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の慢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145520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都很慢。
  寺庙的时光很慢,晨钟暮鼓,山门庭院,枯木山水,一沙一世界。
  街上的时光很慢,街巷多小小窄窄,房间都不高,平平的,可以看出很远,难忘那天在哲学小道漫步的时光,短短的路途,有流水相伴,各种可爱的咖啡馆、手信店铺,还有一路的寺庙,可以逛个半天时光。
  京都很慢,慢得连我要拜访的酒店,都要坐上10分钟的慢船才可以最后抵达。
  慢船
  开往虹夕诺雅
  日本京都禅之旅。
  到达酒店的过程本身就已充满了禅意。新干线从东京到京都,出火车站后出租车到岚山渡月桥,从那里需要乘船前往酒店。酒店在看不见的山深处,从渡月桥往酒店的河畔山路狭窄,一般的车无法进入,所以船就成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依然延续几百年前古人的传统。
  酒店名虹夕诺雅,日语Hoshinoya,直译是星星之家,是日本本土的顶级度假精品酒店,目前只有两家,另一家在东京轻井泽,历来是日本皇室避暑的地方,而京都虹夕诺雅也不简单,这里本来是平安时代的贵族私邸。
  从渡月桥乘船到星星之家,虽然只有10分钟路程,然而两岸山蔼重重,枫树密布,要是秋天到来,该是怎样的一片红叶绚烂。刚开始的河面还比较宽敞,有许多划船的情侣,慢慢往深处去,河面越窄,人也越稀少,几个转弯,尘嚣已在山之外,那时才看见了河畔山上枫树掩映下的虹夕诺雅,谦逊得就像是古时京都的一个小村落。
  私家码头,小山门,山涧,石桥,小瀑布,庭院,25间客房都是由百年古建筑改成,古本建成的外观不能改动,但内里却不失现代的舒适,而窗外,是流水,窗对面,就是漫山树林以及湛蓝的天空。
  每当有新客人入住,酒店的服务人员就会“击缶相迎”,随着悠扬的音乐,一场潜移默化的日本文化之旅也就拉开了帷幕。
  闻香、茶道、花道、和服穿着体验、歌舞伎服装穿着体验;可以乘古老的人力车逛老城,也可以自己骑辆单车悠闲竹林山中,还可以去各个传统庭院亲身体验坐禅会。
  于我,最为难忘的则是参加寺庙清晨的早课。4点半起床,5点的清晨赶往寺庙,在庭院里和老禅师一起诵经,而后移步茶室一茶一味,听老禅师说人生、说生活平常事,还有幸观看了常人看不到的寺庙一隅的几百年的古茶室,简单清寂美。两个小时的诵经课程,却会是一辈子的记忆!
  其实,在酒店里待着就很好。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享用早餐,面对窗对过一片枫林;饭后去庭院里散步,看光线从树缝间漏下,看工作人员在光影里打扫落叶;酒店还有图书馆,有很多关于京都文化的书,有免费咖啡,很好的音乐,有舒服的座椅;图书馆外还有一方水潭,喜欢露天可以坐在水潭边;最喜欢的是晚餐时分,我一天吃的是十道菜的料理,第二天是八道,第一天配热的日本酒,第二天尝试冰镇的,真是放在冰里端上来的。料理现场还有人制作荞麦面。那荞麦面真的很香,不知是因为手工制作还是我在现场看它一步步完成的缘故!
  离开的那天清晨,穿着酒店的禅意服去河边垂钓,偶有渡船来往,剩下的就是山的静寂,中途有鹭鸟飞来,停在不远处,大概是等着我钓上来的鱼,可惜我负它了,钓了一小时,什么也没钓到!不过,我已满足了,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的垂钓时光,还有那丁点美好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意。
  
  慢禅
  大德寺的一堂早课
  天刚露鱼肚白,我们从酒店出发,坐着小车沿着河畔弯曲的小山路向市区的大德寺进发,参加寺庙里的早课去。
  “京都是日本禅宗的中心,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禅宗寺庙开始让外国人参加坐禅。”我入住的虹夕诺雅也可以帮忙安排寺庙的坐禅体验,不过我要体验更为独特的:参加寺庙的早课,跟着禅师一起读经文,而后体验抹茶茶道的一茶一味。
  4点半起床,5点出发,6点左右到达大德寺。清晨的京都更为寂静,街道上行人寥寥,路灯还都亮着。
  大德寺建于1319年,建有21座塔,有茶室、日本庭园、隔扇画等许多史迹和文化遗产,是洛北规模最大的寺院。著名的一休大师也曾以80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丰臣秀吉曾在大德寺内举行织田信长的葬礼。
  跨入大德寺寺门,便进入了一个寂静、庄严的世界。古朴的木建筑群,延伸的鹅卵石路,挺拔的苍松。大德寺内唐门、使门、三门、佛殿和法堂林立,其中大德寺本坊每年数日定期开放。寺内尚有大仙院、龙源院、瑞峰院和高桐院四个寺院散在其间。
  我们的早课在瑞峰院的独坐庭。拖鞋,踩着木地板,左拐直走就看见了独坐庭。禅师已经在法堂里等着我们了。法堂也是木地板,四周是水墨风景画的木隔扇,两旁备有两列草席,而门口则向着庭院的一沙一世界,还有苍松、枯木山水。
  互相弯腰敬礼问候,我们就在入口的左侧草席盘腿而坐。因为时间大概半个多小时,禅师示意我们可随意变化舒服的坐姿,不必太拘泥,不然我肯定坚持不了。同行的两个美国朋友因为平常在家就常做瑜伽,盘腿对他们来说倒是轻松的事。
  拿起席边已经安放好的“禅宗日课圣典”,我们跟着禅师开始朗读经文。读的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都是繁体汉字,边上也都标有平假名,这对日语专业毕业的我来说倒是容易的事,但经文毕竟比较深奥,开始读起来就显吃力了。禅师他们基本上该是倒背如流了吧!我要很认真地看着每一字,刚开始会断断续续,有时还会漏掉一段,或者都不知道读到哪了,还好有边上的日本朋友会给我指示,她已经来过好多次了,所以经验丰富。另外,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呼吸,禅师他们基本上是一口气读下来的,似乎不需要什么停顿,我也是到后来才慢慢调整过来。慢慢地,跟上后,就发现其中经文的韵律,有点诗经的美感,也慢慢理解经文的含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法堂里,只有我们朗朗的读经声。
