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梅戏产生于安庆地区,是最具乡土气息、最原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之一,在大众娱乐方式多元化、戏曲普遍日益势微的大环境下,如何来传承与发展黄梅戏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文章提出走多元化的道路、传统与现代结合、与时俱进的原则。建议:一增加财政投入,二专业团体的改革、创新,三省市政府的支持宣传,四大力发展黄梅戏专业教育,五走进学校音乐教育,六利用网络扩大宣传。
【关键词】黄梅戏;传承;发展;多元化
黄梅戏繁荣于近现代,综合戏曲多剧种的元素,安庆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唱腔的甜美通俗和叙事较快是黄梅戏相比于其它剧种的几大特色,且群众参与性强 、娱乐性强,但随着人类迈入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几乎是欧洲音乐一统天下,影视艺术和娱乐方式多元化,使戏曲赖以生存的社会人文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曾经辉煌的戏曲日渐势微,纷纷沦落为边缘文化,目前黄梅戏面临着观众减少、市场萎缩、人才流失、资金缺乏等等危机,各地剧团也陷入入不敷出、步履维艰的境地。
黄梅戏发展,路在何方?任何一种艺术的繁荣、发展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是在对历史积淀的继承、扬弃中的创新和发扬光大。黄梅戏的传承、发展要按照艺术规律办事,与观念需求亲密结合,与时俱进,无论内容形式都走多元化的道路,“传统与现实不断融合而滚动发展,剧目发展与人才培育紧密结合。”[1] “最大限度地去争取和培育各类观众,根据不同层次观众的不同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为各类观众服务。”[2]
一、增加财政投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势经济推动强势文化,经济问题直接制约着黄梅戏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认为:“地方戏曲要摆脱困境,除了依靠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政府、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保护戏曲主要有两种:一是自我保护,二是外来保护。自我保护即从业人员的守业、敬业,外来保护即国家政府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被称为“国粹”的京剧,国家有一笔专项发展京剧的基金,评选十大重点京剧院团,每年给他们固定的资金以支持;而全国6个昆曲剧团,国家每年也有大笔资金投入,这两个剧种一个北京一个上海也占了地域和传播上的优势,而黄梅戏是既没有这种地域的优势也没有国家基金的扶持,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从财政上解决剧团‘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局。
进一步发展黄梅戏发展基金会,用多种形式积累资金,包括接受海外黄梅戏爱好者的捐献,用于资助黄梅戏的研究、宣传,奖励对发展黄梅戏艺术有突出贡献的编剧、导演、演员、作曲及其他有功人员。
二、专业团体的改革、创新
幕后人员、剧本生产采用激励制度,培育和开拓演出市场,在全国建立起营销网络和经纪人队伍,使黄梅戏在国内外戏曲市场中占领更大份额,演员要抛弃“等靠要”的观念,主动去拓宽市场,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摸索,争取经济利益最大化,只有解决了专业人员的待遇问题,才能真正让他们安心传承和发展黄梅戏。如再芬剧院排的《徽州女人》,发挥地域题材的优势,弘扬了徽文化的人文精神,虽然表现的内容是古老的,但它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却是古典与时尚的经典结合, 服装、唱腔、舞台等都是精心打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是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创新,在业内的评价及票房收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与文采公司共同创办的黄梅戏会馆,是剧团体制改革过程中涌现的新生事物,也是走向市场的成功尝试。会馆的创建,首要功用是为黄梅戏表演提供现代化的专业固定场地,既是群众的看戏场所,也为黄梅戏及安庆市形象提供了一个展示窗口。会馆是锻炼黄梅戏演员的一个绝好平台。由于专业剧团演出任务少,演员尤其是青年演员,缺乏足够的舞台实践,业务水平很难提高,有的渐渐被埋没。会馆演员给提供了锻炼、展示和发展的机会,目前安庆市政府正准备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会馆发展为全国连锁。附属安徽黄梅剧院的天仙配茶楼也类同于会馆,都是与现代生活休闲方式结合的典范,是时尚的且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也是黄梅戏艺术扎根于人们生活的最好体现。
当然会馆与民间剧团,只能起到普及、推广的作用,无法真正做到创新。专业团队又疲于参加各类调演、参赛,失去了艺术实践的舞台。所以,让专业团体、会馆、民间剧团三个层面之间加强合作与沟通,让艺术生产正常化、日常化,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黄梅戏及提升剧种的地位。
三、 省市政府的支持、宣传
不要只在艺术节上昙花一现,舞台、电影、电视、网络、报刊一齐上;城市剧院、集镇广场、晚会、歌厅、KTV、会馆一齐上;国内巡演、对外交流一齐上,优秀的剧目出版VCD、DVD,宣传、文化部门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少儿黄梅戏大赛、黄梅戏票友大奖赛之类的活动,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的扩大宣传,提高黄梅戏的知名度。安庆电视台的黄梅阁和安徽电视台的专题栏目《相约花戏楼》就是通过电视媒体让更多的黄梅戏爱好者参与进来。专业团体要帮助指导社区、街道、乡镇、民间等演出团体的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创作演出团体,不断扩大黄梅戏的影响。
