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者敦促珊瑚礁保护团体采取一种新的更大胆的方式,从局部和整体角度解决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他们建议,澳大利亚的政策制定者应在大堡礁42.5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内,用可再生能源代替煤电,发展陆基水产养殖,恢复或修复陆地植被和湿地。这些行动将能“减少全球排放,提高碳捕获,防止农业径流流向沿海珊瑚礁,改善人类生活和食品安全。”
说到珊瑚礁,知名度最高的恐怕就是澳洲大堡礁了。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珊瑚礁,遭受到海水升温的持续影响,在2016和2017年连续出现珊瑚大量白化的事件。2016年,海水升温在大堡礁远北部和北部造成超过26%和67%的珊瑚死亡。大堡礁中部和南部珊瑚死亡率在2016年相对较低,不过它们并未逃过一劫,2017年白化现象进一步恶化,并且对中部的影响更大。
纪录片《追逐珊瑚》也很直观地展示了大堡礁珊瑚白化的状况。在空中鸟瞰到的一片片白色、粉色或紫色的珊瑚正在宣告死亡的临近,而该片结尾处对世界珊瑚礁大会的记录和来自全球各地珊瑚礁的状况报告更是揭示了珊瑚礁在全球范围内面临海水升温造成的白化威胁。
那么,为什么海水升温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白化问题?
这要从珊瑚的生长环境说起。
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海水平均温度20%的等温线内,这是由于形成珊瑚礁的造礁石珊瑚对海水水温有着严格要求:多数造礁石珊瑚生活的适宜水温是18~29℃,过低和过高的水温都会造成造礁石珊瑚的白化和死亡。
由于造礁石珊瑚依赖于体内共生的虫黄藻的光合作用为其提供能量,所以多数的造礁石珊瑚生活在50米深度以浅的海水中,但有些无虫黄藻共生的非造礁珊瑚生活的深度可达数百甚至上千米。
正是由于虫黄藻和珊瑚虫的共生系统维持了珊瑚的生存和生长。但这个系统又是脆弱的,当海水温度上升超过正常温度3~4℃时.珊瑚与虫黄藻这一对好伙伴就会翻脸,虫黄藻会离开珊瑚虫,而珊瑚则因为缺少虫黄藻提供能量而饿死。
除了温度和深度,海水的盐度、水体内营养物含量、沉积物等因素都会影响造礁石珊瑚的分布,所以想要形成一个珊瑚礁,需要满足许多环境条件,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广阔的海洋中,珊瑚礁只占据了不到0.2%的面积。
但不要小瞧这0.2%的面积,这里的海洋生物种类占海洋生物总种类的四分之一,近三分之一的海洋鱼类生活在其中,因而珊瑚礁也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而除了白化外,珊瑚礁更是时刻遭受着过度捕捞、污染、海岸工程破坏、海水酸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疾病、长棘海星暴发等多种威胁。
再以中国的情况为例。截至2010年,中国广东、广西、海南沿岸的珊瑚礁在过去的30年中,由于人类活动破坏和污染已失去了80%的造礁石珊瑚数量;而南海的珊瑚岛礁尽管没有受污染的影响,但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和长棘海星的暴发,在近10~15年珊瑚平均覆盖率已从60%下滑至20%左右。
“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我们看到的照片中,都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珊瑚礁,然而并非如此。成片的死亡珊瑚骨骼留存于珊瑚礁上,在西沙洲的珊瑚礁上成群的长棘海星的暴发,如同蝗灾一样对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目前,在全球范围已经有超过一半珊瑚礁出现严重退化,但更严重的问题是,珊瑚礁的退化速度还会加快。如果人类不采取挽救措施,那么依照现在的退化速度,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能在本世纪末,就将从地球上消失。
“珊瑚教父”查理·维隆说:“在所有的海洋物种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海洋生物的一部分生命周期是要在珊瑚礁中度过的,珊瑚礁死了,这些生物就会随之灭亡,导致生态系统的混乱和崩溃。”
珊瑚礁的消失,对人类又会有哪些影响?
有人说没有什么影响,最多是少一些旅游景点嘛,毕竟居住在珊瑚礁附近的人不是很多。
这种看法实在是大错特错。
实际上,全球有5亿人依赖珊瑚礁生活,他们从珊瑚礁中获取食物、以珊瑚礁渔业养家、从事珊瑚礁旅游观光工作、依靠珊瑚礁保护自己的家园。如果没有珊瑚礁,他們将失去工作甚至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
在全球范围内,珊瑚礁为人类提供了价值27000亿美元的服务,其中包括渔业、旅游业、海岸保护、维持生态多样性、药品研制、教育产业等。珊瑚礁甚至还同国家领土与主权有密切关系,很多领海基点就是珊瑚礁形成的岛屿,譬如中国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点均为珊瑚岛礁。如果珊瑚礁退化,失去保护岛屿的功能,珊瑚岛礁就会在海水侵蚀与海浪和台风的破坏下缩小甚至消失,造成领海面积的缩小。
以西沙群岛举例来说,由于珊瑚礁鱼类以珊瑚作为其家园、产卵地或庇护所,所以西沙珊瑚礁的退化造成了鱼类数量下降,这直接影响到相关渔民和驻岛人员的生活。
在全球变暖不可阻挡的趋势下,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色彩斑斓的珊瑚变成一堆堆“白骨”。不过庆幸的是,科学家们还在默默努力着。
资料来源:科普中国
面临世纪危机的珊瑚礁
说到珊瑚礁,知名度最高的恐怕就是澳洲大堡礁了。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珊瑚礁,遭受到海水升温的持续影响,在2016和2017年连续出现珊瑚大量白化的事件。2016年,海水升温在大堡礁远北部和北部造成超过26%和67%的珊瑚死亡。大堡礁中部和南部珊瑚死亡率在2016年相对较低,不过它们并未逃过一劫,2017年白化现象进一步恶化,并且对中部的影响更大。
纪录片《追逐珊瑚》也很直观地展示了大堡礁珊瑚白化的状况。在空中鸟瞰到的一片片白色、粉色或紫色的珊瑚正在宣告死亡的临近,而该片结尾处对世界珊瑚礁大会的记录和来自全球各地珊瑚礁的状况报告更是揭示了珊瑚礁在全球范围内面临海水升温造成的白化威胁。
那么,为什么海水升温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白化问题?
