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示部看汉民族祭祀文化

来源 :神州民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AndSe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示,神事也。根据古文字形,示部表示有关祈祷祭祀活动的文化,本文试图从示部看神灵祭祀文化,进而探寻汉字蕴含的汉民族文化。
  [关键词]示部民族祭祀文化
  
  示,神事也。根据古文字形及文化人类学的事实,“示”实乃灵石崇拜时期人们所敬奉的“桌石”形,为最原始的神主。卜辞中,“示”为天神、地及先公先王之通称, 为神主专用字, 其作用及意义相当于后世神主之“主”, 只是当时只称“示”而不称“主”。周代以后, 在语言中始将神主称为“主”。至后世则易为木牌主。从语源上看,与示音近之字如“尸、矢、施、陈”皆寓“陈置”义。示部表示有关祈祷祭祀活动的文化,本文试图从示部看神灵祭祀文化,进而探寻汉字蕴含的汉民族文化。
  
  一、 祭祀对象
  万物有灵形成多神崇拜,也使人们的祭祀对象繁多。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周礼·春官》记载,周代最高神职“大宗伯”就“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我们可把众多的神灵分为天神、人鬼和地祗。天界神灵主要有天神、日神、月神、星神、雷神、雨神和风云诸神。地界神灵主要有社神、山神、水神、石神、火神及动植物诸神,它们源于大地,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人界神灵种类繁多,主要有祖先神、圣贤神,行业神、起居器物神等等,它们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享受了最多的祭品。
  如:“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徐锴《说文系传》: “天主降气以感万物, 故言引出万物也。”桂馥《说文义证》(以下简称《义证》) : “神, 引也, 谓引绳以证表, 故谓之引, 神引义通。”
  “祗”,地祗。提出万物者也。从示,氏声。《义证》: “《韵会》引徐锴本作地神。《春秋命历序语书》曰: ‘人皇出于提地之日。’”
  “社”,地主也。从示,土声。《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 “二十五家为社, 各树其土所宜之木。”“地主”即土地之神。《义证》: “《白虎通·社稷篇》: ‘社者,土地之神也。土生万物, 天下之所主也。”
  二、祭祀贡品
  祭祀神灵,是以献出礼品为代价的。人们对神灵的归顺,可以跪拜叩头,可以焚香燃纸,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人有七情六欲,神灵也是如此。人们既然对神灵有所祈求,理应舍得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祭献,以博得神灵的欢心。祭品以食物、玉器和人为主要贡品。
  (一)食物民以食为天,食祭中以肉食为主。“祭”,《说文》: “祭祀也。从示, 以手持肉。”甲骨文“祭”象以手持鲜血淋漓之肉, 金文以后增加了“示”, 象持肉祭于“示”(神主) 。“以手持肉”说明其造意, 其字形所反映的本义当是杀牲献血腥于鬼神。所杀初为人牲。卜辞称之为“用”, 所用人牲有羌、仆、小臣和妾,用人之法又见于《春秋》及“三传”。卜辞另有伐(刺杀) , 岁(以斧钺断人足)等杀牲方法, 有助于我们理解“祭”的本质。
  (二)神讲究衣着饰物,祭品中少不了玉器。《说文解字·示部》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豐。”至于“豐”字的含义,《说文》认为:“豐,行礼之器,从豆,象形。”而近代学者王国维则认为,豐字并非“从豆”,而是“象二玉在器之形”,“乃会意字而非象形字”,故礼之本义为向神灵献玉以祈福。原始时代的玉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礼器,以圭为代表,是权力的象征;另一类是饰物,以璧为代表,是贵族佩带的宝物。在缺少金银饰品的古代,玉是十分名贵的。佩玉,成为贵族特有的标志;用玉作符节、印信,十分贵重。人们把玉视为美好的代名词,连想象中天神的居处也称为玉台。
  (三)人祭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的价值不能体现,商代的人祭之风达到炽盛。战争中的俘虏、妇女、童男童女、成年男子都曾被杀以祭神灵。《史记·秦本纪》说秦穆公“将以晋君祠上帝”,《陈涉世家》也称:“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祀”,《说文》: “祭无已也。”从文献观察, 祭、祀浑言无别, 析言则分。巳, 异形而同字, 从商代铜器铭文看, 字象大人抱小儿于(祭尸) 祭床之形。祭礼中设“尸”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代表神灵享用祭品。如在九献礼之一的馈献阶段, 王和王后依次(自太祖尸至先父尸) 向尸献酒, 尸接过酒, 将其大半浇在扎成一束的菁茅上, 称为“缩酒”。然后自己呷一口, 陈于供案。馈献结束, 尸便食所陈熟馔, 同时奏乐以促进饮食, 称为“侑尸”。
  
