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硬度废水处理生化池中泥-灰旋流分离实验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硬度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无机灰分导致污泥活性降低和沉降性差等问题,采用旋流分离方法实现污泥原位脱灰以改善废水综合处理效能.通过离线和在线实验,探究了污泥与无机灰分的结合形式、泥灰混合物旋流分离效率以及旋流处理对高硬度废水生化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组不同Ca2+浓度的来水经过150 d生化实验,生化池污泥有机质占比从进水Ca2+浓度为0 mg·L-1时的0.75降至Ca2+浓度为2 400 mg·L-1时的0.39,生化系统COD和氨氮去除率也相应降低11%和60%;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来水含钙条件下生化池污泥表面因无机灰分附着导致其粗糙度从无钙来水下的20.5 nm增至38.2 nm,且活性污泥与无机灰分间的非稳态结合可通过离心等物理法实现分离;来水Ca2+浓度为800mg·L-1时,泥灰混合液经过最佳结构旋流器10次循环分离,其有机质占比从0.17升高至0.37;依托120 m3·h-1 煤制氢废水处理SBR进行旋流脱灰侧线实验,经过3个月连续运行,改造生化池污泥有机质占比较对比样从0.21提升至0.45,且出水平均COD和氨氮分别降低17.1 mg·L-1 和14.3 mg·L-1.活性污泥在线旋流分离调理可为高硬度废水生化处理提标改造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探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池生物膜作为接种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可行性,启动了两段式亚MBBR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并成功运行.结果表明,经过90d的启动,在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750mg·L-1的条件下,亚硝化反应器负荷(以NH4+-N计)可达到9 000 mg·(m2·d)-1,平均出水NO2--N和NH4+-N质量浓度比值为1.28,满足厌氧氨氧化的反应要求.经过180d的启动,在进水NH4+-N和NO2--N质量浓度分别为360mg·L-1和380 mg·L-1的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负
以絮状厌氧消化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250d运行后成功启动了 ANAMMOX-UASB反应器.结果表明:在启动过程中,絮体污泥逐渐颗粒化并以不规则状的红色颗粒污泥和褐色絮状污泥为主;脱氢酶活性由启动前的3 909.51 μg·(h·g)-1最终降至72.13 μg·(h·g)-1;EPS含量在启动过程中先降后升,EPS组成中主要为TB-EPS,占比由54.4%升至75.7%;启动过程中LB-EPS和TB-EPS中均以PN为主,且PN占比逐步增大,分别由初始的88.7%和89.5%增至99.6%和94.7%;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为案例,探讨和验证了 MBBR工艺的应用效果.该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3×104m3·d-1,采用“MBBR+沉淀+滤布滤池处理”组合工艺,尾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扩建工程建成运行后,进行了运行模式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扩建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工艺流程适当,主要构筑物参数合理,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
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个基于M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案例,总结其工艺流程、实际进出水水质、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污泥处理单元以及运行成本等特征,以期为西北地区类似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设计提供案例参考.结果表明,实际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时,MBR工艺出水水质均能稳定达标,除TN外,大部分指标优于地表Ⅳ指标.MBR工艺对COD、BOD5、NH3-N的去除率较高.为保证MBR膜生物反应器的正常运行,预处理单元一般需要设置3道格栅,细格栅的栅条间隙从6 mm降至3~4 mm,以将有效降低膜格栅的运行负荷;只有当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