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闽南童谣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fi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我们把它应用在闽南童谣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并使幼儿理解深刻,记忆加强;能以景激情,提高幼儿表达能力;能造成悬念,给幼儿留下想象创造的空间。多媒体在闽南童谣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领略到了现代工具的魅力。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应用; 闽南童谣; 兴趣; 魅力
  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具有新颖性、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适合幼儿的心理认知规律。
  而闽南童谣是发源于闽南地区的一种生动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在闽南儿童中广为流行的歌谣,其内容丰富多彩,真切而生动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趣,极具本土特色。同时,闽南童谣所反映的内容大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简短易读、易唱易记。在探讨闽南童谣教材教法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以图像、文字、声音等不同层次和角度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理解,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与感受童谣作品,让童谣诵读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达到良好教学的目的,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结合《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总课题,并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探讨多媒体教学在闽南童谣活动中的应用,初获成效。
  一、声像交融,渲染氛围,增强幼儿对闽南童谣的感染力。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感受周围的事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推进了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发展,给幼儿园教育活动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闽南童谣学习活动中,欣赏优美的童谣,感受闽南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童谣的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朗诵,表演,能培养幼儿对闽南特色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由于传统的教学无法让幼儿完全体会出它的美,因此利用多媒体具有声色并茂、视听结合、动作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用声像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使幼儿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如:在闽南童谣《惠安女水茫茫》观摩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认识惠安女,我从网上找来了惠女和她们劳动的情景图片,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声形并茂地将惠女的服饰特点和生活习俗表现出来,伴着优美柔和的海浪声,一群身着露脐装、大阔裤,包着花头巾的惠安女款款而来,幼儿看着那一张张惠安女生活、劳动情景、服饰等照片,仿佛自己进入到画面当中。此外,我又按照童谣的内容用PPT做了另一个课件,以图谱的形式、生动的演示向幼儿展现了漂亮的惠女服饰,如:黄斗笠、银腰带、手镯、花饰等装饰物,提供给幼儿的教学资源不但更丰富,而且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当老师与孩子讨论用闽南话怎么说时,他们的学习情绪十分高涨。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宽松的环境中朗读儿歌,学习不是一种负担。由此可见,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幼儿能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画面进行想象,不但在朗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情感的流动,而且还领略了画面美。又如:欣赏《老鼠仔》时,首先出现一些具有动画效果的画面,一群可爱的小老鼠在那嬉戏玩耍,随后钻墙、想偷吃时的表情动作、音乐的结合使童谣内容更加鲜明地显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产生情感的互动和共鸣;又如童谣欣赏活动《天黑黑》,孩子们对录像中的老爷爷老奶奶争吵的画面很感兴趣,都争着想试着表演看看,相对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声像交融,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但吸引了幼儿注意力,而且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使幼儿更直观感受作品,增强幼儿对作品的记忆,理解作品中的形象。同时也唤起了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观看理解,也融入了自己创编的一些动作和表情,让整个童谣学习活动更加的生动有趣。
  二、借助多媒体的应用,提高幼儿对童谣的理解表达能力。
  欣赏了优美的画面,听了清晰的音响效果,孩子们的美好情感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对闽南童谣的学习必然产生了兴趣。通过多媒体的灵活操作,利用课件把几种事物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都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使幼儿对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达到了理解、学习的目的。
  1.借助多媒体的动静结合,提高幼儿对童谣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一种动机力量,能使人进入一种“情感性唤醒状态”,产生一种吸收信息,扩展自己的倾向,为观察、探索、追求和进行创造性努力提供可能性。
  多媒体的制作可以使原本无聊、呆板的文字变得赏心悦目。因为多媒体教学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了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正因为幼儿兴趣容易转移这一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使他们的感官处于兴奋状态,以至于幼儿不会产生疲劳感,可以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了幼儿的情感,还积极地增强幼儿的认知求识欲望。传统的童谣教学模式,教师出示挂图-示范朗读童谣-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幼儿往往记不住,动作也是千篇一律,没有创新,而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如童谣活动《一只猴仔》的电脑动画中,通过荧幕呈现给幼儿整个故事的背景,颜色很鲜艳。大猴子带着一群小猴子去玩,一只猴子不小心掉到了沟里……幼儿被这生动、诙谐的画面深深的吸引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引起了学习欲望。《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所以我们借用多媒体课件,为孩子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等特点为孩子的发展思维创设空间;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具体感性的动态情景,直接激发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使其想说、敢说。如:童谣游戏《老鼠仔》,我们通过课件展示,画面中,一只老鼠趁着老猫不在的时候偷偷的爬到灯台上去偷吃油,而后不敢下来,被老猫一口吃到肚子里,整个画面色彩鲜艳,一下就把幼儿吸引住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对老猫和老鼠的看法。在后面的游戏中,幼儿也能更加投入,表现出老鼠想偷吃,又害怕的表情,老猫懒洋洋,可是捉老鼠时速度又很快的种种特性。由此可见,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而多媒体课件所营造的生动形象、自然逼真、声音优美的动态画面,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符合幼儿的思维习惯,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提高了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能力。   2.借助多媒体的动静结合,加深幼儿对童谣的语、句的记忆力。
