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时代特色与艺术风骨的“大诗”

来源 :江南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400l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南诗》以“我的中国时光”为主题,向全国诗人征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诗歌作品,营造新时代诗歌气场,承担新时代诗歌使命。这既增强了时代意识、使命意识和公共意识,又激发诗人理解时代、呼应时代和拥抱时代的责任与担当,进而写出富有时代特色和艺术风骨的“大诗”。
  “诗言志”“歌诗合为事而作”。千百年来,诗歌正是这样通过时代之声和心灵颤动传递下来。的确,如果面对时代和社会“失语”了,那么,诗人只能在阁楼里低吟浅唱或孤芳自赏。《江南诗》这次以“我的中国时光”为主题的诗歌征集作品,大多“讲品位、讲格调、讲气场”。诗人大多站在时代与人类的精神高地,关注时代、关注历史、关注生命、关注变化,进而体现出诗人应有的大境界和大胸怀。同时,诗人们抒写具有时代特色与艺术风骨相匹配的诗歌作品,开阖有度,呈现出高端飞拔的气质,充盈着昂扬的气势和气魄。一直以来,主题诗的创作就像是一次强大的“时代”呼唤,这个“时代”不是应景的、脸谱的“时代”,而是启开灵犀的“第一推动力”。这个“推动力”与急剧上扬的生命与经验的感悟“无缝对接”,最终形成诗人独有的时代体验的言说机制。以聂沛的《中国》为例:“中国,我的母亲”,这是一个最直接、最温情的象征。在许多人的眼里,母亲的颜容与风姿可谓千变万化,聂沛心中的母亲“是打鼓的汉子们的母亲/是躯干硬朗的思想者的母亲/是泥工、漆工、钳工及所有工匠的母亲/是一切战士、勇士和烈士的母亲/是出嫁时头上插一朵小菊/两眼噙双泪、一步一回头的/哑巴女儿的母亲”“是深入到每个温暖而低微之处/刻骨铭心的母亲/是怎么也说不完的母亲!”由此可见,哪怕是主题诗创作,哪怕像“母亲”这个被许多人惯用的时代母题和艺术符号,都不是简单的“诗句填空”,而是诗人敏锐的时代感悟、历史透视、艺术生成和灵性挥发的结果。
  按理说,与新中国前后相关联的东西很多。作为颂辞,追忆历史,缅怀先辈成了重要的一环。诗人万春来抒写的《那些永不褪色的记忆》,记录了“在嘉兴的南湖”“八月一日,南昌的枪声”“十月一日/一种声音响彻云霄”等重要的历史片断,从中“唱支山歌给党听”。同样,擅长抒怀的王贺文,不管是《永不下岗的哨兵》,还是《红色请柬》,以及《我有两个驕傲和自豪》,以自我亲身的经历、充满真挚的情感写出了对祖国的热爱,其诗“有血性有灵魂”,非常具有感染力。追忆历史,缅怀先辈,托物言志是最常见的一种写法。诗人黎平的托物,托的都是时代之物。有“穿过了岁月黑幕般的枪林弹雨”的八角帽,有“盖不住方志敏巨大的胸怀”的半块毛毯,有“系着一条红绫”的大刀,不管是其中的哪一物,都“让我们目睹革命的风暴是怎样凝固在一颗手工缝制的红五星上”。作为颂辞,的确需要大众化的诗歌,需要口口相传的献辞。当然,以“诗”为前提的大众化,不是一览无余、毫无蕴藉的浅显化,而是加强优秀诗歌在大众中的传播与赏读,让写作和阅读共同承担新时代诗歌的使命。作为农民诗人的李易农,他擅长在农事里“用手掌/从泥土地里擦亮的太阳”讴歌新中国。他对谷子,近似朝圣:“在日子盛大的餐桌上,占据着半壁江山”;他对高梁,似同己出:“在秋天,高粱掩饰不住内心的篝火/在阳光下开始一场又一场充满激情的演讲/它们说着爱,说着/被我们的民族无数次捂在胸膛的誓言”;他对土豆、南瓜、花生,似同家人:“相扶相携,把彼此的红色梦想/作为生命的底蕴”“开启了收获的盛大联欢”。是呀,来自土地的“盛大联欢”,这是新中国最值得颂扬的景观,因为改革开放的呼声首先来自“小岗村”。作为颂辞,就必须让语词“生津”,不仅仅是语意、语境、语势的“再造”与“漫延”,更重要的是它与时代的存储、生态的灵动、情愫的推进、意绪的饱和密不可分。正是那些像土豆、南瓜、花生、高梁、谷子等等作为新农村的表象,它属于生态文明,或社会化文明,诗人与之亲密的举动溢于言表。
