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85-02
  目前,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冠心病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此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该积极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的水平,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增强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等。为了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67.45±2.55)岁,病程在1个月-15年,平均病程(7.32±1.54)年。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66.46±2.09)岁,病程在2个月-16年,平均病程(8.00±1.1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
  1.2.1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疾病发展机制、进展情况,介绍治疗目的,对患者病情作出全方位的监测,并讲解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用药期间指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生抽血检验,完成心电图检查,并且每天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方案、运动方案、休息方案等,增强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1.2.2心理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长期处于激动情绪状态中,增高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导致心率异常,从而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病人不同心理特点,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积极和病人沟通,减轻其心理压力。针对心理问题严重患者,可采用心理疏导法、音乐心理疗法,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增强患者护理舒适感。
  1.2.3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综合分析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比如:发放健康教育指南、举行冠心病并发症预防知识讲座等,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采取书面教育、个体教育等不同形式,向患者充分讲解病情,耐心介绍健康教育的目的、效果,使患者积极配合健康教育。同时,向患者家属充分讲解护理干预措施,使他们充分了解疾病康复与预防知识,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1.3护理疗效的评定标准[1]
  ①显效:冠心病发生率减少,静息心电图无异常,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②有效:冠心病发生率在5 次以下,患者的满意度一般,③无效:冠心病发作频率高,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护理期间冠心病发生率高于6 次,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人体脂质代谢功能异常,由于血液中的脂质附在本来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导致动脉内膜堆积一些粥样白色斑块,便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粥样硬化会直接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出现闭塞、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减弱、心肌暂时缺血缺氧、病人发作性胸痛等临床症状。在护理干预中,实施一般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同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可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活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与护理信心等。在健康教育中,可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心电图,不断调节血脂代谢,改变血液流变学状态,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等。通过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香华.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33): 109-110.
  [2] 霍清娟, 毛翠英, 梁占功. 心理护理联合帕罗西汀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3, 19(3): 162-163.
  [3] 黄红英.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体会[J]. 当代医学, 2013, 19(32): 12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单脐动脉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9-2014年间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结果: 89例得到的染色体核型结果的标本中检出异常核型9例,包括缺失1例,易位2例,嵌合体1例,染色体多态性变异5例。总染色体异常比例4.49%,非多态染色体异常比例5.33%。结论:单脐动脉可能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相关,建议行产前诊断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人群的死亡水平和疾病监测模式,确定本州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对本州2012年登记的死因数据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本州2012年年均死亡率为169.85/10万,主要死因为慢性病583例占50.48%、其次为伤害144例占12.47%、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129例占11.17%,慢性病、伤害、感染性和母婴疾病的粗死亡率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LISS钢板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34 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其中Liss 钢板内固定内固定19 例,解剖型钢板固定15 例。分组统计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随访病人是否出现内固定物的松动和膝内翻等并发症,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并进行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定期、连续监测六种标志物对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细胞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从体检中心及住院患者中抽取1200例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0例)和对照组(700例),观察组每半年检测一次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脱-γ-羧基凝血酶原、磷脂酰肌酶蛋白聚糖、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患者每周检测一次,并进行影像学检查;对照组则不定期检测上述肝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对甘南州四所州属中小学2005-2010年33076例学生6年来健康监测的动态分析,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细则》《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进行。 结果:通过监测,33076名学生中视力低下19271例占58.26%,营养不良10982例占33.20%,龋齿6727例占20.34%,营养过剩2492例占7.53%,沙眼1174例占3.5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研究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对于治疗腹股沟疝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额院收治的该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传统组均应用传统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无张力组均应用无张力修补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术后疼痛总有效率方面,无张力组为97.8%,显著高于传统组的80.0%;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无张力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泗泾镇周边地区脆性骨折高危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1O月~2013年10月在松江区泗泾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的5O岁及以上200名脆性骨折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根据x光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通过对骨密度的测定及询问患者骨折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59%,男性占41%,骨折发生频率依次为前臂远端、椎体、髋部。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127例乳导管造影病例并经病理证实。 结果:导管癌约占6.3%,浸润性导管癌约占2.4%,乳头状癌约占1.6% ,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53.5% 导管扩张症约占22.0% 导管扩张并慢性炎症约占9.4% 乳腺囊性增生约占4.7% 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治有很大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乳腺导管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中医评析,发现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资料都支持这些因素也是湿热体质的重要形成原因。这说明湿热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内在相关性,即湿热体质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体质基础。这一研究为从体质方面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湿热体质;原发性高血压(PH);危险因素;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过程中送管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12 例传染病患者置入PICC 时出现送管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结果:不同静脉不同体型送管困难发生率有差异。结论: 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操作,选择合适的血管,做好患者的沟通,取合适的体位等措施,是提高置管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picc;送管困难;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