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密切随访标准的回顾性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o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密切随访管理的合理性并探索适合随访患者的具体条件。

方法

选取两种PTMC的随访适应证,即日本Kuma医院制订的随访标准和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CATO)制订的随访标准,分别应用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TMC术后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差异。采用卡方分析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比较各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描述各分组无病生存情况。

结果

778例PTMC患者满足条件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共565例(72.6%)满足Kuma随访条件,112例(14.4%)满足CATO随访条件。根据标准,入组患者分为Kuma高危组(213例)、Kuma低危组(565例)和CATO高危组(666例)、CATO低危组(112例)。Kuma低危组与Kuma高危组相比,表现出较低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6%比47.9%,P<0.05)。在评价CATO标准时,发现低危组的患者在多灶病变(6.3%比16.4%)、腺外侵犯(1.8%比7.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9.6%比38.0%)方面,均低于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评价各组预后,CATO低危组与CATO高危组相比,拥有明显较低的复发率(0.9%比6.0%,P<0.05)和更长的无病生存时间(P<0.05)。而Kuma低危组和Kuma高危组预后分析并未显示出差异。

结论

CATO标准相对更为严格,该部分患者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更少,预后更好。我们认为CATO密切随访标准筛选出的患者更加适合密切随访管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患儿的嗅觉情况,并比较腺样体肥大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后患儿嗅觉和食欲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3—8月住院因腺样体肥大行腺样体切除术并且符合研究条件的患儿44例(腺样体肥大组),年龄7~12岁,平均年龄(10.0±2.0)岁;嗅觉正常健康儿童40名(正常对照组),年龄7~12岁,平均年龄(11.2±0.8)岁,两组均进行Sniffin′ Sticks法嗅觉测试,以比较两组的嗅觉功能
期刊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Dix-Hallpike test)和滚转试验(roll test)两种位置试验中的眼震特征,探讨这两种位置试验的顺序优选方案。方法BPPV管石症患者230例,其中后半规管管石症(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canalithiasis, PSC-Can)170例,外半规管管石症(亦称水平半规管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难治性误咽、呛咳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共收治难治性误咽、呛咳的喉癌、下咽癌术后患者15例,对该15例患者使用内带内套管外带气囊的气管套管,于术后14 d后教患者或家属气管套管的护理和饮食训练。饮食训练从气囊充气10 ml开始,每2~3天减少0.5 ml,若误咽、呛咳不能忍受,则延长间隔时间,直至误咽、呛咳能忍受;按此方法
期刊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复发病例中各个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再次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59例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区域淋巴清扫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各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随访监测甲状腺球蛋白值预测疗效。连续变量使用t检验比较,分类变量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25
目的RET/PTC基因重排可导致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异常激活,属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常见突变。本研究着重于分析RET/PTC重排与PTC临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4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初治PTC患者,收集生活方式、甲状腺激素水平和临床病理等参数,使用TaqMan PCR技术检测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