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进入高一时,很多同学采用了初中学习物理的方式,仅仅依靠上课听一听、下课做做作业,而不做笔记、不阅读课本,结果开始成绩还可以,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对概念和规律理解不深刻,导致越到后来成绩越下滑。其原因是因为自学能力没跟上。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高中时成绩不理想,走上社会以后会难以从事新的工作并提高其业务水平,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不需要教,而是他们自己能研究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
高中生已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他们开始自己探索分析周围事物,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认识观。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鼓励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主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动地统一起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中不断丰富知识,增加才干。
一、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要把学习的方法转化成学习的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地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的适当时候把“钥匙”教给学生,让学生拿着“钥匙”自己打开知识的大门。首先课间预习是个关键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弄明白各物理量的意义,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知识点,找出重难点,并做出标记,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及时突破、攻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
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积极地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在开始的时候教师的引导监督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上较难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点拨、解难,学生集体自学。教师点出有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和发表看法,同时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逐步完善,弄懂变通,化难为易。高中生必须具备探索性学习的能力,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一起探讨研究,同时还要解答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形成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有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同;有些物理量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器材不同等等。如果教师遇到什么讲什么,学生遇到什么学什么,学生头脑里就会很乱,应用时混淆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分析比较,找出各知识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抓住实质。如“恒定电流”一章讲电源的电动势的测量时,课本上在不同的地方逐次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法:理想电表直接测量法,课文例题中用了一电表和两个定值电阻的方法,学生实验时用了伏安法。只有学生认真地分析前后联系,进行总结归纳,才会有收获,知识和能力才会双丰收。
四、自学习惯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我们的教学工作旨在让学生把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逐渐上升到基本概念、公式、图像和规律,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认真审题,写出解题思路,运用概念、公式和规律列出式子,做出解答,并讨论答案是否有道理。对做错的题必要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讲出错解的过程,让学生在纠错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对通过自学尝到甜头的学生及时鼓励,使他们更自主地、主动地去自学。毕竟好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
总之,根据自学能力的心理结构培养高中生的物理自学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陈家中学)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不需要教,而是他们自己能研究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
高中生已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他们开始自己探索分析周围事物,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认识观。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鼓励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主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动地统一起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中不断丰富知识,增加才干。
一、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要把学习的方法转化成学习的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地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的适当时候把“钥匙”教给学生,让学生拿着“钥匙”自己打开知识的大门。首先课间预习是个关键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弄明白各物理量的意义,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知识点,找出重难点,并做出标记,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及时突破、攻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
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积极地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在开始的时候教师的引导监督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上较难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点拨、解难,学生集体自学。教师点出有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和发表看法,同时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逐步完善,弄懂变通,化难为易。高中生必须具备探索性学习的能力,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一起探讨研究,同时还要解答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形成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有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同;有些物理量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器材不同等等。如果教师遇到什么讲什么,学生遇到什么学什么,学生头脑里就会很乱,应用时混淆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分析比较,找出各知识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抓住实质。如“恒定电流”一章讲电源的电动势的测量时,课本上在不同的地方逐次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法:理想电表直接测量法,课文例题中用了一电表和两个定值电阻的方法,学生实验时用了伏安法。只有学生认真地分析前后联系,进行总结归纳,才会有收获,知识和能力才会双丰收。
四、自学习惯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我们的教学工作旨在让学生把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逐渐上升到基本概念、公式、图像和规律,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认真审题,写出解题思路,运用概念、公式和规律列出式子,做出解答,并讨论答案是否有道理。对做错的题必要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讲出错解的过程,让学生在纠错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对通过自学尝到甜头的学生及时鼓励,使他们更自主地、主动地去自学。毕竟好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
总之,根据自学能力的心理结构培养高中生的物理自学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陈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