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工作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w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人类认识自然要靠观察和实验,人类传承自然科学知识也要靠观察和实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而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为以后的实验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一线的化学教师,笔者就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2 转变教师观念,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变化的人才,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虽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明白实验原理,明白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更高目标。所以,教师引路人的角色至关重要。
  3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1 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
  以往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演示实验往往因可见度不够而影响教学效果,看不清楚的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实验能力。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学到的可燃气体纯度的检验及发生泄漏时应及时采取的措施、防止强腐蚀药品对人体或衣物等腐蚀的措施、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及处理、规范使用仪器等技能,都是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基本技能,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2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因为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机结合。传统实验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只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探求未知奥秘的行为,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认真操作,不认真观察现象,学习不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探究,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
  3.3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亲自实验并解答,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不要急于下结论。课前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后能独立操作并完成实验,并且能够独立处理实验数据,分析推证实验结果,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发挥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4 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学”是为了更好的“用”,而学生的实验操作也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的45分钟里。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及家庭实验,能增加其实验探索的机会。既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野鸡坨中学)
其他文献
通过对加拿大博物馆里的化石进行研究,科学家最近辨认出两种此前未知的角龙(有角的恐龙)。其中一种身长大约2米,头部有短皱褶,喙像鹦鹉,颚似小斧。
科学家于2012年5月宣布,观测到一个黑洞吞噬一颗恒星。而科学家一直在怀疑,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中心,也潜伏着一个超大黑洞,它撕碎恒星,上演着一幕幕“宇宙谋杀大戏”。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4大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化学教学中应
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在荷兰画家梵高(1853-1890)最著名的作品——《向日葵》系列画中,有一种有着黄色“双重花瓣”的变异花,它与常见的单一、扁平的轮生小花明显有别,前者的内部盘
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自然科学理论的基础。传统教学方法下的实验课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例如:课堂效率低,课堂内容量小,知识点独立,缺乏相关的背景资料等等。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我们可以尝试着将此手段引入实验课的课堂教学,让实验课教学丰富起来,生动起来。将多媒体用到实验课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增加背景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形成完
目的:观察佛甲草提取液对小鼠血清、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对小鼠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小鼠血清、肝组织中MDA含量及SOD活性,并采用耐寒、耐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面,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当前学英语和学母语比较,语言环境差异很大,因此要完成英语学科的教学任务,必须在改进方法上多下功夫。笔者认为,高三英语教学应该是掌握基础知识与发展听、说、读、写能力齐头并进。因而在高三英语教学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