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代讲 入境入情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c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秋颂》是台湾作家罗兰的散文名篇,文质兼美。全文以情感赞颂为线索,先写“秋的美”,不仅生动描绘了枫树、秋叶、落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等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而且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赋予这些景物自己独特的情感,形神兼备;然后水到渠成引出“人的美”,以秋喻人、以秋写人,赞颂了具有透彻洒脱人生态度、追求宁静淡泊的人,给人美的感染和心灵的启迪,情景交融。因此,笔者在教学本课时设计了如下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揣摩词语的意思,感受课文朴实流畅、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特点。
  2.梳理从“秋的美”到“人的美”的行文思路,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辨析并且把握文中所写秋景的特点,体会其中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4.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点评】
  设计意图:面对人生经历还不是非常丰富、认知还不是十分深刻的初一新生,针对作品要表现的较难体会的“超然淡泊”的思想,笔者在预设时便定下了“以读代讲,入境入情”的教学方向,力求思路清晰,板块教学合理,从整体中来到整体中去,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水到渠成领会文章主旨。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欣赏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罗兰的散文《秋颂》。题目是什么意思?(赞颂秋天)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多彩四季,美不胜收”。把本文教学纳入到单元学习之中,一方面体现了整体性,对四季有完整的认识,另一方面都是写景散文,内容、结构、写作方法等都具有借鉴性。简单的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静心听录音,感受文章营造的氛围和意境,可以拿起笔给不认识的生字词注音。
  2.请大家模仿录音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完一个小节,想一想写了什么。
  3.浏览全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是在赞颂秋天?(1~9)其它段落写的是什么?(颂人)
  设计意图:给学生16分钟左右时间,听读三遍课文,让每位学生都亲密接触语言文字,算得上一堂课的奢侈投入了。但笔者认为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值得投入,如果课文都没读通顺,那接下来对文章的理解必定是囫囵吞枣的。这一环节给了学生最好的音韵示范、最美的意境感染、最充分的听读时间,为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研读“颂秋”,感悟形神兼备
  1.作者在赞颂秋天时,不仅描写了秋天的景物,展现了自己眼中的秋—秋之形态,而且赋予了这些景物独特的情感,表现了自己心中的秋—秋之神韵。
  2.例如第2小节,齐读后设问:眼中的秋是什么样?(枫树之美,经霜的素红)心中的秋是什么样的?(临风的飒爽)读出那种“临风飒爽”的感觉了吗?(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秋之神韵)
  3.默读1~9小节,在每一节中分别画一画眼中的秋是怎样的,心中的秋是怎样的。(画关键词,提取主要信息)并揣摩一下作者独特的感情。
  4.讨论、交流、朗读相关句子段落。(投影。具体内容略)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自我发现、概括“形神兼备”这一写作特色的困难,便直接告诉他们,并以第2自然段教学为示范,让学生在朗读、圈画中通过学法迁移去思考、发现作者赋予秋天的别样的情感。其间不是把这些神韵找出来、贴标签式地呈现在课件上就算完事了,而是在找出文句后,引导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在一遍遍的朗读提升中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有时候保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自然而然会懂”的面纱,可能更具有浸润、想象的美感。
  5.引读并理解第1自然段:①作者眼中的秋—很美,美在—一份明澈,美得像—有人的眸子,美得像—有人的风神。它与下文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总分)齐读。②这儿的“明澈”什么意思?(清澈、明亮;引申义:高洁、清明)現在明白了,作者最要赞颂的秋之神韵是它的—明澈;再来读这段话,读出赞颂之情。
  6.小结过渡:通过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秋“形神兼备”(板书)。那她要赞颂怎样的人呢?
