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策略初探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304465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体验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种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方兴未艾。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对此情有独钟,“体验”一词先后被表述达16次之多,成为课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那么,何谓体验呢?我国古代从字面上解释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德国的黑格尔是国外最先使用“体验”(德文Eroebnis源于Erleben,本意为“仍有生命”)含义的学者,用来指正在亲身经历的,也指亲身经历中不再消失的永久性内容。我们认为体验就是在对事物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
  那么,何谓体验性学习呢?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吾学虽有所授,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体验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自主尝试,亲历实践,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历程。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如何使体验更有效呢?我主张如下。
  一、亲历亲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提倡“教学做合一”。因此,教学中不妨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提供给他们,让他们在有趣好奇实用的问题情景中,自我探究、建构学习的内容,感受学习的价值意义。例如,在教学《学会合作》(国标本第十二册)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述,组织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验合作的乐趣,领悟合作的道理。
  二、情景再现
  现代教学技术为再造情景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制作合成的媒体课件给人带来强大的感官冲击力,催人动情,促人求知,以实现有效体验。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第九册)一文时,“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西洋建筑”等,可以通过提供图片信息帮助学生意会、理解。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的“毁灭”部分时,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火烧圆明园》中的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从录像的情境中体会到“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等文字的真正含义(一个不留,一点不剩,全部掠夺,肆无忌惮……)。从“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等的文字中体味到心酸、国耻,激起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从而影响和改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三、展开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选材范围甚广。从时间来说,有现代的、近代的,也有远古年代的;从空间来说,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大海到高山到浩渺的宇宙,无不涉及。教材内容中许多篇目并不是小学生阅历中的,与他们的生活有较大距离。要解决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展开心灵的翅膀,利用想象,带领学生神而往之。只有使学生有体验,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
  1.读中想象
  “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朱作仁谈朗读》)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放电影”。让朗读的过程成为既是对语言的品味过程,更是深情投入的体验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带着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产生有效体验,解读文本,感悟文本。例如,教师通过高亢而悠长的范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象体验到“金碧辉煌”的富丽堂皇、皇家气派;通过让学生轻松欢快地读出“玲珑剔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到亭台楼阁的小巧、精美、玲珑;“山乡村野”一词朗读时,鼓励学生一字一顿地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到其空旷、辽远……
  2.“补”中想象
  一是教师可以通过抓住文中的空白点——“……”等,适时展开补白,使学生产生有效的体验,从而丰满文本。例如,学习《黄山奇松》(国标本第九册)中“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一句时,可以紧扣“千姿百态”,抓住空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产生心理体验。
  二是教师可以通过抓住文末的空白点,适时展开补白,使学生产生有效的体验,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学完《蚂蚁和蝈蝈》(国标本第二册)一课后,教师随即抛出,“炎热的夏天又悄然而至,今年的这个夏天蝈蝈们将会怎样呢?”(答案是多元的)。再如,学完《蚂蚁和蝈蝈》后,我们还可以带着孩子们课余去观察蚂蚁“运送物资”的“忙碌景象”……巩固和丰富文本的价值取向。
  3.“话”中想象
  ①“话”即说,描述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鼓动学生联想,形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心理体验。例如,学习《草原的早晨》(国标本第二册)一课时,可以开展“假想旅行”活动。“我们乘北上的列车到草原作一次有趣的旅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火车开啦,呜——咔嚓,咔嚓,呜——车窗外一片漆黑,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一点……呜——咔嚓,咔嚓,呜——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三点,东方就要微露晨曦了……嗚——咔嚓,咔嚓,呜——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四点,火车已进入辽阔的大草原……啪,啪,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快看呀,草原已从睡梦中醒来……”披文入情,由联想产生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②“话”即对话
  教师可以通过抓住教材中的“矛盾点”,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多元的、深层次的对话,获得体验,获取新知。例如在教学《船长》(国标本第十一册)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矛盾点”:“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如果真有人走在了女人的前面,打还是不打?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体验,展开激烈的争论。打,有打的道理;不打,有不打的理由。
  教师还可通过抓住教材中的“可疑点”,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多元的、深层次的对话,获得体验,获取新知。比如,“‘20分钟。’‘够了。’船长说。”(《船长》国标本第十一册)激疑:真够吗?当时的情况下,船长真有把握吗?他能说不够吗?古人说:“学贵有疑。”此处设疑,可使学生“大进”——有力地指向文本的中心,使船长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这些“矛盾点”“可疑点”,都值得咀嚼、涵泳、揣摩、玩味。只有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身处地,展开对话,“亲身”体验,方能悟得“其中真义”。
  4.“比”中想象
  作曲有主旋律,作诗有诗眼。教学中可以通过抓住“文眼”,用作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想象,产生不同心理体验,感悟文本内在的精髓。例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国标本第九册)时,抓住“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一句,将句中的“放”字与“扔”作比较,即时表演,展开想象,体验心境,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文本的内涵在比较中得以领悟,收到“一览众山小”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东域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大班阶段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在幼儿园区角游戏中,语言区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纵观语言区现状,语言区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