  在以往的语言活动中,普通的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处于被动的状态,运用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借助多媒体的动静结合,利用多媒体的技术、特点、清晰标准的发音、与情节相关的音响效果呈现出来。能为幼儿提供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词义,提高音义识记的能力。动画中往往通过特定情境来表达词意,有利于幼儿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多媒体课件《天黑黑》中,阿婆阿公有趣的争抢动作,形象的声音都很逼真。画面给幼儿以美的享受,还能使他们产生共鸣,使他们仿佛进入作品中,幼儿都能很快的理解并记住。又如《闽南糕点八大宝》,在多媒体课件中,我用了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再加上让孩子品尝,帮助幼儿更直观的去记忆童谣中的重难点字句。在多媒体课件中语、句可以反复出现,让幼儿在模仿练习中加深对语、句的理解和运用,印象也更深刻了。如在童谣表演《天黑黑》教学中,我们运用课件让幼儿在看、听相关的短片《天黑黑》和老爷爷老奶奶形象,让幼儿尽可能地获得语言信息。接下来,我们专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从而使幼儿既巩固了童谣中的角色对话,拓展了幼儿的语言经验又加深了对童谣的理解,使他们喜欢表演、乐于表演,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三、扩展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的创新能力
  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直接将知识、经验或答案告诉给幼儿,不再是拿出操作结果向幼儿讲解,而是通过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或学习别人是如何获得知识或经验的。每个童谣都包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为小朋友营造生动的生活场景,童谣中不仅有声、有画、有景,而且有情。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原本绚丽多彩的童谣活动蒙上了厚厚的灰暗色,老师只重视对词汇、对故事的机械记忆。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提出了“情景教学”的设想。但是,如何创设情景呢?尽管老师胶尽脑汁制作教具,上课时还是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多媒体显示了它的优势。利用其声、像结合的整体性特点,可以在活动中模拟甚至再现故事情景,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情景之中,使幼儿不断地利用现有经验去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为幼儿构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以萌发和发展,使幼儿形成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我通过网上查找闽南童谣资料,把它制作成课件,如:闽南童谣《果子歌》教学中,课件中鲜艳的色彩、生动的语言,更加的吸引幼儿。让幼儿根据《果子歌》的内容进行创编,这样幼儿创编出来的童谣越来越多。有的用自己喜欢的小吃,有的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丰富的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不但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调动了幼儿的思维。又如:闽南童谣活动《油炸粿》,老师通过播放课件,让幼儿去感受商贩们在街边吆喝小吃的情境,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在后面又设置一个环节,让幼儿根据自己熟悉的小吃来进行创编,闽南的特色小吃还有很多,我们也来为它们创编歌词好吗?烧肉粽,烧甲香。沙茶面,一大碗。福海宫,土笋冻。菜市口,鸭肉粥等,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创设班级环境,提升幼儿语言的认知能力
  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氛围。如利用班级音乐区为幼儿营造一个优美的音乐氛围,区域和离园活动时间播放闽南童谣和歌谣,让流动的音符始终伴随着幼儿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通过班级小小广播站让幼儿每天轮流朗读童谣、播报闽南民俗,利用节日契机讲民俗故事等,提高幼儿的口语,扩大幼儿的眼界;并评选播报小明星,故事大王等,激发幼儿的表演表现欲望。此外,语言区开辟“童眼看闽南”一角,请幼儿家长协助幼儿收集相关闽南特色的习俗、童谣图片、小吃、名胜等,让幼儿来当小小导游,用闽南语介绍自己的家乡美。通过一阶段的努力,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家乡和家乡文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表演区开设了一个闽南童谣小舞台,让家长们协助老师收集一些相关歌谣,准备一些惠女头巾、斗笠、浔浦女头髻、插花等服饰和锄头、锅等表演道具,让幼儿自由装扮表演,更深一层的巩固复习所学的闽南童谣,感受童谣。在活动室的主题墙上,将童谣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出来;在图书角,投放一些有关童谣的书籍让幼儿翻阅;在美工角,将幼儿创编的童谣和作品也展示出来,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每天早操时间,各年段的早操编排中都录有几段闽南童谣作为幼儿操间表演的音乐,在每天的唱唱跳跳中自然地吸引幼儿参与说童谣、念童谣、表演童谣的活动。在“闽南童谣大家唱”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学习童谣拓展一片展示与交流空间,在各班挑选特别喜欢童谣的幼儿编排一台融说、唱、跳为一体的精彩闽南童谣说唱会。让闽南童谣走出班级,走出幼儿园,以激发人们重拾闽南童谣的热情。同时,我们将每次的活动内容录制下来,并刻成盘,发放到每个家长的手中,让家长及时地了解课程开展情况和信息,使家长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童谣的热潮中。
  著名的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在1967年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获得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所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恰恰以色彩艳丽、生动形象的画面等提供给孩子多种刺激,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以优化外语课堂教学。上述结论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率,如果给学习者的机会,即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其效果会更加明显,这就为多媒体教学对幼儿学习和记忆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五、建立信息平台,促进家园之间的交流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地进入学校和家庭,为家园合作交流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在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它为家长和教师架起了一个快捷、方便、生动的信息平台,传递着最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讯,从而消除了家长和教师的距离,营造了温馨的双向互动气氛。
