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现代化技术与教育结合,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建设。利用新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树立有效的思维模式,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的教育。在现代化技术背景下,本文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以下称“基础”的核心),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把握好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基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所提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一、“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1.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高校课程知识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具有局限性,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及利用案例法,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模仿教学,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大多是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其任务要点。在整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中,教师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创新。
2.缺乏教学创新
由于专亚的新颖,在人才培养以及课程建设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创新。高校学生的培养并不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智慧课堂是基于智能化设备设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依据多媒体教学体系,增加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与师生互动性,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弊端。智慧课堂的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三部分,即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课前教学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规划和学习;课中教学主要针对课前学习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司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后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巩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课堂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3.新媒体技术的影响
高校“基础”教学中,理论教学是主要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加强对法治教育的讲解。课程实践,保证学生可以了解到思政课程的运营模式,也可以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真正内涵。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今后的自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4.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但是对于实践应用能力并没有全面系统的认知,在教学中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很多的高校学校在培养学生们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并没有挖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老师过于重视基本的训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充分,还有一些老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是关注学生们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的理解,保证能够修够学分,从不考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不会注重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许多的高校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确切的感受到思政课程的作用,对法律也缺乏一定的认知。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详解
1.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在“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认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精神层面上的引领旗帜,是人民凝聚力和集体力量的表现方式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不仅通过课堂课本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结合时事思想道德修养的方式让学生注重观察社会生活因为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体系而带来的实际变化,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认同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z.塑造理性精神
我国“基础”课程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具体成果的阐述和展示。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塑造学生的理性精神,通过在课堂中穿插分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等创新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堂形式中感受“基础”课程的魅力,在合作与竞争中培养起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建立起理性填密的知识体系和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将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3.提高法治意识
在“基础”课程知识体系中法律是占比显著的一个重要模块,其教学当然不能忽略刘学生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教师通过结合社会新闻、图文影音、相关影视等非常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传授,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教师还可以联合学校以及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法律讲座或者科普,通过法律专业人士的介绍和讲述,让学生对课本上的法律知识有更直观更通俗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养成法治习惯具有法治认知和情感,在让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学习更上一层楼的同时对法治社会的建设也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4.学会公共参与
“基础”课程知识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文字知识,它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认同和公共参与感,就要让学生感知到思想道德修养的真实存在,而不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师可以通过社会真实案例和相关管理决策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起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主人翁意识,能够对待日常生活严谨协调积累经验,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对话协商、沟通协作、组织表达等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三、建立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措施
1.建立清晰思维模式
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要有足够清晰的思维模式和理解思路。思想道德修养知识能够系统的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自我认知的思维导图,因此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道德修养基础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容易在思维导图中更快的找出相应的知识点,从而理解其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推行“三大环节”“四段式”教学过程,通过课程的整体设计、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三大環节”和实施任务驱动、课堂讲授、项目实践、总结提升“四段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系统的整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
“基础”课程的学习较为枯燥,在实践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明确知识点,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问题思考时,需要逐步形成思维导图,在脑海中想象自己以前了解的法律基础知识,将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较强的逻辑思维将他们整合起来,哪些是没有用的知识点,哪些是有用的知识点,一步步进行筛选。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但是由于时间需要压缩到十分钟以内,教学的目的就有几大板块。首先是偏向于概述类的知识提纲微课,这一类型的微课给学生一个总体上的大致把握,利于学生的预习与课堂学习。
3.探究多种理解方式
“基础”课程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因此大学生在思考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问题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原因是因为法律知识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太过于抽象,容易误导大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进入一个思维误区,从而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针对这种现象,大学生更加需要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来思考思想道德修养问题,快速清晰的看出问题的真实表述目的,得出相应的知识点,从而对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有更深的了解。
