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迎考是一个化蝶的过程,须经历破茧时剧烈的阵痛,只要你坚持,终能自由飞舞天空;也有人说,迎考是一个登山的过程,须经历曲折和坎坷的困境,只要你不停地登攀,就会尽情享受美景。虽然2008高考的脚步已渐渐远去,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仍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在此我以地理学科的学习为例,和大家简单交流一些思路方法,希望对选学地理的学弟学妹有所帮助。
一、重视课本,认真读书
进入高三,堪比华尔街的生活节奏、繁重的作业压力,让我们常常觉得“烦”。每当此时,我便一遍一遍地自问:我怎样才能跨过这道坎?时间能洗涤一切,而心灵强大的人能拨快时钟,干净利索地把烦恼消化掉。
烦恼时,我从最“简单”的事做起——读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也可以通过课程标准来读书,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特别是课本中的地理原理要熟记于心。地理课本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书中有许多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漫画、地理照片和地理图表等。这些图、画、表和照片,是组成地理课本的有机部分,要给予特别的重视,领会其所说明的问题。
很多同学不愿意看书,认为课本的内容太简单,看课本很枯燥。但越是基础,我们越要好好打牢,因为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课本图表的变式题。所以我们不仅要仔细地读,还要富有激情地读,用这种激情让自己学会快乐学习!
我们年级常常考第一的女孩,对教材就相当地熟悉。有一次,我向她请教一道题,她告诉我:这道题考了三个知识点,它们分别在某某教材第几章第几页,大概在左上角、右下角等。对教材熟悉到这个地步,至少看了十几遍,而我只看了四五遍。所以,她是学校状元,而我位列三十几名。
二、聪明听课,做好笔记
记课堂笔记是学习的好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课后复习巩固打好基础。但周边有许多同学不会做地理课堂笔记,往往是将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一古脑儿地记下来,把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结果上课吋手忙脚乱,下课后仍然一知半解,效果不好。在我看来,无论是做笔记还是做自己的习题,都不能占用听讲的时间。课上听讲是复习的主体,是把握老师复习思路的关键,也是复习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对此,我的方法是上课时只记关键词,但课后一定要补充完整。笔记分章节、分点,定期整理总结,总结不仅包括总结每一章节或是每一个知识模块内重要的知识点,还包括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答题细节的总结,把解题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知识融会贯通,为日后打好基础。
三、整理错题集,规范答题
进入高三后,地理老师要求我们整理自己的错题集,从周练试卷到市模拟统考试卷都要仔细地分析,从分析中总结出引起考试成绩变动的原因。她从不赞成盲目做题,常说这样一句话:“订正比课外充电有用得多,鱼网再大有洞也白搭。”
对错题集的整理,我的基本做法是:纸张从中间对折,一分为二,试卷中原本怎么错的就依样写在左边,而在相应的右边将准确答案附上。这里尤其要注意标准答案所用的关键“字眼”,因为地理答题特别强调规范,往往不太使用“大概、可能”等字眼,而尽量使用专业术语,有的时候还会加上自己的小批注。
关于错题集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就是:不是你记下一本错题集就行了,一定要每隔一定时间(如一个星期),回过头把上一阶段错过的题目。遮住正确答案重新做一遍,是做,不是看。温故而知新是硬道理。
四、摸索方法,有效记忆
1 用表格的方法加强整体性记忆
如对于黄河的学习要掌握发源地(巴颜喀拉山),人海口(注入渤海),上中下游分界及各段特点(如下表所示)。
这个表格又可以延伸出:各河段特点形成的原因、各河段干支流形状、黄河水患(凌汛,洪水)形成的原因、黄河下游水资源问题(如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产生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记成一张简单的表格,然后向其它方向拓展。
2 多用因果联系法、类比法
(1)因果联系法如要掌握南北纬30°~40°大陆西侧的地中海气候,就得理解它的形成原因——盛行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气候的成因决定了它独特的气候特点——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表现在对农业生产的光、热、水的影响有:①光能充足,晴日多,有利于生物体内糖分的积累;②热量丰富,有利于高温作物的生长;③年降水量适中,但降水集中在冬季,水分显得相对过多;而夏季干燥少雨,对作物生长而言水分又不足。这样的气候特点作用于植物,形成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影响到农业生产——极有利于橄榄、葡萄、无花果、柑橘等作物的生长。
(2)类比法对于有些知识点要进行相应的拓展和迁移,学会举一反三,把相似、相近的知识联系起来。如德国鲁尔区、北美洲五大湖地区与我国东北部老工业区,都是以资源为基础的重工业区,发展时遇到相似的问题。将有相似性的区域或事物联系起来记忆,由此我们便可以借鉴美国、德国成功转型的经验,以此振兴我国老工业区。
其实,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难以趋同。我只能将自己浅显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听了要思考,看了要动脑;奋斗志不屈,努力意不挠;试图穿云霄,但做先飞鸟。
让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互相探讨的热情和持久的耐心来迎接这段“有风雨,有彩虹,有荆棘,有鲜花”的高三生活。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你会发现自己潜力无穷。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08届高三(5)班学生,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高考总分376分,地理成绩A 。
一、重视课本,认真读书
进入高三,堪比华尔街的生活节奏、繁重的作业压力,让我们常常觉得“烦”。每当此时,我便一遍一遍地自问:我怎样才能跨过这道坎?时间能洗涤一切,而心灵强大的人能拨快时钟,干净利索地把烦恼消化掉。
烦恼时,我从最“简单”的事做起——读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也可以通过课程标准来读书,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特别是课本中的地理原理要熟记于心。地理课本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书中有许多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漫画、地理照片和地理图表等。这些图、画、表和照片,是组成地理课本的有机部分,要给予特别的重视,领会其所说明的问题。
很多同学不愿意看书,认为课本的内容太简单,看课本很枯燥。但越是基础,我们越要好好打牢,因为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课本图表的变式题。所以我们不仅要仔细地读,还要富有激情地读,用这种激情让自己学会快乐学习!
