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笔者施工经验,从混凝土配合比、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对地下室混凝土防裂技术进行了分析与小结,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地下室混凝土;防裂;控制措施
混凝土硬化时释放热量产生的温度与混凝土干缩应力的作用下造成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开裂。以下笔者多年施工经验,主要分析地下室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地下室混凝土施工中的防裂措施。
一、混凝土开裂的原因
多种材料组成的非均质材料构成了混凝土,其具有抗压强度较强、耐久性良好、抗拉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差、易开裂的特性。裂缝由外荷载引起,这是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结构实际的工作状态与计算假设模型的差异引起了裂缝。由于受到温度、收缩、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使变形应力引起了裂缝。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产生了裂缝。
二、地下室混凝土开裂预防措施个人小结
(一)混凝土组成材料方面
1.选用低热、高标号水泥品牌;
2.使用高效减水剂;
3.外加高性能膨胀剂;
4.认真选择粗骨料与细骨料;
采用以自然连续级配良好的洁净粗骨料配制混凝土,如此配置的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并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及提供较高的抗压强度。优先选用0~25MM连续级配的石子,减少混凝土干缩,含泥量<0.8%,符合筛分曲线要求,骨料中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10%(重量比)。细骨料以中粗砂为宜,严格控制含泥量,含泥量<2%。要求搅拌站对粗、细骨料进行冲洗,尽量减少含泥量。
5.控制骨料的搅拌温度;
如气温较高时,对骨料进行浇水降温,降低混凝土出机和入模温度。控制入模温度小于28℃。
6.掺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和料;
适量的掺入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参和料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泥的总水化热,减少裂缝出现。我司要求搅拌站在底板和外墙施工时掺入适量的一级粉煤灰。
7.控制施工配合比;
最大水胶比要≤0.50,胶凝材料最小用量则为300kg/m3,并不大于400kg/m3。本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砂率应在40%~45%之间,在满足可泵送前提下,尽量降低砂率。坍落度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选用小值,塌落度选择在10~12cm左右。初凝时间为8h,终凝时间为9h,过早的初凝时间造成现场浇筑难度大,容易出现冷缝。
(二)混凝土养护方面
地下室底板砼在终凝后的12h进行蓄水薄膜(或覆盖麻袋)养护,以减少升温阶段内外温差,防止产生温度裂缝,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产生干缩裂纹,使水泥顺利进行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缝能力。地下室外墙在浇筑混凝土后24h后松开外墙模板的对拉丝杆,使外墙模板与砼之间形成一定缝隙,然后在缝隙中淋水养护,避免砼表面水分过快蒸发,保证外墙的湿度。测温点布控。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注后,作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我司采用电子测温仪,测温时间间隔见下表。前三天采用蓄水薄膜养护,以后只进行蓄水养护。但当温差大于20℃时,蓄水重新加盖薄膜养护。控制温差要在25℃以内。
(三)混凝土浇筑、振捣及处理措施
1.混凝土浇筑方法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缝、后浇带,以放松约束程度,减少每次浇注长度的蓄热量,以防止水化热的积聚。按照后浇带对底板浇筑进行分区,每个区确定若干个浇筑带,每个浇筑带由一台输送泵负责划区浇筑,各浇筑带采用分层踏步式推进的浇筑方法。浇筑混凝土时如气温较高,采用对混凝土泵管用麻袋进行覆盖、浇水,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施工时,将浇注顺序定为“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如图1)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了泵送效率,简化了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了上下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对于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注,应选用非泵送的浇注方法,同时塌落度宜控制在12cm
2.混凝土振捣
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少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由于底皮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向前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比较厚,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进行认真处理。经4~5h左右,初步按标高用长尺刮平,在初凝前(因混凝土内掺加减水剂,初凝时间较长)用铁滚筒碾压,再用木蟹打磨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约6h后盖薄膜蓄水养护。
