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灵活运用学具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提供符合学生年龄、思维特征的学具,激发聋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能力,向课堂40分要效率,从而不断提高聋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学具;听障学生;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43-1
学具是指可供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直接操作的用具。听觉障碍不仅严重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而且严重影响聋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形成。大量研究表明,学具的操作和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听障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学具,转变学习方式
聋校普遍存在教学方式落后,更多依赖于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目的的接受性学习,手语表达的缺陷性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直观学具的操作使用,可以提高聋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帮助聋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有效的基本技能训练,解决聋生思维中障碍点。
1.强化聋生动手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理解数学的过程变得简单、生动、有趣。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例如,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平面图形时,笔者选择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认识了图形后再回到生活中辨认物体的面;接着选择学生喜欢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材料,如折纸,涂色,拼图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2.帮助聋生积累活动经验。
美国心理学家戴利提出“经验金字塔理论”,他认为个体的经验是从直接经验(实物、现场经历、模拟活动)上升到图象经验(表演、参观、模型、展览、录像、电影、图片),最后提高为抽象经验(录音、符号、文字)。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让聋生寻找大量的实物、模型,引导聋生认真观察,发现特点,指导聋生在制作、拆拼图形中探究新知,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建构新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激发了他们做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发展聋生自主探索能力。
钟面的设计与操作,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帮助聋生建立模型思想、符号意识、时间空间观念等,转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使聋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具名称:钟面模型
教具构成:卡板、螺丝、指针等。
活动目的:
a.引导学生在制作、观察、探究中获取新识。如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个数,以及大格与小格之间的关系等。
b.认识钟面结构。12个大格、60个小格等。
c.认读钟面时间。包括整时数、几时几分等。
d.辨别不同的角。(时针、分针之间形成的角)
边做边学,边学边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快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聋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发展了能力,培养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学具,发展高效课堂
聋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学具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聋生个体发展需要。学生对圆的认识理解透彻,课堂效果较好,现将案例分析如下:
1.全面使用学具,培养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研究圆的过程中,笔者重视学生自主发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两人一组,通过各种折叠方法认识圆心、直径、半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先是圆与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区别,明确圆是曲线图形,再将圆这一特殊的曲线图形与其它曲线图形比较,突显圆的匀称、饱满。在探索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这一环节时,引导学生将圆反复对折、打开,发现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从而明确这一点就叫做圆心。
2.充分使用学具,关注个体差异。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引导每一个聋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要求学生将手中的圆反复对折中,打开,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时,我发现有两三个学生只折了一次,就停在那了,于是我一边鼓励他“你折得很好呀,咱们可以换个方向,继续折!”一边手把手地提示他换个方向后对折,在认识新知的过程中引导聋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思考问题,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3.巧妙使用学具,构建高效课堂。
在探究圆各部分名称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用安全的图钉凸显圆心。一个小小的图钉就为下面认识圆的直径和半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刚刚我们认识了圆心,现在请同学们再将圆对折,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呢?”接着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说出“首先这是一条线段,然后这条线段经过圆心,并且线段的两端都在圆周上”。
三、学具,使用注意事项
1.营造良好的环境,规范使用。
在課前准备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学具有序摆放;在实际操作时,教师要重视巡视与个别指导,关注每个聋生的学习动态,鼓励聋生主动进行思考。
2.规划合理的时间,提高效率。
教师应合理控制学具的使用时间,在学生们大部分都完成操作且好奇心旺盛的时候结束操作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回归到教学当中来。学具的过度使用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或导致兴致殆尽,失去了学具的操作目的,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建云.课堂解码:小数数学精品课评析[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1).
关键词:学具;听障学生;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43-1
学具是指可供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直接操作的用具。听觉障碍不仅严重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而且严重影响聋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形成。大量研究表明,学具的操作和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听障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学具,转变学习方式
聋校普遍存在教学方式落后,更多依赖于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目的的接受性学习,手语表达的缺陷性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直观学具的操作使用,可以提高聋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帮助聋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有效的基本技能训练,解决聋生思维中障碍点。
1.强化聋生动手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理解数学的过程变得简单、生动、有趣。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例如,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平面图形时,笔者选择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认识了图形后再回到生活中辨认物体的面;接着选择学生喜欢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材料,如折纸,涂色,拼图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2.帮助聋生积累活动经验。
美国心理学家戴利提出“经验金字塔理论”,他认为个体的经验是从直接经验(实物、现场经历、模拟活动)上升到图象经验(表演、参观、模型、展览、录像、电影、图片),最后提高为抽象经验(录音、符号、文字)。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让聋生寻找大量的实物、模型,引导聋生认真观察,发现特点,指导聋生在制作、拆拼图形中探究新知,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建构新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激发了他们做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发展聋生自主探索能力。
钟面的设计与操作,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帮助聋生建立模型思想、符号意识、时间空间观念等,转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使聋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具名称:钟面模型
教具构成:卡板、螺丝、指针等。
活动目的:
a.引导学生在制作、观察、探究中获取新识。如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个数,以及大格与小格之间的关系等。
b.认识钟面结构。12个大格、60个小格等。
c.认读钟面时间。包括整时数、几时几分等。
d.辨别不同的角。(时针、分针之间形成的角)
边做边学,边学边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快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聋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发展了能力,培养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学具,发展高效课堂
聋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学具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聋生个体发展需要。学生对圆的认识理解透彻,课堂效果较好,现将案例分析如下:
1.全面使用学具,培养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研究圆的过程中,笔者重视学生自主发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两人一组,通过各种折叠方法认识圆心、直径、半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先是圆与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区别,明确圆是曲线图形,再将圆这一特殊的曲线图形与其它曲线图形比较,突显圆的匀称、饱满。在探索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这一环节时,引导学生将圆反复对折、打开,发现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从而明确这一点就叫做圆心。
2.充分使用学具,关注个体差异。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引导每一个聋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要求学生将手中的圆反复对折中,打开,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时,我发现有两三个学生只折了一次,就停在那了,于是我一边鼓励他“你折得很好呀,咱们可以换个方向,继续折!”一边手把手地提示他换个方向后对折,在认识新知的过程中引导聋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思考问题,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3.巧妙使用学具,构建高效课堂。
在探究圆各部分名称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用安全的图钉凸显圆心。一个小小的图钉就为下面认识圆的直径和半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刚刚我们认识了圆心,现在请同学们再将圆对折,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呢?”接着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说出“首先这是一条线段,然后这条线段经过圆心,并且线段的两端都在圆周上”。
三、学具,使用注意事项
1.营造良好的环境,规范使用。
在課前准备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学具有序摆放;在实际操作时,教师要重视巡视与个别指导,关注每个聋生的学习动态,鼓励聋生主动进行思考。
2.规划合理的时间,提高效率。
教师应合理控制学具的使用时间,在学生们大部分都完成操作且好奇心旺盛的时候结束操作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回归到教学当中来。学具的过度使用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或导致兴致殆尽,失去了学具的操作目的,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建云.课堂解码:小数数学精品课评析[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