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这门课程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刚刚接触,他们既感到陌生又感到好奇,他们急迫想学习物理知识,可是又不知如何学习,所以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课前准备 启发式提问 演示实验
物理学科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定律的掌握,现象到结论的总结。物理课程在章节安排上都有独立性和紧密性,每个小结都能从现实生活的现象和生活实例中引出概念和物理量。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连贯准确地表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概念变为物理量,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明确每一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多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将显而易见的现象贯穿于课堂。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课前准备不足,学生读概念背概念,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的局面。例如,在讲到重力这一节课时,我就觉得重力虽然是生活中早就遇到的力,但它有着特殊的表现特点。教师就应该在上课前从教材中做准备,着力从展示重力作用的表现开始,从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方面产生的原因按顺序安排,对重力这个概念更应该细致分析,通过一些实例、现象具体指导,既有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又有升华思维新建的知识。课前特别做好注意区分“质量”、“重力”和“重量”这三个不同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张冠李戴。课前准备既能使教师读懂、读透教材,又能从多方面、多层次探索出上好一节课的途径,它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初中二年级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程,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对物理知识有一种求知欲望。他们热情充沛,勤于思考。物理课程在设计上往往从图片例子中提出问题开始,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处于思考问题,回忆生活现象的状态之中。在上课过程中设置启发式提问是上好一节课的条件。以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直接引出物理概念,使得学生被迫接受学习,这样他们就缺乏思考、缺少总结结论和最后得出结果等一系列重要过程,觉得物理课程乏味,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设置一种启发式提问,就能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当然,教师所提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从多方面考虑,紧紧围绕课堂内容。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气化”这节课的时候,我就从大家晒衣服很平常的事例提问,刚刚晾晒的衣服是怎么样的?过了半天或者一天衣服又变成怎么样了?因为学生天天洗衣服,所以他们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得朗朗上口。我接着又问: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就这样一连串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他们通过思考、归纳和总结得出“气化”这个物理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再例如,上到“功”这节课,我从班集体获得的荣誉也就是学校篮球赛中女同学获得第一名这个事例提问,问全班同学,付出努力,流出汗水的女生有没有“功劳”,是不是“劳苦功高”,而排不上名次的男生是不是也付出了努力,只不过是“劳而无功”。就是这样很自然的提问,引导学生归纳出功的概念,懂得功是一种“功效”,得出力学中功的二要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提问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没有了提问或者提问不紧扣教材,贴近生活,不显而易懂,那么课堂教学将失去活力,犹如一潭死水。
演示实验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演示实验是探究问题的过程,能够得出规律或定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直观性,是初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堂上在实验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种现象,或看到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正是由于演示实验的很多现象是学生有时见到过的,有时没见到过的,所以他们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想深入了解观察到的现象,让自己能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在上到大气压强这节课时,为了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我设计了几个演示实验。1.“覆杯实验”。让罐头瓶充满水,用扑克牌盖住瓶口,用手扶住扑克牌,将罐头瓶倒置过来,松开手,纸不掉下,水也不流出来。2.“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瓶子倒过来后,放手,乒乓球被“吸住”了。这两个实验我都让学生先猜想,再观察、讨论和思考,最后小结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这些演示实验,我看到学生那种掌握了知识的满足感,更充分说明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有的教师由于贪图方便,用口头解释代替演示实验,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缺少了观察、思考,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现在国家加大了对实验教学的力度,实行了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演示实验外,还应注重学生分组实验。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创新物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摸索。
参考文献:
[1]许国梁. 中学物理教学法.苏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5.
[2]赵玉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海口:南方出版社,2000.9.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课前准备 启发式提问 演示实验
物理学科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定律的掌握,现象到结论的总结。物理课程在章节安排上都有独立性和紧密性,每个小结都能从现实生活的现象和生活实例中引出概念和物理量。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连贯准确地表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概念变为物理量,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明确每一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多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将显而易见的现象贯穿于课堂。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课前准备不足,学生读概念背概念,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的局面。例如,在讲到重力这一节课时,我就觉得重力虽然是生活中早就遇到的力,但它有着特殊的表现特点。教师就应该在上课前从教材中做准备,着力从展示重力作用的表现开始,从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方面产生的原因按顺序安排,对重力这个概念更应该细致分析,通过一些实例、现象具体指导,既有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又有升华思维新建的知识。课前特别做好注意区分“质量”、“重力”和“重量”这三个不同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张冠李戴。课前准备既能使教师读懂、读透教材,又能从多方面、多层次探索出上好一节课的途径,它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初中二年级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程,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对物理知识有一种求知欲望。他们热情充沛,勤于思考。物理课程在设计上往往从图片例子中提出问题开始,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处于思考问题,回忆生活现象的状态之中。在上课过程中设置启发式提问是上好一节课的条件。以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直接引出物理概念,使得学生被迫接受学习,这样他们就缺乏思考、缺少总结结论和最后得出结果等一系列重要过程,觉得物理课程乏味,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设置一种启发式提问,就能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当然,教师所提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从多方面考虑,紧紧围绕课堂内容。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气化”这节课的时候,我就从大家晒衣服很平常的事例提问,刚刚晾晒的衣服是怎么样的?过了半天或者一天衣服又变成怎么样了?因为学生天天洗衣服,所以他们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得朗朗上口。我接着又问: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就这样一连串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他们通过思考、归纳和总结得出“气化”这个物理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再例如,上到“功”这节课,我从班集体获得的荣誉也就是学校篮球赛中女同学获得第一名这个事例提问,问全班同学,付出努力,流出汗水的女生有没有“功劳”,是不是“劳苦功高”,而排不上名次的男生是不是也付出了努力,只不过是“劳而无功”。就是这样很自然的提问,引导学生归纳出功的概念,懂得功是一种“功效”,得出力学中功的二要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提问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没有了提问或者提问不紧扣教材,贴近生活,不显而易懂,那么课堂教学将失去活力,犹如一潭死水。
演示实验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演示实验是探究问题的过程,能够得出规律或定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直观性,是初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堂上在实验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种现象,或看到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正是由于演示实验的很多现象是学生有时见到过的,有时没见到过的,所以他们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想深入了解观察到的现象,让自己能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在上到大气压强这节课时,为了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我设计了几个演示实验。1.“覆杯实验”。让罐头瓶充满水,用扑克牌盖住瓶口,用手扶住扑克牌,将罐头瓶倒置过来,松开手,纸不掉下,水也不流出来。2.“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瓶子倒过来后,放手,乒乓球被“吸住”了。这两个实验我都让学生先猜想,再观察、讨论和思考,最后小结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这些演示实验,我看到学生那种掌握了知识的满足感,更充分说明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有的教师由于贪图方便,用口头解释代替演示实验,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缺少了观察、思考,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现在国家加大了对实验教学的力度,实行了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演示实验外,还应注重学生分组实验。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创新物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摸索。
参考文献:
[1]许国梁. 中学物理教学法.苏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5.
[2]赵玉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海口:南方出版社,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