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组(A组)50例及单用甲氨蝶呤组(B组)42例,以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50例保守治疗成功39例,治愈率78%;B组42例中治愈18例,治愈率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于治疗后1周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开始下降,治疗后2周包块平均直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优于单药氨甲蝶呤。
关键词 米非司酮 氨甲蝶呤 异位妊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92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组(A组)50例及单用甲氨蝶呤组(B组)42例,年龄23~39岁,停经时间30~60天。临床症状均为轻度腹胀、腹痛,伴或不伴阴道少量流血,经妇科检查,血HCG及B超检查确诊。保守治疗指征:①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平稳。②内出血少,<2cm。包块小,直径<4cm。腹胀、腹痛轻。③无米非司酮使用禁忌证。④血HCG<3000MIU/ml。⑤无肝肾疾病史。⑥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行非手术治疗。
用药方法:常规检查,无禁忌证。A组:甲氨蝶呤40mg/m2,单次静脉注射+口服米非司酮50mg/日,连服3天。B组:静脉注射甲氨蝶呤40mg/日,隔日1次,共4次。治疗期间观察生命体征、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5~7天后复查血HCG,血常规及盆腔B超,并严密观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阴道流血停止,包块缩小,无内出血发生,血HCG逐渐下降至正常。②失败:保守治疗后腹痛加重,内出血增多而改为手术治疗,血β-HCG下降<15%或持续升高,B超提示包块无缩小或增大改为手术治疗,具有其中之一者视为失败。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疗效情况:A组50例中,保守治疗成功39例,治愈率78%,其阴道流血时间7~21天,腹痛消失时间3~20天,包块消失时间8~35天,血HCG值恢复正常时间10~28天;B组42例中治愈18例,治愈率42.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602,P=0.0005<0.01)。保守失败的患者腹痛加重,血HCG持续上升或不降,改行手术治疗。
治疗前后血β-HCG值及包块大小变化:2组于用药后1周血β-HCG下降,治疗2周血β-HCG明显下降及包块平均直径显著缩小,A组血HCG、包块直径均小于B组(P<0.01)。
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均有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现象及转氨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类药物,其靶器官是蛻膜,能取代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孕酮的活性,引起蜕膜和绒毛组织的变性,使蜕膜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核分裂减少,导致绒毛失去血液供应而变性坏死。MTX是抗代谢肿瘤的药物,其药理作用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使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受阻,滋养细胞对此药较为敏感,抑制细胞滋养细胞的增殖,进而影响中间型及合体滋养细胞的形成,导致胚胎死亡。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二者起协同作用、治愈率高、能明显缩短血β-HCG恢复正常水平时间且不良反应并未比单药甲氨蝶呤大,因此二者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在HCG及B超监测下应用,安全简便,不良反应较小,用药越早,效果越好,患者乐于接受,临床效果较满意。
参考文献
1 韩红敬,关菁,等.异位妊娠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处理.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1):27-29.
2 岳晓燕,周应芳.输卵管妊娠治疗现状与趋势.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3):149-151.
关键词 米非司酮 氨甲蝶呤 异位妊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92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组(A组)50例及单用甲氨蝶呤组(B组)42例,年龄23~39岁,停经时间30~60天。临床症状均为轻度腹胀、腹痛,伴或不伴阴道少量流血,经妇科检查,血HCG及B超检查确诊。保守治疗指征:①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平稳。②内出血少,<2cm。包块小,直径<4cm。腹胀、腹痛轻。③无米非司酮使用禁忌证。④血HCG<3000MIU/ml。⑤无肝肾疾病史。⑥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行非手术治疗。
用药方法:常规检查,无禁忌证。A组:甲氨蝶呤40mg/m2,单次静脉注射+口服米非司酮50mg/日,连服3天。B组:静脉注射甲氨蝶呤40mg/日,隔日1次,共4次。治疗期间观察生命体征、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5~7天后复查血HCG,血常规及盆腔B超,并严密观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阴道流血停止,包块缩小,无内出血发生,血HCG逐渐下降至正常。②失败:保守治疗后腹痛加重,内出血增多而改为手术治疗,血β-HCG下降<15%或持续升高,B超提示包块无缩小或增大改为手术治疗,具有其中之一者视为失败。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疗效情况:A组50例中,保守治疗成功39例,治愈率78%,其阴道流血时间7~21天,腹痛消失时间3~20天,包块消失时间8~35天,血HCG值恢复正常时间10~28天;B组42例中治愈18例,治愈率42.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602,P=0.0005<0.01)。保守失败的患者腹痛加重,血HCG持续上升或不降,改行手术治疗。
治疗前后血β-HCG值及包块大小变化:2组于用药后1周血β-HCG下降,治疗2周血β-HCG明显下降及包块平均直径显著缩小,A组血HCG、包块直径均小于B组(P<0.01)。
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均有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现象及转氨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类药物,其靶器官是蛻膜,能取代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孕酮的活性,引起蜕膜和绒毛组织的变性,使蜕膜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核分裂减少,导致绒毛失去血液供应而变性坏死。MTX是抗代谢肿瘤的药物,其药理作用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使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受阻,滋养细胞对此药较为敏感,抑制细胞滋养细胞的增殖,进而影响中间型及合体滋养细胞的形成,导致胚胎死亡。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二者起协同作用、治愈率高、能明显缩短血β-HCG恢复正常水平时间且不良反应并未比单药甲氨蝶呤大,因此二者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在HCG及B超监测下应用,安全简便,不良反应较小,用药越早,效果越好,患者乐于接受,临床效果较满意。
参考文献
1 韩红敬,关菁,等.异位妊娠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处理.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1):27-29.
2 岳晓燕,周应芳.输卵管妊娠治疗现状与趋势.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