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无穷的数学,数学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让他们在学习中领悟到数学的魅力,在收获中感受着数学的乐趣。
为落实新课标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圈套教材贯穿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数学的理念。从编者的话,到目录名称以及整理复习,处处围绕生活,时时体现生活,题题联系生活,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套好教材。下面仅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为例,分析教材是如何体现生活的。
教材共9个单元,1个总复习。全册教材共安排例题52个,其中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例题31个,占总例题的59.6%;练习24个,总复习1个,计习题198题,完全突出生活的习题共115题,,占总习题量的58.1%。两类题目总量中体现生活的习题比率十分接近,足见编写者的编写意图。正和邪习题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动物、食物,水果、旅游、购物、劳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有的习题不仅传授了数学知识,还渗透了节约、环保、人文意识。比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例3:180+340= ,是以收集矿泉水瓶为例的;练习二十第四题渗透了预防眼睛近视的知识;练习十五第五题看图填空渗透了交通规则;万以内数的认识例6后的“做一做”第二题包涵了天文知识;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例子不一而是。教材的编写独具匠心,把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现象融入到教材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共鸣感强。因为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及情景,学生就会体会打生活中充满数学。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新课标下营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数学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终归于生活的道理。
一、了解教材编写意图:
教材的编写贯穿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在备课中我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当地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识实际,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使教案既不违背教材,又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认识克与千克,我就带学生到小商店里观察商品,盐500克,幸运方便面80克,味精有50克和100克,先让学生看,再分别掂一掂,但觉500克、80克、50克、100克有所不同,然后把这些东西放到电子称上称一称,读一读显示的数据,这样学生对克与千克有清楚的认识,记忆与深刻。再比如:教学表内除法,我利用劳动课的分组,把一定数量分成人数不相等的组,让学生自己去分,学生兴趣盎然,边分组边思考,使学生体会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实践中我把握教材,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二、了解生活,深入生活,为学生搭建学校平台:
学生的知识少,见识不多,许多东西有待他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去认识,教师相对于学生见多识广,但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了解也不全面。比如:我们一个同事在观看足球比赛时,看到两个裁判员在场地跑来跑去,她就问这两个人代表哪一队;当然这样的教师极少,但可以肯定地说:许多教师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不甚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多观察多思考多走走多问问。比如:新教材五年级下册教学中,有个问题涉及到“冰山一角”,还有个题目涉及到新疆吐鲁番的土坯房,许多教师都没有亲眼见过,只能根据题中的插图描述,不能身临其境地讲解,这一类的事例相当多,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多留意各种事物,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样教学起来就得心应手。
了解生活是一个方面,了解学生是另一个方面,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课堂如战场,教师应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你对教材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的综合能力。只有有了这种能力你才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三、回归生活,应用实践,巩固效果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形成用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学习过人民币后,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小商店购买小商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学习过图形后,我就让学生去用各种图案布置学习园地和教室;在学习过平移内容后,我就安排学生调整教室课桌,用最佳的方法快速移好位置……这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的方法我经常尝试,每次效果很好,不仅培养了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8-12
为落实新课标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圈套教材贯穿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数学的理念。从编者的话,到目录名称以及整理复习,处处围绕生活,时时体现生活,题题联系生活,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套好教材。下面仅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为例,分析教材是如何体现生活的。
教材共9个单元,1个总复习。全册教材共安排例题52个,其中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例题31个,占总例题的59.6%;练习24个,总复习1个,计习题198题,完全突出生活的习题共115题,,占总习题量的58.1%。两类题目总量中体现生活的习题比率十分接近,足见编写者的编写意图。正和邪习题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动物、食物,水果、旅游、购物、劳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有的习题不仅传授了数学知识,还渗透了节约、环保、人文意识。比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例3:180+340= ,是以收集矿泉水瓶为例的;练习二十第四题渗透了预防眼睛近视的知识;练习十五第五题看图填空渗透了交通规则;万以内数的认识例6后的“做一做”第二题包涵了天文知识;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例子不一而是。教材的编写独具匠心,把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现象融入到教材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共鸣感强。因为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及情景,学生就会体会打生活中充满数学。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新课标下营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数学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终归于生活的道理。
一、了解教材编写意图:
教材的编写贯穿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在备课中我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当地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识实际,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使教案既不违背教材,又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认识克与千克,我就带学生到小商店里观察商品,盐500克,幸运方便面80克,味精有50克和100克,先让学生看,再分别掂一掂,但觉500克、80克、50克、100克有所不同,然后把这些东西放到电子称上称一称,读一读显示的数据,这样学生对克与千克有清楚的认识,记忆与深刻。再比如:教学表内除法,我利用劳动课的分组,把一定数量分成人数不相等的组,让学生自己去分,学生兴趣盎然,边分组边思考,使学生体会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实践中我把握教材,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二、了解生活,深入生活,为学生搭建学校平台:
学生的知识少,见识不多,许多东西有待他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去认识,教师相对于学生见多识广,但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了解也不全面。比如:我们一个同事在观看足球比赛时,看到两个裁判员在场地跑来跑去,她就问这两个人代表哪一队;当然这样的教师极少,但可以肯定地说:许多教师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不甚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多观察多思考多走走多问问。比如:新教材五年级下册教学中,有个问题涉及到“冰山一角”,还有个题目涉及到新疆吐鲁番的土坯房,许多教师都没有亲眼见过,只能根据题中的插图描述,不能身临其境地讲解,这一类的事例相当多,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多留意各种事物,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样教学起来就得心应手。
了解生活是一个方面,了解学生是另一个方面,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课堂如战场,教师应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你对教材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的综合能力。只有有了这种能力你才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三、回归生活,应用实践,巩固效果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形成用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学习过人民币后,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小商店购买小商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学习过图形后,我就让学生去用各种图案布置学习园地和教室;在学习过平移内容后,我就安排学生调整教室课桌,用最佳的方法快速移好位置……这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的方法我经常尝试,每次效果很好,不仅培养了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