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书是发展的起点,读书是智慧的源泉。教师的博学和睿智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育名著的引领。所以,教师应乐于读名著、善于读名著,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关键词:教育名著;理论;实践;教育教学
教育名著是经过历史反复验证的,得到世人公认的优秀的或知名的教育著作,具有以下特点:它穿越历史的重重烟云而光辉不减,其核心部分积淀着深邃的思想精华,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传达了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具有科学性,能使人从过去的经验中领悟到教育法则和规律;具有暗示性和感染性,能使人领悟、煽起激情;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有血有肉;具有可操作性,能使读者有章可循、有模可仿、有法可学;能结合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全面理解教育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的专业发展需要教育名著的引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教育名著的指导。通过对教育名著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可以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
阅读教育名著应当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生动有趣与治学严谨相结合”的原则,把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且读且思,且思且行,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阅读教育名著有常法但无定法,以下是我阅读教育名著的方法和建议:
一、制订计划,形成习惯
每个人都有学习惰性。学习惰性是指个体虽然知道学习的必要性,却总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面对要完成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时,总是一拖再拖,由此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制订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例如,按页码或章节分配每天必读内容,把书带到身边,无论什么事都应坚持,只要有时间就阅读。“时间如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说“没有时间”只是在给不阅读找借口罢了。只有合理安排时间,形成阅读习惯,把教育名著的阅读作为我们成长的内驱力并融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具有实践力和执行力。
二、通读全书,知其脉络
先阅读序言及目录,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主要著作、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及章节分布有个大致了解。然后按章节把整本书通读一遍,知其脉络及主旨。阅读时,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法,一目十行,即抓住书中的要点和脉络高效阅读。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赢得较大的阅读量,用较少的精力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一开始阅读不要过分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它的主旨、寻求它的真谛。即便不很理解也没关系,只是通读而已。当然,如果实在难以读懂,不知所云,不妨来个两三遍的通读,效果总会好过一遍的。
三、精读细节,记好笔记
精读可以先整章整章地读,继而一段一段地品。在阅读过程中,要记好读书笔记,从而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记笔记的方法有好多种,或批注、或符号、或摘录、或提綱、或分类。其中摘抄法是最常用的记笔记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可摘抄一些经典句段、核心观点、重要史实、名言警句等,目的在于积累资料,以供日后阅读、品味、引用。爱默生说:“摘抄绝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抄写工作,而是及其重要的学习方法。每摘抄一遍,就更加巩固你的记忆,加深你的理解,激发你的创造”。
四、借助参考,且读且思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之前较少涉猎教育名著的情况下,仅靠个人的阅读就想体会、感悟作者的思想精髓是不容易的,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有关的参考书来读,帮助自己梳理名著的基本观点,提炼其思想精髓。阅读过程中,要“且读且思”,把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自己日常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并把其中一些崭新的前卫的观念与其它相关的教育名著进行比较对照,从而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形成自己的智慧。
五、互动交流,形成认识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通过与同门兄弟姐妹甚至导师交流意见,可以激发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从而实现相互启发,共同发展。交流之后,要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学行为,把交流、反思过程中产生的想法条理化、层次化、系统化,形成自己的认识并撰写心得。点点滴滴的心得汇聚在一起,就为日后书写整部著作的心得,甚至论文的完成积累了丰富的思想素材。
六、结合实践、且思且行
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且思且行”,经常把从研读教育名著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思想、观点与自己过去和现在的认识、做法做纵向对比,进行反思、分析、解剖,判断正误优劣,把成功的经验上升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或找出失败的原因,确定改进工作的方向、途径和措施。切实做到以读书促实践、以教学实践检验读书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教育名著中有无穷的知识智慧,无尽的思想精华,取之不完的治学奥妙,用之不竭的为师之道,有可借鉴的方法路径,有信手拈得的忠告启迪。我们要把阅读教育名著化进漫长的人生之旅,升华为坚实的教育信仰和内在需求,成为生命本身无法离弃的精神生活方式,让生命在阅读中充实,让生命在阅读中精彩!
