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肇庆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建设者之一[1],应积极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提高对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能力,切实做好对旅游制度的创新、优化,提升新时代肇庆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力图基于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文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肇庆市旅游制度创新的必要性,提出加强肇庆市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构建跨地区旅游产业服务多元化融合体系等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市;旅游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肇庆市发展多元化旅游产业建立了良好平台。肇庆市应积极做好改革创新,深化旅游产业发展探索、创新旅游制度及旅游发展规范,切实提高旅游产业总体水平。进而,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为载体,建立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新业态。
一、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一)人文环境
肇庆市土地总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其中活立木蓄积总量为3 507万立方米,松脂基地725万亩、竹子基地169万亩,各类人工培育及自然生长林木种类多达2 500余个,野生动物近210多种。在自然生态方面极为适宜旅游业资源开发。除此之外,肇庆市具有完善的旅游产业生态体系,公路交通通车里程达到1.43万公里,公路交通线、铁路交通线覆盖肇庆市70%以上旅游服务区。同时,在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肇庆市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针对旅游经济体系建设,制定一系列人文管理发展规划,最大限度为旅游业发展创造生态发展环境。截至2020年末,肇庆市第三产业收入总额突破900亿元,成为肇庆市核心支柱产业。其中,旅游业对当地GDP增长贡献达到该地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因此,肇庆市在产业结构、地理环境、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优势。
(二)历史背景
肇庆市历史文化悠久,根据史料记载,肇庆市历史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到汉代初期,肇庆市逐渐成为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行政管理单位之一。截至唐代,肇庆市成为隶属广州的下辖县。直至宋代时期,肇庆市方才由端州改为肇庆。至此之后,肇庆市进一步从行政中心转变为经济发展中心。此后的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各级政府均在肇庆设置专属行政办事处。由此可知,肇庆市经历多个历史时期,不同时期肇庆市历史文化及民族文化均发生一定程度转变。正因如此,肇庆市可以运用悠久文化历史,构建具有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新生态,将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进行双向融合,切实以文化发展为载体助力旅游产业经济建设,充分发挥肇庆市历史文化发展优势,有效实现对肇庆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二、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肇庆市旅游制度创新必要性
目前,肇庆市旅游生态产业结构虽相对完善,但未开发的旅游景区及限制旅游用地仍相对较多,且部分旅游项目内容相对单一,使肇庆市无法基于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周边产业经济建设。之所以,肇庆市旅游生态发展存在这一问题,主要由于肇庆市旅游制度较为滞后,未能基于时代发展做好创新,促使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与时代发展脱节。因此,做好肇庆市旅游制度创新,是解决当前肇庆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难题的有效路径,对于提高肇庆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完善旅游经济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肇庆市可以基于旅游产业生态优化,加速对部分旅游用地及景区资源开发,提高各个旅游景区之间发展合作能力,运用发展联动建立多元化旅游发展模式,使肇庆旅游制度创新能满足本地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多方面需求。
三、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肇庆市旅游制度创新策略及路径
(一)加强肇慶市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特色旅游产业资源开发为乡村旅游发展开辟新的路径,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对主流消费群体的实际吸引力。肇庆旅游服务产业发展虽然与传统意义乡村旅游存在本质差异,但可以基于对特色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借鉴,建立符合肇庆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旅游服务机制。通过面向多产业融合进行探索、创新,实现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多维度推进,改变传统模式下肇庆单一旅游发展结构,使肇庆市旅游发展能面向更广阔市场稳步推进。例如,利用肇庆市悠久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重要铺垫,与相关文化教育机构、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打造追忆传统文化发展旅游新体系,承载挖掘传统文化及传承传统文化发展时代机遇,更好地提高肇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吸引力,使历史文化能成为肇庆旅游发展重要名片。
(二)构建跨地区旅游产业服务多元化融合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涉及9座主要城市,在旅游产业方面各具特色。肇庆市可以基于自身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牵头构建跨地区旅游产业服务多元化融合体系,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资源的有效互通,运用数据信息、旅游服务项目等内容,统一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服务产业发展规范。并围绕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纲要,建立多位一体有效互补的旅游服务发展模式,更好地汲取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发展特色,提高肇庆市在旅游服务产业中的发展影响力,使肇庆市能屹立于旅游产业发展上游,更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做好引导。在此过程中,肇庆市不仅可以利用牵头发展提高自身旅游服务发展能力,同时,亦可一定程度在合法框架内主导旅游服务发展市场,提高肇庆市旅游服务产业发展水平。
(三)强化科技、文化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推动科技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核心的目标之一。肇庆市应运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优势[3],将科技产业及文化产业应用于推动旅游业发展,并基于旅游业发展影响力,对科技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反哺,实现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资源发展良性循环,建立三位一体旅游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其中,科技产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之一,势必为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助力与支持。文化产业作为肇庆市不可或缺的历史元素,应在科技产业助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做好面向旅游服务产业有效渗透,基于文化渗透提高肇庆市在旅游市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运用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有效联动,弥补各个产业发展不足,充分建立多元化协同发展机制,为未来肇庆市更好地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新环境做好铺垫。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市;旅游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肇庆市发展多元化旅游产业建立了良好平台。肇庆市应积极做好改革创新,深化旅游产业发展探索、创新旅游制度及旅游发展规范,切实提高旅游产业总体水平。进而,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为载体,建立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新业态。