  大概半小时,读经完毕,我们随禅师移步一旁的茶室。茶室不大,榻榻米5块,禅师和我们分坐其中的三块,中间留给了烧水的炉,而靠墙的一边,则是一瓶花和一个写着“悠然见南山”的画幅。
  日本茶道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大德寺则是日本茶道的一个阑珊之地,大德寺的最繁盛时期,丰臣秀吉以及追随他的将军们也常来寺里参禅,大德寺成立了类似于现在茶道沙龙的文化圈。在当时很杰出的人物有石田三成、黑田长政、浅野幸长、小早川隆井、大友宗麟、小堀远州等,而最著名的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也是其中一员。16世纪末,正是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和敬清寂”的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这不是禅师告诉我的,是我后来了解到的。那天早上,我只是静静看着禅师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递茶到我们面前,我们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茶间,我们聊京都,聊美国,聊中国,但都是平常生活事,不知怎的,却异常感动,记得美籍日本女人盈眶的泪水。
  “日常茶饭事”,本就是日本茶道的基础,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千利休后来留下一首有名的诗,来说明他的茶道精神:“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一种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就是茶的最高境界。“喝茶的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每个人的个性与喜好,用自己‘适当的方式’,才是茶的本质。如果茶是一成不变,也就没有‘道’可言了。”
  京都清晨,那一堂寺庙早课,是我所有旅行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
  慢道
  哲学小道慢生活
  过银阁寺门而不入,我往右手边的哲学小道而去。
  银阁寺门前,停满了长长的出租车,观光客一拨又一拨,修学旅行的学生在桥头吃着便当,阳光很好!
  哲学小道的路牌就立在路的桥旁、交叉口,这条石板铺成的小道沿河边蜿蜒,从银阁寺直通永观堂,全程1.8公里。其名源于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太郎,他早年经常沿着日本京都大学旁的这条小道,边散步边冥思苦想。久而久之,小道因此得名,斯人已逝,但小道却一直完好无损地保存到现在,而且名气越来越大。
  喧嚣渐去,在过了第一个店铺“月待屋”后。这是我有印象的哲学小道的第一家店,很京都的名字,不过当时还没有逛店铺的心情,只记得主人是一对四五十岁的老夫妻,卖的好像是面。后来在路上又陆陆续续遇到不少这样的店,都是原先路边居民住宅改造过来的,店家都在路边摆出些旅游纪念品,常常是无人看管,购者可去喊主人杀价。居民对游客的信任,让这里显得平和安静,恍然如入桃花源。
  成排的樱树,分布在流水两岸,沿着哲学小道蜿蜒而去。要是春天来,该是如何的一个绚丽花见世界。我在夏天而来,错过花见,却遇着了一片绿荫。阳光从绿荫中洒下,照到水面上,倒也晶莹迷茫一片,看不出是绿叶还是水了。因为流水两岸都有人家,便修建了许多的石桥,而石桥旁还有个水渠,就这样并排着,成双成对。
  选了一家咖啡馆入内,咖啡馆名“再愿”,在路的三岔口,一边的台阶通向远处台阶下的小巷,窗对过是一座有着童话般名字的童话般的建筑,叫“忘月亭”。咖啡馆的主人也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跟之前“月待屋”以及之后遇到的几个店铺的主人相仿。而且这些店铺也不是一两年的新店,大多都已经经营十多年了,这似乎也符合哲学小道的气质,古老、安详、幸福生活。点了咖啡馆的招牌咖啡,是用附近大文字山的地下水来煮的冰咖啡,老板说有美容的特效,所以很受女性的欢迎。
  第二家进去的店铺是一家叫Pomme的咖啡糕点店,很希腊的颜色,白色的墙,而窗台和椅子则选用的是红色。Pomme在法语中好像是苹果的意思,主人大概很爱苹果,招牌是一只鲜红的苹果,而店铺中苹果的影子也无处不在,手工制作的苹果蛋糕、苹果汁是主打,甚至连放的CD音乐也是一张叫苹果的法语音乐专辑。
  第三家店则更可爱,是一家专门关于猫和布的特色小店。店铺门前、店里、墙上,满满地都是关于猫的纪念品,猫玩偶、挎包、T恤、首饰项链、笔记本
其他文献
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阿里高原,西距扎达县城18公里的扎布让区象泉河畔,平均海拔4000多米。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象雄国,是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  整个古格王朝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硼楼,
