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数控铣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模块二项目二数控铣床对刀为例,阐述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数控专业在“互联网+”数控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模式的探索实践。
[关 键 词] “互联网+”;数控实训教学考核评价;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228-02
近年来,“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信息化教学创新和发展的深入,教师的“互联网+教”、学生的“互联网+学”及“互联网+评价”已经逐渐深入教学活动全过程,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一、现状
以往我校数控专业在数控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为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50%,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为相应的理论卷面成绩,而平时成绩根据我们实训课的实际情况,以实际完成实训项目或任务后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为依据,教师进行批改附分,最后所有项目成绩分数的总和进行平均即为平时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模式导致我校数控专业实训教学只看结果,不注重学生实训过程,无法体现我校数控专业的职业特色(重学生技能形成),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二、“互联网+数控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针对我校数控专业的这种现状,结合“互联网+”教育背景,2017年以来,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实训教学”模式,将“互联网+评价”作为“互联网+实训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认为科学有效的“互联网+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因此,我校数控专业依托“‘互联网+实训教学’模式”课题组提出的观点思路,将实训课程的总体考核评价模式改为实训成绩×50%+半期考成绩×20%+期末成绩×30%,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为相应的理论卷面成绩,实训成绩则采用过程性的评价模式,具体过程为:(1)数控实训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将实训课程的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教学内容制作出项目实施任务单及项目量化考核表。(2)当任务单的任务需要进行考核评价时,将此任务做成一个考核点,结合平台功能,将考核过程进行记录或直接评分。(3)由教师将这些实训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及任务单的自评及互评分进行分析,填写该项目的总评表,然后通过平台发给学生,以便学生知道自身不足,进行改进。(4)将期末的实训分为将这门课所有项目的总评分进行汇总平均,再乘以权重50%,即为学生在本门课中的实训成绩分数。这种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考核评价方式,不仅能时时跟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能时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及时知道自身不足,确保及时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下面我将以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数控铣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模块二项目二数控铣床对刀为例,来阐述我校数控专业在“互联网+数控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模式的探索实践过程。
三、理实一体化课程项目构建
数控铣削编程及加工是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课题组首先对教材进行编排调整,将实训课程划分为数控铣床的安全操作及维护、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训练3个模块,将每个模块项目化,再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每个项目中,本文中阐述的事例即选自改编后的模块二项目二数控铣床对刀。
四、数控铣床对刀项目“互联网+评价”考核评价模式探索实践
(一)项目教学策略及设计
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本项目课时安排为4个课时,教学策略及流程设计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初识对刀环节,利用教学平台布置任务,学生自主预习。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整个项目的教学设计为引导概念、分析原理、仿真突击、实战突破、点评小结五个环节。课后纠错提升环节,运用教学平台,进行复习总结、纠错提升,巩固教学效果。
(二)评价考核点的形成及实践过程
课前教师平台上布置完任务,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学生进行线上评论反馈,教师线上解答,最后学生完成预习小测。因此,课前的量化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观看学习视频及资料的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视频学习时长)及相关的评论互动,可以了解到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及资料,完成预习小测,可以进一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