一、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一)人文环境
肇庆市土地总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其中活立木蓄积总量为3 507万立方米,松脂基地725万亩、竹子基地169万亩,各类人工培育及自然生长林木种类多达2 500余个,野生动物近210多种。在自然生态方面极为适宜旅游业资源开发。除此之外,肇庆市具有完善的旅游产业生态体系,公路交通通车里程达到1.43万公里,公路交通线、铁路交通线覆盖肇庆市70%以上旅游服务区。同时,在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肇庆市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针对旅游经济体系建设,制定一系列人文管理发展规划,最大限度为旅游业发展创造生态发展环境。截至2020年末,肇庆市第三产业收入总额突破900亿元,成为肇庆市核心支柱产业。其中,旅游业对当地GDP增长贡献达到该地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因此,肇庆市在产业结构、地理环境、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优势。
(二)历史背景
肇庆市历史文化悠久,根据史料记载,肇庆市历史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到汉代初期,肇庆市逐渐成为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行政管理单位之一。截至唐代,肇庆市成为隶属广州的下辖县。直至宋代时期,肇庆市方才由端州改为肇庆。至此之后,肇庆市进一步从行政中心转变为经济发展中心。此后的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各级政府均在肇庆设置专属行政办事处。由此可知,肇庆市经历多个历史时期,不同时期肇庆市历史文化及民族文化均发生一定程度转变。正因如此,肇庆市可以运用悠久文化历史,构建具有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新生态,将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进行双向融合,切实以文化发展为载体助力旅游产业经济建设,充分发挥肇庆市历史文化发展优势,有效实现对肇庆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二、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肇庆市旅游制度创新必要性
目前,肇庆市旅游生态产业结构虽相对完善,但未开发的旅游景区及限制旅游用地仍相对较多,且部分旅游项目内容相对单一,使肇庆市无法基于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周边产业经济建设。之所以,肇庆市旅游生态发展存在这一问题,主要由于肇庆市旅游制度较为滞后,未能基于时代发展做好创新,促使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与时代发展脱节。因此,做好肇庆市旅游制度创新,是解决当前肇庆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难题的有效路径,对于提高肇庆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完善旅游经济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肇庆市可以基于旅游产业生态优化,加速对部分旅游用地及景区资源开发,提高各个旅游景区之间发展合作能力,运用发展联动建立多元化旅游发展模式,使肇庆旅游制度创新能满足本地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多方面需求。
三、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肇庆市旅游制度创新策略及路径
(一)加强肇慶市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特色旅游产业资源开发为乡村旅游发展开辟新的路径,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对主流消费群体的实际吸引力。肇庆旅游服务产业发展虽然与传统意义乡村旅游存在本质差异,但可以基于对特色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借鉴,建立符合肇庆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旅游服务机制。通过面向多产业融合进行探索、创新,实现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多维度推进,改变传统模式下肇庆单一旅游发展结构,使肇庆市旅游发展能面向更广阔市场稳步推进。例如,利用肇庆市悠久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重要铺垫,与相关文化教育机构、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打造追忆传统文化发展旅游新体系,承载挖掘传统文化及传承传统文化发展时代机遇,更好地提高肇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吸引力,使历史文化能成为肇庆旅游发展重要名片。
(二)构建跨地区旅游产业服务多元化融合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涉及9座主要城市,在旅游产业方面各具特色。肇庆市可以基于自身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牵头构建跨地区旅游产业服务多元化融合体系,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资源的有效互通,运用数据信息、旅游服务项目等内容,统一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服务产业发展规范。并围绕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纲要,建立多位一体有效互补的旅游服务发展模式,更好地汲取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发展特色,提高肇庆市在旅游服务产业中的发展影响力,使肇庆市能屹立于旅游产业发展上游,更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做好引导。在此过程中,肇庆市不仅可以利用牵头发展提高自身旅游服务发展能力,同时,亦可一定程度在合法框架内主导旅游服务发展市场,提高肇庆市旅游服务产业发展水平。
(三)强化科技、文化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推动科技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核心的目标之一。肇庆市应运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优势[3],将科技产业及文化产业应用于推动旅游业发展,并基于旅游业发展影响力,对科技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反哺,实现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资源发展良性循环,建立三位一体旅游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其中,科技产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之一,势必为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助力与支持。文化产业作为肇庆市不可或缺的历史元素,应在科技产业助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做好面向旅游服务产业有效渗透,基于文化渗透提高肇庆市在旅游市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运用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有效联动,弥补各个产业发展不足,充分建立多元化协同发展机制,为未来肇庆市更好地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新环境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