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基础工业工程》(基础IE)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工业工程技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性技术。本文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课程内容列举了该课程现有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达到教学要求,提出了推进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建议,并倡导积极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才是推进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基础工业工程;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58-02
一、前言
《基础工业工程》是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第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是以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生产系统及其组成要素进行工作研究。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1)利用方法研究可对生产系统中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操作动作进行分析改善;(2)利用作业测定方法能够完成某项作业的标准工时的测定;(3)根据本课程的相关概念和技术理论达到对生产现场管理的初步评估,并提出改善方案。课程的内容决定了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理论。所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为了达到教学实践目的,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及与该课程相关的毕业设计。
二、该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是新兴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还处于完善过程。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着不能实现教学宗旨的弊端。
1.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实验是课程内容最简单直接的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实验项目覆盖面小,综合性较差。课程包含的技术方法较多,实验学时通常为8学时,实验项目多为4—5个,对知识点的覆盖面较小,针对性强,多为验证性项目。(2)实验器材选择不当,影响实验效果。实验项目主要进行生产过程的工作研究。实验多为拆装过程,对过程进行三个层次的分析,并进行作业测定。对动作的标准化、熟练程度都具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实验器材选择不当,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如某个高校采用A195型喷油泵,此部件在实验期间经常出现因泵体生锈,造成动作迟缓,出现拽、拉、拔、旋转等多余动作,对动作分析和改进造成困扰,动作改进之后又无法执行标准动作,由此进行的作业测定也毫无意义,达不到教学目的。
2.课程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此环节是将课程主要内容进行综合训练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将实验进行多点穿线的过程,是实践训练的深入。但是存在的弊端也经常造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1)优化方案缺乏实际生产依据。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由于缺乏现场的观察环节,对案例的分析缺乏感官上的认知,同时对生产环境影响因素也不了解,所以在分析改善时只凭借主观判断,改善案例的结果不具有可行性。有些老师为了解决此问题,配备了相关的视频资料,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改善方案的合理性,但是由于生产视频资料只是生产过程的一次生产影像,而生产过程的操作动作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这个弊端忽略了大数统计的科学性,缺乏实际意义。(2)课程设计素材单一,考核困难。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生产系统进行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的系统优化过程的训练,通常选用的素材都是来自于生产现场的案例。而要达到对学生锻炼的目的,一人一题,消除参考和抄袭的可能,针对自己的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优化方案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相同或者相似案例,学生相互借鉴,很容易造成学生懒于思考,教师考核困难的现状。所以案例的多样化是提升课程设计实践效果的有效措施。
3.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毕业设计过程是基础IE课程的实践教学知识点综合最为全面的一个环节。通常与该课程相关的毕业设计题目主要包括:利用基础IE技术进行生产现场的管理改进,或者进行方法研究,工作抽样后进行作业测定,或者针对某一生产现场,对其进行工作研究,同时采用先进管理方法提高效率等。无论是哪类题目,一个核心是学生必须到生产现场实地考察,完成现场的观察记录,然后才可以进行分析和改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而要实现此目标,学生在企业生产现场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生产实践,观察、记录、分析、形成改善方案,每一步都离不开生产现场。但此环节往往实现不了,原因主要有:(1)生产现场考察实现困难。学生下企业实习,四年学习只有一次生产实习机会,而此项生产实习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本门课程,而是针对专业进行综合性的实习。如果根据毕设题目进行生产现场考察,需要校企沟通,通常需要一定的实习经费,而这往往不在学生教学的预算范围,所以很难实现。(2)企业主观不愿意接受学生的现场考察。学生自觉性差异较大,在生产现场的观察活动往往给企业带来生产上的麻烦,同时对企业来说也存在生产安全上的隐患;再有学生的改进方案缺乏一定的实际意义,企业基本无法采纳,所以企业从主观上不愿意接受学生到生产现场考察。
以上原因造成了本门课程的毕业设计题目很难完成,很多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此类毕业设计都是草草了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毕业设计环节达不到实践目的,等于丧失了学生锻炼基本专业技术的最好时机。
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效果的建议
为了实践教学环节能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结合课程重点内容,设置综合性强的实践项目。根据课程内容,实验项目应以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生产流程、操作方法、操作动作的分析改进,并进行作业测定;课程设计可设置上述三个主要内容的综合项目,如某个生产系统的方法研究及作业测定,或工作标准的制定等;毕业设计的内容可贯穿课程的所有内容或者大部分技术和方法,如某个生产系统的工作研究及生产现场的管理改善等。
2.选择合适的教学设备和分析软件。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引购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选择的器材一定便于操作,学生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标准动作的要求。同时配有分析软件,锻炼学生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完成相应的研究课题,达到成果的精确性。
3.建立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根据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需要对接一些适合的企业和实习岗位,这样便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推进,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大力倡导产学研合作,是加强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举措。
四、总结
《基础IE》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但是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诸多弊端并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的监督,影响了我国高校对于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養。本文通过对基础IE课程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究分析,论述了影响实践效果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法,以利于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期促进该门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伏,易树平.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王付宁,钟玥.“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75-77.
[3]孙建华,施进发.浅谈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工业工程,2002.(3):58-60.
[4]李支东,王利.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06,(10):71-74.
[5]王晓燕,葛万逃,屈艳茹.基础IE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问题探究与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103-106.
