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消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厌学情绪,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直是不少语文教师关注和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下的农村中学,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据笔者了解,目前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上课开小差、睡觉的现象经常存在,笔者也时常听到有些语文教师埋怨:“上课一点激情也没有,学生厌学情绪很严重,他们上课不专心,不是讲话、搞小动作,就是打瞌睡,我们那么认真备课算是白搭了。”这实际上是学生厌学情绪的一种表现。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全怪学生,而是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已经陈旧,已经不适合学生的需要了。陈旧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随之而来学生就会上课不专心,爱讲话、搞小动作,甚至打瞌睡等,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把握好“三要素”:教法要新颖多样、语言要生动幽默、讲课要动静结合。
一、教法要新颖多样
在日常生活中,新颖的东西往往对人们最有吸引力,也往往最令人喜爱。新鲜多样的饭菜人人爱吃,新颖漂亮的服装人人爱穿,新奇有趣的故事人人爱听,新鲜感人的电影人人爱看……同样道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往往对学生最有吸引力,也往往最令学生喜欢。要做到教法新颖多样,就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方法。除了必备的教学方法外,笔者认为,在教学上最好能做到 “四新颖”:导语新颖,提问新颖,板书新颖,练习新颖。
1.导语新颖
导语要尽可能做到有趣味、有新鲜感。导语可以以故事引入,以典故引入,以名言警句或课文的某句引入,以猜谜引入,以介绍作者、文章人物引入,以背诵古诗引入,以设置悬念引入,以提问引入等,力求有吸引力。比如,我在教学《七根火柴》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猜谜语吧?下面我请大家猜一则谜语。”学生一听要猜谜语,一下子都被吸引住了,都急着问是什么谜语,我说:“‘满屋的娃娃,细长的身材,乌黑的脑瓜,出门一滑起火花。’打一日常用品。看谁猜得对,谁最聪明。”学生纷纷说出谜底,有的说是“打火机”,有的说是“火柴”,最后我说:“对,是火柴。”于是我拿出一盒火柴,从中抽出七根,继续说:“火柴的用途大家都清楚,别看这七根火柴不起眼,就是一根,对我们也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在我们非常急需而它又非常缺乏的时候,那就更显得其珍贵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七根火柴》这篇课文,看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文章是写人的,为什么要以‘七根火柴’为题?作者是怎样围绕‘七根火柴’来写的?这‘七根火柴’有什么重大意义?文章要歌颂的是谁?请同学们随着作者王愿坚一起‘出发’,去看一看吧!” 这样导课,学生觉得有趣,课堂很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提问新颖
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来触动学生的心灵,以吸引学生乐意去思考,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假如你是于勒,菲利普夫妇那样做,你在船上遇到他们,你会对他们说什么?(2)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见到你的父母(菲利普夫妇)那样对待你的叔叔于勒,你又会对父母说什么?(3)在菲利普夫妇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什么上?为什么他们会是这样的人?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关系?你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为什么?
另外,我现在所运用的 “问题超市”教学法,就是采用学生提问学生的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做法是让学生在预习和学完课文后,把想提出的问题写在卡片上上交,然后在讨论课上进行自选问题卡片来回答和讨论,就像在超市自选商品一样,并由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进行当堂评分。这种教学法由于把提问和回答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因此,课堂很活跃,效果很不错。
3.板书新颖
板书要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对课文总体内容的板书,可采用填空式、箭头式、圆圈式、图解式、图表式、图画式、字体大小变化式和字体颜色多样式等,也可以是综合运用,并且在板书中采取提问的形式,由学生参与板书,教师切不可自问自答。
比如有位小学教师在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就是利用“字体大小变化式”来板书的,其板书是这样的:
贪贪贪贪贪
这样的板书效果很好,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又突出了中心,真可谓独具匠心。
我在教学《变色龙》这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从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动作和神态去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外,还重点从语言方面引导学生把握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变色”的。我是这样板书的(其中括号部分要求学生来回答填空):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变色的关键(狗的主人是谁)
不知狗的主人是谁时(野畜生、弄死好了、疯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它那么小、怎么会咬着你的)
(一)变—→不是将军家的狗(下贱胚子)
(二)变—→是将军家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三)变—→不是将军家的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四)变—→是将军哥哥的狗(不赖、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五)变—→结论:奥楚蔑洛夫性格特征(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4.练习新颖
