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s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上若没有茶,就不会有茶具,和尚打坐就会犯困,日本僧人就创不出茶道,宋朝人就得拿别的东西与蕃人交易马
  匹,清朝人也赚不到英国人的那许多银子,鸦片战争说不定就得改名,广东人没有早茶吃,四川人不摆龙门阵,高原苦寒地带的人们消化不良,因为吃牦牛肉干、喝牦牛奶而没有茶叶,那根本是不可想像的生活。
  在NHK的纪录片《茶马古道》中,四个藏人一路赶着牛群,走上一两个星期,到达盐湖,念咒跪拜谢过湖神,开
  始一边唱经一边用牦牛角击打湖面冻结的盐块,直到装满他们携带的几百个口袋。他们还将翻山越岭,赶到喜马拉
  雅山麓的一处季节性交易集市,用这些盐换回粮食和日用品。他们用来交易的商品也包括一些四川省出产的茶砖,
  从他们手中换到了盐和茶的当地马帮会在大雪封山之前翻越喜马拉雅山,入尼泊尔境内的第一个山村,用盐再交
  换农民收获的玉米。值得高兴的是,易结束后,马帮留下了几块茶砖作为赠品,主人则用一个底部糊了泥巴的锡壶
  烧水,双方坐下一起喝着加了盐和少量酥油的“团结”牌砖茶,尘土在风中飘荡,茶水带走疲倦,碗底留下泥沙。
  茶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神农尝百草据说中毒,以茶当解药,不过只是传说,汉代有零星吃茶的记录,但没有细
  致的吃法流传。晋代巴蜀出产茶、姜桂,南梁陶弘景说“茗皆有渤”,渤是煮茶时出现的水沫。那时茶已是研碎
  了煎的。中唐之前的记录,煎茶时要放葱、姜、桔皮、枣、茱萸、薄荷,煮之百沸,还要用匙不断搅动扬汤,这样煮出来的饮料,茶神陆羽贬之为“与沟渠水无异,而习俗不已”。这是那个时候的生活习惯。
  陆羽提倡做一点减法,先在风炉上的茶釜中煮水,微沸如鱼眼时量出茶末往釜心投下,用竹匙搅动,待沫涨上水面
  便酌入碗中饮用。但盛唐时人吃茶仍调之以盐。
  晚唐兴起点茶法,置茶末于茶盏,茶瓶中煮水后注入,这要求茶末的制作更加精细,点出的茶才能苦后回甘。
  于是宋人在茶叶加工上进了一步,不是像唐人把茶叶晒干研细就用,宋徽宗时有名茶“龙团胜雪”,每饼值四万钱
  每片茶只取当心一缕,先以冷泉渍透蒸过后,榨去水分,去葺,揉匀,再榨经过彻夜“奋击”,最后才用一整天来
  研磨,这时的茶,已无复形状而成为细糊,以龙脑和膏,再加入香粳米粉,后加盖各种印花以求美观。这样点出的
  茶,在盏中呈胶状悬浮,所以不难理解陆游所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说的是怎样一种意思。茶细、水温、盏热、冲透、调匀,才能得到一碗好茶。
  当然被掳到黑龙江依兰县五国城的徽宗、钦宗父子,坐井观天之余,也就只能回忆一下“龙团胜雪”了。女真人
  能给他们提供的除了侮辱与戕害,最多也不过是加了马奶的粗茶。而此后不过百年,至蒙元时代战乱初平,精细
  的饮茶法便被扫荡出局,散茶开始流行了。
  明人饮茶的撮泡法最接近今日,一向以斗茶闻名的黑盏被白盏取代,儒家隐士茶室精舍的讲学生活,尚冲淡平和,能辨茶色的洁白瓷具,回甘存香的紫砂茶器,都是当时的宠物。以后,喝茶的生活正如今日,城市茶馆盛起,茶叶出口成为清人的大生意,以至英国人在征服印度之后,急于在锡兰和南印度种茶,以缓解外汇流失的压力。
  事已至此,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变异往来,由粉身碎骨到仪式荡尽,终于还是以本来面目示人,无论茶艺如何表演,不管普洱几经贵贱,都无异痴人说梦,中国从未有过“茶道”,以价而论茶更是装腔作势,饮茶只是生活中极平常的一个事实,就像高原人一定要在茶中加上酥油,草原人则用茶汤冲奶泡米,成都人民公园的茶座十块钱一只盖碗一暖壶水,西北人则普遍喝咸茶,广东人吃着虾饺喝龙井,有品的喝雨前新芽,没品的偏喝花香四溢的茶,器具讲不讲究,环境清不清雅,对面有无知己,都悉听尊便。
  这里边有茶道吗?中国的道法自然而无常,有一个立义,便会有一套反讽,反讽多了,连讽的是什么也就忘了。日
  本人吃茶吃的是仪式,英国人吃茶吃的是白日梦,俄国人喝茶是为了解愁,中国人喝茶没有目的,有人向赵州从谂问目的,赵州和尚便说 :吃茶去!
其他文献
越是过年过节越是累!”是很多人的切身体会。节假日期间,人处于兴奋状态,很容易感到疲惫,应注意补充体力,以防生病。例如,初感疲劳时,喝一杯牛奶,或吃点点心,可迅速缓解疲劳;疲倦感明显时,休息一段时间,并吃一些花生米、杏仁等干果,还可多吃些水果以及适量饮水。另外,还有一套消除疲劳的小运动——“消除疲劳六动作”:  把嘴撇成“八”字型:下唇尽量下撇,能刺激唾液腺分泌,有助于消除疲劳和恢复精力。  伸缩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