  三、祭祀愿望
  祭祀活动是人们按着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以恭敬的动作膜拜它,请它帮助人们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祭祀从本质上说,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人与神之间而产生的活动。因而,祭祀的愿望是要向神灵发出祈祷,请求赐福。
  “祷”,繁体为禱。会意兼形声字,从示,从寿兼声。“寿”为长寿、寿命,意指年岁、生命,可泛指时间上的长久、长远。“示”“寿”为“祷”,表示向神灵求福,祈求长寿或者长久幸福、安康。《说文 示部》:“祷,告事求福也。”《广雅》:“祷,祭也。求福求祷。”
  “祈”,形声字,从示,斤声。《说文 示部》:“祈,求福也。”“斤”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面为柄,是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代表农事。“斤”可意为农业丰收,国富民强,人们安居乐业。“斤”又为斧头,是砍柴的工具,引申为兵器。“祈”从“斤”,涵括了农事和军事两个方面,祈求农业丰收和打胜仗。
  “禧”从示,喜声。“喜”为快乐、高兴、愉悦、喜好。从“喜”意为向神灵祈福,从而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说文 示部》:“禧,礼吉也。”“禧”是通过祭祀以求吉祥。
  “祺”,形声字,从示,其声。“其”视作“麒”的省字,意为麒麟,是一种传说中的吉祥兽,象征祥瑞。麒麟的出现通常是国家兴盛、百姓安康的兆头。祺的本义为吉祥、幸福。
  “福”,祐也。从示,右声。甲骨文中,它的左半部为“酉”,是盛酒的容器。左下部分是两只“手”,右半部分是个“示”字,代表祖先的神主。“福”为双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献,求得保佑,请求赐福。《义证》: “郑注《祭统》: ‘世所谓福者, 谓受鬼神之助, 此祐之义也。”《左传·庄公十年》: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四、祭祀者
  “祝”,从示, 从人、口。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祭祀时司祀礼的人, 即男巫。”《义证》: “《汉书·郊祀志》: ‘使先圣之后能知山川, 敬于礼仪, 明神之事者以为祝。’颜注: ‘祝谓主祭之赞词者。”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中,祭祀者多为男性。主持祭礼的人是组织人员向鬼神求福的。“祝”表示祷告、向鬼神求福。
  
  五、祭祀场所
  早期的祭祀没有固定的场所,随时随地均可祭献。随着祭祀规范化,逐步出现了固定的场所。最初的祭祀场所是比较简单的。如祭天,或在高山上,或在大树下,或在水边,或在杆下。后来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便修建了神庙或祭坛。
  “宗”,会意字,从“宗”字从宀从示,“宀”是屋宇之形,“示”则表示祭祀之事。因此,“宗”的本义是指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宗庙,引申为指祖宗、宗主、宗族。“宗”字用作动词,则有尊崇之义。《说文》:宗,尊祖庙也,从穴,从示。
  “禅”,从示,單声。《说文》: “祭天也。”其本字当为“墠”,《说文通训定声·乾部》: “墠, 实即禅之本字。”实为经过除草、修整的野地, 后专指祭祀场地。祭天大典历来被称为“封禅”。在地上筑土为坛以报天之功为封; 在山下小山(梁父) 除地以报地之功为禅。
  “祖”,始庙也。从示, 且声。奉祀祖先的宗庙。《义证》:“《考工记·匠人》: ‘营国, 左祖右社。’
  
  六、祭祀心理
  “祗”,敬也。從示, 氐声。从氐,为参加祭礼的人低着偷,把自己放得很低的位置,体现恭敬之意。《义证》: “《孔子闲居》引《诗》: ‘上帝是祗。’注云: 祗,敬也。”
  “禛”,以真受福也。从示真声。以至诚感神而获福。段注: “此会意形声两兼之字。”徐灏注笺: “禛, 诚也。以真受福, 谓以至诚感神而致福也。”
  