  家庭是闽南童谣传承的最佳空间。我们创建了一个班级博客,设置了闽南童谣大家唱、童眼看闽南,闽南民间游戏等个性栏目,通过这一平台,使家长和教师之间能双向沟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如:把学过的童谣内容发表在博客上,家长收集来的好听的童谣也发表上去,使家长们能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内容,使经典好听的闽南童谣能在家庭中得到流传和分享。我们在发动家长收集闽南童谣素材的同时,一方面请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助教活动,通过寻找一些闽南民俗图片、闽南风味小吃的制作方法小短片等、结合在一起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把闽南风情带入课堂,增进幼儿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使之产生热爱家乡,对家乡无限憧憬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请家长教自家的孩子说唱童谣,利用童谣玩民间游戏,如:滴滴鸡、老鼠仔钻壁空、掩孤鸡等,再让孩子到幼儿园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老师通过录像的形式把孩子们在幼儿园与同伴学习的过程发送到博客上去,让家长能更积极主动的配合和参与到说唱闽南童谣的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一个浓厚的说唱闽南童谣的氛围。
  总之,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幼儿童谣教学中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信息辅助教学,为幼儿的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大大缩短了教育周期,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是推动幼儿自身创造性素质生动、活泼、积极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8-1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教材的广泛采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新高考的引领,人们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然而什么样的课型,什么样的课例,什么样的结构,更为实效,更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更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和需要呢?因此,重新审视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定位课堂评价的标准格局是界定常新的教学模式的关键。本文从评价功能上、评价的主体上、评价的内容上、评价的要求和评价的方法等五个方面对现有的课堂教学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完成创造性劳动,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追求创新、发明,打破框框,不拘一格,具有鲜明的主动性和独创性。集中型思维和发散型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成分,对创造性思维来说,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在创在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中,培养发散型思维尤为重要。  所谓发散型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就是从某一点出发,运用全部的信息进行发散性联想,朝着不同的方向,
期刊
在每一位优秀班主任的履历中,都有一串教育和转化后进学生生动而又平凡的故事,正是在这些故事中渗透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和珍贵的心血,闪烁着他们无穷的教育智慧的火花和对学生满腔的爱心、持久的耐心。因此,能成功地开展个别指导教育活动,成功地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是最能显示班主任工作底蕴和情怀的重要方面。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明文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作为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课堂情景创设,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探究知识,学生在听讲、思考、讨论等不同学习情形中,随时都有可能产生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并随时产生疑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学生都参加到自主学习中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得到提高,学生知识面也得到扩展,学到的知识将会更多。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教学;
期刊
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无穷的数学,数学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让他们在学习中领悟到数学的魅力,在收获中感受着数学的乐趣。  为落实新课标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圈套教材贯穿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数学的理念。从编者的话,到目
期刊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验教学,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物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什么是案例教学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以及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案例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但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不够理想。笔者认为:该专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对于其课程教学来说,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更多地改进
期刊
摘 要:听力是四项语言技能的基础,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只有注重听力教学,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目前小学英语听力水平不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即听力理解困难、听力教学设备缺乏、教学方法落后。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来提高小学英语听力水平:即激发听的动机、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掌握基本的听力技能、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注重课外的语言积累、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采用激励性的教学评价。  关键
期刊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新课程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笔者根据多年英语教育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从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激发
期刊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是人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创新素质”的培养上。在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喜欢自由思考问题”等,看上去不是直接的创新教育,但它却是“创新素质”的源头活水。因此,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的创造性的个性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引导; 激发; 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