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北湖区竹产业现状
北湖区毛竹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15.93万亩,立竹3590万根,年出竹量140万根,主要集中分布在仰天湖瑶族乡芙蓉片区、大塘片区及才口水村、天湖岭村,鲁塘镇南溪片区及大山里村,保和瑶族乡月峰片区及七姊石村等西南山区。目前,全区有竹产业相关企业30余家(其中竹筍加工企业1家,竹深加工企业3家,其余均为家庭式粗加工小作坊),省楠竹示范合作社1家,竹产业年产值约3100万元,其中竹笋年产值1100万元;原竹销售年产值800万元;粗加工竹产品年产值600万元;精加工竹产品年产值600万元,占全区林业总产值的18%。
二、北湖区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竹林单位产量产值低。年产竹笋、竹子量少且价值低,全区竹林总面积15.93万亩,年出竹量只有140万根,亩产毛竹不到10根;由于直接售卖原竹或粗放加工产品,竹子综合利用率低,其附加值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附加值减少,全区竹产业年产值只有3100万元,年均亩产值200元不到,属低收入竹林。
(二)竹产业深加工企业少。全区只有竹产业相关企业30余家,且有技术含量的精深加工竹企业只有4家,比例只有13.3%。且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少,新技术应用少,高科技产品少,导致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
(三)竹产业基础条件落后。北湖区竹林大部分处于西南山区,山高路陡,交通条件落后,全区目前高标准竹林道只有不到50公里,大部分属于泥泞小路,采伐主要靠人工,缺少机械化作业,导致竹产业成本高,造成产品利润低下,竞争力不强。
三、促进北湖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抓好行业指导。一是高起点规划。积极聘请专家科学编制北湖区“十四五”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并以“乡村振兴”及全域旅游为总抓手,将竹产业特别是楠竹产业发展纳入北湖区“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中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布局。二是高规格重视。高规格成立北湖区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组建竹产业协会,明确管理主体,加强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相互协作,强化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解决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快速推进北湖区竹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盘活现有资源。积极探索竹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的竹产业发展模式。将现有的毛竹资源,根据竹种类、品质及路途远近,与相关竹加工企业签订基地协议,由竹加工企业统一管理和经营,实现多元化发展和现有资源最大化利用。四是高标准管理。联合自然资源(林业)、应急、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对竹产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消防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确保有序发展,实现规范经营。同时,鼓励竹产业企业创建符合自身产品特色的名优品牌或注册商标,扩大产品社会影响力。
(二)强化政策扶持,抓好招商引资。一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结合北湖区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符合北湖区竹产业发展实际的优惠政策,对竹产业加工企业在用地审批、规划许可、环境评估、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推行竹产业项目点状供地、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协调解决竹产业项目落地难等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毛竹低改项目,加大地方财政对竹产业的资金投入。二是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北湖区竹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在华塘镇油山村或保和瑶族乡花园村调整规划100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竹产业园区,并完善供电、供水、消防、网络、污水管网建设,保障优质竹产业企业快速入驻。同时,加大高标准竹林道建设力度,保障三级公路率50%以上,解决毛竹出山难、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北湖区现有竹资源,加强项目包装整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竹产业招商引资。鼓励辖区农村能人、回乡创业人员、家庭农(林)场主,发展市场青睐的竹产业。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进驻北湖区竹产业园区发展竹产业,开发高端竹产品或休闲竹工艺品,对科技含量高的入驻竹产业园区企业进行以奖代投,或减免相关租金及税收等政策。
(三)强化科技投入,抓好单位产出。一是制定竹产业准入门槛。充分整合现有竹资源,引入项目预评估机制,提高竹产业“亩产”收益,引导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竹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竹子附加值高的企业入驻竹产业园区。对竹资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低、污染大、竹制品没有市场竞争力的竹加工企业不予准入。二是加大竹林技术改造。通过毛竹地产林改造、毛竹水肥管理等措施,不断增加丰产竹林,提高单位毛竹产量和质量。同时,鼓励现有竹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进行自主科技创新,创建竹产业行业标准;或引进高技术生产线,提高竹产品价值和毛竹附加值。三是积极引进新竹种。积极引种以生产竹笋为主要产品的雷竹等市场畅销和消费者青睐的新竹种,发展雷竹示范基地,并进行规模化种植,辐射带动基地周边老百姓发家致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和北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北湖区林业局年度统计数据
