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思维在语文知识学习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以语文学科学习视角展开语文知识积累、方法改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辅相成地为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予以有力支持。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语文思维培养作为关键点,将之融入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讲解,也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延伸、发散探究等思维模式的建设,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获得更有效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384
引言
本文聚焦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的探究,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特点,从课前讨论、情境创设、内容丰富、合作学习等方面详细讨论了有效教学应用策略,希望高中语文教师据此提高对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重视度,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语文学习质效提升予以有力支持。
一、引导学生参与课前讨论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方法、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找到学生共性点的同时对各学生特殊性加以明确,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合理性。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想法加以了解,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对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才能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良,将语文思维培养合理融入教学设计中,促使学生逐渐培养起阅读理解中的全面性、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学习交流活动,结合一些关于课程内容的引导性问题,探究学生的想法,以此更便于及時调整教学规划,使教学设计更加契合于学生语文思维培养需求。比如在王羲之《兰亭集序》古文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课前问题讨论,使学生更充分表达自己对古文中生死观的理解,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更能把握文章之主旨。该文章核心点就是其中“死生亦大矣”的感慨,教师可以结合这句内容让学生对其加以讨论,其为何意,而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叹息呢?学生在问题看待角度上的不同会使其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身死应当“重于泰山”,有的认为“人命在己”,通过学生不同的解读,更能对各类生死观加以区别;随后教师即可结合东晋时期文人墨客不务实际、空谈玄学的背景,给予学生生死观更积极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对文中各悲喜之感更能感同身受,在个性思维中获得共性见解,也由此使教师对学生课文理解情况加以明确,便于调整教学设计。
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教师在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首先明确学生参与主体的基本原则,情境内容聚焦于学生情感的链接,通过活动环境的完善、活动背景的赋予以及人物角色的扮演,提高学生活动体验中的真实感,更能从情境中人物角度看待问题,这也就是语文思维中全面性要素的重要表现;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活动参与中的问题引导,要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中带有问题思考,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分析,从语文思维角度看待问题,更带有人物情感,使学生在准确把握的同时也能磨炼语文思维能力。比如在屈原《离骚》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应结合情境创设法増进学生对古文情感的理解,而不仅是生字词汇学习及课文背通,确保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课文中心思想并准确把握。教师可主要聚焦于课堂环境的创设,以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楚乐,营造起苍凉的教学背景,并播放关于屈原经历的视频短片将爱国爱民的伟岸形象树立在学生心目中,增进学生对屈原人生经历的感受;随后教师可以举办一场古文朗通活动,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通起《离骚》课文,结合楚乐背景,更能增强学生对“长叹息以掩涕兮”首句的感慨,认识到屈原的伟大爱国情怀;同时,教师还要多结合一些引导性问题,如“文中主要表达出哪些思想情感?”“你觉得哪一句最发人深省?等等,以此使学生在朗通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对各种问题加以分析,更多从屈原角度探究文章情感。
三、注重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能让学生形成文学积淀。现阶段,许多学生表现出了阅读随意性大的问题。教师在课上也只关注理论知识灌输,不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为改变现状,教师应以课本为出发点,组织学生阅读有出彩之处的文章,背诵精彩段落,以完成文学积累。孔子曾说:“不读诗,无以言。课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行为的指导,并教会他们一些阅读技巧。学生掌握了相关阅读技巧后,能实现精读,并通过精读吸取更多的文学知识。同时,在课本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按照计划展开阅读,从而取得一定的文学知识学习成效。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针对《红楼梦》中人物关系相对复杂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人物关系表格,直观展示宁府、荣府主要人物。接着,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千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后讨论本文的情节链。当学生找到本文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一天的行踪后,教师再指导他们按照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见贾母等情节细读课文。在阅读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抓住课文语句自主分析人物描写艺术。通过对王熙凤、林黛玉、贾母等人物描写的分析,学生将从中掌握更多人物描写方面的文学常识。
结论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将其作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建设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需多吸收各类先进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以不断开发学习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浩介.试论中学教学中电化教育的创新与推广[J].名师在线,2020(17):83-84.