这要求在布置课堂练习时,题型要新颖,答题方式要新颖。题型要新颖,就是题型要尽可能多样化,避免单一,比如有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有仿写等;答题方式要新颖,就是可采取笔答和口答相结合;还可采取分组进行比赛答题,比如一组做填空题,一组做问答题,一组做判断题,看看哪一组做得对,做得快;也可以进行各种抢答比赛,还可以让学生上台答题,板书等。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语言要生动幽默
生动、幽默的语言不但有趣,有吸引力,而且还能让人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我们县县庆时,在产品展销会上,我看到有一大群人在围着一个铺面,并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我好奇地走过去,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板在推销他的各种新颖小型的切菜刀片,只见他拿着一个马铃薯一边演练一边念念有词:“上边切,下边切,不求老娘和老爹;左边推,右边推,香港澳门都回归。”众人大笑,我也忍不住大笑起来,许多人在大笑之后,觉得他说话不但幽默有趣,而且这东西的确也很实惠,于是纷纷慷慨解囊,买下了他的产品,而旁边一个卖拖把的老板虽然也在那里大声喊:“新型拖把,干净好用,快来买吧快来买,再过两天就买不到了!”可却无人问津,这就是生动幽默语言的功用。同样道理,在语文教学中,生动幽默和新奇的语言同样也能吸引学生,导语生动幽默,提问生动幽默,分析、讲解生动幽默,甚至表扬、批评生动幽默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讲课,并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例如,有一次我在教学吕叔湘的短文《论“基本属实”》这一课时, 那天正好下雨,一个男生迟到了,他急匆匆跑进教室,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急中生智,抓住了桌子,没摔到地上,我马上说:“他基本不摔跤。”学生大笑。接着我问学生:我们班有多少个男生啊?学生有的答36个,有的答37个(有人请假),我说情况“基本属实”;我再问一个学生:“你发烧时最高是多少度?”他说39度,我说这“基本不发烧”,学生大笑;我又说:“寡妇是基本不生孩子的,单身汉也是基本不结婚的。” 学生又大笑,我故意问他们笑什么,他们有的说好笑,有的说老师说话前后有矛盾。于是我就说:“看来这‘基本’一词有时可用,有时却不可乱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翻译家吕叔湘的短文《论“基本属实”》,看看 “基本”一词在有关报刊上的运用为什么出现错误,怎样才能正确运用这个词。”由此引入新课,学生就会觉得有趣,学习兴趣盎然。
三、讲课要动静结合
在讲课过程中,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去讲解、分析课文,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那么,听课到十来分钟后学生就会厌倦,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动静结合,灵活多样,有松有紧,有张有弛。即要让学生手脑并用,读写穿插,讲练结合,眼到手到,动手操作,还可根据课文特点适当进行各种比赛,比如进行背诵比赛、绘画比赛、查字典比赛、答题比赛,甚至是表演比赛,猜谜语比赛等,此外,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穿插一些古今故事、神话传说和名人典故等。例如,我在教学古诗时,有时让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有时让学生进行绘画比赛,把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画出来,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如,我在教学《小橘灯》这一课时,课前就让学生人人制作了一个小橘灯,然后拿到课堂上比比谁做得最好,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个八九岁光景的小姑娘做小橘灯时的艰辛,从而体会到她的聪明能干。总之,在讲课过程中,师生要齐动,要生动活泼,尽量避免课堂沉闷。
总而言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消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做到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以外,还要努力做到以上“三要素”。
(责任编辑 刘宇帆)
一、教法要新颖多样
在日常生活中,新颖的东西往往对人们最有吸引力,也往往最令人喜爱。新鲜多样的饭菜人人爱吃,新颖漂亮的服装人人爱穿,新奇有趣的故事人人爱听,新鲜感人的电影人人爱看……同样道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往往对学生最有吸引力,也往往最令学生喜欢。要做到教法新颖多样,就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方法。除了必备的教学方法外,笔者认为,在教学上最好能做到 “四新颖”:导语新颖,提问新颖,板书新颖,练习新颖。
1.导语新颖
导语要尽可能做到有趣味、有新鲜感。导语可以以故事引入,以典故引入,以名言警句或课文的某句引入,以猜谜引入,以介绍作者、文章人物引入,以背诵古诗引入,以设置悬念引入,以提问引入等,力求有吸引力。比如,我在教学《七根火柴》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猜谜语吧?下面我请大家猜一则谜语。”学生一听要猜谜语,一下子都被吸引住了,都急着问是什么谜语,我说:“‘满屋的娃娃,细长的身材,乌黑的脑瓜,出门一滑起火花。’打一日常用品。看谁猜得对,谁最聪明。”学生纷纷说出谜底,有的说是“打火机”,有的说是“火柴”,最后我说:“对,是火柴。”于是我拿出一盒火柴,从中抽出七根,继续说:“火柴的用途大家都清楚,别看这七根火柴不起眼,就是一根,对我们也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在我们非常急需而它又非常缺乏的时候,那就更显得其珍贵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七根火柴》这篇课文,看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文章是写人的,为什么要以‘七根火柴’为题?作者是怎样围绕‘七根火柴’来写的?这‘七根火柴’有什么重大意义?文章要歌颂的是谁?请同学们随着作者王愿坚一起‘出发’,去看一看吧!” 这样导课,学生觉得有趣,课堂很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提问新颖
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来触动学生的心灵,以吸引学生乐意去思考,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假如你是于勒,菲利普夫妇那样做,你在船上遇到他们,你会对他们说什么?(2)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见到你的父母(菲利普夫妇)那样对待你的叔叔于勒,你又会对父母说什么?(3)在菲利普夫妇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什么上?为什么他们会是这样的人?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关系?你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为什么?