4.改变评价机制
翻转课堂的运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之前我们提到可以通过教学视频的制作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提供自主学习机会,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必须跟进评价技术,每个视频后紧跟几个相关问题以便学生自我检测,通过云平台及时汇总学生问题,总结学生学习情况。这里我们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同于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复习回顾过程,可以及时反思,深化理解,内化知识,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捕捉自身不足,明确自己的思维盲区,使学习更具针对性。通过评价机制的改变,学生获得实证性的资料,教师更了解学生。
5.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实践能力的锻炼是极为有效的。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们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内容为学生们提供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然后引导学生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基础”课程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师,优质的师资资源,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具备多种教学方式。学校还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不断的优化自身,以便满足相关的实践教育相关要求,教师积极的对教学案例进行探讨,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模块化跨专业课程的知识,不断的改进与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辅助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
6.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校园资源建设中,需要加大对教学资源库的整合,学校需要认识到不仅仅需要提高资金支持,更多的需要对学校的教师资源,学习环境以及教学设施进行整合。在高校学校的资源整合中,需要梳理校内的资源,随后调查学生的发展以及不同课程的资源需求,从而确立相关的管理系统,全面的对资源库进行整理。由于校内的教学资源种类较多,面对不同属性的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使用,更加有效的帮助学校建立教学资源库。在建设时,需要针对教学需求进行资源引入,对于效果不明显的资源进行处理,提高资源库的质量。
7.拓展和整合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并及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
资源的搜集是整个资源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学校对资源的引入方式单一,大多通过书籍,网站资料进行整合。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学校可以通过数字化媒体进行资源的引入,同时可以利用校企合作进行资源的分配。在引入后,可以利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对整个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分类,根据不同的专业以及专业之间的连通性进行相关系统的设置。在建设资源库时,可以建立相关的借阅购买系统,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线上查询,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院校的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地融合内化,才能将其融入学生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知识体系之中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对学生负责,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解决为学生提供適当的帮助,为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军虎.从拼盘、耦合到一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6次修订的逻辑性探微[J].高教学刊,2019(25).
[2]郭永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知识经济,2019(36).
[3]张琴.解构与整合——如何处理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部关系[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2(04).
[4]朱文君.构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8(22).
[5]林姿好.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大学生的重要性[J].才智,2019(14).
[6]庞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探索[J].国际公关,2019(04).
[7]钟二宝,曹亚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8).
本文系六盘水师范学院2017年精品课程项目(项目编号:LPSSYjp-kc201703)建设成果。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一、“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1.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高校课程知识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具有局限性,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及利用案例法,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模仿教学,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大多是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其任务要点。在整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中,教师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创新。
2.缺乏教学创新
由于专亚的新颖,在人才培养以及课程建设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创新。高校学生的培养并不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智慧课堂是基于智能化设备设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依据多媒体教学体系,增加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与师生互动性,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弊端。智慧课堂的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三部分,即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课前教学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规划和学习;课中教学主要针对课前学习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司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后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巩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课堂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3.新媒体技术的影响
高校“基础”教学中,理论教学是主要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加强对法治教育的讲解。课程实践,保证学生可以了解到思政课程的运营模式,也可以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真正内涵。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今后的自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4.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但是对于实践应用能力并没有全面系统的认知,在教学中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很多的高校学校在培养学生们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并没有挖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老师过于重视基本的训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充分,还有一些老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是关注学生们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的理解,保证能够修够学分,从不考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不会注重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许多的高校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确切的感受到思政课程的作用,对法律也缺乏一定的认知。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详解
1.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在“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认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精神层面上的引领旗帜,是人民凝聚力和集体力量的表现方式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不仅通过课堂课本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结合时事思想道德修养的方式让学生注重观察社会生活因为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体系而带来的实际变化,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认同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z.塑造理性精神