摘要:《基础工业工程》(基础IE)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工业工程技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性技术。本文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课程内容列举了该课程现有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达到教学要求,提出了推进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建议,并倡导积极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才是推进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基础工业工程;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58-02
一、前言
《基础工业工程》是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第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是以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生产系统及其组成要素进行工作研究。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1)利用方法研究可对生产系统中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操作动作进行分析改善;(2)利用作业测定方法能够完成某项作业的标准工时的测定;(3)根据本课程的相关概念和技术理论达到对生产现场管理的初步评估,并提出改善方案。课程的内容决定了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理论。所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为了达到教学实践目的,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及与该课程相关的毕业设计。
二、该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是新兴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还处于完善过程。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着不能实现教学宗旨的弊端。
1.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实验是课程内容最简单直接的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实验项目覆盖面小,综合性较差。课程包含的技术方法较多,实验学时通常为8学时,实验项目多为4—5个,对知识点的覆盖面较小,针对性强,多为验证性项目。(2)实验器材选择不当,影响实验效果。实验项目主要进行生产过程的工作研究。实验多为拆装过程,对过程进行三个层次的分析,并进行作业测定。对动作的标准化、熟练程度都具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实验器材选择不当,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如某个高校采用A195型喷油泵,此部件在实验期间经常出现因泵体生锈,造成动作迟缓,出现拽、拉、拔、旋转等多余动作,对动作分析和改进造成困扰,动作改进之后又无法执行标准动作,由此进行的作业测定也毫无意义,达不到教学目的。
2.课程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此环节是将课程主要内容进行综合训练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将实验进行多点穿线的过程,是实践训练的深入。但是存在的弊端也经常造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1)优化方案缺乏实际生产依据。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由于缺乏现场的观察环节,对案例的分析缺乏感官上的认知,同时对生产环境影响因素也不了解,所以在分析改善时只凭借主观判断,改善案例的结果不具有可行性。有些老师为了解决此问题,配备了相关的视频资料,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改善方案的合理性,但是由于生产视频资料只是生产过程的一次生产影像,而生产过程的操作动作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这个弊端忽略了大数统计的科学性,缺乏实际意义。(2)课程设计素材单一,考核困难。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生产系统进行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的系统优化过程的训练,通常选用的素材都是来自于生产现场的案例。而要达到对学生锻炼的目的,一人一题,消除参考和抄袭的可能,针对自己的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优化方案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相同或者相似案例,学生相互借鉴,很容易造成学生懒于思考,教师考核困难的现状。所以案例的多样化是提升课程设计实践效果的有效措施。
3.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毕业设计过程是基础IE课程的实践教学知识点综合最为全面的一个环节。通常与该课程相关的毕业设计题目主要包括:利用基础IE技术进行生产现场的管理改进,或者进行方法研究,工作抽样后进行作业测定,或者针对某一生产现场,对其进行工作研究,同时采用先进管理方法提高效率等。无论是哪类题目,一个核心是学生必须到生产现场实地考察,完成现场的观察记录,然后才可以进行分析和改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而要实现此目标,学生在企业生产现场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生产实践,观察、记录、分析、形成改善方案,每一步都离不开生产现场。但此环节往往实现不了,原因主要有:(1)生产现场考察实现困难。学生下企业实习,四年学习只有一次生产实习机会,而此项生产实习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本门课程,而是针对专业进行综合性的实习。如果根据毕设题目进行生产现场考察,需要校企沟通,通常需要一定的实习经费,而这往往不在学生教学的预算范围,所以很难实现。(2)企业主观不愿意接受学生的现场考察。学生自觉性差异较大,在生产现场的观察活动往往给企业带来生产上的麻烦,同时对企业来说也存在生产安全上的隐患;再有学生的改进方案缺乏一定的实际意义,企业基本无法采纳,所以企业从主观上不愿意接受学生到生产现场考察。
以上原因造成了本门课程的毕业设计题目很难完成,很多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此类毕业设计都是草草了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毕业设计环节达不到实践目的,等于丧失了学生锻炼基本专业技术的最好时机。
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效果的建议
为了实践教学环节能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结合课程重点内容,设置综合性强的实践项目。根据课程内容,实验项目应以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生产流程、操作方法、操作动作的分析改进,并进行作业测定;课程设计可设置上述三个主要内容的综合项目,如某个生产系统的方法研究及作业测定,或工作标准的制定等;毕业设计的内容可贯穿课程的所有内容或者大部分技术和方法,如某个生产系统的工作研究及生产现场的管理改善等。
2.选择合适的教学设备和分析软件。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引购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选择的器材一定便于操作,学生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标准动作的要求。同时配有分析软件,锻炼学生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完成相应的研究课题,达到成果的精确性。
3.建立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根据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需要对接一些适合的企业和实习岗位,这样便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推进,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大力倡导产学研合作,是加强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举措。
四、总结
《基础IE》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但是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诸多弊端并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的监督,影响了我国高校对于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養。本文通过对基础IE课程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究分析,论述了影响实践效果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法,以利于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期促进该门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伏,易树平.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王付宁,钟玥.“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75-77.
[3]孙建华,施进发.浅谈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工业工程,2002.(3):58-60.
[4]李支东,王利.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06,(10):71-74.
[5]王晓燕,葛万逃,屈艳茹.基础IE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问题探究与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103-106.