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过荧幕,我们见惯了运动员面对失败,泪洒赛场。可是我们几乎不会听到他们说要放弃,在失败后的赛场上,终会留下他们闪着泪光坚毅的眼神,和永不服输下次再战的决心。
除了身体健壮、开心快乐之外,在体育运动中,孩子需要不停地克服恐惧、挑战自我,这是最好的挫折教育,也是体育运动的另一奥义所在。
晚上我在院子里散步,看到七八个小朋友正在上体能课。今天的课程是微型跳栏,需要孩子们立定、起跳、过栏,栏杆的数量从3个逐渐增加到8个,难度逐级提升。有一个小姑娘很特别,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怯生生地站在栏杆前,基本不说话,局促地揪着衣角,始终不敢起跳。面对教练的一次次鼓励,她始终平静地摇头,不哭也不闹。教练为她示范,她不跳;小朋友为她示范,她也不跳;站在一旁的妈妈有些着急了,对她加油鼓劲说:“不怕!你跳一次试试好吗,肯定能过来,大胆试一下。”她摇摇头,眼神还是很坚定,就是不跳。
气氛就这样僵着,除了场上的教练和孩子,院子里遛弯的人也全都看着这个有点无助的小姑娘。这时候助理教练走过来,帮小姑娘紧了紧松散的发辫,把她领到最后一个栏杆前。把栏杆放倒,让小姑娘踩一踩,助理教练还特意让栏杆发出“嘣嘣”的声音,然后和小姑娘一起把栏杆扶好,还用指关节敲一敲,发出“噔噔”的声响。小姑娘脸上的惊慌渐渐消失,笑意开始浮现。助理教练扶着她站到栏杆上,开始比身高,小姑娘一下子就高了很多,伸手可以摸到教练的肩膀。教练故意矮下来,装得比小姑娘还矮,小姑娘发出咯咯的笑声。教练顺势拉住她的两只小手,帮她从栏杆上跳下来。玩了几次之后,小姑娘鼓起勇气,自己站在栏杆前试着跳了一下,第一次失败了,她又开始犹豫,这时候助理教练给她比了一个大拇指,小姑娘神色凝重地深吸了一口气,再一次起跳,这一次她顺利完成跳栏动作。小姑娘笑开了花,快速跑进了队伍里,跟大家一起继续训练。刚才那个惊慌、局促的小姑娘,随着那成功的一跳,消失不见了。
我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为助理教练得法、耐心、贴心的教学方式点赞,而在这其中,我看到了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个孩子在体育运动中能得到最好的挫折教育。
通过体育运动锤炼性格品质
抗逆力儿童有一些共性特征,学界将其凝练为5C——Character(良好个性)、Confidence(信心)、Competence(胜任力)、Caring(关爱)、Connection(人际联结)。
体育活动是对孩子个性品质的锤炼。比如文中的小姑娘,在一开始面对挑战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胆怯、紧张、犹豫和内向,不敢迎接挑战,不善与人沟通,也不愿主动求助,长此以往,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同学交往会受到影响,面对困难挑战的心理抗压能力也会受到阻碍。而在体育运动中,孩子要做的就是不断冲破难关、挑战自我极限、战胜性格局限。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困境的预演和彩排,也是孩子战胜恐惧、畏难、逃避心理的一个自然的成长,是磨炼和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过程。
信心、胜任力等能力素质无法只通过认知过程完成,因为能力是一个养成的过程,需要亲身体验才能启动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整合参与。就像我看到的小姑娘,妈妈说:“你肯定能跳过来。”这是妈妈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经验,是妈妈无数次的实践之后得到的答案,但孩子没有过这样的经验,所以成人的这个答案无法代替孩子的答案。即便妈妈不厌其烦地讲道理,可是孩子如果没有真实场景的经验,没有经历过克服恐惧、面对失败后再次挑战自己的过程,那么孩子也无法领会什么是“不怕”。惧怕作为一种真实情感,是孩子从认知到行为的桥梁,也是行为形成的催化剂。助理教练的介入,帮助孩子获得了从恐惧到放松,进而开心再到满足的情感过程,是催化孩子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由消极情感到积极情感,相伴而行的是勇敢、尝试、自主、自立行为的产生。而这些情绪的转化,孩子在体育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完成自我调节。
关爱、人际联结意味着孩子突破自我,走向人际互动。人是社会性存在,就好比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光,孩子综合素养的形成,完整生命的养成必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训练和磨砺。案例中的小姑娘,已经开始与教练进行人际交往,随着锻炼的继续,她必将与其他小朋友比速度、比高度,必将与小伙伴手拉手、肩并肩面对挑战,完成任务,也必将与战友一起同甘苦,共患难。这是人生的浓缩和微塑,表面看是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对孩子而言,挑战身体极限的过程也同样会经历风雨,遇见彩虹。
任何一项体育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时间和过程,这个时间我们无法衡量,而过程必然会遇到挑战。但遇到挑战又怎样?!人生漫漫,孩子在成長过程中必然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可记忆中那个小小的自己,曾经勇敢的一跳,会一直在心底,鼓舞着他们,直面困难,勇敢挑战!