摘要:这节课从资源的角度复习水的相关内容,从水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水的净化,硬水软化,水污染和治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五大板块展开。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资源观、微粒观、实验观、价值观、元素观的构建,拓展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力求务实高效。  关键词:问题情境;核心素养;知识价值;思维广度;绿色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5-0049-05
摘要:采用无线同屏技术,将依托于手机、iPad等智能移动端的新教学手段与传统多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可广泛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文章对无线同屏进行了总结,并将其与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索,把无线同屏技术应用于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成果展示、习题评讲等,提高了教学的课堂效果,活跃了课堂氛围,发展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无线同屏;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文章编号:1008-0546(20
不去迪拜也能入住超五星级中东式度假酒店?今年2月开业的清远狮子湖喜来登度假酒店是不错的选择。建筑风格充满阿拉伯风情,房间豪华气派,还设有阿拉伯风味餐,令你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异域风情。    从东方文明走进阿拉伯世界    还没走进酒店,身着中东特色服饰的黑皮肤侍者就接过了我手中的行李。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阿拉伯宫殿式的特色建筑群,走进大堂,阿拉伯特色的饰品、地毯、艺术品摆件、灯具、穹顶、桃形拱门、拱
鲁汶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啤酒与大学生同在。  骑自行车半小时就能横穿鲁汶,城市很小,小到只由一所大学构成,而校园很大,一个学校就是一座城。所以,鲁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城,而且,相较其他的大学城,鲁汶绝对老资格,因为这里有一座世界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学——成立于1425年的天主教鲁汶大学。因着这样的机缘,小城鲁汶显得特别有学院派头。全城只有居民9万多人,而来自世界各地、常年居住城里的学生人数则多达2.8
依山傍水、湖光山色、山明水秀,这些都不足以形容哈尔施塔特(Hallstatt)的美。她外在的湖与山,有一种安静恬然的气韵,她的内在,却是一种历史、信仰与文明的交融,一种纯正淡定的欧洲气质,无法复刻,让人迷恋并迷失其中。曾经有人说:“一个人若爱你,就带他去哈尔施塔特;一个人若恨你,也带他去啥尔施塔特,他会因此而爱上你。”  哈尔施塔特镇是奥地利最古老的小镇,也是奥地利八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来
摘要:以UbD理论为导向,运用逆向教学设计法对高一化学必修1《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单元的“Fe2 、Fe3 的性质及其转化”一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践,发现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化学学考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且为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UbD理论;元素化合物;逆向教学设计;补铁剂;真实问题情境  文章编号:1008-0546
我想把十年的记忆追寄给千年古村落流坑。  我要把流坑楹联当作古村胎记,刻入无声的光阴梦中。  流坑古村,位于江西乐安县西南,五代南唐昇元年建村,至今越过千年。这里青山一痕、碧水一湾,三面外有乌江、龙湖环绕,一面傍山,山环水抱,方田垅垅,香樟绵延;中有门楼、村墙飞檐走壁,守望、关启、防御;内处灰墙黛瓦,屋舍连片,其上雕龙画凤、描诗刻文,整个村落,江山旷野、水墨丹青、遗风翩然。  流坑村民大都姓董,世
我和成千朝圣者进入到公共用餐区,拿起一只金属盘子,盘起双腿坐在地板上。义工们准备好了食物——薄煎饼、咖喱杂碎和米饼。很多义工来派分食物,更多的则是洗洗涮涮。吃完饭之后,我又“冒险”回到了阿姆利则市中心的狂乱中。    Douglas Whitehead:    我只是一个40岁的职员,身体状况一般,不太喜欢跟旅行社去旅行,自行车才买了几个月。但这次探险失败丢脸的可能不大。因为我出发之前做了充分准备
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那段岁月的中国观众,恐怕都会脱口而出:“阿童木有十万马力、七大神力,他能飞上天空,眼睛是探照灯,耳朵能听到极微小的声音,屁股上有机关枪。”那时候,每到周末,街头巷尾再调皮的孩子都会老老实实地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等待这个小机器人的出现。今天这部日本动画片的主题曲,还在中国各年龄段的“爱科学的好少年”中间传唱。“阿童木”的创作者就是日本二战后漫画界的先驱人物,被视为“漫画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