另外,我现在所运用的 “问题超市”教学法,就是采用学生提问学生的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做法是让学生在预习和学完课文后,把想提出的问题写在卡片上上交,然后在讨论课上进行自选问题卡片来回答和讨论,就像在超市自选商品一样,并由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进行当堂评分。这种教学法由于把提问和回答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因此,课堂很活跃,效果很不错。
3.板书新颖
板书要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对课文总体内容的板书,可采用填空式、箭头式、圆圈式、图解式、图表式、图画式、字体大小变化式和字体颜色多样式等,也可以是综合运用,并且在板书中采取提问的形式,由学生参与板书,教师切不可自问自答。
比如有位小学教师在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就是利用“字体大小变化式”来板书的,其板书是这样的:
贪贪贪贪贪
这样的板书效果很好,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又突出了中心,真可谓独具匠心。
我在教学《变色龙》这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从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动作和神态去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外,还重点从语言方面引导学生把握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变色”的。我是这样板书的(其中括号部分要求学生来回答填空):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变色的关键(狗的主人是谁)
不知狗的主人是谁时(野畜生、弄死好了、疯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它那么小、怎么会咬着你的)
(一)变—→不是将军家的狗(下贱胚子)
(二)变—→是将军家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三)变—→不是将军家的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四)变—→是将军哥哥的狗(不赖、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五)变—→结论:奥楚蔑洛夫性格特征(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4.练习新颖
这要求在布置课堂练习时,题型要新颖,答题方式要新颖。题型要新颖,就是题型要尽可能多样化,避免单一,比如有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有仿写等;答题方式要新颖,就是可采取笔答和口答相结合;还可采取分组进行比赛答题,比如一组做填空题,一组做问答题,一组做判断题,看看哪一组做得对,做得快;也可以进行各种抢答比赛,还可以让学生上台答题,板书等。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语言要生动幽默
生动、幽默的语言不但有趣,有吸引力,而且还能让人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我们县县庆时,在产品展销会上,我看到有一大群人在围着一个铺面,并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我好奇地走过去,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板在推销他的各种新颖小型的切菜刀片,只见他拿着一个马铃薯一边演练一边念念有词:“上边切,下边切,不求老娘和老爹;左边推,右边推,香港澳门都回归。”众人大笑,我也忍不住大笑起来,许多人在大笑之后,觉得他说话不但幽默有趣,而且这东西的确也很实惠,于是纷纷慷慨解囊,买下了他的产品,而旁边一个卖拖把的老板虽然也在那里大声喊:“新型拖把,干净好用,快来买吧快来买,再过两天就买不到了!”可却无人问津,这就是生动幽默语言的功用。同样道理,在语文教学中,生动幽默和新奇的语言同样也能吸引学生,导语生动幽默,提问生动幽默,分析、讲解生动幽默,甚至表扬、批评生动幽默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讲课,并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例如,有一次我在教学吕叔湘的短文《论“基本属实”》这一课时, 那天正好下雨,一个男生迟到了,他急匆匆跑进教室,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急中生智,抓住了桌子,没摔到地上,我马上说:“他基本不摔跤。”学生大笑。接着我问学生:我们班有多少个男生啊?学生有的答36个,有的答37个(有人请假),我说情况“基本属实”;我再问一个学生:“你发烧时最高是多少度?”他说39度,我说这“基本不发烧”,学生大笑;我又说:“寡妇是基本不生孩子的,单身汉也是基本不结婚的。” 学生又大笑,我故意问他们笑什么,他们有的说好笑,有的说老师说话前后有矛盾。于是我就说:“看来这‘基本’一词有时可用,有时却不可乱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翻译家吕叔湘的短文《论“基本属实”》,看看 “基本”一词在有关报刊上的运用为什么出现错误,怎样才能正确运用这个词。”由此引入新课,学生就会觉得有趣,学习兴趣盎然。
三、讲课要动静结合
在讲课过程中,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去讲解、分析课文,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那么,听课到十来分钟后学生就会厌倦,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动静结合,灵活多样,有松有紧,有张有弛。即要让学生手脑并用,读写穿插,讲练结合,眼到手到,动手操作,还可根据课文特点适当进行各种比赛,比如进行背诵比赛、绘画比赛、查字典比赛、答题比赛,甚至是表演比赛,猜谜语比赛等,此外,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穿插一些古今故事、神话传说和名人典故等。例如,我在教学古诗时,有时让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有时让学生进行绘画比赛,把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画出来,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如,我在教学《小橘灯》这一课时,课前就让学生人人制作了一个小橘灯,然后拿到课堂上比比谁做得最好,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个八九岁光景的小姑娘做小橘灯时的艰辛,从而体会到她的聪明能干。总之,在讲课过程中,师生要齐动,要生动活泼,尽量避免课堂沉闷。
总而言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消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做到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以外,还要努力做到以上“三要素”。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