专家简介 田国秀
中国抗逆力研究与推广的先行者,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破茧而生:走进离婚家庭孩子的内心世界》《抗逆力研究运用于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等10余部专著。
除了身体健壮、开心快乐之外,在体育运动中,孩子需要不停地克服恐惧、挑战自我,这是最好的挫折教育,也是体育运动的另一奥义所在。
晚上我在院子里散步,看到七八个小朋友正在上体能课。今天的课程是微型跳栏,需要孩子们立定、起跳、过栏,栏杆的数量从3个逐渐增加到8个,难度逐级提升。有一个小姑娘很特别,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怯生生地站在栏杆前,基本不说话,局促地揪着衣角,始终不敢起跳。面对教练的一次次鼓励,她始终平静地摇头,不哭也不闹。教练为她示范,她不跳;小朋友为她示范,她也不跳;站在一旁的妈妈有些着急了,对她加油鼓劲说:“不怕!你跳一次试试好吗,肯定能过来,大胆试一下。”她摇摇头,眼神还是很坚定,就是不跳。
气氛就这样僵着,除了场上的教练和孩子,院子里遛弯的人也全都看着这个有点无助的小姑娘。这时候助理教练走过来,帮小姑娘紧了紧松散的发辫,把她领到最后一个栏杆前。把栏杆放倒,让小姑娘踩一踩,助理教练还特意让栏杆发出“嘣嘣”的声音,然后和小姑娘一起把栏杆扶好,还用指关节敲一敲,发出“噔噔”的声响。小姑娘脸上的惊慌渐渐消失,笑意开始浮现。助理教练扶着她站到栏杆上,开始比身高,小姑娘一下子就高了很多,伸手可以摸到教练的肩膀。教练故意矮下来,装得比小姑娘还矮,小姑娘发出咯咯的笑声。教练顺势拉住她的两只小手,帮她从栏杆上跳下来。玩了几次之后,小姑娘鼓起勇气,自己站在栏杆前试着跳了一下,第一次失败了,她又开始犹豫,这时候助理教练给她比了一个大拇指,小姑娘神色凝重地深吸了一口气,再一次起跳,这一次她顺利完成跳栏动作。小姑娘笑开了花,快速跑进了队伍里,跟大家一起继续训练。刚才那个惊慌、局促的小姑娘,随着那成功的一跳,消失不见了。
我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为助理教练得法、耐心、贴心的教学方式点赞,而在这其中,我看到了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个孩子在体育运动中能得到最好的挫折教育。
通过体育运动锤炼性格品质
抗逆力儿童有一些共性特征,学界将其凝练为5C——Character(良好个性)、Confidence(信心)、Competence(胜任力)、Caring(关爱)、Connection(人际联结)。
体育活动是对孩子个性品质的锤炼。比如文中的小姑娘,在一开始面对挑战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胆怯、紧张、犹豫和内向,不敢迎接挑战,不善与人沟通,也不愿主动求助,长此以往,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同学交往会受到影响,面对困难挑战的心理抗压能力也会受到阻碍。而在体育运动中,孩子要做的就是不断冲破难关、挑战自我极限、战胜性格局限。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困境的预演和彩排,也是孩子战胜恐惧、畏难、逃避心理的一个自然的成长,是磨炼和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过程。
信心、胜任力等能力素质无法只通过认知过程完成,因为能力是一个养成的过程,需要亲身体验才能启动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整合参与。就像我看到的小姑娘,妈妈说:“你肯定能跳过来。”这是妈妈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经验,是妈妈无数次的实践之后得到的答案,但孩子没有过这样的经验,所以成人的这个答案无法代替孩子的答案。即便妈妈不厌其烦地讲道理,可是孩子如果没有真实场景的经验,没有经历过克服恐惧、面对失败后再次挑战自己的过程,那么孩子也无法领会什么是“不怕”。惧怕作为一种真实情感,是孩子从认知到行为的桥梁,也是行为形成的催化剂。助理教练的介入,帮助孩子获得了从恐惧到放松,进而开心再到满足的情感过程,是催化孩子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由消极情感到积极情感,相伴而行的是勇敢、尝试、自主、自立行为的产生。而这些情绪的转化,孩子在体育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完成自我调节。
关爱、人际联结意味着孩子突破自我,走向人际互动。人是社会性存在,就好比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光,孩子综合素养的形成,完整生命的养成必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训练和磨砺。案例中的小姑娘,已经开始与教练进行人际交往,随着锻炼的继续,她必将与其他小朋友比速度、比高度,必将与小伙伴手拉手、肩并肩面对挑战,完成任务,也必将与战友一起同甘苦,共患难。这是人生的浓缩和微塑,表面看是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对孩子而言,挑战身体极限的过程也同样会经历风雨,遇见彩虹。
任何一项体育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时间和过程,这个时间我们无法衡量,而过程必然会遇到挑战。但遇到挑战又怎样?!人生漫漫,孩子在成長过程中必然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可记忆中那个小小的自己,曾经勇敢的一跳,会一直在心底,鼓舞着他们,直面困难,勇敢挑战!
专家简介 田国秀
中国抗逆力研究与推广的先行者,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破茧而生:走进离婚家庭孩子的内心世界》《抗逆力研究运用于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等10余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