  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句,“明澈”是作者心中最能概括秋天品质的词语(一词两意、一语双关),将其作为重点句子品析,既是之前“放得开”教学的收拢总结,又突出了“高洁、透彻”的主题,为接下来教学“颂人”做足铺垫。
  四、研读“颂人”,感悟“人秋合一”“情景交融”
  1.出示11~12段:“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美”这儿的“这样”是怎样?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内在美;透彻、洒脱、淡泊)
  2.作者从“颂秋”到“颂人”,浑然一体,达到了“人秋合一”的境界(板书)。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更是将人和秋完美结合,我们一起读一读(指导感情朗读:慢、柔、富有深情)。
  设计意图:化繁为简,紧紧抓住文中多次出现的“这样”一词,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整个段落的理解;对“透彻、洒脱、淡泊”没有进行传统的词语解释教学,而是将它们放到句子中去朗读、体悟,以有感情朗读为抓手,层层深入理解这些词语的内在含义,体现以读代讲的理念。
  3.这句话体现的正是作者的人生追求。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出示自由读):
  罗兰:台湾散文家,著有《罗兰小语》等。她曾在《超然的人生境界》一文中说:“儒家给我们热情,教我们奋斗;道家给我们境界,教我们超然……人能超然,所见才会普被广远,才会宽大无私,而不会被尘世私利、私欲、私人恩怨所牵绊。尽管自己生活在世间,却能随时腾身而出,置身世界之外,来看这世界。着眼点既大,所见事物的范围也就宽朗。”她认为这样温和谦冲、淡泊超逸,能使人“胸襟博大,度量宽宏,成大事业,造福人群,有利世界”。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作者才会对秋天有这样丰富的情感,我们再一次欣赏最后这句话(改编出示):她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淡淡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人。
  4.小结:整篇文章从“颂秋”到“颂人”,形神兼备,人秋合一,可谓“情景交融”(板书),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插入作者生平简介,特别是她人生追求的呈现,可以把课文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去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反复诵读最后一句全文画龙点睛的话,集中于一点深化感悟主题。
  五、研读句子,欣赏体悟美感
  1.本文语言隽永,充满美感:有的表现在韵律美;有的表现在画面美;有的表现在哲理美;有的表现在情感美……请每位同学找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然后互相分享。
  2.可分享的重点句子有:第4小节、第7小节、第8小节、第9小节、第11小节。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一年四季,如期而至。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别样的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在羅兰的心中,秋天是明澈的。那在你的心中,冬天是怎样的呢?请你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两处以上的秋景,要有形态,更要有神韵。
  2.完成“冬颂”片段。
  设计意图:从集体的理解感悟到个体的品味发现,从“听读课文”到“迁移写作”,不断落实共性与个性兼顾的教学理念,落实“学以致用”“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的教学理念,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后反思】
  这节课笔者进行了公开展示,大家在评课中认为本文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整体把握,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营造审美理解的氛围,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而后披文入境,通过关键词句的分析体会,自然而然地把握文章主旨和中心。
  2.重视阅读体验。让学生在充分触碰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想象、去感受,激发他们的记忆和情感。因而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给学生现成的结论,甚至没有展示一幅秋景的图片,力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效果,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辨析词句的敏感,也加深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3.重视文本的选择性教学。课文第4段关于“秋林落日”凄楚之美的感悟、第5段关于“秋院重门深掩”清寂的感悟都是难点,凭学生的生活阅历很难体会到作者“哀而不伤”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读过。而对于同样是难点的课文最后一段,笔者则通过插入作者简介、改变句子字词、指导感情朗读等方法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文字后面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另外大家还一致认为:课堂上教师教得非常轻松,学生学得也很有情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逐渐被激发出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逐渐走进文本,形成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共鸣和互动。大家也提出了建议:学生在圈画表现秋天的“形”和“神”的词句时,有点按图索骥,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此,笔者表示认同,准备在教学中淡化这些词是作为作者“眼中看到的秋”还是“心中感到的秋”的辨析,关键是体会到别样的秋天就可以了。
  周晓平,现任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曾先后获得无锡市又红又专青年教师、无锡市语文教学能手、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他曾参与“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初中学科学习策略主动建构的实践研究”等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所撰写的《课堂内让学生“动”起来》《功在教前:把握好阅读教学的适切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探寻精彩语文课堂的奥秘》《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和谐“家园”》《用语文细节创设书香四溢的班级文化点滴谈》等多篇论文分别发表或获奖。