目前KTV遍布全国城乡的每个角落,是18-55岁相对文化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自娱自乐场所,但在黄梅戏的故乡安庆,几个黄梅戏经典唱段在大部分KTV都很难找全,一般只有两三个选段而已,这就需要文化部门在宣传上下功夫,要与时俱进通过各种媒体扩大宣传。吴琼是黄梅戏界第一个开个人演唱会的,她的演唱会曾先后在合肥、北京和上海上演,均引起轰动,把传统和时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可谓是扩大宣传的一项伟大创举。国际友人把我们的黄梅戏称为 “中国的乡村音乐剧”,在一些国外文化交流中建议将黄梅戏经典唱段翻译成英文演唱,以便于传播、交流。
四、大力发展黄梅戏专业教育、研究
黄梅戏的迅速发展并致其辉煌的历程,“内部原因除艺人的努力外,文人的参与才使戏曲从民间艺术中脱颖而出,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登上高雅殿堂。” [3] 曲作者时白林先生就是作曲科班出身,音乐创作的成功正在于将戏曲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音乐观念有机的结合,在发扬黄梅戏声腔的特长与优势的同时,还将现代音乐创作技巧,诸如主题音调贯穿发展、复调、和声、对比、模仿等技法加以综合运用以及声乐多声部写作、中西合璧的伴奏等。如今黄梅戏人才青黄不接,正缺一批编导、作曲方面的人才,安徽省黄梅戏校和省艺校黄梅班,为培养高素质黄梅戏编剧、演员等专业人才,安庆师范学院本科教育的黄梅剧艺术学院就应用而生了,目前招收黄梅戏表演和编导两个专业的四年制本科,为传承安徽传统名剧奠定人才基础。
黄梅戏的发展还需要理论的支撑与引领,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是集研究、创作、排练、演出、展览、艺术制作、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安徽大学黄梅剧艺术研究中心的设立,对弘扬和保护黄梅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黄梅戏事业接班人、推进黄梅戏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这就需要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
五、走进学校音乐教育
有了观众才能有市场,有了市场才有黄梅戏专业人员的生存,有了专业人员黄梅戏才能发展。培养年轻观众
群体,应是多维度、全方位、立体的,首先在理念上要摆脱“欧洲中心论”,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差异而不是差距的关系。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越来越被强势文化所同化,我们的学生老师越来越失去黄梅戏的文化语境,挪威在学校开展的戏剧普及教育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戏曲母语文化土壤上培养听众,让年轻一代学生欣赏并热爱它。
黄梅戏是人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将黄梅戏作为本土音乐文化的地方课程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或第二课堂,进而实现“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安徽师范类音乐专业的课程几乎是欧洲音乐一统天下,作为明天的音乐老师如果自己不接触黄梅戏,那他以后怎么教育自己的学生去热爱黄梅戏呢?建议在省内本专科院校积极开展黄梅戏的普及教育,开设黄梅戏欣赏与演唱公选课,尤其是音乐专业组织开展一些比赛、展演活动。
六、利用网络扩大宣传
科技发展带来娱乐的多元化是导致戏曲低迷的原因之一,但同时信息社会的媒体又为黄梅戏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平台。戏曲的受众多为中老年人,其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宣传力度、都不及年轻人,而网络人群相对来说文化素质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年龄较轻,对黄梅戏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是信息社会要充分利用媒体扩大宣传,运用电视媒体毕竟有限,建议建立功能强大的黄梅戏专业网站,专人维护并搞好网络宣传,虽然目前已有安庆、湖北、安徽黄梅戏剧院的专业网站,但是内容并不丰富,音频、视频、乐谱资料都上传得极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不仅做好本网站维护,还要在相关的网站上宣传,目前最大的伴奏网站之一wo.99上极难找到黄梅戏伴奏,百度的mp3也很少有黄梅戏经典唱段。多上传表演、比赛、教学的视频,建立网上黄梅戏票友会,加大在电视、户外广告等媒体上的宣传,让更多的黄梅戏爱好者参与进来,尤其是年轻的爱好者,关注的人多了,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危机也就会迎刃而解。
结语:
在全球化的大形势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强势经济推动的强势文化,要关注“边缘”文化、提倡多元文化,黄梅戏是中国众多地方戏曲中的一种,为了弘扬、传承并发展这一本土音乐,我们应多层次多角度来保护其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芝:《优势论—黄梅戏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7年2月第28卷第一期。
[2]王夔:《谈黄梅戏的观众群》,中国安庆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严凤英表演艺术研讨会论文选辑。