[2]刘红莲.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行与思[J].成才之路,2020(17):75-76.
[3]张天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刍论[J].成才之路,2020(17):103-10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384
引言
本文聚焦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的探究,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特点,从课前讨论、情境创设、内容丰富、合作学习等方面详细讨论了有效教学应用策略,希望高中语文教师据此提高对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重视度,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语文学习质效提升予以有力支持。
一、引导学生参与课前讨论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方法、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找到学生共性点的同时对各学生特殊性加以明确,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合理性。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想法加以了解,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对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才能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良,将语文思维培养合理融入教学设计中,促使学生逐渐培养起阅读理解中的全面性、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学习交流活动,结合一些关于课程内容的引导性问题,探究学生的想法,以此更便于及時调整教学规划,使教学设计更加契合于学生语文思维培养需求。比如在王羲之《兰亭集序》古文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课前问题讨论,使学生更充分表达自己对古文中生死观的理解,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更能把握文章之主旨。该文章核心点就是其中“死生亦大矣”的感慨,教师可以结合这句内容让学生对其加以讨论,其为何意,而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叹息呢?学生在问题看待角度上的不同会使其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身死应当“重于泰山”,有的认为“人命在己”,通过学生不同的解读,更能对各类生死观加以区别;随后教师即可结合东晋时期文人墨客不务实际、空谈玄学的背景,给予学生生死观更积极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对文中各悲喜之感更能感同身受,在个性思维中获得共性见解,也由此使教师对学生课文理解情况加以明确,便于调整教学设计。
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教师在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首先明确学生参与主体的基本原则,情境内容聚焦于学生情感的链接,通过活动环境的完善、活动背景的赋予以及人物角色的扮演,提高学生活动体验中的真实感,更能从情境中人物角度看待问题,这也就是语文思维中全面性要素的重要表现;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活动参与中的问题引导,要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中带有问题思考,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分析,从语文思维角度看待问题,更带有人物情感,使学生在准确把握的同时也能磨炼语文思维能力。比如在屈原《离骚》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应结合情境创设法増进学生对古文情感的理解,而不仅是生字词汇学习及课文背通,确保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课文中心思想并准确把握。教师可主要聚焦于课堂环境的创设,以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楚乐,营造起苍凉的教学背景,并播放关于屈原经历的视频短片将爱国爱民的伟岸形象树立在学生心目中,增进学生对屈原人生经历的感受;随后教师可以举办一场古文朗通活动,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通起《离骚》课文,结合楚乐背景,更能增强学生对“长叹息以掩涕兮”首句的感慨,认识到屈原的伟大爱国情怀;同时,教师还要多结合一些引导性问题,如“文中主要表达出哪些思想情感?”“你觉得哪一句最发人深省?等等,以此使学生在朗通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对各种问题加以分析,更多从屈原角度探究文章情感。
三、注重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能让学生形成文学积淀。现阶段,许多学生表现出了阅读随意性大的问题。教师在课上也只关注理论知识灌输,不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为改变现状,教师应以课本为出发点,组织学生阅读有出彩之处的文章,背诵精彩段落,以完成文学积累。孔子曾说:“不读诗,无以言。课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行为的指导,并教会他们一些阅读技巧。学生掌握了相关阅读技巧后,能实现精读,并通过精读吸取更多的文学知识。同时,在课本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按照计划展开阅读,从而取得一定的文学知识学习成效。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针对《红楼梦》中人物关系相对复杂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人物关系表格,直观展示宁府、荣府主要人物。接着,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千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后讨论本文的情节链。当学生找到本文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一天的行踪后,教师再指导他们按照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见贾母等情节细读课文。在阅读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抓住课文语句自主分析人物描写艺术。通过对王熙凤、林黛玉、贾母等人物描写的分析,学生将从中掌握更多人物描写方面的文学常识。
结论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将其作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建设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需多吸收各类先进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以不断开发学习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浩介.试论中学教学中电化教育的创新与推广[J].名师在线,2020(17):83-84.
[2]刘红莲.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行与思[J].成才之路,2020(17):75-76.
[3]张天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刍论[J].成才之路,2020(1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