其他文献
黄玲老师是我校心理健康教研组组长,多年以来一直奋战在心理健康教学的第一线。她不仅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而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大量的个案咨询。近日有幸分享了黄老师的一次电话咨询,深感她的咨询过程专业高效,其间对各种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更是行云流水,变换自如。这是她多年勤奋学习、孜孜以求、不断练习的结果。特此整理,以表敬意。  —笔者按  “丁零零……”电话铃响了。拿起听筒,一个
期刊
2016年12月29日下午,在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里,学校第八届“乐学 乐思 乐创新”学习力提升课题研究周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而在一堂有趣的机器人课上,同学们却在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则新闻。新闻词是这样的:我现在来到了(无锡江阴)人民医院的西药房,经过近一个月的改造,这里传统的医药货架已经变成了我身边先进的自动发药机,只要医生开完处方,病人交完费,所有的信息就会通过电脑传到自动发药机
期刊
摘 要:利用写作量表来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写作进行矫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写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写作量表在初三年级一堂写作课中的运用及效果,探讨如何有效地使用写作量表。  关键词:写作量表;英语写作;写作评价  一、引言  英语写作是体现学生英语能力重要途径之一,其不仅体现出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同时体现出了学生的语篇组织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义务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的建构是21世纪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当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构建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公民核心素养,而在我国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精神与态度以及数学应用的培养至关重要。将核心素养的内容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获得理想数学学习效果,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本人结合自身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多年的执教经验,
期刊
通信世界的演化很快,从上世纪90年代的2G,到2010年左右兴起的4G,几乎10年就是一个时代。这个行业云集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钻研着最顶尖的技术,为社会带来无尽的便利和福祉。近代人类社会的演进伴随的就是通信技术的演进,从最开始的电报、电话,到近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正是沟通便捷加快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但通信行业本身也很尴尬,这是一个基础设施行业,承担着为应用提供管道的角色。今天的移动互联网风口很大
期刊
题记:他的创业与拼搏,成功与挫折,痛苦与欢乐,豪情与委屈,穿插交织,跌宕起伏。宋文荣在求生存、争平等、干事业、圆梦想的路上,饱经世间风霜雪雨,尝遍人生苦辣酸甜,终于登上事业的巅峰。他的故事,是一代中国农民工命运的缩影。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造就了宋文荣的传奇。  他是建筑领域的时代楷模,曾独立完成百余项建设工程,创建全国独一无二的合同工村;他是创新领域的中坚力量,能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操作能力相结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视阈下,课堂务必应以学生为本,有效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有鉴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设计形式各异的活动,课堂教学也应以活动载体,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验操作演示、角色扮演、课堂辩论,从而体验感悟教材知识,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本文就此谈一些肤浅的见解。  一、关注生活常识,感受学习乐趣  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期刊
在东北,家家户户都离不开饺子,尤其是逢年过节,饺子更是必不可少的硬菜。作为中国传统美食,饺子早在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便有记载:“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而继承中国传统美食内涵的匡记饺子,因选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细,价格之亲民,味道之纯粹,广受锡城市民的喜爱。  历程:创业是一条回归的路  匡记很早就进入无锡,从第1家店到现在的8家店,每一家生意都十分火爆。论资历,无锡的水饺店都要喊它一声
期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我国农业发展上的作用日益凸显。2017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我们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资源学家、农业与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学科带头人孙九林。  孙九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国家环境信息化专家咨询委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盛泽南麻地处鱼米之乡,周围农田环绕,每到秋天,田间散发着清香,那成片的金色稻子整齐地排列着,一片丰收的景象。南麻幼儿园倡导“真趣”教育,而这一淳朴、自然的稻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立足本土,以稻资源为载体,开展《稻趣》微项目实践研究活动。  一、亲近稻草,在教学生成中提炼稻趣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