[3]梅碧波:《中国戏剧发展状况简论》,《文学教育》2007年5月
作者简介:徐慧俊(1974--),女,安徽桐城市实验中学音乐教师,中教一级,教育硕士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黄梅戏;传承;发展;多元化
黄梅戏繁荣于近现代,综合戏曲多剧种的元素,安庆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唱腔的甜美通俗和叙事较快是黄梅戏相比于其它剧种的几大特色,且群众参与性强 、娱乐性强,但随着人类迈入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几乎是欧洲音乐一统天下,影视艺术和娱乐方式多元化,使戏曲赖以生存的社会人文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曾经辉煌的戏曲日渐势微,纷纷沦落为边缘文化,目前黄梅戏面临着观众减少、市场萎缩、人才流失、资金缺乏等等危机,各地剧团也陷入入不敷出、步履维艰的境地。
黄梅戏发展,路在何方?任何一种艺术的繁荣、发展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是在对历史积淀的继承、扬弃中的创新和发扬光大。黄梅戏的传承、发展要按照艺术规律办事,与观念需求亲密结合,与时俱进,无论内容形式都走多元化的道路,“传统与现实不断融合而滚动发展,剧目发展与人才培育紧密结合。”[1] “最大限度地去争取和培育各类观众,根据不同层次观众的不同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为各类观众服务。”[2]
一、增加财政投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势经济推动强势文化,经济问题直接制约着黄梅戏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认为:“地方戏曲要摆脱困境,除了依靠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政府、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保护戏曲主要有两种:一是自我保护,二是外来保护。自我保护即从业人员的守业、敬业,外来保护即国家政府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被称为“国粹”的京剧,国家有一笔专项发展京剧的基金,评选十大重点京剧院团,每年给他们固定的资金以支持;而全国6个昆曲剧团,国家每年也有大笔资金投入,这两个剧种一个北京一个上海也占了地域和传播上的优势,而黄梅戏是既没有这种地域的优势也没有国家基金的扶持,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从财政上解决剧团‘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局。
进一步发展黄梅戏发展基金会,用多种形式积累资金,包括接受海外黄梅戏爱好者的捐献,用于资助黄梅戏的研究、宣传,奖励对发展黄梅戏艺术有突出贡献的编剧、导演、演员、作曲及其他有功人员。
二、专业团体的改革、创新
幕后人员、剧本生产采用激励制度,培育和开拓演出市场,在全国建立起营销网络和经纪人队伍,使黄梅戏在国内外戏曲市场中占领更大份额,演员要抛弃“等靠要”的观念,主动去拓宽市场,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摸索,争取经济利益最大化,只有解决了专业人员的待遇问题,才能真正让他们安心传承和发展黄梅戏。如再芬剧院排的《徽州女人》,发挥地域题材的优势,弘扬了徽文化的人文精神,虽然表现的内容是古老的,但它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却是古典与时尚的经典结合, 服装、唱腔、舞台等都是精心打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是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创新,在业内的评价及票房收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与文采公司共同创办的黄梅戏会馆,是剧团体制改革过程中涌现的新生事物,也是走向市场的成功尝试。会馆的创建,首要功用是为黄梅戏表演提供现代化的专业固定场地,既是群众的看戏场所,也为黄梅戏及安庆市形象提供了一个展示窗口。会馆是锻炼黄梅戏演员的一个绝好平台。由于专业剧团演出任务少,演员尤其是青年演员,缺乏足够的舞台实践,业务水平很难提高,有的渐渐被埋没。会馆演员给提供了锻炼、展示和发展的机会,目前安庆市政府正准备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会馆发展为全国连锁。附属安徽黄梅剧院的天仙配茶楼也类同于会馆,都是与现代生活休闲方式结合的典范,是时尚的且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也是黄梅戏艺术扎根于人们生活的最好体现。
当然会馆与民间剧团,只能起到普及、推广的作用,无法真正做到创新。专业团队又疲于参加各类调演、参赛,失去了艺术实践的舞台。所以,让专业团体、会馆、民间剧团三个层面之间加强合作与沟通,让艺术生产正常化、日常化,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黄梅戏及提升剧种的地位。
三、 省市政府的支持、宣传
不要只在艺术节上昙花一现,舞台、电影、电视、网络、报刊一齐上;城市剧院、集镇广场、晚会、歌厅、KTV、会馆一齐上;国内巡演、对外交流一齐上,优秀的剧目出版VCD、DVD,宣传、文化部门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少儿黄梅戏大赛、黄梅戏票友大奖赛之类的活动,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的扩大宣传,提高黄梅戏的知名度。安庆电视台的黄梅阁和安徽电视台的专题栏目《相约花戏楼》就是通过电视媒体让更多的黄梅戏爱好者参与进来。专业团体要帮助指导社区、街道、乡镇、民间等演出团体的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创作演出团体,不断扩大黄梅戏的影响。
