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所以,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时刻注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留心观察生活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世界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世界万物的鲜明形象和画面,有声有色地进入儿童的认识,使之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辨别人间的真、善、美,寻求做人的真谛,在大自然中受到美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性情,启迪生活的哲理。写作的素材,就可以从这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取得。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
1.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
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1.2带着感情去观察:
学生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以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2积累写作素材
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形成一个系列。如“家乡美景”、“童年往事”、“春天的故事”……
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因为读是写的基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在课外阅读时,碰到有价值、写得精彩的名篇佳段,即把它存人作文材料库,在闲时朗读或背诵。这样,能逐步改造我们的语言,提高作文素质,写起作文来,才会运用自如。
3丰富写作素材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思维活跃,充满创造力。他们蕴藏着各种天赋,需要教师去精心开发。组织各种活动,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如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浏览、科技制作等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创造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创造性活动也有助于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作文。实践证明,各种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写起来得心应手,内容也富有情趣。如春天在桃花盛开的堤岸漫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春的气息;到“红领巾一条街”清扫街道,让学生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给贫困地区小朋友捐书捐物,让学生向同龄人献上一份爱心……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学生却在有意无意间得到许多写作素材。
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感受成功与失败,体味其中的焦虑与困惑,有了真情实感,再写作文时自然是水到渠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所以,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时刻注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留心观察生活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世界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世界万物的鲜明形象和画面,有声有色地进入儿童的认识,使之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辨别人间的真、善、美,寻求做人的真谛,在大自然中受到美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性情,启迪生活的哲理。写作的素材,就可以从这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取得。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
1.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
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1.2带着感情去观察:
学生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以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2积累写作素材
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形成一个系列。如“家乡美景”、“童年往事”、“春天的故事”……
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因为读是写的基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在课外阅读时,碰到有价值、写得精彩的名篇佳段,即把它存人作文材料库,在闲时朗读或背诵。这样,能逐步改造我们的语言,提高作文素质,写起作文来,才会运用自如。
3丰富写作素材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思维活跃,充满创造力。他们蕴藏着各种天赋,需要教师去精心开发。组织各种活动,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如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浏览、科技制作等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创造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创造性活动也有助于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作文。实践证明,各种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写起来得心应手,内容也富有情趣。如春天在桃花盛开的堤岸漫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春的气息;到“红领巾一条街”清扫街道,让学生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给贫困地区小朋友捐书捐物,让学生向同龄人献上一份爱心……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学生却在有意无意间得到许多写作素材。
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感受成功与失败,体味其中的焦虑与困惑,有了真情实感,再写作文时自然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