北湖区毛竹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15.93万亩,立竹3590万根,年出竹量140万根,主要集中分布在仰天湖瑶族乡芙蓉片区、大塘片区及才口水村、天湖岭村,鲁塘镇南溪片区及大山里村,保和瑶族乡月峰片区及七姊石村等西南山区。目前,全区有竹产业相关企业30余家(其中竹筍加工企业1家,竹深加工企业3家,其余均为家庭式粗加工小作坊),省楠竹示范合作社1家,竹产业年产值约3100万元,其中竹笋年产值1100万元;原竹销售年产值800万元;粗加工竹产品年产值600万元;精加工竹产品年产值600万元,占全区林业总产值的18%。
二、北湖区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竹林单位产量产值低。年产竹笋、竹子量少且价值低,全区竹林总面积15.93万亩,年出竹量只有140万根,亩产毛竹不到10根;由于直接售卖原竹或粗放加工产品,竹子综合利用率低,其附加值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附加值减少,全区竹产业年产值只有3100万元,年均亩产值200元不到,属低收入竹林。
(二)竹产业深加工企业少。全区只有竹产业相关企业30余家,且有技术含量的精深加工竹企业只有4家,比例只有13.3%。且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少,新技术应用少,高科技产品少,导致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
(三)竹产业基础条件落后。北湖区竹林大部分处于西南山区,山高路陡,交通条件落后,全区目前高标准竹林道只有不到50公里,大部分属于泥泞小路,采伐主要靠人工,缺少机械化作业,导致竹产业成本高,造成产品利润低下,竞争力不强。
三、促进北湖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抓好行业指导。一是高起点规划。积极聘请专家科学编制北湖区“十四五”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并以“乡村振兴”及全域旅游为总抓手,将竹产业特别是楠竹产业发展纳入北湖区“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中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布局。二是高规格重视。高规格成立北湖区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组建竹产业协会,明确管理主体,加强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相互协作,强化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解决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快速推进北湖区竹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盘活现有资源。积极探索竹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的竹产业发展模式。将现有的毛竹资源,根据竹种类、品质及路途远近,与相关竹加工企业签订基地协议,由竹加工企业统一管理和经营,实现多元化发展和现有资源最大化利用。四是高标准管理。联合自然资源(林业)、应急、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对竹产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消防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确保有序发展,实现规范经营。同时,鼓励竹产业企业创建符合自身产品特色的名优品牌或注册商标,扩大产品社会影响力。
(二)强化政策扶持,抓好招商引资。一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结合北湖区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符合北湖区竹产业发展实际的优惠政策,对竹产业加工企业在用地审批、规划许可、环境评估、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推行竹产业项目点状供地、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协调解决竹产业项目落地难等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毛竹低改项目,加大地方财政对竹产业的资金投入。二是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北湖区竹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在华塘镇油山村或保和瑶族乡花园村调整规划100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竹产业园区,并完善供电、供水、消防、网络、污水管网建设,保障优质竹产业企业快速入驻。同时,加大高标准竹林道建设力度,保障三级公路率50%以上,解决毛竹出山难、运输成本高的问题。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北湖区现有竹资源,加强项目包装整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竹产业招商引资。鼓励辖区农村能人、回乡创业人员、家庭农(林)场主,发展市场青睐的竹产业。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进驻北湖区竹产业园区发展竹产业,开发高端竹产品或休闲竹工艺品,对科技含量高的入驻竹产业园区企业进行以奖代投,或减免相关租金及税收等政策。
(三)强化科技投入,抓好单位产出。一是制定竹产业准入门槛。充分整合现有竹资源,引入项目预评估机制,提高竹产业“亩产”收益,引导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竹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竹子附加值高的企业入驻竹产业园区。对竹资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低、污染大、竹制品没有市场竞争力的竹加工企业不予准入。二是加大竹林技术改造。通过毛竹地产林改造、毛竹水肥管理等措施,不断增加丰产竹林,提高单位毛竹产量和质量。同时,鼓励现有竹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进行自主科技创新,创建竹产业行业标准;或引进高技术生产线,提高竹产品价值和毛竹附加值。三是积极引进新竹种。积极引种以生产竹笋为主要产品的雷竹等市场畅销和消费者青睐的新竹种,发展雷竹示范基地,并进行规模化种植,辐射带动基地周边老百姓发家致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和北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北湖区林业局年度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