关键词:教育名著;理论;实践;教育教学
教育名著是经过历史反复验证的,得到世人公认的优秀的或知名的教育著作,具有以下特点:它穿越历史的重重烟云而光辉不减,其核心部分积淀着深邃的思想精华,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传达了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具有科学性,能使人从过去的经验中领悟到教育法则和规律;具有暗示性和感染性,能使人领悟、煽起激情;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有血有肉;具有可操作性,能使读者有章可循、有模可仿、有法可学;能结合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全面理解教育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的专业发展需要教育名著的引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教育名著的指导。通过对教育名著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可以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
阅读教育名著应当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生动有趣与治学严谨相结合”的原则,把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且读且思,且思且行,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阅读教育名著有常法但无定法,以下是我阅读教育名著的方法和建议:
一、制订计划,形成习惯
每个人都有学习惰性。学习惰性是指个体虽然知道学习的必要性,却总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面对要完成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时,总是一拖再拖,由此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制订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例如,按页码或章节分配每天必读内容,把书带到身边,无论什么事都应坚持,只要有时间就阅读。“时间如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说“没有时间”只是在给不阅读找借口罢了。只有合理安排时间,形成阅读习惯,把教育名著的阅读作为我们成长的内驱力并融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具有实践力和执行力。
二、通读全书,知其脉络
先阅读序言及目录,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主要著作、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及章节分布有个大致了解。然后按章节把整本书通读一遍,知其脉络及主旨。阅读时,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法,一目十行,即抓住书中的要点和脉络高效阅读。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赢得较大的阅读量,用较少的精力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一开始阅读不要过分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它的主旨、寻求它的真谛。即便不很理解也没关系,只是通读而已。当然,如果实在难以读懂,不知所云,不妨来个两三遍的通读,效果总会好过一遍的。
三、精读细节,记好笔记
精读可以先整章整章地读,继而一段一段地品。在阅读过程中,要记好读书笔记,从而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记笔记的方法有好多种,或批注、或符号、或摘录、或提綱、或分类。其中摘抄法是最常用的记笔记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可摘抄一些经典句段、核心观点、重要史实、名言警句等,目的在于积累资料,以供日后阅读、品味、引用。爱默生说:“摘抄绝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抄写工作,而是及其重要的学习方法。每摘抄一遍,就更加巩固你的记忆,加深你的理解,激发你的创造”。
四、借助参考,且读且思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之前较少涉猎教育名著的情况下,仅靠个人的阅读就想体会、感悟作者的思想精髓是不容易的,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有关的参考书来读,帮助自己梳理名著的基本观点,提炼其思想精髓。阅读过程中,要“且读且思”,把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自己日常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并把其中一些崭新的前卫的观念与其它相关的教育名著进行比较对照,从而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形成自己的智慧。
五、互动交流,形成认识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通过与同门兄弟姐妹甚至导师交流意见,可以激发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从而实现相互启发,共同发展。交流之后,要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学行为,把交流、反思过程中产生的想法条理化、层次化、系统化,形成自己的认识并撰写心得。点点滴滴的心得汇聚在一起,就为日后书写整部著作的心得,甚至论文的完成积累了丰富的思想素材。
六、结合实践、且思且行
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且思且行”,经常把从研读教育名著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思想、观点与自己过去和现在的认识、做法做纵向对比,进行反思、分析、解剖,判断正误优劣,把成功的经验上升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或找出失败的原因,确定改进工作的方向、途径和措施。切实做到以读书促实践、以教学实践检验读书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教育名著中有无穷的知识智慧,无尽的思想精华,取之不完的治学奥妙,用之不竭的为师之道,有可借鉴的方法路径,有信手拈得的忠告启迪。我们要把阅读教育名著化进漫长的人生之旅,升华为坚实的教育信仰和内在需求,成为生命本身无法离弃的精神生活方式,让生命在阅读中充实,让生命在阅读中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