我国“基础”课程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具体成果的阐述和展示。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塑造学生的理性精神,通过在课堂中穿插分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等创新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堂形式中感受“基础”课程的魅力,在合作与竞争中培养起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建立起理性填密的知识体系和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将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3.提高法治意识
在“基础”课程知识体系中法律是占比显著的一个重要模块,其教学当然不能忽略刘学生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教师通过结合社会新闻、图文影音、相关影视等非常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传授,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教师还可以联合学校以及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法律讲座或者科普,通过法律专业人士的介绍和讲述,让学生对课本上的法律知识有更直观更通俗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养成法治习惯具有法治认知和情感,在让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学习更上一层楼的同时对法治社会的建设也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4.学会公共参与
“基础”课程知识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文字知识,它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认同和公共参与感,就要让学生感知到思想道德修养的真实存在,而不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师可以通过社会真实案例和相关管理决策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起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主人翁意识,能够对待日常生活严谨协调积累经验,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对话协商、沟通协作、组织表达等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三、建立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措施
1.建立清晰思维模式
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要有足够清晰的思维模式和理解思路。思想道德修养知识能够系统的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自我认知的思维导图,因此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道德修养基础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容易在思维导图中更快的找出相应的知识点,从而理解其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推行“三大环节”“四段式”教学过程,通过课程的整体设计、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三大環节”和实施任务驱动、课堂讲授、项目实践、总结提升“四段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系统的整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
“基础”课程的学习较为枯燥,在实践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明确知识点,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问题思考时,需要逐步形成思维导图,在脑海中想象自己以前了解的法律基础知识,将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较强的逻辑思维将他们整合起来,哪些是没有用的知识点,哪些是有用的知识点,一步步进行筛选。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但是由于时间需要压缩到十分钟以内,教学的目的就有几大板块。首先是偏向于概述类的知识提纲微课,这一类型的微课给学生一个总体上的大致把握,利于学生的预习与课堂学习。
3.探究多种理解方式
“基础”课程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因此大学生在思考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问题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原因是因为法律知识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太过于抽象,容易误导大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进入一个思维误区,从而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针对这种现象,大学生更加需要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来思考思想道德修养问题,快速清晰的看出问题的真实表述目的,得出相应的知识点,从而对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有更深的了解。
4.改变评价机制
翻转课堂的运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之前我们提到可以通过教学视频的制作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提供自主学习机会,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必须跟进评价技术,每个视频后紧跟几个相关问题以便学生自我检测,通过云平台及时汇总学生问题,总结学生学习情况。这里我们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同于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复习回顾过程,可以及时反思,深化理解,内化知识,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捕捉自身不足,明确自己的思维盲区,使学习更具针对性。通过评价机制的改变,学生获得实证性的资料,教师更了解学生。
5.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实践能力的锻炼是极为有效的。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们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内容为学生们提供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然后引导学生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基础”课程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师,优质的师资资源,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具备多种教学方式。学校还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不断的优化自身,以便满足相关的实践教育相关要求,教师积极的对教学案例进行探讨,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模块化跨专业课程的知识,不断的改进与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辅助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
6.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校园资源建设中,需要加大对教学资源库的整合,学校需要认识到不仅仅需要提高资金支持,更多的需要对学校的教师资源,学习环境以及教学设施进行整合。在高校学校的资源整合中,需要梳理校内的资源,随后调查学生的发展以及不同课程的资源需求,从而确立相关的管理系统,全面的对资源库进行整理。由于校内的教学资源种类较多,面对不同属性的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使用,更加有效的帮助学校建立教学资源库。在建设时,需要针对教学需求进行资源引入,对于效果不明显的资源进行处理,提高资源库的质量。
7.拓展和整合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并及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
资源的搜集是整个资源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学校对资源的引入方式单一,大多通过书籍,网站资料进行整合。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学校可以通过数字化媒体进行资源的引入,同时可以利用校企合作进行资源的分配。在引入后,可以利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对整个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分类,根据不同的专业以及专业之间的连通性进行相关系统的设置。在建设资源库时,可以建立相关的借阅购买系统,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线上查询,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院校的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地融合内化,才能将其融入学生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知识体系之中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对学生负责,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解决为学生提供適当的帮助,为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军虎.从拼盘、耦合到一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6次修订的逻辑性探微[J].高教学刊,2019(25).
[2]郭永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知识经济,2019(36).
[3]张琴.解构与整合——如何处理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部关系[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2(04).
[4]朱文君.构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8(22).
[5]林姿好.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大学生的重要性[J].才智,2019(14).
[6]庞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探索[J].国际公关,2019(04).
[7]钟二宝,曹亚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8).
本文系六盘水师范学院2017年精品课程项目(项目编号:LPSSYjp-kc201703)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