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建设工程也随之增加,但是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工程发展的速度,伴随其中的安全事故也越发频繁,针对此现象我国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使之能够得到科学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既要保证科学性又要符合实际情况,将安全事故发生频率降到最低,为工程建设打好基础。
关键词:工程建设 管理模式 安全体系 科学化
工民建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管理模式,既要建立整体的管理系统又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是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随着建筑行业快速的发展,工民建管理也被视为一门管理科学,对其进行更深的理论研究,并且付诸于实践之中,使得工民建管理得到了很快速的发展,而安全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分项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
工民建施工存在自身的行业特性,如单件性、离散性、劳动密集型等特点,这些独特性的存在也使得建筑业成为事故多发行业。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言人提出的几个每年死亡上千人的行业就包括排在第三名的建筑行业。据统计我国2005年共发生1015起、死亡1193人;2006年共發生888起、死亡1048人;2007年共发生859起、死亡1012人,可见我国虽然加强了安全管理但是事故死亡人数仍旧居高不下。
1 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
1.1 每个工程涵盖分项较多,安全管理复杂,容易漏管
每个工程几乎都涵盖土方开挖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水暖工程、强弱电工程,由于涉及不同分项使得安全管理较为复杂,每项工程都需要做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及安全监督管理,因为分项较多使得安全管理模式较难规划从而导致不能轻易做好管理工作。
1.2 人才方面存在缺失
这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工程建设技术含量相对偏低,施工工人的文化素质较低。建筑企业中从业人员达到3500万人,但是专业人才占职工的比例只有5%左右,其中有近2500万人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这也就形成大量没有经过严格安全教育和全面职业培训的劳动力涌向建筑行业成为施工人员。倘若在工程施工管理中措施不当,这些工人通常会成为安全事故的受害者与肇事者,不单单会对本人和其他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和伤痛,对建设项目还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因素。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专业人才还是相当匮乏的,专门研究、从事、学习工程安全技术管理的专业人员较少。正因为人才的匮乏,导致国内工程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3 建筑工程具有独特性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它的独特性,并且每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包含十几甚至更多的不同工种,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就必须有针对性,每一个建筑工程所处地理位置、施工时间、周边配套设施、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作业环境都不同,同时由于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建筑结构多样性的特点也致使每一项工程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这些独特性和差异性通常就决定了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必须具有针对性。因为建筑行业的这些特性从而导致安全管理系统更加难以全面规划,并且不易监管,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漏管,从而致使事故频发。
1.4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众多复杂的影响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众多复杂的影响因素,致使安全管理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多,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高强度、高能耗、施工现场扰动因素(噪声、尘土、热量、光线等)多等特点,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大多是在露天作业,受天气、气候、温度影响大,而且施工现场往往不易规整,电线、杂物、成品、土方等施工用料无序摆放,这些因素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生产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大了施工作业的危险性。
1.5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动态性
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都存在动态性的特点,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从基础到主体再到安装再到装修等各个阶段,随着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的不同,每一分部和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都不同,并且随着施工工序的依次开展,现场的各项管理也会发生改变,现场作业状况、作业人员、作业条件和危险源都在变化之中,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也就呈现出一个动态并且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也就是导致工程建设存在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动态性特点的根本原因,正因为这种动态性的存在导致安全管理较难达到系统化、固定化。
2 构建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之安全管理体系化
2.1 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应的管理工作
2.1.1 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执法机构,增加施工安全检查执法力度,施工安全执法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强制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监督是国家及地方政府加强安全执法管理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监管各行业治理事故隐患、降低伤亡事故、落实安全法规的重要手段。安全监管部门为全面实施安全监管职责,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安全检查力度,使监管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在监管过程中获取更多经验。事实证明,凡是建立了安全监管部门的城市和地区,安全施工的情况就可达到良好。
2.1.2 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法律条文建设,参建各方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参加建设工程各个主体的法律责任及安全责任,该条例为参建各方事前应做好的安全预防措施以及事故发生后责任追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由于个别责任方执行不到位、贯彻不到位,以致有条不尊、有法不依,实则令人堪忧,施工安全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条例法规,才能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2.2 完善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
