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文化与执政生态系统的关系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c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政治文化是一种社会存在,亦是一种能动的反作用。一方面,马克思政治文化为执政生态系统建设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马克思生态观也为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与理论依据。当前,现实要求我们党要紧紧围绕马克思政治文化的内涵,积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构建、完善执政生态系统。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文化 执政生态系统 社会主义 哲学
  
  马克思政治文化与马克思生态系统的内涵
  
  马克思政治文化的内涵。马克思政治文化既是一种社会存在,也是一种能动的反作用,它代表着无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意识。从“五四”爱国运动开始,马克思政治文化逐渐传人我国,由共产党在我国创立并发展,后来它逐步演变为我国上层建筑的主导意识形态。整个政治文化系统包括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心理等,以及一些民族、宗教、艺术的思想体系和哲学内涵。
  马克思生态系统的内涵。生态系统是生物群体和环境所构成的一个自然整体,是生命机体和自然环境组成的有机复合体。在20世纪,生态学慢慢拓展运用到了政治学领域,一些学者开始借用生态学的思想去研究社会政治现象,于是“生态政治学”逐渐形成了。同时,马克思生态哲学在西方社会逐渐成为一种思想潮流,其代表性人物有福斯特、戴维·佩珀等,他们主张将生态主义运用到政治发展和运动之中,实现最终的生态社会主义。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生态政治学的理论,具体说来,党的执政理念、方式、策略是我国政治的生命线,在此间,各个种因素可以相互转换、协调,最终使执政系统实现和谐并达到生态式的平衡。我国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思想是在十七大报告中,它是马克思生态系统理论的一个升华,这使得生态社会主义在我国成功向前发展。
  
  马克思政治文化与执政生态系统的关系
  
  政治文化和执政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我们在政治文化领域主要探讨的是思想路线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引导社会大众政治思想和文化价值观的问题。而执政生态是政治文化的一支催化剂,它能够有效弥补政治系统显现出的漏洞。
  当前,我们必须充分借用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次,还要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创造出指导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新理论;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思想文化的进步为标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政治文化建设施以最科学、合理的规划。
  “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马克思生态思想从自然和社会的交互关系中关注到了生态问题。在我国,对于执政生态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生态政治理论的运用还处在摸索阶段。马克思政治文化与执政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第一,马克思政治文化对资本主义政治进行了批判,为执政生态系统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政治文化是对资本主义政治形态的一种批判,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反生态主义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驳斥,它明确指出,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够真正有效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思想政治路线呢?结合各方面理论发展的实际情况,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开始探讨新的理论和思想,试图结合阶段性的具体特征提出更为明确的政治建设方向。人类的生产方式不会一直静止不动,生态执政理论非常完美地阐释了哲学发展的内涵,并明确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本质理论=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态文明建设为政治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政治生态才能无限地接近达到平衡,由此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此外,人是社会价值存在的核心,但人并非是自然的主宰,人必须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符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尤其在生态领域,自然环境破坏几趋严重。另一方面,能源资源紧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由此导致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继续集中全力进行社会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前,生态文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将生态理念引入政治领域,这对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大有裨益。可以说,马克思生态观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明确地说,我们当前需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政治文化建设及执政形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马克思政治文化及生态观为这一目标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执政形式是一种系统化的策略方式,政治文化建设则有赖于执政形式的转变。作为主导经济发展的国家政体,必须对政治文化建设和执政生态系统的构建予以充分的重视。
  现在,“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而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发展生产力,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增加自由时间,实现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发展,促使经济繁荣与生态平衡实现完美统一。
  马克思生态理论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若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我们党就需要积极转变执政方式,着力构建、完善执政生态系统,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力。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为我党执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构建、完善执政生态系统
  
  目前,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构建、完善执政生态系统便成为我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贯彻马克思政治文化与生态观念,明确执政生态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并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更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因此,我们贯彻、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它来指导具体的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积极转变执政方式,建立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执政生态系统。当前,我国进行政治文化建设和党进行执政生态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具体的实施层而,我国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各类能源的消耗,研发更新的技术和设施,实行新型管理战略。另外,我们还要努力做到城乡统筹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第二,完善创新、责任机制,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是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而言的,它是一种政治形态下的完善机制,也是国家政治风气的一个体现。政治生态环境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加大创新力度,完善责任机制,从基层做起,着力解决好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
  树立正确科学的政绩观,创建科学有效的“绿色GDP”体系。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增加生态环保方面的项目,引导各级政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外,还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各项环保制度。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落脚点在促进社会发展、努力服务于人民。实行创新机制,增强政治体制改革力度,转变执政方式,是推进生态执政系统建设的必要条件。
  
  第三,规划社会发展方向,实施新型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可以很好地实践政治生态学的构思。构建执政生态系统是社会建设、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党需要采取多项举措,如倾听民生、尊重民意、鼓励公众参与等等,这样便可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发展方向。
  马克思曾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克服的,人类只有完成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两者之间才能建立完全平等、合作、信任的关系。政治文化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政治文化主导了国家性质,决定着人们的各种权利。实施新型发展战略,建立政治文化中心,形成地方、区域等不同等级的文化集聚圈,然后使政治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到周围的各个地方,实现由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过渡。此外,我们还要有效利用当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将生态学观点结合到政治策略的实施中去,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环境。
  
  结语
  
  马克思政治文化与执政生态系统对社会的存在具有良好的定性作用,研究两者的关系问题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政治文化建设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构建执政生态系统则是解决执政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相信,在马克思政治文化的指导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将实现和谐、融洽。(作者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和精细化,政府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向公共服务购买者转变,这为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中提供了契机,但同
[摘要]党的建设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优化党群关系历来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因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是共产党人最高工作宗旨的基本体现,也是作为执政党提高其执政能力的基础,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思维党群关系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党建工作    和谐社会是一种“关系”理想型社会。所谓和谐,就是在“关系”这一概念下进行的阐述。胡锦涛总书记在省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政党普遍重视构建党群关系,一些国家的执政党建设呈现出了“全民化”的倾向。但是,世界政党仍然具有阶级性,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始终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二者都不是全民党。要正确看待执政党的阶级性。    【关键词】党群关系 政党的阶级性 全民党    党与民众的关系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都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外多数政
通过对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效应进行调查,发现该省农民合作社在产品的商品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及一体化、企业规模化和服务社会化六个方面的探索,对农
【摘要】食品安全法体系是保障一国食品安全乃至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石。每个国家的食品安全体系都体现了一国文化传统,而各国食品安全法对于进口食品的迥异安全规制可能形成一定的贸易壁垒。为了防止触及SPS等规则,我国在食品安全法改革中要注意文化传统和消费者心理对食品安全制度带来不合理的规制层面的影响。  【关键词】食品安全 文化传统 国际食品贸易 SPS  一国文化传统对其法律的影响深远而难以琢磨。中美食品安
【摘要】始于2008年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持续至今,对世界各国所造成的影响与冲击早已超出经济领域而蔓延至政治层面,作为危机始作俑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内生性困局也在逐渐形成,具体表现为政治民粹化、经济虚拟化、社会贫富两极化,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危机的解决更关系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长远生命力。    【关键词】西方资本主义 经济虚拟化 政治民粹化 社会贫富两极化    自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