  七、结语
  示字部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神圣的祭祀文化,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散发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本文只是万林中取一木,汉字作为一种象形表意文字,蕴涵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透过汉字的语源和形体,我们可以去探求传统文化的的礼仪制度和挖掘其中的人文底蕴,进而品味、继承和弘扬五千年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 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3]杨天宇.礼记译注 [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中国汉字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P253;
  [5]唐汉.汉字密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P824;
  [6]李土生.土生说字[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7]左民安.细说汉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P376;
  [8]雷汉卿.说文“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M].成都:巴蜀书社,2000;
  [9]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刘忠清(1983-),女,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历史研究,现任职广东省博物馆。
其他文献
碧山丰年祭,可以说是当年文艺界盛会。  媒体记者从全国各地赶到黟县腹地名叫碧山的村子,将策展人修复的明代古宅围了个严实。顾小艳就是从上海跑来看热闹的文青。  顾小艳住松江,工作在浦东,三年来对上海一筹莫展的交通深恶痛绝。游览碧山那日她在博客  里写道:每天耗去四小时以上用于通勤的物种,完全不能称之为人类。  次年春天。顾小艳带着两个大箱子结束九年“海漂”回到了家乡,湘赣边区一个叫状元坦的村子。这里
期刊
当年将一本台湾书引进大陆,王静是责任编辑,那本书当年打破了台湾的多项销售纪录,激起了年轻人效仿的风潮。那本书叫《弃业日记》。王静记得。整本书内容不过六万字,以极大字间距、竖排版,配以曾经从事广告业的作者亲手绘制的萌版插图。印了厚厚一本。书讲述的是这位女作者——一个曾经的金牌广告奖得主,突然有一天抛弃所有,辞了职,跑去台南乡下探访有机农业的故事。王静还记得,自己在拿到样书做版权评估时。几度被感动得落
期刊
[摘 要]当二十世纪中叶西方文艺界躁动求新的浪潮渐趋于平静,取而代之的则是“创新守恒”的新理念。有“交响芭蕾之父”称号的著名编导巴兰钦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大量吸收传统芭蕾舞的精华,同时又注入自己独有的舞蹈创造性思维、即唯“舞”独尊的理念,以他独特的风格创立了一种新的演出形式-----无情节独幕舞剧,或者称之为“音乐芭蕾”。这种形式的舞蹈作品既没有浓墨重彩的背景、大起大落的剧情,也没有繁琐夸张的
期刊
长沙人到底有多爱吃宵夜呢?就拿身边的朋友来说,前阵子长沙暴雨的时候,路上淹了那么多辆车,他们还能约出去一起吃宵夜,更奇怪的是店里居然也是满客。长沙人的宵夜到底在吃什么,聊什么呢?7月中旬的两个炎热的夜晚,我去了一个烧烤店,去了一个凉菜店,体会到了长沙人“消夜”的两种形式,一个不必在乎吃什么,一个不必在乎遇到谁。  我到凉菜店的时候,是7月13日晚上7点。刚到,考克就出事了,他把冻了一天的冰糖水打翻
期刊
长沙现在有且仅有一家旋转餐厅,它已经26岁了,位于五一商圈。但我直到最近才第一次踏进它,乘电梯到春天百货6楼,换乘友谊宾馆的电梯至29楼,去参加一次商务宴请。我是第一次站在城市正中央的位置,通过餐厅地板下1小时转360度的旋转轮轴,俯瞰全城。  叶涛的家就住在友谊宾馆的对面,“过条马路就可以到单位”是他选择在这里上班的理由之一,他是友谊宾馆经理办公室主任。2001年之前。这里叫做中山大酒店。199
期刊
徐东痴  隐士徐夜是我的同乡,字东痴,又字稽庵,二十九岁那年,放着好好的诸生不做,跑到东皋的郑潢河边上,挖了个洞穴权当居室,从此再没有踏足城市半步。  癸亥年春。我和先兄去拜访他,想邀一些同样敬佩他的人给他盖间草堂,便写了一封信寄给县令:“当年元结元道州曾举荐隐士张季秀。请当地的县令为他造草屋十数间。给他水田一两顷。并免除他的徭役。以保全他隐居的志向。好让士人和百姓懂得廉耻的道理。另。据杨君谦《苏
期刊
由于我们做的这些工作,使得湖南少儿出版社在当时国内的少儿出版界图画书领域处于先行的状态,既有想法又有出版实践。有两个事情检验了我们的工作。一个是,“黑眼睛丛书”获得国家图书奖。还有一个事——在松居直的资助和推动下。当时的中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委员会举办过一次国内的图画书的评奖,叫做小松树奖,我当时没在现场,但据说是这样了的,盲评出的四种初选图书,打开一看竟然全部是我们湖南少儿出版社的。  我是26岁
期刊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起义。父亲9月26日去军管会报到,被分到衡阳铁路分局当副局长。五天后,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国,我们国家的干部制度里有条规定,1949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的,退休了叫离休干部;后面参加上作的,不管职务多高,都叫退休干部。  1968年,父亲退休了。退休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是老革命。退了七八年后,组织部来通知了,说被确认为离休干部,并补了10年少发的钱。他拿着那
期刊
中秋节,是今年有美食搭配的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我们找来了两位制作月饼有十余年经验的手作匠人,手把手教做本式和广式月饼,还有两位美食达人的中秋味道记忆,一并奉上。  长沙人梁韵佳是台湾媳妇,做了十多年月饼的她。今年决定参照台湾习惯.做一款“碰运气”的福袋月饼。福袋用深红和深绿的棉麻布做.用过了油蜡的棉绳系起来.拿到手之前,没有人知道福袋里装的是什么口味。她做的是“古早味”的长沙本式月饼.味觉记忆来自沙
期刊
据天气网的资料数据,长沙6月下了21天雨,晴了1天,8天多云。城区的雨到7月2日才停,随后迎来近40度的高温天。我们听7个人讲了他们在大雨天经历的事,才过了不到一个月,这些讲述就有陌生感了。水一点一点落下去,遗忘升起来。  7月1日一早就被老婆叫起来了,她说楼下的联丰路已经有很深的积水了,我抓了一件衣服冲下楼,蹚水走到半道,水已经到膝盖了。我有些犹豫要不要继续往前走,主要是心里有些乱。前一天我曾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