这要从珊瑚的生长环境说起。
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海水平均温度20%的等温线内,这是由于形成珊瑚礁的造礁石珊瑚对海水水温有着严格要求:多数造礁石珊瑚生活的适宜水温是18~29℃,过低和过高的水温都会造成造礁石珊瑚的白化和死亡。
由于造礁石珊瑚依赖于体内共生的虫黄藻的光合作用为其提供能量,所以多数的造礁石珊瑚生活在50米深度以浅的海水中,但有些无虫黄藻共生的非造礁珊瑚生活的深度可达数百甚至上千米。
正是由于虫黄藻和珊瑚虫的共生系统维持了珊瑚的生存和生长。但这个系统又是脆弱的,当海水温度上升超过正常温度3~4℃时.珊瑚与虫黄藻这一对好伙伴就会翻脸,虫黄藻会离开珊瑚虫,而珊瑚则因为缺少虫黄藻提供能量而饿死。
除了温度和深度,海水的盐度、水体内营养物含量、沉积物等因素都会影响造礁石珊瑚的分布,所以想要形成一个珊瑚礁,需要满足许多环境条件,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广阔的海洋中,珊瑚礁只占据了不到0.2%的面积。
但不要小瞧这0.2%的面积,这里的海洋生物种类占海洋生物总种类的四分之一,近三分之一的海洋鱼类生活在其中,因而珊瑚礁也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而除了白化外,珊瑚礁更是时刻遭受着过度捕捞、污染、海岸工程破坏、海水酸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疾病、长棘海星暴发等多种威胁。
珊瑚礁令人痛心的现状
再以中国的情况为例。截至2010年,中国广东、广西、海南沿岸的珊瑚礁在过去的30年中,由于人类活动破坏和污染已失去了80%的造礁石珊瑚数量;而南海的珊瑚岛礁尽管没有受污染的影响,但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和长棘海星的暴发,在近10~15年珊瑚平均覆盖率已从60%下滑至20%左右。
“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我们看到的照片中,都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珊瑚礁,然而并非如此。成片的死亡珊瑚骨骼留存于珊瑚礁上,在西沙洲的珊瑚礁上成群的长棘海星的暴发,如同蝗灾一样对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如果珊瑚礁消失了,会发生什么?
目前,在全球范围已经有超过一半珊瑚礁出现严重退化,但更严重的问题是,珊瑚礁的退化速度还会加快。如果人类不采取挽救措施,那么依照现在的退化速度,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能在本世纪末,就将从地球上消失。
“珊瑚教父”查理·维隆说:“在所有的海洋物种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海洋生物的一部分生命周期是要在珊瑚礁中度过的,珊瑚礁死了,这些生物就会随之灭亡,导致生态系统的混乱和崩溃。”
珊瑚礁的消失,对人类又会有哪些影响?
有人说没有什么影响,最多是少一些旅游景点嘛,毕竟居住在珊瑚礁附近的人不是很多。
这种看法实在是大错特错。
实际上,全球有5亿人依赖珊瑚礁生活,他们从珊瑚礁中获取食物、以珊瑚礁渔业养家、从事珊瑚礁旅游观光工作、依靠珊瑚礁保护自己的家园。如果没有珊瑚礁,他們将失去工作甚至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
在全球范围内,珊瑚礁为人类提供了价值27000亿美元的服务,其中包括渔业、旅游业、海岸保护、维持生态多样性、药品研制、教育产业等。珊瑚礁甚至还同国家领土与主权有密切关系,很多领海基点就是珊瑚礁形成的岛屿,譬如中国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点均为珊瑚岛礁。如果珊瑚礁退化,失去保护岛屿的功能,珊瑚岛礁就会在海水侵蚀与海浪和台风的破坏下缩小甚至消失,造成领海面积的缩小。
以西沙群岛举例来说,由于珊瑚礁鱼类以珊瑚作为其家园、产卵地或庇护所,所以西沙珊瑚礁的退化造成了鱼类数量下降,这直接影响到相关渔民和驻岛人员的生活。
在全球变暖不可阻挡的趋势下,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色彩斑斓的珊瑚变成一堆堆“白骨”。不过庆幸的是,科学家们还在默默努力着。
资料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