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讲的最后阶段,是指考前的最后两周左右的时间,即教师停止授课,让考生自主复习的阶段。那么,在最后两周左右的时间里,教师如何科学地指导考生进行合理的自主复习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指导。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考点回归课本。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学生经过前面至少两轮的复习,对考什么基本掌握了,但前面的复习时间较长,一些考点没有能够牢记,这时要问学生高考考哪些内容,他们很难详细地回答上来。因此,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回归课本,以本为本,加强对考点的掌握。这项工作不用花多少时间,只要求学生根据考点翻翻课本即可,关键是让考生了解这些考点在课本中是如何表述,出现在课本的第几册。同时,这个阶段的回归课本,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保证稳拿高考中的基础分,答题要符合教材的要求,能够做到比较规范,把问题答得非常到位。这几年,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具体做法是,根据考点设计了填空题,如:
2008年政治高考考点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1,——(1)——①——②——一③——
(2)——①——②——③——④——
(3)——①————②——
2,——……
3,——……
4,——……
(略)
5,——……
6,——……
7,——……
8,——……
学生一看这样的图,经过填空,就可以总结出经济常识共有8个大的考点,即八课内容,其中第一课共有3节,第1节有3个考点,第2节有4个考点,第3节有2个考点,而各考点分别是什么。依此类推,划出政治高考的三大块的考点表。
其次,再次简单地讲明解题技巧。解题技巧在前面的复习过程中已经强调多次,但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很有必要再次强调,目的在于提醒考生。因为考生掌握解答技巧的情况,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的高低。 文综卷包括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非选择题。解答选择题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抓立意。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总结提取立意。然后,再看题肢的设问,对于简单的试题来讲,读完就能够做完。第二,找关键词。解答难度稍大的题目一定要把抓立意和找关键词结合起来,明确题干的规定性。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第三,排误与分析相结合。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分析剩余选项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从而做出正确选择。第四,分析与猜测相结合。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可用分析法选出自认为可能正确的选项,或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
解答非选择题(主观题)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要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任何一道高考政治试题,都有着丰富和深邃的内涵,与我们平时做过的模拟题有一定的不同。第二,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考生解答主观性试题的一个通病是满足于观点原理的堆砌和材料结论的罗列,缺乏对原理、材料进行必要的认识、分析和评价,克服这个毛病的有效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确定分论点。在确定分论点的基础上,以各分论点为线索,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来组织答案。“是什么”,即简明扼要地摆出题目中的原理、观点,或自己所要表述的观点,答题时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原理、观点与提法。“为什么”,即用相关原理、观点的内容分析和解释材料中的事实和现象,或指出它符合哪一原理,或分析其错误的理论根源。“怎么办”,即作结论,照应原理、观点,尤其是解答辨析题,要注意根据分析提出正确的意见和观点。当然考生在具体回答主观题时,要结合题目要求瞻前顾后,不能过于死板,坚持做到原理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条理性和语言的专业性。第三,要精心设计好卷面结构,力求卷面整洁、文面美。如果我们把“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视为政治答卷的“硬件”,那么书写则为“软件”。
再次,浏览一年来所做过的练习题。学生在前面做过大量的习题,包括各种模拟试题,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保留下来,并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这段时间通过简单浏览做过的试题,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保证他们不会忘记以前做过的题目。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是对第一个步骤的必要补充。
另外,教师在学生回归课本和浏览旧题阶段,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完成,这就是应该对以前所复习过的练习进行很好地梳理,总结一下前段时间的练习题漏掉了哪些考点,还有哪些方面应该加强,以便在最后的三四天里对考生进行补充和指导。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考点回归课本。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学生经过前面至少两轮的复习,对考什么基本掌握了,但前面的复习时间较长,一些考点没有能够牢记,这时要问学生高考考哪些内容,他们很难详细地回答上来。因此,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回归课本,以本为本,加强对考点的掌握。这项工作不用花多少时间,只要求学生根据考点翻翻课本即可,关键是让考生了解这些考点在课本中是如何表述,出现在课本的第几册。同时,这个阶段的回归课本,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保证稳拿高考中的基础分,答题要符合教材的要求,能够做到比较规范,把问题答得非常到位。这几年,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具体做法是,根据考点设计了填空题,如:
2008年政治高考考点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1,——(1)——①——②——一③——
(2)——①——②——③——④——
(3)——①————②——
2,——……
3,——……
4,——……
(略)
5,——……
6,——……
7,——……
8,——……
学生一看这样的图,经过填空,就可以总结出经济常识共有8个大的考点,即八课内容,其中第一课共有3节,第1节有3个考点,第2节有4个考点,第3节有2个考点,而各考点分别是什么。依此类推,划出政治高考的三大块的考点表。
其次,再次简单地讲明解题技巧。解题技巧在前面的复习过程中已经强调多次,但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很有必要再次强调,目的在于提醒考生。因为考生掌握解答技巧的情况,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的高低。 文综卷包括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非选择题。解答选择题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抓立意。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总结提取立意。然后,再看题肢的设问,对于简单的试题来讲,读完就能够做完。第二,找关键词。解答难度稍大的题目一定要把抓立意和找关键词结合起来,明确题干的规定性。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第三,排误与分析相结合。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分析剩余选项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从而做出正确选择。第四,分析与猜测相结合。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可用分析法选出自认为可能正确的选项,或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
解答非选择题(主观题)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要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任何一道高考政治试题,都有着丰富和深邃的内涵,与我们平时做过的模拟题有一定的不同。第二,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考生解答主观性试题的一个通病是满足于观点原理的堆砌和材料结论的罗列,缺乏对原理、材料进行必要的认识、分析和评价,克服这个毛病的有效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确定分论点。在确定分论点的基础上,以各分论点为线索,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来组织答案。“是什么”,即简明扼要地摆出题目中的原理、观点,或自己所要表述的观点,答题时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原理、观点与提法。“为什么”,即用相关原理、观点的内容分析和解释材料中的事实和现象,或指出它符合哪一原理,或分析其错误的理论根源。“怎么办”,即作结论,照应原理、观点,尤其是解答辨析题,要注意根据分析提出正确的意见和观点。当然考生在具体回答主观题时,要结合题目要求瞻前顾后,不能过于死板,坚持做到原理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条理性和语言的专业性。第三,要精心设计好卷面结构,力求卷面整洁、文面美。如果我们把“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视为政治答卷的“硬件”,那么书写则为“软件”。
再次,浏览一年来所做过的练习题。学生在前面做过大量的习题,包括各种模拟试题,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保留下来,并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这段时间通过简单浏览做过的试题,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保证他们不会忘记以前做过的题目。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是对第一个步骤的必要补充。
另外,教师在学生回归课本和浏览旧题阶段,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完成,这就是应该对以前所复习过的练习进行很好地梳理,总结一下前段时间的练习题漏掉了哪些考点,还有哪些方面应该加强,以便在最后的三四天里对考生进行补充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