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贷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

来源 :当代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ter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实行计划单列省级行政实体,兵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团场场部城镇为主体,团场城镇引领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银行为支持该项目发放的新农村建设贷款,在管理环节中存在诸多风险点,银行应进行有效识别,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防控。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农村建设 贷款 风险分析 防控措施
  新农村建设贷款是指银行向政府授权承担新农村建设职能的企事业法人,发放的用于农村社区建设、农民安置房项目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农村安置房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設、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与银行新农村建设贷款中关于农村社区建设、农民安置房项目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相吻合。银行推出的新农村建设贷款较好地满足了兵团目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相关信贷需求。
  一、新农村建设贷款符合兵团城镇化建设的需求
  1、兵团开展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新农村建设满足了加快团场经济建设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可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快兵团城镇发展步伐。从兵团发展的现状看,团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基本上都是围绕团场城镇展开的,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团一镇的发展格局,连队居民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向城镇聚集的态势,所以推进兵团城镇化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壮大兵团、发挥兵团作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兵团将全面推进一般团场城镇建设,整合建设中心连队,注重改善民生,加快保障新住房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
  (3)是维护边疆稳定、保障团场职工权益的需求。由于兵团各个团场的城镇,都是该团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团场物资集散地和文化教育中心,是该团基础设施最好、发展能力最强的地方,具有较为全面的生活基础设施,有较为发达的第三产业,有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有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育教学资源,有较为方便的交通条件,能够为基层连队职工的生活水平提供良好的条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和享受水平,能够满足职工群众自我发展需要,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团场职工的合法权益,缓解团场的社会矛盾,减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谐稳定的边疆打下坚实基础。
  2、兵团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按照兵团“三化”建设的要求,175个农牧团场的小城镇建设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农牧团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支点,是带动农牧团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龙头。他们以努力把团部建成“基础设施完备、管理服务功能齐全、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小城镇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多渠道投入,分阶段实施,按能力建设,有重点改造,全方位整治”的原则,逐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合理安置职工和农户,将原有农民宅基地复垦,腾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商业用地出售,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了农民的住宅条件。目前30个示范重点团场城镇和50个中心连队居住区建设进程良好,已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8.6万户,预计2012年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7万户,其中农村安居工程4万户。
  据报道,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于2012年3月公布,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以“具有一定发展潜力、能代表该地区城镇发展水平、改革创新意识强、对承担试点任务积极性高”为申报遴选原则,试点城镇将加快城镇管理职能转变,推进发展规划创新,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农六师五家渠市、农二师二十九团、农四师六十六团名列其中。
  二、新农村建设贷款符合银行兵团业务市场发展战略需求
  在兵团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同时,银行现有信贷产品已不能满足兵团客户的信贷需求,新农村建设贷款的开办显得尤为迫切,有助于银行进一步拓展兵团业务市场。
  1、满足国家政策要求和兵团拓宽融资渠道的需求
  兵团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投融资体制必须起到提供财力支持的重要保障作用,但是,目前存在部分问题使得农村投融资体制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需求,一是财政支农资金比重较低,财政支农效果不明显;二是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三是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要求。因此,兵团必须形成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实行多渠道融资,以满足城镇化建设投融资需求。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6年2月召开的全国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银行新农村建设贷款既符合了国家政策要求,也满足了兵团融资需求。
  2、有利于改善银行兵团客户信贷结构
  多年来,银行对于师团场信贷资金的投入一直保持在农业生产需求方面,而对师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固定资产贷款需求缺乏配套的贷种。开办新农村建设贷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改善信贷结构的同时,丰富其他信贷产品的营销。
  3、有利于保持同业竞争优势
  目前在新疆,新农村建设贷款还属于一项比较新的贷款种类,各家银行尚未有新增投放,而兵团对于此项业务的需求已经日益呈现。由于兵团客户的特殊体制及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各家银行争相营销的优质客户群体,对于银行而言,越早实现新产品的投入,越有利于抢占市场,越有利于加深兵团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稳中有升地保持银行在兵团系统的市场份额。   4、有利于增加银行综合收益
  新农村建设贷款给银行带来的不仅仅是利息等直接受益,每年还将获得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如新型财务顾问、工程审价等,以提高兵团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不仅如此,发展新农村建设贷款,还有利于营销师属、团办企业,增加银行的客户数量,对于小额农户贷款、农场职工发卡等也有一定的利好方面。
  三、兵团新农村建设贷款风险分析
  兵团某师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由其下屬多个团场为主体进行小城镇建设,即团场统一修建住宅小区,将分散在各团场各连队的农工统一搬迁至规划的安置小区内,将被安置的职工比较分散的住宅区进行统一整合,将腾出的宅基地进行复垦,置换出的土地统一安排挂牌出售。案例中项目管理、资金安排、土体挂牌出售等均由兵团某师统一组织实施,项目实际建设地在各个团场,建设采用BT方式。该项目符合新农村建设贷款要,团场作为承贷主体申请新农村建设贷款。以该项目为例,笔者进行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1、风险点分析
  (1)项目建设及管理风险。首先,兵团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体制,其内部管理自成体系,与地方政府相比,透明度较差,在管理模式中与地方政府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行政命令居多,管理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在银行项目沟通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次,作为师重点投资的项目,团场无论是项目的立项、注册资金及自筹资金均由师部统一安排,在管理上必须完全服从和符合师部的管理要求,优点是各项资源便于师部统一安排和部署,缺点是在师部项目众多、整体资金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否确保单个项目自筹资金到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再次,项目建设采用BT模式,由建设单位先垫资施工,住房交付时再支付垫资款,银行对于付款进度、付款方式等情况了解有限,这种情况下银行无法判断企业自筹资金到位情况,存在自有资金不到位即投入贷款资金的风险,而后期项目置换土地所得出让金收入也有先支付施工方工程垫资款的可能,从而影响银行贷款偿还进度。