课中五个环节中,根据本项目的重点、难点及设计好的学生项目任务单中的任务,确定出需要在分析原理、仿真突击、实战突破这三个环节进行过程评价。分析原理环节,老师播放讲解理论微课,引导学生探索对刀步骤,进而归纳操作口诀。这个环节为本项目的教学重点,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安排了课堂小测,课堂小测直接出分数,老师可以时时了解学生对重点的掌握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或策略,学生可以时时了解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进而进一步巩固本项目的教学重点。仿真突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仿真软件完成X轴对刀,独立完成Y轴的仿真对刀,引导学生仿真对刀,帮助学生对操作步骤这一重点通过仿真实践有了质的理解。这一环节作为重点突破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这一环节评价设计的重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将这一环节学生的评价方式采用竞赛方式,运用教学平台计时功能,将学生的仿真操作时长进行记录,同时仿真软件时时录制学生操作过程,形成操作记录提交给老师。在实践过程中,这一环节的评价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战突破环节教学过程主要有四个部分:微课教学、直播示范、安全教育、实操演练。微课教学部分,主要是学生通过再次仔细观看对刀操作微课,使学生对本项目的难点——数控铣床对刀的质量控制方法有了理论上的认识,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控制方法的印象,熟记操作要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操作口诀“靠近时,调倍率”。学生有了理论基础以后,转移至数控铣床实训区,教师进行操作直播,边操作边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老师现场示范,将理论步骤与实际操作步骤进行融合记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两个教学过程为本项目的难点突破,是本项目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微课教学与操作直播示范后,马上進行课堂小测,测试结束后教学平台直接出成绩,学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正,及时补漏,为后续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上机床操作前的安全教育为实训课的常规教育内容,学生认真完成教学平台上的安全教育测试。安全教育测试完成后,各小组成员分别担任操作员(对刀操作)、检验员(记录评价操作员的职业素养、记录评价操作员的操作步骤)和记录员(拍摄记录操作员操作过程)三个岗位角色,一名学生完成实操项目后,进行岗位轮换,直到所有同学完成实训项目。学生完成操作后,将各自获得的数据及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最后点评小结环节,教师对本项目的实训进行小结点评,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后填写任务单上的自评、互评数据,最后将任务单收集上交。
课后,教师整理平台上的数据,逐个分析学生的操作视频,给出分析建议及得分。最后将综合表(模版如下图)、操作视频通过教学平台反馈给相应学生,学生通过客户端及时观看,回顾学习过程,找到自身不足,及时改正,为后续项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效果与反思
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依托“互联网+实训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数控实训教学考核评价”融入数控实训课中,将考核评价以过程的形式贯通课前、课中、课后,使学生获得了整个项目学习的过程数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探索实践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学生需要加强信息化客户端的培训,增强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其次,目前的实践探索模式还是以纸质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时间投入及信息化的运用水平要求高。今后课题组将致力于搭建一个更加优化的平台,争取所有评价能进行标准化、无纸化、时时化的操作,使学生与教师能更简单方便。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互联网+”;数控实训教学考核评价;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228-02
近年来,“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信息化教学创新和发展的深入,教师的“互联网+教”、学生的“互联网+学”及“互联网+评价”已经逐渐深入教学活动全过程,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一、现状
以往我校数控专业在数控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为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50%,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为相应的理论卷面成绩,而平时成绩根据我们实训课的实际情况,以实际完成实训项目或任务后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为依据,教师进行批改附分,最后所有项目成绩分数的总和进行平均即为平时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模式导致我校数控专业实训教学只看结果,不注重学生实训过程,无法体现我校数控专业的职业特色(重学生技能形成),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二、“互联网+数控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针对我校数控专业的这种现状,结合“互联网+”教育背景,2017年以来,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实训教学”模式,将“互联网+评价”作为“互联网+实训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认为科学有效的“互联网+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因此,我校数控专业依托“‘互联网+实训教学’模式”课题组提出的观点思路,将实训课程的总体考核评价模式改为实训成绩×50%+半期考成绩×20%+期末成绩×30%,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为相应的理论卷面成绩,实训成绩则采用过程性的评价模式,具体过程为:(1)数控实训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将实训课程的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教学内容制作出项目实施任务单及项目量化考核表。(2)当任务单的任务需要进行考核评价时,将此任务做成一个考核点,结合平台功能,将考核过程进行记录或直接评分。(3)由教师将这些实训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及任务单的自评及互评分进行分析,填写该项目的总评表,然后通过平台发给学生,以便学生知道自身不足,进行改进。(4)将期末的实训分为将这门课所有项目的总评分进行汇总平均,再乘以权重50%,即为学生在本门课中的实训成绩分数。这种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考核评价方式,不仅能时时跟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能时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及时知道自身不足,确保及时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下面我将以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数控铣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模块二项目二数控铣床对刀为例,来阐述我校数控专业在“互联网+数控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模式的探索实践过程。
