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案作为物理新课改课堂的一个载体,面对不同的学情、生情,对比旧版教学案的部分题目过于陈旧,课前难以操作,版面设计等问题,要让教师从学生的使用角度再思考,再提升,完善、修改、优化教学案,教学案充分发挥导的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题目分析的能力,知识信息提取的能力,实现从阅读到理解到迁移的转变。
关键词:教学案;导思;优化
学校物理教学案既是教师用于教学的教案,是教师备课的载体,也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实现再创造的教具。教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案。它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对学生具有“导读、导思、导问、导疑”的作用。
旧版物理教学案的编写:主要是设置预习环节,建立学情,检查预习内容,了解学情,然后依据学情做好二备,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针对问题教学,高效精讲,重在引导、点拔、归纳、提升;最后分层落实、动态管理。主要环节有三大块:一是自主预习·探究新知,这部分包括情景体验、教材助读、预习自测,二是课堂探究·快乐学习,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探究的问题进行课堂小结或者方法的归纳,三是当堂达标·体验收获,这最后一环节包含有基础过关、拓展延伸(选做)两部分。
一、旧版物理教学案设计的思路和流程
1.自主预习部分:
(1)保证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为新课作好前提;
(2)教材助读,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3)情境体验模块能帮助学生将物理和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印象,激发兴趣,让学生激情参与,养成探究自然界的生活中的物理学的精神;
(4)教材的助读模块辅助学生阅读文本的作用;
(5)预习自测:通过学生自主预习,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
(6)我的疑惑: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想,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2.课堂探究部分:将重难点放在这一块让学生全员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當堂达标部分:
(1)基础过关部分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实现当堂检测的目的;
(2)拓展延伸部分练习,既体现分层又让学生思维得到拓展。
二、旧版教学案使用中的困惑和问题
1.自主预习模块上:
(1)教材助读上,有些内容在教材上学生不能直接找到答案;
(2)预习自测上,有些题目设置太难,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后没有办法完成。
2.课堂探究讨论部分:
(1)很多新老师讨论的问题设置太多,导致课堂完不成任务;
(2)实际操作时,实际讨论问题与教学案设计的问题有出入,无法按照教学案的步骤来进行;
(3)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有差异,如何优化问题的呈现方式。
3.当堂检测模块上:
(1)当堂检测部分往往变成课后作业,题目中基础题太少,时间上可能来不及检测,部分图片模糊;
(2)练习的层次难以落实;
(3)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模块不合理,导致学生课堂练习量偏大,无法完成任务,同时增加老师的负担。
4.新老师的困惑:
(1)如何让新老师适应和高效利用教学案教学;
(2)如何根据每个人的思想来统一修改教学案;
(3)教学案字太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的负担。
三、新版物理教学案的优化措施
新版物理教学案在版面设计上,采取与所用沪科版教材相类似的一个版式进行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的切分,三分之二占主体的内容,内容有情景体验、新知导学、预习自测、合作解疑、当堂检测、升级挑战六个模块,跟原来的旧版教学案对比,划分的更细,解读教材更深入。三分之一的部分留作让老师着眼于学生的视角进行先学,把警示语,导思的问题,方法的引导等放入,注重了物理教材思维的整合和思考,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结合了新媒体课堂的设计。
1.自主预习模块上:
(1)情景体验跟生活联系密切,这部分比较好,继续保留;
(2)教材助读内容重新校对;
(3)预习自测选择基础的题目进行更换,选择中考必考题来呈现;
(4)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课外拓展,插入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外小故事或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将教师的导思导问的功能在教材助读中体现。
2.我的疑惑部分增加一个方框,让学生有地方写下自己先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3.课堂探究讨论部分:
(1)课堂探究仅保留1-2个且优化过的讨论点。
(2)讨论点的设置:①根据学生的疑惑来设置;②根据集备和教学重难点来生成讨论点。
4.当堂检测模块上:
(1)当堂检测的题目精选基础的,必考的,题量5道题;
(2)增加课后巩固题目精选10道题左右,主要考虑选择以今年省考新题及各个市质检中较为好的题目为主;
(3)课后作业和讨论点分层设计:A B共层,C层单独一套;
(4)单元复习框架中的思维导图尽量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本单元的知识点。
5.新老师的使用建议:
