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注射液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按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液注射液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7%,对比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的传导速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观察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满意。结论:甲钴胺注射液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效果满意,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注射液 血栓通注射液 改善病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若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超过了10年,则有半数以上患者将会合并程度不一的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和运动神经,最为常见的为感觉神经[1]。目前的临床研究尚不能肯定DP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本院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DPN,能有效改善病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8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DPN患者共66例,男35例,女31例,所有患者确诊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我国DPN诊断标准。排除妊娠、其他疾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包括但不仅限于慢性酒精中毒、金属中毒、骨质增生、药源性多发性神经炎等)、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肢血管闭塞等)。随机分为2组:①观察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58.5±4.5);②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59.2±3.8);对比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对66例患者均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规范为糖尿病饮食,在护士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的血糖情况给予口服降糖药或(和)胰岛素辅助降糖,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
1.2.2 加用注射液 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液:①观察组的33例患者均给予甲钴胺0.5mg肌肉注射,频率为3次/周;同时静脉滴注给予注射用血栓通450mg(用250ml生理盐水稀释),频率为1次/天。②对照组的33例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用250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频率为2次/天;肌肉注射维生素B120.5mg,频率为3次/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程均为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和神经传导速度,将疗效分为3个等级(显效、有效和无效),以显效率加上有效率为总有效率。㈠临床症状:①显效:患者肢体疼痛、乏力、麻木消失或明显减轻,夜间睡眠明显好转,深浅感觉和踝反射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拇趾振动觉明显增强;②有效:患者肢体疼痛、乏力、麻木减轻,夜间的睡眠略有好转,对深浅感觉好转,踝反射好转,拇趾振动觉增强;③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没有改善,检查深浅感觉、踝反射、拇趾真的觉均无变化。㈡神经传导速度:①显效:患者经治疗后,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m/s,或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比治疗前增加<5m/s;③无效:治疗后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2 结果
2.1临床症状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①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②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9.7%。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胫神经传导速度 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m/s, x±s)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 故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减少糖尿病致残率和致死率[3]。DPN的发病机制虽尚未完全了解,有专家认为相关因素有:长期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血管缺血缺氧、神经营养发生障碍等,从目前临床研究可知非单一因素导致,且可采用药物积极主动治疗来改善病情。本院采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DPN,取得良好的疗效(总要效率可达90.9%),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洁,董继宏,汪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3):302-305
[2] 甘汉彪.血栓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4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66-67
[3] 李燕妮.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9,52(1):34-3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注射液 血栓通注射液 改善病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若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超过了10年,则有半数以上患者将会合并程度不一的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和运动神经,最为常见的为感觉神经[1]。目前的临床研究尚不能肯定DP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本院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DPN,能有效改善病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8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DPN患者共66例,男35例,女31例,所有患者确诊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我国DPN诊断标准。排除妊娠、其他疾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包括但不仅限于慢性酒精中毒、金属中毒、骨质增生、药源性多发性神经炎等)、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肢血管闭塞等)。随机分为2组:①观察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58.5±4.5);②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59.2±3.8);对比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对66例患者均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规范为糖尿病饮食,在护士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的血糖情况给予口服降糖药或(和)胰岛素辅助降糖,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
1.2.2 加用注射液 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液:①观察组的33例患者均给予甲钴胺0.5mg肌肉注射,频率为3次/周;同时静脉滴注给予注射用血栓通450mg(用250ml生理盐水稀释),频率为1次/天。②对照组的33例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用250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频率为2次/天;肌肉注射维生素B120.5mg,频率为3次/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程均为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和神经传导速度,将疗效分为3个等级(显效、有效和无效),以显效率加上有效率为总有效率。㈠临床症状:①显效:患者肢体疼痛、乏力、麻木消失或明显减轻,夜间睡眠明显好转,深浅感觉和踝反射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拇趾振动觉明显增强;②有效:患者肢体疼痛、乏力、麻木减轻,夜间的睡眠略有好转,对深浅感觉好转,踝反射好转,拇趾振动觉增强;③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没有改善,检查深浅感觉、踝反射、拇趾真的觉均无变化。㈡神经传导速度:①显效:患者经治疗后,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m/s,或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比治疗前增加<5m/s;③无效:治疗后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2 结果
2.1临床症状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①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②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9.7%。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胫神经传导速度 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m/s, x±s)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 故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减少糖尿病致残率和致死率[3]。DPN的发病机制虽尚未完全了解,有专家认为相关因素有:长期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血管缺血缺氧、神经营养发生障碍等,从目前临床研究可知非单一因素导致,且可采用药物积极主动治疗来改善病情。本院采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DPN,取得良好的疗效(总要效率可达90.9%),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洁,董继宏,汪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3):302-305
[2] 甘汉彪.血栓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4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66-67
[3] 李燕妮.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9,52(1):34-3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