  主题诗创作,我还把它归结为“规划性”写作。说到“规划”,我以为,大而言之为“时代意识”,小而言之为“主体意识”。《江南诗》这次以“我的中国时光”为主题的诗歌征集作品大多已紧紧地串联出:时代意识——主体意识——历史气场等“情愫链”。就拿黄晓平《我是长江》来说,长江,作为母亲河,一直成为歌颂祖国的母题。这首诗以“我”自喻长江的写法,既写“激流勇进的长江”,也写“热情洋溢的长江”,把长江“强悍粗犷”的伟力和“生命之交响”完美地呈现出来,显示出长江那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气势。同样,诗人陈云鹤则以大景别的铺排全景再现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发,恒远不息,坚毅如钢”的强盛之路。诗人西杨庄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颂辞,以“充满雄性的力量”讴歌了新中国七十年来“波澜壮阔的春潮”。另外,行业颂歌,也是主题诗创作较好的载体。晓弦的《水乡光明颂》写的就是电力工人作为“光的使者”“谱写出/一曲无愧于时代的光明颂……”。诗中,诗人运用拟人和神话的笔触,抒写“光的孩子”的成长壮大,最终“擎起天地间的大爱”。主题诗创作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抒情性。当然,抒情并不意味着只是单一的直抒胸襟。好的抒情诗,既要“纵情”,更要懂得“逃情”。有“逃情”,才有感情的“迂回”和思想的“拐点”。就拿米丽宏的《十月献辞》来说,诗人“纵情”“在一行行汉字里回归/犹如花儿向春天献出它的红/犹如叶子向盛夏献出它的绿/犹如一朵茉莉在晚风里/献出它的香气”;“逃情”在“回家的人都是辽阔的一部分”。于是,诗人所热爱的祖国“肯定不是一个肤浅的形容词”。的确,主题诗写作,单从“写”这个层面上来说,它很象是一座雕塑,要的就是情感的纹络和思想的肌里。参与《江南诗》“我的中国时光”为主题的诗人们,无疑都是“诗歌雕塑家”,他们的诗歌“刀法”各有特色,能够在准确的意象“穴位”、延拓的意境“时空”、质感的思想“肌里”和直观的时代“立面”上雕镂,这四位一体的“刀法”都属于主题诗创作特有的方法。
  总之,新时代的主题性诗歌创作与建设,就是要不断增强诗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构筑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就是要强调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汉诗如何实现最大化的诗义权力。因为我们有“兴观群怨”的诗学宗旨,有“风清骨峻”的审美追求,有“韵外之致”的艺术趣味,有“天籁本色”的创作理念,有“天人合一”的艺术理想。这些就是我们所要的诗义权力,一旦这个诗义权力被我们重视了被我们发现了被我们拥有了,那么,我们呼唤时代特色与艺术风骨的“大诗”就不是纸上谈兵了!