三、结语
上述就是本人在实际施工中控制地下室混凝土开裂的一些心得,希望同行们共同研究、共同学习,不断提高地下混凝土施工质量。
关键词: 地下室混凝土;防裂;控制措施
混凝土硬化时释放热量产生的温度与混凝土干缩应力的作用下造成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开裂。以下笔者多年施工经验,主要分析地下室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地下室混凝土施工中的防裂措施。
一、混凝土开裂的原因
多种材料组成的非均质材料构成了混凝土,其具有抗压强度较强、耐久性良好、抗拉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差、易开裂的特性。裂缝由外荷载引起,这是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结构实际的工作状态与计算假设模型的差异引起了裂缝。由于受到温度、收缩、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使变形应力引起了裂缝。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产生了裂缝。
二、地下室混凝土开裂预防措施个人小结
(一)混凝土组成材料方面
1.选用低热、高标号水泥品牌;
2.使用高效减水剂;
3.外加高性能膨胀剂;
4.认真选择粗骨料与细骨料;
采用以自然连续级配良好的洁净粗骨料配制混凝土,如此配置的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并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及提供较高的抗压强度。优先选用0~25MM连续级配的石子,减少混凝土干缩,含泥量<0.8%,符合筛分曲线要求,骨料中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10%(重量比)。细骨料以中粗砂为宜,严格控制含泥量,含泥量<2%。要求搅拌站对粗、细骨料进行冲洗,尽量减少含泥量。
5.控制骨料的搅拌温度;
如气温较高时,对骨料进行浇水降温,降低混凝土出机和入模温度。控制入模温度小于28℃。
6.掺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和料;
适量的掺入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参和料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泥的总水化热,减少裂缝出现。我司要求搅拌站在底板和外墙施工时掺入适量的一级粉煤灰。
7.控制施工配合比;
最大水胶比要≤0.50,胶凝材料最小用量则为300kg/m3,并不大于400kg/m3。本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砂率应在40%~45%之间,在满足可泵送前提下,尽量降低砂率。坍落度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选用小值,塌落度选择在10~12cm左右。初凝时间为8h,终凝时间为9h,过早的初凝时间造成现场浇筑难度大,容易出现冷缝。
(二)混凝土养护方面
地下室底板砼在终凝后的12h进行蓄水薄膜(或覆盖麻袋)养护,以减少升温阶段内外温差,防止产生温度裂缝,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产生干缩裂纹,使水泥顺利进行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缝能力。地下室外墙在浇筑混凝土后24h后松开外墙模板的对拉丝杆,使外墙模板与砼之间形成一定缝隙,然后在缝隙中淋水养护,避免砼表面水分过快蒸发,保证外墙的湿度。测温点布控。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注后,作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我司采用电子测温仪,测温时间间隔见下表。前三天采用蓄水薄膜养护,以后只进行蓄水养护。但当温差大于20℃时,蓄水重新加盖薄膜养护。控制温差要在25℃以内。
(三)混凝土浇筑、振捣及处理措施
1.混凝土浇筑方法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缝、后浇带,以放松约束程度,减少每次浇注长度的蓄热量,以防止水化热的积聚。按照后浇带对底板浇筑进行分区,每个区确定若干个浇筑带,每个浇筑带由一台输送泵负责划区浇筑,各浇筑带采用分层踏步式推进的浇筑方法。浇筑混凝土时如气温较高,采用对混凝土泵管用麻袋进行覆盖、浇水,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施工时,将浇注顺序定为“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如图1)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了泵送效率,简化了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了上下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对于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注,应选用非泵送的浇注方法,同时塌落度宜控制在12cm
2.混凝土振捣
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少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由于底皮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向前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比较厚,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进行认真处理。经4~5h左右,初步按标高用长尺刮平,在初凝前(因混凝土内掺加减水剂,初凝时间较长)用铁滚筒碾压,再用木蟹打磨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约6h后盖薄膜蓄水养护。
三、结语
上述就是本人在实际施工中控制地下室混凝土开裂的一些心得,希望同行们共同研究、共同学习,不断提高地下混凝土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