险因素。自杀意念的偶然体验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对其早期识别、积极干预能起到预防自杀的作用。如果社会家庭支持不足,不能有效地缓解各种应激所产生的压力,可导致复发率增高,治疗护理中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能降低本病的复发率,而停药、自行减药、断续服药者易复发。护士在干预患者自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患者,掌握其疾病特点,随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识别自杀的征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医生.杜绝自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开达主编.精神病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48-150.
[2] 阮玖琼,高晓翠,张福英。 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的临床特征及其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 ,14(3 ):270-271.
关键词:抑郁障碍;自杀;预防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22-02
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其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常见类型包括:抑郁症、恶劣心境、脑或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伴发抑郁等[1]。自杀被定义为指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一种非理性冲动性行为。抑郁障碍患者本身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自杀是其最严重和危险的症状,导致伤残甚至死亡的悲剧性结果,抑郁症患者半数左右会出现自杀观念,最终会有10%~15%的人死于自杀[2]。
1 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的流行病学
自杀作为一种严重而特殊的社会现象,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中国是自杀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国内王东波、赖根祥报道抑郁症自杀率为31.9 %,与史春兰等的研究相近,在国外自杀前患有各种精神障碍者高达90.1 %,其中以抑郁症自杀最常见,比一般人群高33.4倍。
2 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2.1 性别我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自杀未遂率同样是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3,未见男性高于女性的报道。诱发抑郁并自杀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是家庭纠纷及婚恋问题,而女性发生各种家庭纠纷及婚恋问题的机率远高于男性,且多为受害者;中国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地位仍较低下,受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及传统妇德的影响,造成女性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男性,从而成为自杀的性别差异原因。
2.2 年龄我国自杀现象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呈马鞍型特点,15~24岁人群自杀率居世界第2位。单相抑郁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晚于双相心境障碍,60岁前男女平均自杀死亡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均保持在8.0/10万以下,而60岁以后都急剧上升,男性上升更为显著。
2.3 人格特征具有較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特质的个体易发生抑郁,有文献报道引起自杀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是抑郁和焦虑,抑郁程度重是导致自杀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且与自杀有量效关系。另外有研究报道,妄想型抑郁症自杀危险性是非妄想型抑郁症的3倍,且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2.4 自杀工具的易得性自缢和服毒是自杀死亡的主要特点方式,这可能与农药的随手可得、自缢的容易实现等有关。
2.5 既往自杀情况自杀未遂史是再次自杀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应予密切关注。对自杀未遂者的追踪研究发现最终自杀死亡者为10%~14%,是普通人群的100倍。
2.6 生活、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不利的社会环境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有重要影响。低社会阶层者患重症抑郁的危险率比高社会阶层者高2倍,农村或郊区比城镇抑郁症更多见,自杀发生频率也更高,可能是由于农村或郊区在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2.7 生活事件和应激负性生活事件是造成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13]显示近1个月生命质量低是青年自杀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人群则以患急重疾病或受伤为主。
3 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的预防干预策略
3.1 建立安全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根据自杀危险性评估结果,对具有危险性倾向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将具有自杀危险性倾向的患者列为重点监护对象,仔细观察患者日常举动与思维言行变化,详细记录病情,并班班交接,使每位工作人员都心中有数,时刻掌握其行动;在住院一览表上进行醒目标识;将其安排在易观察的房间,使其处于工作人员的视线或病员群体中,严禁单独居住、单独活动,加强巡视,特别是交接班时间,患者进餐时间等工作较为繁忙时,更应高度注意,巡视时特别注意厕所、洗漱室、配餐室等相对僻静的场所,高度警惕患者利用一切机会伺机自杀,将有自杀意图的患者安置于安全的环境中时可以防范自杀;如患者出现自杀、自伤时,工作人员要争分夺秒,利用现场有利条件,积极抢救患者,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3.2 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患者服药时要严查口腔,待患者将药吞下后方可让其离开,防止其藏匿、蓄积后一次性吞服,或在僻静处将药物吐出,同时注意药物副反应和治疗效果。在患者出现副反应时,应尽量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对症状控制不满意或病情有反复的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4 结论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疾病,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现反复发作、间歇性缓解的特点,并常产生消极自杀意念及行为。自杀行为从自杀意念、尝试自杀到自杀死亡逐步发展,虽不一定连续,但自杀意念是自杀死亡的强危险因素。自杀意念的偶然体验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对其早期识别、积极干预能起到预防自杀的作用。如果社会家庭支持不足,不能有效地缓解各种应激所产生的压力,可导致复发率增高,治疗护理中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能降低本病的复发率,而停药、自行减药、断续服药者易复发。护士在干预患者自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患者,掌握其疾病特点,随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识别自杀的征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医生.杜绝自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开达主编.精神病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48-150.
[2] 阮玖琼,高晓翠,张福英。 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的临床特征及其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 ,14(3 ):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