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物质保障,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履职和高效运行,需要严格规范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是,目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漏洞,诸如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不足、管理及监管制度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流程执行不力等制约资产管理的重要要素。行政事业单位对此应该格外重视。本文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措施,希望能够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设备需不断更新和升级改造,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规模也随之增大,难度不断加大。各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工作日益重要。但目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日常管理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漏洞,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长期的监督机制,暴露了一系列管理风险,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产权登记、资产清查、资产统计报告和监督检查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是: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分部门监管,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各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国家、省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实施国有资产的日常具体管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健康运行的基础保障,主要表现在:第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保障事业的正常运行。第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及时掌控国有资产信息,实行有效的调节监控,防止国有资产的重复购置、闲置、毁损和流失。第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决策提供有效真实的基础依据,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必履职和高效运行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重视,管理人员权责不清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烦杂工作,时间长,任务重,需要全单位人员参与和配合。但目前,有些單位的人员,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只注重抓业务疏忽管理,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人员权责不清。表现在:第一,无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对于资产盘点、使用、调配及报废报损处置等手续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中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现象层出不穷。第二,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设置职责不明,资产明细台账设置不清,资产实物使用情况不详细,容易发生国有资产毁损、丢失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二)管理制度建设薄弱,内控监管失效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较多,资产管理规模和难度较大。目前,我国执行的是财政部2006年修订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各单位根据这两个办法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具体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然而这两个管理办法制定的时间比较早,经济基础较简单,而对于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会遇到很多新的复杂问题,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有时面临无从下手,只能待后处理的窘境,不能及时如实反映国有资产情况。此外,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比较单一。目前,我们资产管理监督一般靠主管上下级单位牵制监督,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是通过管理系统或专项审计等手段监控,容易出现监督失效的情况。而部门之间、社会大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较少,无法形成互相约束、互相制衡的社会监管网。
(三)国有资产管理流程执行不力
国有资产管理过程包括资产的购建、验收、领用、使用、保管和维护、处置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内部管理规范流程,需要单位里全员参与,但目前,我们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资产管理流程执行不力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1.资产管理资源配置不当,资产购置后效益差
目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配备比较随意,缺乏实事求是。资产配置缺乏严格的调研论证和可行性分析,资产购置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益,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无法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履职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社会公众的对这些资源配置的乱象非常反感,严重损害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众形象。
2.国有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会计核算不准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经过不断发展,在大中城市已经使用资产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但覆盖面还不够广,一些地级市、县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还是通过手工登记与管理,容易出现差错。此外,由于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一些资产的属性及认定错误,导致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不规范,影响了整个国有资产的后续管理。
3.国有资产领用、使用、调拨、盘点、处置手续缺失或不完整
目前有些单位资产使用具体管理手续不完整,各部门间资产调配随意,不办理审批和变更手续。由于资产处置手续比较繁杂,资产管理人员怕麻烦,长期不办理资产处置手续,导致无法如实反映真实的资产情况,影响整个单位的发展决策。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强化责任担当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资产使用效益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重视,责任不明确。首先,我们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提高政治站位,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是国家的财产,是人民群众汗水的结晶。其次,我们必须把资产管理的责任层层落实,合理设置相关处室的具体责任。财务部门为国有资产的账务管理部门,负责资产账务处理和国有资产信息系统管理;业务处室为资产的使用部门,负责资产的实际应用,详细登记资产的使用情况;办公室为资产管理的监督部门,负责每年资产的实物盘点,办理资产处置手续等。把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形成一张系统的管理网络,管理中每个程序都有责任人,避免发生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
(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首先应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资产管理办法,规范资产管理行为,使国有资产管理有章可依。同时必须不断完善更新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力提升资产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强化工作基础。注重对资产管理过程中细节的规定,从资产的购建、验收、领用、使用、保管和维护、盘点、处置等内部管理流程都建立规范性制度,让单位的资产管理都能在制度的约束范围内。此外,还必须加强手段多样化的内部监督,重视审计检查和绩效考评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建立国有资产配置的绩效评价制度。通过资产的使用计划、执行使用情况、绩效目标以及真正实现的效益来进行资产管理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应,达到节源增效的目的。
(三)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流程的管控
1.合理配置资源,加強对资产配备的审批
国有资产配置前必须先有前期的调研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于重大的资产购置,还应通过专家技术论证来衡量是否可行。单位每年的预算应反映资产配备的绩效目标分析,决算中也应对相应的资产配备进行绩效评价,主管部门根据上一年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的效益进行当年预算资产配置审批,如无法实现设定绩效目标的,适当扣减压缩该单位的资产配置预算。从而达到控制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国有资产最大效益。
2.更新国有资产管理手段,用先进的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应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管理,加大对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增大系统化信息化管理的覆盖面,让小城市、县的行政事业单位也能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系统化管理,从而起到全面的监督管理作用。同时应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操作指引、专项培训等手段强化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减少管理中出现的资产认定不准确、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错误,从而提高整个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