(1)新老师预备两版教学案,旧版当做参考,备课要做足,做细致,结合教参等材料来备课减少知识点的遗漏;
(2)小知识点通过学习目标和板书笔记来体现;
(3)同层次老师密集备课交流。
(附:新版物理教学案和旧版物理教学案一节内容设计对比)
关键词:教学案;导思;优化
学校物理教学案既是教师用于教学的教案,是教师备课的载体,也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实现再创造的教具。教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案。它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对学生具有“导读、导思、导问、导疑”的作用。
旧版物理教学案的编写:主要是设置预习环节,建立学情,检查预习内容,了解学情,然后依据学情做好二备,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针对问题教学,高效精讲,重在引导、点拔、归纳、提升;最后分层落实、动态管理。主要环节有三大块:一是自主预习·探究新知,这部分包括情景体验、教材助读、预习自测,二是课堂探究·快乐学习,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探究的问题进行课堂小结或者方法的归纳,三是当堂达标·体验收获,这最后一环节包含有基础过关、拓展延伸(选做)两部分。
一、旧版物理教学案设计的思路和流程
1.自主预习部分:
(1)保证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为新课作好前提;
(2)教材助读,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3)情境体验模块能帮助学生将物理和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印象,激发兴趣,让学生激情参与,养成探究自然界的生活中的物理学的精神;
(4)教材的助读模块辅助学生阅读文本的作用;
(5)预习自测:通过学生自主预习,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
(6)我的疑惑: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想,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2.课堂探究部分:将重难点放在这一块让学生全员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當堂达标部分:
(1)基础过关部分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实现当堂检测的目的;
(2)拓展延伸部分练习,既体现分层又让学生思维得到拓展。
二、旧版教学案使用中的困惑和问题
1.自主预习模块上:
(1)教材助读上,有些内容在教材上学生不能直接找到答案;
(2)预习自测上,有些题目设置太难,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后没有办法完成。
2.课堂探究讨论部分:
(1)很多新老师讨论的问题设置太多,导致课堂完不成任务;
(2)实际操作时,实际讨论问题与教学案设计的问题有出入,无法按照教学案的步骤来进行;
(3)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有差异,如何优化问题的呈现方式。
3.当堂检测模块上:
(1)当堂检测部分往往变成课后作业,题目中基础题太少,时间上可能来不及检测,部分图片模糊;
(2)练习的层次难以落实;
(3)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模块不合理,导致学生课堂练习量偏大,无法完成任务,同时增加老师的负担。
4.新老师的困惑:
(1)如何让新老师适应和高效利用教学案教学;
(2)如何根据每个人的思想来统一修改教学案;
(3)教学案字太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的负担。
三、新版物理教学案的优化措施
新版物理教学案在版面设计上,采取与所用沪科版教材相类似的一个版式进行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的切分,三分之二占主体的内容,内容有情景体验、新知导学、预习自测、合作解疑、当堂检测、升级挑战六个模块,跟原来的旧版教学案对比,划分的更细,解读教材更深入。三分之一的部分留作让老师着眼于学生的视角进行先学,把警示语,导思的问题,方法的引导等放入,注重了物理教材思维的整合和思考,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结合了新媒体课堂的设计。
1.自主预习模块上:
(1)情景体验跟生活联系密切,这部分比较好,继续保留;
(2)教材助读内容重新校对;
(3)预习自测选择基础的题目进行更换,选择中考必考题来呈现;
(4)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课外拓展,插入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外小故事或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将教师的导思导问的功能在教材助读中体现。
2.我的疑惑部分增加一个方框,让学生有地方写下自己先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3.课堂探究讨论部分:
(1)课堂探究仅保留1-2个且优化过的讨论点。
(2)讨论点的设置:①根据学生的疑惑来设置;②根据集备和教学重难点来生成讨论点。
4.当堂检测模块上:
(1)当堂检测的题目精选基础的,必考的,题量5道题;
(2)增加课后巩固题目精选10道题左右,主要考虑选择以今年省考新题及各个市质检中较为好的题目为主;
(3)课后作业和讨论点分层设计:A B共层,C层单独一套;
(4)单元复习框架中的思维导图尽量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本单元的知识点。
5.新老师的使用建议:
(1)新老师预备两版教学案,旧版当做参考,备课要做足,做细致,结合教参等材料来备课减少知识点的遗漏;
(2)小知识点通过学习目标和板书笔记来体现;
(3)同层次老师密集备课交流。
(附:新版物理教学案和旧版物理教学案一节内容设计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