  (2)贷款管理风险。该案例中项目资金实际投入主体为师部,后期置换土地、出让土地等相关事宜也由师部负责,团场仅作为贷款主体和本项目建设主体,存在建设主体和投资不一致、承贷主体和还贷主体不一致的问题,贷款管理风险较大。
  (3)项目还款风险。该项目需整合各连队农工的分散住宅,集中安排整理到安置小区,将腾出的团场职工宅基地进行复垦,置换出的土地进行统一挂牌出售,团场职工拆迁安置及土地复垦置换能否按计划进度完成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该项目还款来源为项目置换土地出让所得土地出让金收入,无其他还款来源,如果不能按预估计划实现土地的出让,还款资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风险防控措施
  第一,企业资本金必须先于银行贷款到位,投资人出具“银行贷款未还清前,在任何风险前提下,不得抽回投入资金、放弃投入资金的债权”的承诺,保证项目资本金的充足、合规、有效。
  第二,企业向银行提供BT合作协议,明确企业支付施工方垫款资金的时间安排和进度安排,便于银行管理。
  第三,在银行开立监管账户、并与银行签订封闭协议,项目结算资金全部在指定银行办理,银行贷款资金与企业资本金同时监督使用,确保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支付进度同步。
  第四,要求企业提供详细的拆迁安置计划及土地复垦置换计划,建议客户制定合理资金回笼比例,按月向银行报备土地出让资金回笼情况,回笼资金必须进入银行监管资金账户,按照土地出让金比例及还款计划优先用于归还银行贷款。
  第五,贷款发放前,项目建设手续齐全,由兵团师部提供合法有效的土地作抵押,办妥合规有效抵押手续。
  第六,由兵团某师出具承诺:归还银行贷款不限于本项目置换土地出让所得出让金,若本项目置换土地出让所得出让金不足以归还银行贷款时,师部调配其他资金用于归还。
  第七,银行加强贷后管理,关注开发项目的施工进度,完工情况以及总投资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 彭万力:新农村建设中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9).
  [2] 辛勤: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兵团城乡统筹发展[J].新西部,2009(2).
其他文献
【摘要】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参与是职业体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但是长期以来,职业俱乐部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两大瓶颈限制了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国内外职业俱乐部现状出发分别对职业俱乐部的融资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合我国职业特点的融资方式,以期缓解和解决俱乐部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职业体育俱乐部 特点 融资方式   一、
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1978—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城乡差距、财政支农和基尼系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城市化和财政支农对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基尼系数将呈现倒U型变动。目前城市化和财政支农水平正处于拐点水平附近,提高城市化率,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基尼系数会变小。基于这些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财政支农,进而改
期刊
【摘要】 围绕整个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全球笼罩在债务危机的“阴霾”中。与此同时,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政府支出增加、财政赤字创了历史新高。为了缓解地方政府过高的财政赤字,降低政府财政风险,在2011年10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制定,同时在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本文针对所出台的《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联系如今政府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迫在眉睫,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唐山市为例,分析唐山的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循环经济是优化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结构 循环经济 唐山   我国目前有资源型城市118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这些城市为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
期刊
【摘要】 文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以辽宁阜新为例,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总结了阜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农业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阜新是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故有“煤电之城”、“共和国的发电机”的美誉。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日趋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武汉市循环经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出发,分析地方政府现行的财政制度、官员考核制度、行政区划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制度等导致地方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失灵的制度性因素。进而针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考虑导致地方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制度性因素,从法律法规建设、市场性政策工具的运用、市场准入标准的制定、环保垂直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的建立方面提出了武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约束
期刊
【摘要】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定位。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由“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在对“技术”与“技能”、“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高端技能型人才进行了界定,认为其主要包含三种类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并对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
期刊
【摘要】 导游人员是旅游业的窗口和形象,导游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企业的形象和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导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桂林青葱岁月旅行社为例,就校办旅行社与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青葱岁月旅行社 导游专业 职业能力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人才培
期刊
一、个人简历  陈少勇,浙江绍兴人。湖北正量行资产评估公司法定代表人,武汉经开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发起人,武汉华工紫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武汉双龙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湖北省资产评估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國资委特聘专家、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特聘专家,湖北省会计学会、湖北省总会计师学会、湖北省资产评估学会理事。  二、研究领域  一是会计职业发展方向研究,是当前唯一一个结合自身成长经历,
期刊
【摘要】 本文使用1999年到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研究财政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并将影响分解为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评估财政民生投入改善农民生活和扩大内需的效果。本文发现,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财政教育投入较为有效,西部地区财政卫生投入较为有效,民生支出效果主要反映为替代了居民的自有支出,而尚未起到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进而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