3.利用网络技术分类别简化管理手续,实行部门负责制统筹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程序比较繁杂,审批程序较多,我们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来简化管理手续,实行网上审批,实行部门负责统筹管理,过程管控落实相关责任人,在网络上直接查找审批痕迹,为以后的资产处置、专项审计提供清晰的资产管理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是政府行使相关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保障,对于我国政府资源的保护及构建责任性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工作,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严从实从细做起,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保障我们的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设备需不断更新和升级改造,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规模也随之增大,难度不断加大。各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工作日益重要。但目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日常管理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漏洞,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长期的监督机制,暴露了一系列管理风险,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产权登记、资产清查、资产统计报告和监督检查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是: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分部门监管,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各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国家、省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实施国有资产的日常具体管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健康运行的基础保障,主要表现在:第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保障事业的正常运行。第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及时掌控国有资产信息,实行有效的调节监控,防止国有资产的重复购置、闲置、毁损和流失。第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决策提供有效真实的基础依据,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必履职和高效运行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重视,管理人员权责不清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烦杂工作,时间长,任务重,需要全单位人员参与和配合。但目前,有些單位的人员,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只注重抓业务疏忽管理,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人员权责不清。表现在:第一,无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对于资产盘点、使用、调配及报废报损处置等手续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中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现象层出不穷。第二,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设置职责不明,资产明细台账设置不清,资产实物使用情况不详细,容易发生国有资产毁损、丢失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二)管理制度建设薄弱,内控监管失效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较多,资产管理规模和难度较大。目前,我国执行的是财政部2006年修订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各单位根据这两个办法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具体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然而这两个管理办法制定的时间比较早,经济基础较简单,而对于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会遇到很多新的复杂问题,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有时面临无从下手,只能待后处理的窘境,不能及时如实反映国有资产情况。此外,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比较单一。目前,我们资产管理监督一般靠主管上下级单位牵制监督,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是通过管理系统或专项审计等手段监控,容易出现监督失效的情况。而部门之间、社会大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较少,无法形成互相约束、互相制衡的社会监管网。
(三)国有资产管理流程执行不力
国有资产管理过程包括资产的购建、验收、领用、使用、保管和维护、处置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内部管理规范流程,需要单位里全员参与,但目前,我们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资产管理流程执行不力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1.资产管理资源配置不当,资产购置后效益差
目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配备比较随意,缺乏实事求是。资产配置缺乏严格的调研论证和可行性分析,资产购置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益,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无法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履职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社会公众的对这些资源配置的乱象非常反感,严重损害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众形象。
2.国有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会计核算不准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经过不断发展,在大中城市已经使用资产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但覆盖面还不够广,一些地级市、县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还是通过手工登记与管理,容易出现差错。此外,由于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一些资产的属性及认定错误,导致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不规范,影响了整个国有资产的后续管理。
3.国有资产领用、使用、调拨、盘点、处置手续缺失或不完整
目前有些单位资产使用具体管理手续不完整,各部门间资产调配随意,不办理审批和变更手续。由于资产处置手续比较繁杂,资产管理人员怕麻烦,长期不办理资产处置手续,导致无法如实反映真实的资产情况,影响整个单位的发展决策。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强化责任担当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资产使用效益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重视,责任不明确。首先,我们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提高政治站位,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是国家的财产,是人民群众汗水的结晶。其次,我们必须把资产管理的责任层层落实,合理设置相关处室的具体责任。财务部门为国有资产的账务管理部门,负责资产账务处理和国有资产信息系统管理;业务处室为资产的使用部门,负责资产的实际应用,详细登记资产的使用情况;办公室为资产管理的监督部门,负责每年资产的实物盘点,办理资产处置手续等。把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形成一张系统的管理网络,管理中每个程序都有责任人,避免发生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
(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首先应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资产管理办法,规范资产管理行为,使国有资产管理有章可依。同时必须不断完善更新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力提升资产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强化工作基础。注重对资产管理过程中细节的规定,从资产的购建、验收、领用、使用、保管和维护、盘点、处置等内部管理流程都建立规范性制度,让单位的资产管理都能在制度的约束范围内。此外,还必须加强手段多样化的内部监督,重视审计检查和绩效考评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建立国有资产配置的绩效评价制度。通过资产的使用计划、执行使用情况、绩效目标以及真正实现的效益来进行资产管理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应,达到节源增效的目的。
(三)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流程的管控
1.合理配置资源,加強对资产配备的审批
国有资产配置前必须先有前期的调研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于重大的资产购置,还应通过专家技术论证来衡量是否可行。单位每年的预算应反映资产配备的绩效目标分析,决算中也应对相应的资产配备进行绩效评价,主管部门根据上一年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的效益进行当年预算资产配置审批,如无法实现设定绩效目标的,适当扣减压缩该单位的资产配置预算。从而达到控制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国有资产最大效益。
2.更新国有资产管理手段,用先进的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应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管理,加大对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增大系统化信息化管理的覆盖面,让小城市、县的行政事业单位也能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系统化管理,从而起到全面的监督管理作用。同时应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操作指引、专项培训等手段强化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减少管理中出现的资产认定不准确、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错误,从而提高整个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
3.利用网络技术分类别简化管理手续,实行部门负责制统筹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程序比较繁杂,审批程序较多,我们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来简化管理手续,实行网上审批,实行部门负责统筹管理,过程管控落实相关责任人,在网络上直接查找审批痕迹,为以后的资产处置、专项审计提供清晰的资产管理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是政府行使相关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保障,对于我国政府资源的保护及构建责任性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工作,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严从实从细做起,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保障我们的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