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花生,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多么形象啊,花生可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花生壳里的果仁数量不一,有一粒的,有两粒的,还有三粒或四粒的,其中最常见的花生是有两粒果仁的。
两仁花生外壳饱满,中间有个相对较细的腰箍,立起来像“8”字,躺下去又像个“药葫芦”,可爱极了。如果把花生拿在手里,轻轻地摸一摸,就会感觉到花生的表面十分粗糙。细一看,原来花生的表面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脉络,横向与纵向的脉络交叉成大小、深浅各不相同的菱形。凸起的脉络颜色深些,菱形的中心颜色浅一点。所有纵向的脉络最终汇集在花生扁平的底部,结为一个点,那个点实际上就是与植株相连接的营养通道。花生的顶端有一个弯弯的凸起,就像一个“小鸡嘴”。把花生拿起来,放在耳边摇一摇,能听到里面有“咕隆咕隆”的轻响,像是里面的宝宝迫不及待地要出来似的。我忍不住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花生的“鸡嘴”处,稍一用力,只听见“咔”的一声,花生的果皮裂成两瓣。我拿起剥开的一瓣花生壳仔细观察,才发现花生壳的内侧有一层白里泛黄的薄膜,摸上去比外層平滑许多。
我最关注的还是那两个花生宝宝。它们静静地躺在花生壳里,像熟睡的婴儿一样,穿着红色的“内衣”,胖嘟嘟的,真可爱!我把花生仁从“摇篮”里抠出来,放在眼前细看。哇!看似平滑的花生仁的“内衣”表面原来是有褶皱的,还有像血管一样的纹路呢!只不过这些纹路非常纤细,摸上去几乎没什么感觉。生花生仁的“内衣”不像炒熟的花生那样容易剥落,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剥下来。我把七零八碎的花生红“内衣”集中起来,放在嘴里嚼了嚼——咦?怎么是苦的?被剥去“内衣”的花生仁露出光滑的肌肤,因为含了大量的油脂,所以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白。我用牙咬了一点,一股清香溢出来。我把剩余的生花生仁都放进嘴里,这下,满嘴都是花生的清香,其中还夹杂着一点点甜意。
听老师说,花生不仅可以炒来吃,还可以榨油或做成花生酱等。没想到,这小小的花生居然有这么多用途。我喜欢花生宝宝。
老师总评
我们常说,要想写出事物的特点,就应该在观察事物时注意两点:一是观察要有序,二是要调动多种感官。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就充分注意到了观察有序。从全文来说,先写花生的外壳,再由外到内写花生的外壳、种皮、乳白色的花生仁,内容虽多但不显凌乱。就局部而言,写花生外壳时,先从整体入手,写花生的外形,再细致描述其纹理,同样做到了观察有序。在观察的过程中,小作者注意调动多种感官,用眼睛观其形,察其色;用耳朵听花生摇动和剥裂时发出的声音;用手摸花生的外壳、种皮;用嘴尝花生“内衣”及花生仁的味道;用心去联想和想象……正因为做到了多种感官并用,这篇观察习作才写得细致入微,有了自己的独到之处。
【作者系山东利津县汀罗镇中心小学四·2班学生,指导并置评:刘会忠】
花生壳里的果仁数量不一,有一粒的,有两粒的,还有三粒或四粒的,其中最常见的花生是有两粒果仁的。
两仁花生外壳饱满,中间有个相对较细的腰箍,立起来像“8”字,躺下去又像个“药葫芦”,可爱极了。如果把花生拿在手里,轻轻地摸一摸,就会感觉到花生的表面十分粗糙。细一看,原来花生的表面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脉络,横向与纵向的脉络交叉成大小、深浅各不相同的菱形。凸起的脉络颜色深些,菱形的中心颜色浅一点。所有纵向的脉络最终汇集在花生扁平的底部,结为一个点,那个点实际上就是与植株相连接的营养通道。花生的顶端有一个弯弯的凸起,就像一个“小鸡嘴”。把花生拿起来,放在耳边摇一摇,能听到里面有“咕隆咕隆”的轻响,像是里面的宝宝迫不及待地要出来似的。我忍不住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花生的“鸡嘴”处,稍一用力,只听见“咔”的一声,花生的果皮裂成两瓣。我拿起剥开的一瓣花生壳仔细观察,才发现花生壳的内侧有一层白里泛黄的薄膜,摸上去比外層平滑许多。
我最关注的还是那两个花生宝宝。它们静静地躺在花生壳里,像熟睡的婴儿一样,穿着红色的“内衣”,胖嘟嘟的,真可爱!我把花生仁从“摇篮”里抠出来,放在眼前细看。哇!看似平滑的花生仁的“内衣”表面原来是有褶皱的,还有像血管一样的纹路呢!只不过这些纹路非常纤细,摸上去几乎没什么感觉。生花生仁的“内衣”不像炒熟的花生那样容易剥落,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剥下来。我把七零八碎的花生红“内衣”集中起来,放在嘴里嚼了嚼——咦?怎么是苦的?被剥去“内衣”的花生仁露出光滑的肌肤,因为含了大量的油脂,所以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白。我用牙咬了一点,一股清香溢出来。我把剩余的生花生仁都放进嘴里,这下,满嘴都是花生的清香,其中还夹杂着一点点甜意。
听老师说,花生不仅可以炒来吃,还可以榨油或做成花生酱等。没想到,这小小的花生居然有这么多用途。我喜欢花生宝宝。
老师总评
我们常说,要想写出事物的特点,就应该在观察事物时注意两点:一是观察要有序,二是要调动多种感官。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就充分注意到了观察有序。从全文来说,先写花生的外壳,再由外到内写花生的外壳、种皮、乳白色的花生仁,内容虽多但不显凌乱。就局部而言,写花生外壳时,先从整体入手,写花生的外形,再细致描述其纹理,同样做到了观察有序。在观察的过程中,小作者注意调动多种感官,用眼睛观其形,察其色;用耳朵听花生摇动和剥裂时发出的声音;用手摸花生的外壳、种皮;用嘴尝花生“内衣”及花生仁的味道;用心去联想和想象……正因为做到了多种感官并用,这篇观察习作才写得细致入微,有了自己的独到之处。
【作者系山东利津县汀罗镇中心小学四·2班学生,指导并置评:刘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