目前KTV遍布全国城乡的每个角落,是18-55岁相对文化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自娱自乐场所,但在黄梅戏的故乡安庆,几个黄梅戏经典唱段在大部分KTV都很难找全,一般只有两三个选段而已,这就需要文化部门在宣传上下功夫,要与时俱进通过各种媒体扩大宣传。吴琼是黄梅戏界第一个开个人演唱会的,她的演唱会曾先后在合肥、北京和上海上演,均引起轰动,把传统和时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可谓是扩大宣传的一项伟大创举。国际友人把我们的黄梅戏称为 “中国的乡村音乐剧”,在一些国外文化交流中建议将黄梅戏经典唱段翻译成英文演唱,以便于传播、交流。
四、大力发展黄梅戏专业教育、研究
黄梅戏的迅速发展并致其辉煌的历程,“内部原因除艺人的努力外,文人的参与才使戏曲从民间艺术中脱颖而出,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登上高雅殿堂。” [3] 曲作者时白林先生就是作曲科班出身,音乐创作的成功正在于将戏曲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音乐观念有机的结合,在发扬黄梅戏声腔的特长与优势的同时,还将现代音乐创作技巧,诸如主题音调贯穿发展、复调、和声、对比、模仿等技法加以综合运用以及声乐多声部写作、中西合璧的伴奏等。如今黄梅戏人才青黄不接,正缺一批编导、作曲方面的人才,安徽省黄梅戏校和省艺校黄梅班,为培养高素质黄梅戏编剧、演员等专业人才,安庆师范学院本科教育的黄梅剧艺术学院就应用而生了,目前招收黄梅戏表演和编导两个专业的四年制本科,为传承安徽传统名剧奠定人才基础。
黄梅戏的发展还需要理论的支撑与引领,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是集研究、创作、排练、演出、展览、艺术制作、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安徽大学黄梅剧艺术研究中心的设立,对弘扬和保护黄梅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黄梅戏事业接班人、推进黄梅戏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这就需要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
五、走进学校音乐教育
有了观众才能有市场,有了市场才有黄梅戏专业人员的生存,有了专业人员黄梅戏才能发展。培养年轻观众
群体,应是多维度、全方位、立体的,首先在理念上要摆脱“欧洲中心论”,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差异而不是差距的关系。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越来越被强势文化所同化,我们的学生老师越来越失去黄梅戏的文化语境,挪威在学校开展的戏剧普及教育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戏曲母语文化土壤上培养听众,让年轻一代学生欣赏并热爱它。
黄梅戏是人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将黄梅戏作为本土音乐文化的地方课程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或第二课堂,进而实现“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安徽师范类音乐专业的课程几乎是欧洲音乐一统天下,作为明天的音乐老师如果自己不接触黄梅戏,那他以后怎么教育自己的学生去热爱黄梅戏呢?建议在省内本专科院校积极开展黄梅戏的普及教育,开设黄梅戏欣赏与演唱公选课,尤其是音乐专业组织开展一些比赛、展演活动。
六、利用网络扩大宣传
科技发展带来娱乐的多元化是导致戏曲低迷的原因之一,但同时信息社会的媒体又为黄梅戏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平台。戏曲的受众多为中老年人,其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宣传力度、都不及年轻人,而网络人群相对来说文化素质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年龄较轻,对黄梅戏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是信息社会要充分利用媒体扩大宣传,运用电视媒体毕竟有限,建议建立功能强大的黄梅戏专业网站,专人维护并搞好网络宣传,虽然目前已有安庆、湖北、安徽黄梅戏剧院的专业网站,但是内容并不丰富,音频、视频、乐谱资料都上传得极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不仅做好本网站维护,还要在相关的网站上宣传,目前最大的伴奏网站之一wo.99上极难找到黄梅戏伴奏,百度的mp3也很少有黄梅戏经典唱段。多上传表演、比赛、教学的视频,建立网上黄梅戏票友会,加大在电视、户外广告等媒体上的宣传,让更多的黄梅戏爱好者参与进来,尤其是年轻的爱好者,关注的人多了,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危机也就会迎刃而解。
结语:
在全球化的大形势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强势经济推动的强势文化,要关注“边缘”文化、提倡多元文化,黄梅戏是中国众多地方戏曲中的一种,为了弘扬、传承并发展这一本土音乐,我们应多层次多角度来保护其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芝:《优势论—黄梅戏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7年2月第28卷第一期。
[2]王夔:《谈黄梅戏的观众群》,中国安庆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严凤英表演艺术研讨会论文选辑。
[3]梅碧波:《中国戏剧发展状况简论》,《文学教育》2007年5月
作者简介:徐慧俊(1974--),女,安徽桐城市实验中学音乐教师,中教一级,教育硕士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