三、理实一体化课程项目构建
数控铣削编程及加工是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课题组首先对教材进行编排调整,将实训课程划分为数控铣床的安全操作及维护、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训练3个模块,将每个模块项目化,再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每个项目中,本文中阐述的事例即选自改编后的模块二项目二数控铣床对刀。
四、数控铣床对刀项目“互联网+评价”考核评价模式探索实践
(一)项目教学策略及设计
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本项目课时安排为4个课时,教学策略及流程设计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初识对刀环节,利用教学平台布置任务,学生自主预习。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整个项目的教学设计为引导概念、分析原理、仿真突击、实战突破、点评小结五个环节。课后纠错提升环节,运用教学平台,进行复习总结、纠错提升,巩固教学效果。
(二)评价考核点的形成及实践过程
课前教师平台上布置完任务,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学生进行线上评论反馈,教师线上解答,最后学生完成预习小测。因此,课前的量化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观看学习视频及资料的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视频学习时长)及相关的评论互动,可以了解到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及资料,完成预习小测,可以进一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
课中五个环节中,根据本项目的重点、难点及设计好的学生项目任务单中的任务,确定出需要在分析原理、仿真突击、实战突破这三个环节进行过程评价。分析原理环节,老师播放讲解理论微课,引导学生探索对刀步骤,进而归纳操作口诀。这个环节为本项目的教学重点,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安排了课堂小测,课堂小测直接出分数,老师可以时时了解学生对重点的掌握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或策略,学生可以时时了解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进而进一步巩固本项目的教学重点。仿真突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仿真软件完成X轴对刀,独立完成Y轴的仿真对刀,引导学生仿真对刀,帮助学生对操作步骤这一重点通过仿真实践有了质的理解。这一环节作为重点突破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这一环节评价设计的重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将这一环节学生的评价方式采用竞赛方式,运用教学平台计时功能,将学生的仿真操作时长进行记录,同时仿真软件时时录制学生操作过程,形成操作记录提交给老师。在实践过程中,这一环节的评价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战突破环节教学过程主要有四个部分:微课教学、直播示范、安全教育、实操演练。微课教学部分,主要是学生通过再次仔细观看对刀操作微课,使学生对本项目的难点——数控铣床对刀的质量控制方法有了理论上的认识,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控制方法的印象,熟记操作要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操作口诀“靠近时,调倍率”。学生有了理论基础以后,转移至数控铣床实训区,教师进行操作直播,边操作边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老师现场示范,将理论步骤与实际操作步骤进行融合记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两个教学过程为本项目的难点突破,是本项目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微课教学与操作直播示范后,马上進行课堂小测,测试结束后教学平台直接出成绩,学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正,及时补漏,为后续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上机床操作前的安全教育为实训课的常规教育内容,学生认真完成教学平台上的安全教育测试。安全教育测试完成后,各小组成员分别担任操作员(对刀操作)、检验员(记录评价操作员的职业素养、记录评价操作员的操作步骤)和记录员(拍摄记录操作员操作过程)三个岗位角色,一名学生完成实操项目后,进行岗位轮换,直到所有同学完成实训项目。学生完成操作后,将各自获得的数据及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最后点评小结环节,教师对本项目的实训进行小结点评,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后填写任务单上的自评、互评数据,最后将任务单收集上交。
课后,教师整理平台上的数据,逐个分析学生的操作视频,给出分析建议及得分。最后将综合表(模版如下图)、操作视频通过教学平台反馈给相应学生,学生通过客户端及时观看,回顾学习过程,找到自身不足,及时改正,为后续项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效果与反思
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依托“互联网+实训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数控实训教学考核评价”融入数控实训课中,将考核评价以过程的形式贯通课前、课中、课后,使学生获得了整个项目学习的过程数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探索实践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学生需要加强信息化客户端的培训,增强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其次,目前的实践探索模式还是以纸质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时间投入及信息化的运用水平要求高。今后课题组将致力于搭建一个更加优化的平台,争取所有评价能进行标准化、无纸化、时时化的操作,使学生与教师能更简单方便。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