建设工程安全技术研究要积极开展,并且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发展,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已不能迎合现代经济快速发展脚步。当前,国内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品及机械设备科技含量很低,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模板、脚手架、塔吊等机械设备,这些防护用品及设备延续了几十年,属于较陈旧传统的工程材料和工程设备。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落实定型化、工业化和标准化,而我国仍处于手工控制操作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现阶段需要加强完善安全管理技术的开发、推广与研究,促使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整合力量集中精力解决安全技术发展的关键性和重大技术问题。在解决安全技术问题的情况下也应该在更多的建筑科研单位或者大中专院校设立安全技术科研机构,组成一批专门从事建筑安全技术研究的专家队伍,使建筑行业能真正地沿着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的良性轨道。
2.3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
首先是对领导层安全意识的教育,使其提高安全认识。其次是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使其提高自身保护能力。据统计,我国企业领导层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法制观念同样淡薄是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领导者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为领导执行层起到表率作用,执行层抓安全管理工作的动力才会增大。建筑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应为施工企业的安全施工状况建立一个有效、客观的评价体系。每季度、年度对施工企业的安全施工状况进行评价。
2.4 增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当前,工程施工现场的一线工作人员大部分为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其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并且流动性较大,最主要的是其安全意识更为淡薄,同时自身保护能力较差。据统计,近些年我国百分之八九十的安全事故都发生在农民工身上。所以加大对施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此外,随着工程施工过程中高新科技成果使用越来越多,施工设备也不断出新,自动化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和文化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使得施工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以及文化素质,熟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和操作规程,这样就能很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我国综合国力越发增强,工程建设项目也逐年增多,但是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加,给国家及个人带来了较大损失以及负面影响,若建筑行业及时改进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就能极大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既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又能完善工程建设过程科学化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安全体系建设既要科学又要覆盖范围广,各相关部门机构都要互相配合,才能保证安全管理科学发展,才能保证工程建设无事故,才能更好地迎合我国科学的发展观。
参考文献:
[1]周敦辉.工民建施工安全体系化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2012.
[2]苏振华.如何提高工民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民营科技,2011.
[3]谢雅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与事故控制方法研究[J].2005.
关键词:工程建设 管理模式 安全体系 科学化
工民建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管理模式,既要建立整体的管理系统又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是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随着建筑行业快速的发展,工民建管理也被视为一门管理科学,对其进行更深的理论研究,并且付诸于实践之中,使得工民建管理得到了很快速的发展,而安全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分项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
工民建施工存在自身的行业特性,如单件性、离散性、劳动密集型等特点,这些独特性的存在也使得建筑业成为事故多发行业。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言人提出的几个每年死亡上千人的行业就包括排在第三名的建筑行业。据统计我国2005年共发生1015起、死亡1193人;2006年共發生888起、死亡1048人;2007年共发生859起、死亡1012人,可见我国虽然加强了安全管理但是事故死亡人数仍旧居高不下。
1 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
1.1 每个工程涵盖分项较多,安全管理复杂,容易漏管
每个工程几乎都涵盖土方开挖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水暖工程、强弱电工程,由于涉及不同分项使得安全管理较为复杂,每项工程都需要做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及安全监督管理,因为分项较多使得安全管理模式较难规划从而导致不能轻易做好管理工作。
1.2 人才方面存在缺失
这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工程建设技术含量相对偏低,施工工人的文化素质较低。建筑企业中从业人员达到3500万人,但是专业人才占职工的比例只有5%左右,其中有近2500万人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这也就形成大量没有经过严格安全教育和全面职业培训的劳动力涌向建筑行业成为施工人员。倘若在工程施工管理中措施不当,这些工人通常会成为安全事故的受害者与肇事者,不单单会对本人和其他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和伤痛,对建设项目还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因素。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专业人才还是相当匮乏的,专门研究、从事、学习工程安全技术管理的专业人员较少。正因为人才的匮乏,导致国内工程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3 建筑工程具有独特性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它的独特性,并且每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包含十几甚至更多的不同工种,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就必须有针对性,每一个建筑工程所处地理位置、施工时间、周边配套设施、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作业环境都不同,同时由于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建筑结构多样性的特点也致使每一项工程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这些独特性和差异性通常就决定了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必须具有针对性。因为建筑行业的这些特性从而导致安全管理系统更加难以全面规划,并且不易监管,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漏管,从而致使事故频发。
