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85-02
目前,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冠心病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此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该积极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的水平,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增强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等。为了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67.45±2.55)岁,病程在1个月-15年,平均病程(7.32±1.54)年。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66.46±2.09)岁,病程在2个月-16年,平均病程(8.00±1.1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
1.2.1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疾病发展机制、进展情况,介绍治疗目的,对患者病情作出全方位的监测,并讲解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用药期间指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生抽血检验,完成心电图检查,并且每天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方案、运动方案、休息方案等,增强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1.2.2心理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长期处于激动情绪状态中,增高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导致心率异常,从而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病人不同心理特点,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积极和病人沟通,减轻其心理压力。针对心理问题严重患者,可采用心理疏导法、音乐心理疗法,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增强患者护理舒适感。
1.2.3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综合分析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比如:发放健康教育指南、举行冠心病并发症预防知识讲座等,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采取书面教育、个体教育等不同形式,向患者充分讲解病情,耐心介绍健康教育的目的、效果,使患者积极配合健康教育。同时,向患者家属充分讲解护理干预措施,使他们充分了解疾病康复与预防知识,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1.3护理疗效的评定标准[1]
①显效:冠心病发生率减少,静息心电图无异常,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②有效:冠心病发生率在5 次以下,患者的满意度一般,③无效:冠心病发作频率高,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护理期间冠心病发生率高于6 次,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人体脂质代谢功能异常,由于血液中的脂质附在本来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导致动脉内膜堆积一些粥样白色斑块,便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粥样硬化会直接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出现闭塞、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减弱、心肌暂时缺血缺氧、病人发作性胸痛等临床症状。在护理干预中,实施一般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同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可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活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与护理信心等。在健康教育中,可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心电图,不断调节血脂代谢,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等。通过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香华.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33): 109-110.
[2] 霍清娟, 毛翠英, 梁占功. 心理护理联合帕罗西汀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3, 19(3): 162-163.
[3] 黄红英.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体会[J]. 当代医学, 2013, 19(32): 124.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85-02
目前,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冠心病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此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该积极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的水平,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增强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等。为了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67.45±2.55)岁,病程在1个月-15年,平均病程(7.32±1.54)年。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66.46±2.09)岁,病程在2个月-16年,平均病程(8.00±1.1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
1.2.1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疾病发展机制、进展情况,介绍治疗目的,对患者病情作出全方位的监测,并讲解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用药期间指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生抽血检验,完成心电图检查,并且每天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方案、运动方案、休息方案等,增强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1.2.2心理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长期处于激动情绪状态中,增高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导致心率异常,从而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病人不同心理特点,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积极和病人沟通,减轻其心理压力。针对心理问题严重患者,可采用心理疏导法、音乐心理疗法,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增强患者护理舒适感。
1.2.3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综合分析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比如:发放健康教育指南、举行冠心病并发症预防知识讲座等,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采取书面教育、个体教育等不同形式,向患者充分讲解病情,耐心介绍健康教育的目的、效果,使患者积极配合健康教育。同时,向患者家属充分讲解护理干预措施,使他们充分了解疾病康复与预防知识,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1.3护理疗效的评定标准[1]
①显效:冠心病发生率减少,静息心电图无异常,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②有效:冠心病发生率在5 次以下,患者的满意度一般,③无效:冠心病发作频率高,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护理期间冠心病发生率高于6 次,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人体脂质代谢功能异常,由于血液中的脂质附在本来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导致动脉内膜堆积一些粥样白色斑块,便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粥样硬化会直接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出现闭塞、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减弱、心肌暂时缺血缺氧、病人发作性胸痛等临床症状。在护理干预中,实施一般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同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可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活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与护理信心等。在健康教育中,可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心电图,不断调节血脂代谢,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等。通过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香华.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33): 109-110.
[2] 霍清娟, 毛翠英, 梁占功. 心理护理联合帕罗西汀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3, 19(3): 162-163.
[3] 黄红英.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体会[J]. 当代医学, 2013, 19(32):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