其他文献
就像今天  总有些無缘无故  无缘无故的  暴雨来临  无缘无故的  那么多人在车站  没地方落脚  无缘无故的  姑娘在黄昏转身离去  无缘无故的  人们都不说出一个人的名字  无缘无故的  如此刻  暴雨来临  如此刻  人们在白天点着蜡烛  如此刻  不信佛的人双手合十  如此刻
期刊
主持人语:   台州地区一直以来有着浓厚的诗歌氛围和广泛的诗歌写作群体,温岭市尤其如此,内有砥砺,外有交流,诗歌写作者有数十人众,维持着较好的诗歌传统,既有像江一郎、杨邪等具有影响的诗人,也有陈剑冰、藏马等优秀的诗人,紧随其后者不在少数。本期专题推出其中部分诗人,以便大家对温岭诗群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江离)  时至今日(七首)  ………………………………范蓓丽  在异乡,邂逅一条流浪狗  小黑,
期刊
漫步在古镇月河那古朴的  历经沧桑的石拱桥上  仿佛仍能感受到马家浜文化悠久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的烟云,曾在这里升腾  而眼前,恰似一位大师绘制的七彩画卷  傍晚,落日的余晖给天边的云带来了一抹潮红  它落在木结构民居的黑色屋顶  也落在桥下的月河上,缓缓流动的水面  有着江南水乡的温婉  翠鸟从一个枝头停栖到另一个上  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不同种类的狗在岸边相互嬉戏  一对对的青年男女挽着胳
期刊
风吹着有生之物  风吹着由古老献生给今天的这棵榛子树  风吹着明年还会出现在那座屋顶的瓦楞草  它像流水那般,随物赋形  风吹我们,吹着苦苦的,还在寻找洞穴的动物们  探测着人间的柔弱和堅挺。那些风留存的  巨隙细壑里,风寄放了我们的,榛子树的,瓦楞草的  如旧,如新,驱驰不定的印迹  而在神圣的黑夜里,风将吹遍大地  为让我们保持一种始终可见的自我的韧性
期刊
那时我们骑着单车,在桥下  穿行于人群中  头顶是弧形的夜空  那里有不曾消逝的安宁  我们的活力多么充沛  把众人甩在身后  骑三轮车的小贩在卖黑葡萄和山竹  奇异的味道一阵一阵地飘过  而树木依然站立,帮我们挡住一些灰尘  我感觉自己热极了,却还想再騎一会
期刊
如果只有人是最孤独的物种  那么万物发出的声响都是可原谅的  两只酒杯碰撞地一起,你能不能感知到  潮汐也会烂醉一滩  瞧,连宽宏无尽的海岸也无能为力  植物们在爆裂浆汁里枝节横生  问题的线索的确可以通过无理来解决  谁能叫醒。那些摇摇晃晃的船只  载上绳子断裂的声音  载上沙砾翻动的声音  载上天空空旷的声音  載上死者谈论的声音  让它一路漂泊,像云的样子  让抬头的人看到故乡的样子  把倾
期刊
如同破节的竹子。山的折痕  在边界点开光亮。它几乎是静止的,  流水向着花丛滑行——  有人在词语汹涌之处采集泉水。  有人陶醉于花田拐弯的香气。  更多的沉溺,正在堆积白色之光。  此時窗前有一场小雨正在  唤出我体内的另一场雨。  万物生长,构成我目光回收的图景。  你终将远离。你闪烁在花丛里的忧伤  仿佛失忆的光圈。黄昏降临,你看  一只鸽子正栖于夜色之中。
期刊
最好的归来  不是回到小镇北堍的某个书院  不是暮色静落在屋宇之间  不是好酒回归喉咙,天籁  回归耳际,知己回归身畔  不是古老瓦罐,回归新鲜炉火  不是一方小池  回归鱼戏莲叶的旧光景  是一个心里落滿风雨的人  经过了草、碎石、崎岖的路途  无论她曾经是温婉如浆果  还是暴烈如一场战争  一旦安静下来  就遇见了自己和最好的时光
期刊
我惊诧于戈壁  惊诧戈壁的空旷、辽阔、一望无际  我惊诧于戈壁  惊诧戈壁的落寞、荒凉、满目疮痍  我惊诧于戈壁啊  惊诧一见你,我便热泪盈眶,无限亲切  啊!戈壁,难道我是你前世的女儿?  你干癟的山丘啊,曾被我吮吸尽了乳汁?  啊!戈壁,难道我曾是你的一粒沙砾?  那此刻,能允我用泪水润泽你干裂的唇衣?  啊!戈壁,虽然你对我永远沉默不语  但一种强烈的亲情却充斥在我的心底  或许我的前世往生
期刊
霅水醒来  将折腾一夜的梦复平如初  柳枝牵出瑟瑟光亮  老油条炸出了新香  清晨在城池游走  我是说衣裳街  窸窸窣窣 为江南在起床  咳嗽敲击漆过的门牌  那些水乡会聚的眼睛  俯首趋前 在地摊左察右看  我们在书册里寻找精妙之句  人流里期盼故知佳人  在东城南港摊番薯地  我迄今未刨出真理之根  不忿诗人排列组合  在语言熔炉里日夜炼金  皴擦点然 浓淡干枯  一张宣纸席卷艺士之春  衣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