1.4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众多复杂的影响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众多复杂的影响因素,致使安全管理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多,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高强度、高能耗、施工现场扰动因素(噪声、尘土、热量、光线等)多等特点,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大多是在露天作业,受天气、气候、温度影响大,而且施工现场往往不易规整,电线、杂物、成品、土方等施工用料无序摆放,这些因素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生产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大了施工作业的危险性。
1.5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动态性
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都存在动态性的特点,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从基础到主体再到安装再到装修等各个阶段,随着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的不同,每一分部和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都不同,并且随着施工工序的依次开展,现场的各项管理也会发生改变,现场作业状况、作业人员、作业条件和危险源都在变化之中,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也就呈现出一个动态并且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也就是导致工程建设存在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动态性特点的根本原因,正因为这种动态性的存在导致安全管理较难达到系统化、固定化。
2 构建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之安全管理体系化
2.1 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应的管理工作
2.1.1 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执法机构,增加施工安全检查执法力度,施工安全执法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强制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监督是国家及地方政府加强安全执法管理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监管各行业治理事故隐患、降低伤亡事故、落实安全法规的重要手段。安全监管部门为全面实施安全监管职责,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安全检查力度,使监管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在监管过程中获取更多经验。事实证明,凡是建立了安全监管部门的城市和地区,安全施工的情况就可达到良好。
2.1.2 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法律条文建设,参建各方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参加建设工程各个主体的法律责任及安全责任,该条例为参建各方事前应做好的安全预防措施以及事故发生后责任追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由于个别责任方执行不到位、贯彻不到位,以致有条不尊、有法不依,实则令人堪忧,施工安全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条例法规,才能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2.2 完善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
建设工程安全技术研究要积极开展,并且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发展,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已不能迎合现代经济快速发展脚步。当前,国内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品及机械设备科技含量很低,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模板、脚手架、塔吊等机械设备,这些防护用品及设备延续了几十年,属于较陈旧传统的工程材料和工程设备。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落实定型化、工业化和标准化,而我国仍处于手工控制操作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现阶段需要加强完善安全管理技术的开发、推广与研究,促使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整合力量集中精力解决安全技术发展的关键性和重大技术问题。在解决安全技术问题的情况下也应该在更多的建筑科研单位或者大中专院校设立安全技术科研机构,组成一批专门从事建筑安全技术研究的专家队伍,使建筑行业能真正地沿着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的良性轨道。
2.3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
首先是对领导层安全意识的教育,使其提高安全认识。其次是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使其提高自身保护能力。据统计,我国企业领导层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法制观念同样淡薄是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领导者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为领导执行层起到表率作用,执行层抓安全管理工作的动力才会增大。建筑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应为施工企业的安全施工状况建立一个有效、客观的评价体系。每季度、年度对施工企业的安全施工状况进行评价。
2.4 增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当前,工程施工现场的一线工作人员大部分为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其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并且流动性较大,最主要的是其安全意识更为淡薄,同时自身保护能力较差。据统计,近些年我国百分之八九十的安全事故都发生在农民工身上。所以加大对施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此外,随着工程施工过程中高新科技成果使用越来越多,施工设备也不断出新,自动化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和文化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使得施工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以及文化素质,熟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和操作规程,这样就能很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我国综合国力越发增强,工程建设项目也逐年增多,但是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加,给国家及个人带来了较大损失以及负面影响,若建筑行业及时改进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就能极大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既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又能完善工程建设过程科学化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安全体系建设既要科学又要覆盖范围广,各相关部门机构都要互相配合,才能保证安全管理科学发展,才能保证工程建设无事故,才能更好地迎合我国科学的发展观。
参考文献:
[1]周敦辉.工民建施工安全体系化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2012.
[2]苏振华.如何提高工民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民营科技,2011.
[3]谢雅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与事故控制方法研究[J].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