我们年级常常考第一的女孩,对教材就相当地熟悉。有一次,我向她请教一道题,她告诉我:这道题考了三个知识点,它们分别在某某教材第几章第几页,大概在左上角、右下角等。对教材熟悉到这个地步,至少看了十几遍,而我只看了四五遍。所以,她是学校状元,而我位列三十几名。
二、聪明听课,做好笔记
记课堂笔记是学习的好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课后复习巩固打好基础。但周边有许多同学不会做地理课堂笔记,往往是将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一古脑儿地记下来,把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结果上课吋手忙脚乱,下课后仍然一知半解,效果不好。在我看来,无论是做笔记还是做自己的习题,都不能占用听讲的时间。课上听讲是复习的主体,是把握老师复习思路的关键,也是复习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对此,我的方法是上课时只记关键词,但课后一定要补充完整。笔记分章节、分点,定期整理总结,总结不仅包括总结每一章节或是每一个知识模块内重要的知识点,还包括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答题细节的总结,把解题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知识融会贯通,为日后打好基础。
三、整理错题集,规范答题
进入高三后,地理老师要求我们整理自己的错题集,从周练试卷到市模拟统考试卷都要仔细地分析,从分析中总结出引起考试成绩变动的原因。她从不赞成盲目做题,常说这样一句话:“订正比课外充电有用得多,鱼网再大有洞也白搭。”
对错题集的整理,我的基本做法是:纸张从中间对折,一分为二,试卷中原本怎么错的就依样写在左边,而在相应的右边将准确答案附上。这里尤其要注意标准答案所用的关键“字眼”,因为地理答题特别强调规范,往往不太使用“大概、可能”等字眼,而尽量使用专业术语,有的时候还会加上自己的小批注。
关于错题集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就是:不是你记下一本错题集就行了,一定要每隔一定时间(如一个星期),回过头把上一阶段错过的题目。遮住正确答案重新做一遍,是做,不是看。温故而知新是硬道理。
四、摸索方法,有效记忆
1 用表格的方法加强整体性记忆
如对于黄河的学习要掌握发源地(巴颜喀拉山),人海口(注入渤海),上中下游分界及各段特点(如下表所示)。
这个表格又可以延伸出:各河段特点形成的原因、各河段干支流形状、黄河水患(凌汛,洪水)形成的原因、黄河下游水资源问题(如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产生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记成一张简单的表格,然后向其它方向拓展。
2 多用因果联系法、类比法
(1)因果联系法如要掌握南北纬30°~40°大陆西侧的地中海气候,就得理解它的形成原因——盛行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气候的成因决定了它独特的气候特点——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表现在对农业生产的光、热、水的影响有:①光能充足,晴日多,有利于生物体内糖分的积累;②热量丰富,有利于高温作物的生长;③年降水量适中,但降水集中在冬季,水分显得相对过多;而夏季干燥少雨,对作物生长而言水分又不足。这样的气候特点作用于植物,形成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影响到农业生产——极有利于橄榄、葡萄、无花果、柑橘等作物的生长。
(2)类比法对于有些知识点要进行相应的拓展和迁移,学会举一反三,把相似、相近的知识联系起来。如德国鲁尔区、北美洲五大湖地区与我国东北部老工业区,都是以资源为基础的重工业区,发展时遇到相似的问题。将有相似性的区域或事物联系起来记忆,由此我们便可以借鉴美国、德国成功转型的经验,以此振兴我国老工业区。
其实,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难以趋同。我只能将自己浅显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听了要思考,看了要动脑;奋斗志不屈,努力意不挠;试图穿云霄,但做先飞鸟。
让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互相探讨的热情和持久的耐心来迎接这段“有风雨,有彩虹,有荆棘,有鲜花”的高三生活。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你会发现自己潜力无穷。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08届高三(5)班学生,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高考总分376分,地理成绩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